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022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特别是一种采用运载平台搭载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以应用于应急播出。

背景技术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包括节目播出和发射两部分。在现有的编制中,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从管理到节目制播流程都是分开的,各自有各自的播出系统和发射系统。其中发射系统都是采用固定安装方式,天线安装在铁塔上,发射机安放在机房内。而节目播出系统则除了有固定方式外,也有机动式新闻采访车和转播车等形式。由于发射系统采用固定安装方式,使得其不具备任何的机动性,当突发事件来临, 尤其在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风灾)以及战争等,现场可能出现固定发射设备损坏、 通讯中断、停水停电等多种状况。固定式发射系统的作用丧失,远距离的发射系统又覆盖不到该地区,灾区的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中央的指示不能及时送达受灾地区。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及时赶赴受灾现场,快速进行广播电视播放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以满足应急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基于发明人从事此类系统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结合用户需求,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及时赶赴受灾现场,快速进行广播电视播放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包括设有方舱的载车、设于方舱内的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设备及多种天线、馈线,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向所述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所述天线设于方舱顶部,所述发射设备、接收设备通过馈线连接相应的天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方舱主要设有工作室和后舱室,所述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设于所述方舱的工作室,所述供电设备设于所述后舱室。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发射设备包括广播发射设备、和/或电视发射设备、和/或通信发射设备,其中包括调频广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模拟电视发射设备、TDMA、CMMB的移动通信设备。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接收设备包括卫星接收设备、所述方舱顶部设有卫星接收天线,所述卫星接收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卫星接收设备。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还进一步设有各种通讯设备,包括车载台、铱星电话、短波电台、海事卫星电话、3G网络,移动通信及互联网。 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发电机、外接电源电缆盘和配电柜,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外接电源电缆盘连接所述配电柜,所述配电柜对各发射设备、 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通讯设备供电。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架设于方舱顶部的天线包括广播天线、电视天线及通讯天线;所述的广播天线和电视天线通过电动升降套杆高架于所述方舱顶部,并用拉纤、地钉与地面拉固。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方舱还设有会议休息室及空调系统,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于后舱室的室外机,设于方舱顶部的室内机及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为多个,接通所述工作室和会议休息室。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方舱的后舱室内还设有发电机水冷箱,所述后舱室的旁侧和后侧,对应于空调室外机和发电机位置分别设有空调散热通风窗和发电机散热通风窗;所述后舱室的后侧还设有后舱门、登顶梯、倒车摄像头和尾灯。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方舱顶部的两侧设有车顶护栏。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方舱工作室的一侧设有工作门,所述工作门的下方设有抽拉平台,连接抽拉平台的折叠抽拉梯;所述抽拉平台上设有折叠护栏。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中所述的方舱的底部设有液压支撑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凸显其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解决了现有固定发射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不足,是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2、本实用新型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集成了载车、方舱、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天馈线、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设备、卫星接收设备、发电设备、配电系统、升降装置以及通讯设备等为一体的实用型产品。集成度高,技术含量高,各系统间联系紧密,可以承担多项任务。3、本实用新型使用运输车辆作为运载平台,根据任务系统需要制作不同规格的方舱(或利用原有车体)。合理划分方舱的区域,设置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区;发射(调频及电视)设备区;供电设备区等。充分利用方舱顶部空间,安放卫星天线、通讯天线及发射(调频及电视)系统天馈线。同时,解决了方舱内通风、散热、制冷、制热、保温、防雨等各类环境要求。在结构设计上具有减震、降噪以及行车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优点。4、借鉴此平台设计,可以拓展应用领域。如手机信号无线网络覆盖、短波广播发射、DAB发射、TDMA发射、CMMB发射等多种形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系统的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突破,在技术上弥补了固定发射系统的不足,并产生了实用的效果从而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项实用的新技术解决方案。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显示另一侧的外观结构。图3是图1的俯视图,显示顶部结构。图4是图1的左视图,显示方舱后端结构。图5是图6的B-B剖视及工作状态图,显示方舱内部纵向结构。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图8是图5的D-D剖视图。图9是图5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 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主要包括设有方舱1的载车2、设于方舱1内的发射设备3、多个天线4、馈线(图中未示出)、节目播出设备5、接收设备6、供电设备7,其中,所述供电设备7向所述发射设备3、节目播出设备5、接收设备6设供电,所述天线4设于方舱1顶部,所述发射设备3、接收设备6通过馈线连接相应的天线4。如图5、图6所示,所述方舱1主要设有工作室11和后舱室12,所述发射设备3、节目播出设备5、接收设备6设于所述方舱的工作室11,所述供电设备7设于所述后舱室12。所述的发射设备3包括广播发射设备31、和/或电视发射设备32、和/或通信发射设备,其中包括调频广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模拟电视发射设备、TDMA、CMMB 的移动通信设备。