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047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音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响设备,尤指一种与影音设备相连接,而有不同声音输出效果的两用音箱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因为工作繁忙,除了休息睡觉之外,下班后的休闲娱乐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下班时间至睡觉时间之间的时间并不长,大多也只能在家中欣赏电影、电视或聆听音乐,故更加重视影音设备所表现的影音效果,而声音更是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好的声音表现可以使人更加容易融入影像的情境。声音的传递依波长可分为高频、中频及低频,低频-也就是所谓针对声音表现出低音的部分,如鼓声、脚步声或是震动的声音,传输至人耳后可带给人相当震撼的感觉。而影音设备是通过连接的音箱发出声音,目前大部份的音箱设计是注重于单体振膜的控制力及增强低频的表现,常见音箱设计可分为密闭式和反射式两种,当需要更多低频音讯的延伸效果时,也是上述两种音箱设计无法达成。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称作低频传输线式音箱的设计,是将一低音单体装置在一个箱体内,且该箱体的内部凭借复数隔板分隔成一迂回的传输通道,该箱体的内部并覆以吸音绵及阻尼垫片。当该低音单体发出声音时,声波是沿着该传输通道的顶端逐渐将低频声响传输至尾端,并凭借该传输通道来增加声音的低频音讯的延伸,由于低频音讯的低频极低,对于低音单体的控制力也会大幅提升,且该种传输线式音箱的容积远较传统密闭式或反射式音箱大,故所产生的音压也相对变大;加上近年来低音单体的振膜抖动控制技术大幅提升,也可使得低频的频率更低。其性能特点更包括1、有更佳的低频延伸;2、极低的音染;3、音色表现更趋中性且更具动态;4、在任何音压下,均有一致的平衡、层次表现; 5、在高音压下,仍无失真或者压缩;6、稳定且一致的3D立体音像。然而,该种传输线式音箱最大的缺点即制造成本昂贵,且该传输通道的设计费时, 因此,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可说是相当不容易接触到的产品。但是,由于该种传输线式音箱允许使用较小直径的低音单体,即能重现出音压及低频表现。且该传输线式音箱是固定结构,当音箱一经成型之后,则难以针对特定场合的不同需求而作出调整。是以,如何设计有效的传输通道及降低制造成本,相形的下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有鉴于该种传输线式音箱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两用音箱的结构, 其利用一特别设计的筒身与发声单元结合后,使声波同时通过该反射体及该通道而增强其高频、中频及低频的声音效果。且该通道的设计会随着该外筒与该发声单元结合的方式不同(正放或倒置),而成为传输线式音箱或背载号角式音箱,其发声效果自然也不相同,而有更多变化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两用音箱的结构,俾同时提高增强其高频、中频及低频的声音效果,且能转变使用时的功能及效果。
3[0007]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两用音箱的结构,俾能方便组装,且便于维修更换,进而降低使用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两用音箱包括一底盘;一支柱,垂直设于该底盘一侧;一外筒,平行设置于该支柱一侧,该外筒是二端开放的结构,且该外筒的一端设有一外套环;一第一内筒,是一端封闭的结构,且该第一内筒的开放端设有一第一套环,该具有第一套环的一端设于该外筒的外套环中心,该第一内筒邻近该第一套环的侧壁上具有一通孔;一第二内筒,是二端开放的结构,且该第二内筒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套环,该具有第二套环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内筒的第一套环中心,当该外筒、该第一内筒及该第二内筒结合成一体后,于内部形成一通道;一发声单元,包覆设于该外筒的一端而封闭该外筒;及一反射体,设于该支柱一侧,使该反射体及该外筒分设于该发声单元的二侧,当该发声单元发声时,声波通过该反射体及该通道而同时增强其高频、中频及低频的声音效果。于一实施例中,该底盘的底面更具有复数个脚锥,而能加强避震效果并抑止该两用音箱使用时的共震。于一实施例中,该反射体是圆球体或倒圆锥体,且该反射体与该支柱之间更设有一连接杆,使该连接杆的一端可于该支柱往复升降,以便调整该反射体与该发声单元间的距离。于一实施例中,该外筒的外套环、该第一内筒的第一套环及该第二内筒的第二套环是叠合设置,且该外套环、该第一套环及该第二套环的穿孔是呈圆锥形设置,而可增加其扩音的发声效果。于一实施例中,该发声单元更具有一支撑架,且该支撑架是供锁固于该支柱上,该支撑架具有一套合部,供与该外筒相互连接,以大幅提升该发声单元组装时的便利性。为达上述目的,该外筒不具有该外套环的一端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上,而形成一传输线式音箱。或将该外筒具有该外套环的一端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上,而形成一背载号角式音箱。并可随使用者的喜好,自行改变使用方式,而形成一两用音箱,相当地方便且有不同于一般音箱单一使用功能,而有更多变化的功能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两用音箱;11-底盘;111-脚锥;12-支柱;121-脚锥;13-外筒;131-外套环;14-第一内筒;141-第一套环;142-通孔;15-第二内筒;151-第二套环; 16-发声单元;161-支撑架;1611-套合部;17-反射体;17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0021]请参阅图1、图2、3图,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及其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音箱10包括一底盘11、一支柱12、一外筒13、一第一内筒14、一第二内筒15、一发声单元16及一反射体17。其中,该底盘11是一矩形平板状结构体,其底面具有两个脚锥111,且分别设置于该底座11底面一端缘的二侧,所述的这些脚锥111是呈尖锥状而尖锥部朝下,故能利用所述的这些脚锥111加强避震效果,并抑止该两用音箱10使用时的共震。该支柱12是直条形柱状结构体,是垂直设于该底盘11 一侧,且其底端同样设有一脚锥121。