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860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应用范围非常广,比如随身听、CD播放器、MP3播放器等等。用户在使用耳机时,既可以独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又不会影响到他人。耳机中的耳壳腔体(S卩,音腔)对耳机声音的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耳机为了高质量地表现出低音,尤其是重低音的震撼力度,通常采用双音腔的设计,如图1所示,目前的耳机一般由前盖80、喇叭面壳81、喇叭82构成 前腔91,由后盖83、喇叭面壳81、喇叭82构成后腔92,喇叭82和后腔92之间的部位为排气孔90,该排气孔90的作用之一是排气。当前,图1只是最简单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耳机会有不同的设计,但原理一致,且基本都是由喇叭面壳和喇叭将耳机的前后腔体隔开。但是,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采用的这种双音腔设计的耳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喇叭向外不断的播出声音,会使耳机的前腔中积留较多的气体,当前腔中积留的气体过多时,就会直接影响耳机播出的声音的音质,主要表现在于声音模糊、不清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可以及时的释放积留在耳机前腔的多余气体,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气体释放过程,不至于产生新的杂音,从而保证耳机播出的声音清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壳腔体,包括喇叭面壳1、喇叭腔体2、喇叭3和后壳4 ;所述喇叭腔体2为环状的迷宫型结构,固定在所述喇叭面壳I上;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有一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进入所述喇叭腔体2的第一气口 11 ;所述喇叭腔体2与所述第一气口 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供气体进入喇叭腔体2的第二气口 21 ;所述后壳4为可容纳所述喇叭腔体2、喇叭3的碗状结构。其中,所述后壳4上设有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排除所述耳壳腔体外的第三气Π 41。其中,所述喇叭2的设置于由喇叭面壳I和喇叭腔体2所围成的桶状空间内。其中,所述喇叭面壳I的中央设有一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喇叭3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其中,所述喇叭腔体2包括基板22和腔体23 ;所述基板22的中央均匀的设有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二通孔23,所述基板22上设置第二通孔23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第一通孔12所在的区域对应;[0015]所述基板22的外沿设置环状的迷宫型腔体23 ;所述基板22中央设置有第二通孔23的区域与所述迷宫型腔体23的侧壁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3的桶状空间。其中,所述喇叭面壳I的中央均匀的设有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12,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置第一通孔12的区域与所述喇叭3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其中,由所述喇叭腔体2所围成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置第一通孔12的区域一致,且喇叭腔体2的侧壁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置第一通孔12的区域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3的桶状空间。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如前所述的耳壳腔体。其中,通过第一气口 11、第二气口 21进入喇叭腔体2的气体是所述耳机的前腔中积留的气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可以及时的释放积留在耳机前腔的多余气体,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气体释放过程,不至于产生新的杂音,从而保证耳机播出的声音清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耳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中喇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可以及时的释放积留在耳机前腔的多余气体,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气体释放过程,不至于产生新的杂音,从而保证耳机播出的声音清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耳壳腔体包括喇叭面壳1、喇叭腔体2、喇叭3和后壳4。所述喇叭腔体2为环状的迷宫型结构,固定在所述喇叭面壳I上。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有一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进入所述喇叭腔体2的第一气口 11 ;所述喇叭腔体2与所述第一气口 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供气体进入喇叭腔体2的第二气口 21。 所述后壳4为可容纳所述喇叭腔体2、喇叭3的碗状结构。[0032]其工作原理为,当耳机前腔中有多余的气体积留时,多余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气口 11、第二气口 21进入喇叭腔体2,最后从耳机内部排出,从而使前腔中积留的多余气体得到释放,避免其影响耳机的音质。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喇叭腔体设计为迷宫型,可以使排出气体的过程容易控制,避免其产生杂音,影响耳机的播放效果。参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更为详细的描述该耳壳腔体的具体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如图所示,该耳壳腔体包括喇叭面壳1、喇叭腔体2、喇叭3和后壳4。喇叭腔体2可以固定在喇叭面壳I上,喇叭3则容纳于喇叭面壳I和喇叭腔体2所围成的桶状空间内,后壳4为碗状结构,其内部可容纳喇叭腔体2和喇叭3,后壳4的边缘可与喇叭面壳I扣合。更为具体的,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有第一气口 11,其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进入所述喇叭腔体2。对应的,所述喇叭腔体2与所述第一气口 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口21,用于供通过第一气口 11的气体由此进入喇叭腔体2。所述后壳4上设有第三气口 41, 用于供通过喇叭腔体2的气体由此排出耳壳腔体外。其工作原理为,喇叭3处于工作状态时,会使耳机前腔中不断的积留气体,当积留的气体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影响耳机的音质,使耳机播出的声音模糊不清。当耳机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后,当耳机前腔有多余的气体积留时,多余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气口 11、第二气口 21进入喇叭腔体2,最后从后壳4上设有第三气口 41排出,从而使耳机前腔中积留的多余气体得到释放,从而减少一些无用的杂音,避免其影响耳机的音质。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设计了环状迷宫型结构的喇叭腔体2,而喇叭腔体2具有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两种为例。