本实用新型灵活配置不同种类的发射设备,可以是单一调频广播或电视发射;也可以是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都配置;既可以采用数字电视模式;也可以是模拟电视模式;还可以配置DAB、TDMA、CMMB等各种类型的发射设备。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功率等级的设备以及采取主备结构设计等。并根据所配置的发射系统,配置相应的节目播出设备,整合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为一体。节目播出系统以播出自办节目和转播卫星节目为主。所述的接收设备6包括卫星接收设备、所述方舱顶部设有卫星接收天线40 (图3、 图5所示),所述卫星接收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卫星接收设备,用于转播卫星节目。还进一步设有各种通讯设备,如车载台、铱星电话、短波电台、海事卫星电话、3G 网络,移动通信及互联网。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通讯畅通。并依托3G网络,利用手机或电脑传输现场情况。如图5、图9所示,所述供电设备7包括发电机71、外接电源电缆盘72和配电柜 73,所述发电机71和所述外接电源电缆盘72连接所述配电柜73,所述配电柜73对各发射设备3、节目播出设备5、接收设备6、通讯设备供电。本实用新型配置独立的发电机71和外接电源电缆盘72,满足市电与发电机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在市电未遭破坏的情况下,采用市电,一旦市电被破坏。则切换至发电机供电,为对发电机71进行冷却,在所述后舱室12内还设有发电机水冷箱74。 如图5所示,所述的架设于方舱顶部的天线4包括广播天线41、电视天线42及通讯天线43 ;所述的广播天线41和电视天线42通过电动升降套杆44高架于所述方舱1顶部,并用拉纤45和地钉46与地面拉固,以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种类 (调频及电视)的发射机,配置不同的发射天馈线系统。为了满足一定的覆盖距离要求,配置了可搭载天馈线的电动升降套杆。在运输过程中,通过电动升降套杆将天线降到方舱顶部,并固定,确保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天线升到最高处时,采用拉纤的方式给予加固处理。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方舱1还设有会议休息室13及空调系统8,所述空调系统8包括设于后舱室12的室外机81,设于方舱顶部的室内机82及送风管83,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为多个,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采用2部空调,分别通过送风管接通所述工作室11 和会议休息室13。所述的方舱1的后舱室12内还设有发电机水冷箱74用于冷却所述发电机71,所述后舱室12的旁侧和后侧,对应于空调室外机和发电机位置分别设有空调散热通风窗14 和发电机散热通风窗15 ;所述后舱室的后侧还设有后舱门16、登顶梯17、倒车摄像头18和尾灯19。所述的方舱1顶部的两侧设有车顶护栏20,以保护工作人员在方舱顶部工作室的安全。所述的方舱工作室11的一侧设有工作门21,所述工作门21的下方设有抽拉平台 22,连接抽拉平台22的折叠抽拉梯23 ;所述抽拉平台23上设有折叠护栏24,工作时,将上述抽拉平台22、折叠抽拉梯23由方舱底部拉出,固定好折叠护栏24,以便工作人员上下进入工作室;行驶时,则将上述抽拉平台22、折叠抽拉梯23、折叠护栏24收入方舱底部。图6所示的A-A剖视图中,与抽拉平台23对称的方舱另一侧位置,是两扇被打开的维修舱门26。如图5所示,所述的方舱的底部还设有液压支撑腿25,到达指定地,用液压支撑腿 25支撑方舱,一方面避免车轮长时间承重,另一方面可保证方舱稳固。为使受灾地群众能看到电视,在方舱上设有投影电视布幕27(如图2所示),图示为收卷状态,使用时,将其打开,悬挂于方舱侧面,播放电视节目。前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是集多任务系统为一体并集成在一辆车上的技术方案,对于大功率发射、传输距离远、要求覆盖范围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辆车搭载的方案,即一辆车只承担一部分设备。如调频发射、电视发射或其它模式的发射设备各装载一辆车;节目播出设备独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播出各装载一辆车;发电车;通讯车;卫星转播车均为单一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方舱的载车、设于方舱内的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设备及多种天线、馈线,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向所述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所述天线设于方舱顶部,所述发射设备、接收设备通过馈线连接相应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主要设有工作室和后舱室,所述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设于所述方舱的工作室,所述供电设备设于所述后舱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设备包括广播发射设备、和/或电视发射设备、和/或通信发射设备,其中包括调频广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模拟电视发射设备、TDMA、CMMB的移动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设备包括卫星接收设备、所述方舱顶部设有卫星接收天线,所述卫星接收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卫星接收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设有各种通讯设备,包括车载台、铱星电话、短波电台、海事卫星电话、3G网络,移动通信及互联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发电机、外接电源电缆盘和配电柜,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外接电源电缆盘连接所述配电柜,所述配电柜对各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通讯设备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设于方舱顶部的天线包括广播天线、电视天线及通讯天线;所述的广播天线和电视天线通过电动升降套杆高架于所述方舱顶部,并用拉纤、地钉与地面拉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舱还设有会议休息室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于后舱室的室外机,设于方舱顶部的室内机及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为多个,接通所述工作室和会议休息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舱的后舱室内还设有发电机水冷箱,所述后舱室的旁侧和后侧,对应于空调室外机和发电机位置分别设有空调散热通风窗和发电机散热通风窗;所述后舱室的后侧还设有后舱门、登顶梯、倒车摄像头和尾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舱顶部的两侧设有车顶护栏;所述的方舱工作室的一侧设有工作门,所述工作门的下方设有抽拉平台, 连接抽拉平台的折叠抽拉梯;所述抽拉平台上设有折叠护栏;所述的方舱的底部设有液压支撑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特别是一种采用运载平台搭载的机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包括设有方舱的载车、设于方舱内的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设备,多种天线、馈线,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向所述发射设备、节目播出设备、接收设备供电,所述天线设于方舱顶部,所述发射设备、接收设备通过馈线连接相应的天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固定发射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不足,是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档编号H04N5/28GK202190329SQ2011202805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叶进, 张宇, 张桃源, 张红艳, 袁震宇, 陈振宇, 靳旭东, 韩冰 申请人: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