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802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直放站领域,尤其涉及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直放站相对于基站来说,具有成本较低、安装维护方便、建网容易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信号覆盖领域,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价值。传统的数字光纤直放站是近端通过光纤的方式对射频信号进行拉远传输,然后在远端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射频信号,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则再通过馈线电缆传输到各楼层,实现射频信号的覆盖。这种组网方式需在各楼层布置馈线电缆,存在着布局不方便,成本较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室内组网技术成本高、布网不方便等缺陷,提出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该系统采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方式,解决了组网时建网时间较长、建网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近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近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网口和至少一个光口,所述每个远端设备都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网口 ;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级联后,与所述近端设备相连接; 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组成星型结构,相互级联的远端设备之间组成链型结构。所述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路由中继端,所述每个路由中继端包括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光口或网口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远端设备的网口 ;所述每个远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路由中继端或近端设备连接的网口, 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与近端设备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路由中继端以及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组成链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作用原理是下行时,路由中继端将近端设备通过光纤或超五类线发送过来的信号和监控数据包转发到远端设备中,或转发到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上行时, 路由中继端将远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和监控数据包合路后,向近端设备发送,同时向上转发下一个路由中继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包。所述光口之间通过光纤相互连接。所述网口之间通过超五类线相互连接。所述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的组网方式中,所述近端设备作为监控拓扑中的主站,所述路由中继端作为监控拓扑中的从站,所述远端设备作为监控拓扑中的从机,在通信过程中,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或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主站与从机或从站通信的兼容性,即近端设备端口当接上路由中继端或远端设备时能依据数据协议识别出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所述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或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从站与从机或从站通信的兼容性,即路由中继端端口当接上远端设备或下一个路由中继端时能依据数据协议识别出是远端设备还是下一个路由中继端。所述近端设备包括近端FPGA和主站监控系统;所述远端设备包括从机FPGA和从机监控系统;所述下一个路由中继端包括从站FPGA和从站监控系统;所述路由中继端包括中继端FPGA和中继端监控系统;所述中继端FPGA包括主站发通道、主站收通道、从机收通道、从机发通道、从站发通道、从站收通道、解包模块以及路由表,所述解包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从机发通道、从站发通道以及路由表相连接,所述从机收通道和从站收通道的输出端均与解包模块相连接;所述中继端监控系统包括APP、主站接口、从机接口以及从站接口,所述APP分别与主站接口、从机接口以及从站接口相互连接,所述主站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主站发通道和主站收通道相连接,所述从机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从机发通道和从机收通道相连接,所述从站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从站发通道和从站收通道相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中的主站FPGA通过光纤或网线与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FPGA相互连接;所述远端设备中的从机FPGA和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中的从站FPGA通过网线与路由中继端中的解包模块相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或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主站与从机或从站通信的兼容性的原理为由远端设备的从机FPGA模块或下一个路由中级端的从站FPGA模块向路由中继端传送一个类型字,所述类型字在送到路由中继端后,通过以太网解包模块解包后在所述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FPGA模块中与其他端口的类型字组成一个路由表,路由表存在于路由中继端和近端设备中,所述路由表表明近端设备各个端口对应的是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所述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或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从站与从机或从站通信的兼容性的原理为所述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监控系统通过APP程序读取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FPGA模块中对应的寄存器来查询路由表,从而识别出对应的端口是下一个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监控系统向端口发送数据包时, 通过查询该路由表,选择通过从机接口、从机收通道和从机发通道发送,还是选择通过从站接口、从站收通道和从站发通道发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相比,具有建网时间较短、安装维护方便、安装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2、本实用新型的远端设备、路由中继端可以任意接入,自动识别,因此该系统具有布网方式灵活,可以满足各种环境下的组网需求。3、本实用新型的监控方式采用分布式从机的方式,降低了设备的成本,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复杂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图3是实施例2路由中继端识别远端设备从机和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从站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图1是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结构框图,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近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其中近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网口和至少一个光口, 每个远端设备都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网口。多个远端设备级联后,通过超五类线或光纤与近端设备相连。如图1所示,若干个远端设备级联后与近端设备相连;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组成星型结构,相互级联的若干个远端设备之间组成链型结构。