该外筒13是一圆筒状结构体,且其平行设置于该支柱12 —侧,该外筒13是二端开放的结构,且该外筒13的一端设有一外套环131。该第一内筒14是一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体,于该第一内筒14的开放端设有一第一套环141,该具有第一套环141的一端设于该外筒13的外套环131中心,该第一内筒14 邻近该第一套环141的侧壁上具有一通孔142。该第二内筒15是二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体,且该第二内筒15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套环151,该具有第二套环151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内筒14的第一套环151中心,当该外筒 13、该第一内筒14及该第二内筒15结合成一体后,于内部形成一通道。应注意的是,该外筒13的外套环131、该第一内筒14的第一套环141及该第二内筒15的第二套环151是叠合设置,且该外套环131、该第一套环141及该第二套环151的穿孔是呈圆锥形设置,而可增加其扩音的发声效果。该发声单元16是包覆设于该外筒13的一端而封闭该外筒13,且该发声单元16上具有一支撑架161,且该支撑架161是供锁固于该支柱11上,该支撑架161具有一套合部 1611,供与该外筒13相互连接,以大幅提升该发声单元16组装时的便利性。于此实施例中, 该外筒13不具有该外套环131的一端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16上,而形成一传输线式音箱。该反射体17是圆球体或倒圆锥体,如图中所示是圆球体,该反射体17与该支柱11 之间更设有一连接杆171以供设置于该支柱11 一侧,使该反射体17及该外筒13分设于该发声单元16的二侧,使该连接杆171的一端可于该支柱11往复升降,以便调整该反射体17 与该发声单元16间的距离。再请参阅图3所示,当该发声单元16发声时,一部份的声波会向上传递而与该反射体17的表面形成360度全方位向外传播,而该发声单元16另一部份的声波会向下传递至该外筒13的内部,声波于该外筒13与该第一内筒14间的通道内作传递,声波再通过该第一内筒14的通孔142后,穿入该第一内筒14及该第二内筒15间的通道,最后由该第二内筒15穿出而与该底座12的表面产生反射,故,声波是通过该反射体17及所述的这些筒身作传递后,同时增强其高频、中频及低频的声音效果。请参阅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及其使用状态示意图。再者,本实用新型有另一种组装的方式,其构件与前一实施例相同,而是将该外筒13具有该外套环131的一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16上,而形成一背载号角式音箱。其使用时,如图5所示,当该发声单元16发声时,一部份的声波同样向上传递而与该反射体17的表面形成360度全方位向外传播,接着,该发声单元16另一部份的声波会向下传递至该第二内筒15的内部,声波于该第二内筒15与该第一内筒14间的通道内作传递,声波再通过该第一内筒14的通孔142后,穿入该第一内筒14及该外筒13的通道,最后由该外筒13的开放端穿出而与该底座12的表面产生反射,故,声波是通过该反射体17及所述的这些筒身作传递后;可表现出与前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截然不同的发声效果,不仅方便拆卸组装,且有更多变化的功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如所述的这些筒身的尺寸、材质等,或是该反射体的型式、材质,抑或是该发声单元的选用等,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一支柱,垂直设于该底盘一侧;一外筒,平行设置于该支柱一侧,该外筒是二端开放的结构,且该外筒的一端设有一外套环;一第一内筒,是一端封闭的结构,且该第一内筒的开放端设有一第一套环,该具有第一套环的一端设于该外筒的外套环中心,该第一内筒邻近该第一套环的侧壁上具有一通孔;一第二内筒,是二端开放的结构,且该第二内筒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套环,该具有第二套环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内筒的第一套环中心,当该外筒、该第一内筒及该第二内筒结合成一体后,于内部形成一通道;一发声单元,包覆设于该外筒的一端而封闭该外筒;及一反射体,设于该支柱一侧,使该反射体及该外筒分设于该发声单元的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底盘的底面更具有复数个脚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是圆球体或倒圆锥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与该支柱之间更设有一连接杆,且该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在该支柱往复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外筒的外套环、该第一内筒的第一套环及该第二内筒的第二套环是叠合设置,且该外套环、该第一套环及该第二套环的穿孔是呈圆锥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发声单元还具有一支撑架,且该支撑架是供锁固于该支柱上,该支撑架具有一套合部,供与该外筒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外筒不具有该外套环的一端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上,而形成一传输线式音箱。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两用音箱,其特征在于,该外筒具有该外套环的一端是套接于该发声单元上,而形成一背载号角式音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两用音箱,是将一外筒、一第一内筒及一第二内筒同心设置成一体,且其内部形成有一通道,将该外筒的其中一端与一发声单元结合后,使该发声单元的声波于所述的这些筒身内逐次传递,另该发声单元上方设置有一反射体。据此,该发声单元发声时,其声波可通过该反射体及该通道而增强其高频、中频及低频的声音效果;再者,由于该通道的设计会随着该外筒与该发声单元结合的方式不同,而会产生如传输线式音箱及背载号角式音箱的效果。
文档编号H04R1/20GK202190392SQ20112029382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纪冠行 申请人:纪冠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