第一种如图4所示喇叭面壳I的中央设有一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的形状与所述喇叭3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喇叭面壳I与喇叭腔体2的迷宫型音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口 11,第一气口 11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喇叭腔体2的气体流量,从而达到某种音质要求。所述喇叭腔体2包括基板22和腔体23 ;所述基板22的中央均匀的设有若干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二通孔221,所述基板22上设置第二通孔221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第一通孔12所在的区域对应;所述基板22的外沿设置环状的迷宫型腔体23 ;所述基板22中央设置有第二通孔221的区域与所述迷宫型腔体23的侧壁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3的桶状空间。第二种是喇叭面壳的中央均匀的设有若干供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所述喇叭面壳上设置第一通孔的区域与所述喇叭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喇叭面壳与喇叭腔体的迷宫型音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口 1,第一气口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喇叭腔体的气体流量,从而达到某种音质要求。由所述喇叭腔体所围成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上设置第一通孔的区域一致,且喇叭腔体的侧壁与所述喇叭面壳上设置第一通孔的区域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的桶状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可以提供不同的声音效果通过耳机前腔到达耳朵。其具体不同的音质效果主要由控制不同的气流从喇叭面壳I的第一气口 11进入迷宫型喇叭腔体2,最后通过后壳4上的第三气口 41释放产生。不同大小的喇叭腔体或迷宫会影响通过喇叭面壳进入到喇叭腔体,最后从后壳第三气口 41释放的气流量。一旦确定喇叭腔体的大小或迷宫的大小,当耳机工作时,气流从外部通过喇叭面壳上的第一气口进入迷宫型的喇叭腔体,从而增加喇叭腔体内的气流压力,增加的气流压力主要由外部的气流在喇叭迷宫型腔体流动而产生,然后在喇叭腔体内形成更高的气流,并通过后壳的第三气口 41释放。这样的持续过程会逐步减少耳机前腔内的气流体积。此外,当迷宫型的喇叭腔体比较长时,在释放气体的过程中,会在迷宫型腔体内产生冲力,帮助气体排出,相反,如果腔体设计得太小,则会阻碍气流在腔体内的流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壳腔体将喇叭腔体设计为迷宫型,可以及时的释放积留在耳机前腔的多余气体,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气体释放过程,不至于产生新的杂音,从而保证耳机播出的声音清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提供的耳壳腔体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耳机。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是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的一种产品形式,其它满足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产品,即使材质、器件名称、外观、器件摆放顺序等不影响产品特性的因素不相同,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面壳(I)、喇叭腔体(2)、喇叭(3)和后壳(4); 所述喇叭腔体(2)为环状的迷宫型结构,固定在所述喇叭面壳(I)上; 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有一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进入所述喇叭腔体(2)的第一气口(11);所述喇叭腔体(2)与所述第一气口(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供气体进入喇叭腔体(2)的第二气口(21); 所述后壳(4)为可容纳所述喇叭腔体(2)、喇叭(3)的碗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4)上设有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排除所述耳壳腔体外的第三气口( 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2)的设置于由喇叭面壳(I)和喇叭腔体(2 )所围成的桶状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面壳(I)的中央设有一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的形状与所述喇叭(3)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腔体(2)包括基板(22)和腔体(23); 所述基板(22)的中央均匀的设有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二通孔(23),所述基板(22)上设置第二通孔(23)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第一通孔(12)所在的区域对应; 所述基板(22)的外沿设置环状的迷宫型腔体(23);所述基板(22)中央设置有第二通孔(23)的区域与所述迷宫型腔体(23)的侧壁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3)的桶状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面壳(I)的中央均匀的设有供喇叭(3)所发出的声音向外传递的第一通孔(12),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置第一通孔(12)的区域与所述喇叭(3)的发音面的形状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壳腔体,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喇叭腔体(2)所围成的区域与所述喇叭面壳(I)上设置第一通孔(12)的区域一致,且喇叭腔体(2)的侧壁与所述喇叭面壳(O上设置第一通孔(24)的区域围成一用于容纳喇叭(3)的桶状空间。
8.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壳腔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气口(11 )、第二气口(21)进入喇叭腔体(2)的气体是所述耳机的前腔中积留的气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该耳壳腔体包括喇叭面壳(1)、喇叭腔体(2)、喇叭(3)和后壳(4);所述喇叭腔体(2)为环状的迷宫型结构,固定在所述喇叭面壳(1)上;所述喇叭面壳(1)上设有一用于供气体从中通过,并进入所述喇叭腔体(2)的第一气口(11);所述喇叭腔体(2)与所述第一气口(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供气体进入喇叭腔体(2)的第二气口(21);所述后壳(4)为可容纳所述喇叭腔体(2)、喇叭(3)的碗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壳腔体及对应的耳机,可以及时的释放积留在耳机前腔的多余气体,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气体释放过程,不至于产生新的杂音,从而保证耳机播出的声音清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文档编号H04R1/10GK202841481SQ20122034362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袁信明 申请人:易力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