当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以不超过100米的短距离传输时,就优选通过超五类线把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相连接;如果是远距离的拉远传输时,近端设备就优选通过光纤传输数据信号到远端设备。由于时钟同步会随着级联的层次逐级恶化,因此级联的远端设备数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免系统工作稳定性受到破坏。实施例2图2是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结构框图,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近端设备、至少一个远端设备、至少一个路由中继端;其中近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网口和至少一个光口,每个路由中继端包括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光口或网口、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远端设备的网口,每个远端设备都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路由中继端或近端设备连接的网口,多个路由中继端级联后与近端设备连接。如图2所示,路由中继端、下一个路由中继端级联后与近端设备连接,若干个远端设备分别与路由中继端连接;远端设备也可以直接与近端设备连接。可见,在本实施例中,近端设备与路由中继端组成星型结构,多个路由中继端之间通过级联后组成链型结构,从而构成一个光纤和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方式,可达到远距离传输的目的。路由中继端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是下行时,将近端设备通过光纤或超五类线发送过来的信号和监控数据包转发到各路远端设备,或转发到下一个路由中继端;上行时,将各路远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和监控数据包合路后,向近端设备发送,同时向上转发下一个路由中继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包。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多了路由中继端,最适宜进行100米距离的传输;对于需要拉远传输的应用就要在远端设备增加一个用于远距离传输的光口。所以实施例1适用于系统较小的应用场合,本实施例更适用于系统较大的应用场合。但本实施例可能存在远端设备与路由中继端同时接入近端设备不同网口的情况,需考虑远端设备与路由中继端的任意接入识别技术。本实施例的组网方式,近端设备作为监控拓扑中的主站,路由中继端作为从站,远端设备作为从机,值得考虑的是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或路由中继端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主站与从机通信的兼容性,而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端口必须考虑从站与从站通信的兼容性;即近端设备端口当接上路由中继端或远端设备时能依据数据协议识别出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如果不考虑远端设备与路由中继端的任意接入识别,当近端设备的某些网口直接连接远端设备,另外一些网口连接路由中继端时,就会出现端口不对等的情况出现,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如图3所示,为了使近端设备自动识别出远端设备还是路由中继端,从而解决端口不对等的问题,可由接入端的远端设备的从机FPGA或下一个路由中级端的从站FPGA向路由中继端传送一个类型字,所述类型字在送到路由中继端后,通过以太网解包模块解包后在所述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FPGA中与其他端口的类型字组成一个路由表,路由表可存在于路由中继端和近端设备中,所述路由表表明路由中继端或近端设备各个端口对应的是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以下仅用路由中继端来描述,近端设备与此类似。路由中继端的监控系统通过 APP程序读取路由中继端的中继端FPGA中对应的寄存器来查询路由表,就可识别出对应的端口是下一个路由中继端还是远端设备。路由中继端的监控系统向端口发送数据包时,通过查询该路由表,就可以选择通过从机接口、从机收通道和从机发通道发送,还是通过从站接口、从站收通道和从站发通道发送了,如果接收端是远端设备,则解包后由从机监控系统直接读取监控数据包,如果接收端是下一个路由中继端,则由下一个路由中继端的从站监控系统将监控数据包转发到远端设备或路由中继端所对应的地址中,由目标机对其进行读取。路由中继端中的中继端监控系统对接收到的下一个路由中继端监控数据包通过主站接口、主站发通道和主站收通道向近端设备进行转发,对接收到的远端设备监控数据包和其他端口远端设备数据包合路后再通过主站接口、主站发通道和主站收通道向近端设备进行发送,经过近端设备的主站FPGA解包后再由近端设备的主站监控系统对监控数据包读取。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近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近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网口和至少一个光口,所述每个远端设备都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网口 ;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级联后,与所述近端设备相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组成星型结构,相互级联的远端设备之间组成链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路由中继端,所述每个路由中继端包括至少两个用于级联的光口或网口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远端设备的网口 ;所述每个远端设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路由中继端或近端设备连接的网口,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与近端设备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路由中继端以及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组成链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口之间通过光纤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口之间通过超五类线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中继端包括中继端FPGA和中继端监控系统,所述中继端FPGA包括主站发通道、主站收通道、从机收通道、从机发通道、从站发通道、从站收通道、解包模块以及路由表, 所述解包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从机发通道、从站发通道以及路由表相连接,所述从机收通道和从站收通道的输出端均与解包模块相连接;所述中继端监控系统包括APP、主站接口、从机接口以及从站接口,所述APP分别与主站接口、从机接口以及从站接口相互连接,所述主站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主站发通道和主站收通道相连接,所述从机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从机发通道和从机收通道相连接,所述从站接口分别与中继端FPGA中的从站发通道和从站收通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设备包括近端FPGA和主站监控系统,所述近端FPGA与所述路由中继端中的中继端FPGA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包括从机FPGA和从机监控系统,所述远端设备中的从机FPGA与路由中继端中的解包模块相互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用超五类线混合组网的数字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近端设备和至少一个远端设备,所述系统还包括路由中继端,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与近端设备连接;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路由中继端以及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之间级联后组成链型结构,所述路由中继端与远端设备组成星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远端设备、路由中继端可以任意接入,自动识别,具有布网方式灵活,建网时间较短、安装维护方便、安装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H04W88/08GK202085309SQ201120187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周良, 李鹏程, 梅志焕 申请人: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