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273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学校等事业单位对现代化通信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话会议系统的应用得越来越多,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的管理,提升竞争力。图1为现有通用的语音会议系统的架构原理图。在该架构中,当用户加入到语音会议时,首先会和语音交换服务器建立连接,语音交换服务器针对每一个连接会创建两个语音流通道: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和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其中,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用于会议发言服务,即用于传送与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连接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布的音频数据流,从而将从该语音会议客户端采集的音频数据广播给语音会议的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用于会议收听服务,将经过语音交换服务混音后的音频数据流传送给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相连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可以看出,只要语音会议客户端加入到语音会议系统中后,两个语音通道会同时存在,当会议参与者不发言(实际会议中会议参与者发言时间少,听的时间多)时,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未闲置,虽然用户没有发言,但语音会议客户端仍然会采集噪声数据,不断将噪声数据发送到语音交换服务器,语音交换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多路音频数据进行多路混音。由于混音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这意味着这些噪声数据流都会持续地消耗系统资源,另外,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发言人所在客户端播放自己的发言声音,造成干扰,当每个客户端同时具有发言和收听功能时,系统必须为每个客户端独立地建立两个语音流通道,一个是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多个客户端之间的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不能共享,因为语音交换服务器为每个客户端播放音频数据流时,不能包含来自该客户端所发布的音频数据。由此可见,语音交换服务器需为每个客户端发送不同的混音结果。这造成混音消耗的系统资源与所需混音的路数成正比,当会议参与者人数较多时,会进一步加重语音交换服务器的负担,导致更多的系统资源消耗和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语音会议方法,导致语音会议系统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会议建立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会议模式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以及第一会场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会议主持者选择第一会议模式时,为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该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在第一会议模式中,整个会议会场只建立了两个数据流通道,因此语音交换服务器不需要进行混音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语音交换服务器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了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


图1是现有通用的语音会议系统的架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的结构图;以及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在步骤S201中,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召开电话/语音会议的会议主持者可以通过其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向语音交换服务器或软交换服务器递交会议建立请求,在该会议建立请求中可以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议模式包括第一会议模式以及第二会议模式。第一会议模式为演讲模式,在该模式中,只有会议主持者可以发言,会议参与者只进行收听。当请求的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一个会场,该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连接在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的语音会议客户端采集音频数据后进行流化,通过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将流化后的音频数据流传输给语音交换服务器,语音交换服务器接收到音频数据流后,通过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传输给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连接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在第一会议模式中,会议主持者对应的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有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作为示例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会议主持者用户名、密码等身份标识信息,以验证用户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的权限。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请求建立的会议模式,为了方便后续描述,在这里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在步骤S203中,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来自参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的会场加入请求时,根据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会场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会场加入请求合法时,将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会议开始后,采集第一主持者客户端的音频数据,经流化后通过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的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传送到语音交换服务器,进行相应处理后通过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发送给所有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进行播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召开的会议为发言-收听方式的会议,或会议过程中一人发言,其他会议参与者收听时,会议主持者可以选择第一会议模式,在该模式中,为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的会场只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独占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所有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共享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整个会议只建立了两个数据流通道,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的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了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作为示例地,图3示出了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会场。在该示例中,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对音频数据进行流化的过程。具体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第一主持者客户端采集的音频数据经流媒体服务器流化后,通过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发送给语音交换服务器,语音交换服务器通过音频播放流通道将其转发给第一会议模式下的所有语音会议客户端,在图中,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使用会议参与者客户端进行表示。实施例二: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在步骤S401中,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在步骤S402中,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在步骤S403中,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在步骤S404中,当接收到一会议参与者发送切换会议主持者的请求时,根据该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该会议参与者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进行验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会议参与者用户名、密码等身份标识信息,以验证请求加入的用户是否具有会议参与者权限,或用于向加入的会议参与者发送会议参与请求。当位于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要求发言时,必须获取会议主持者权限。此时,该会议参与者可以通过其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切换会议主持者的请求,根据该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该会议参与者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进行验证。在步骤S405中,当验证该会议参与者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时,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二主持者客户端,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与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在步骤S406中,将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完成会议主持者的切换。在本发明实施例子中,当位于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要求发言时,将该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其与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并将请求发言的会议参与者对应的客户端连接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其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请求发言的会议参与者转换为会议主持者。在第一会议模式下,整个会议始终只存在两个数据流通道,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的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实施例三: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在步骤S501中,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在步骤S502中,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在步骤S503中,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二会议模式时,为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在所述第二会议模式中,为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连接,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会议模式为讨论模式,位于该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可以收听到其他会议参与者的发言,自身也可以发言。在该模式中,为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连接,这样,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拥有两个独立的数据流通道连接,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即第二会议模式中的每个客户端拥有独立的音频数据发布、播放流通道,作为示例地,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示例。图中的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和一会议参与者客户端位于第二会议模式中,这两个客户端各自连接在对应的两个数据流通道上,而位于第一模式下会议参与者对应的客户端共享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步骤S504中,当接收到会议主持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的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该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会议开始时,位于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主持者想收听会议参与者的发言时,则发送将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此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的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该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步骤S505中,当接收到会议参与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为该会议参与者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客户端连接到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位于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想参与会议的讨论时,可以发送将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此时,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为该会议参与者独立地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客户端连接到两个数据流通道,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这样,该会议参与者进入了讨论模式,既能够收听别人的发言,自己也能够发言。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位于第二会议模式下的会议主持者发送的将第二会议模式转换到第一会议模式的请求时,释放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这样,会议主持者只能够发言,而不能收听到会议参与者的发言,从而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客户端切换到了第一会议模式。当接收到位于第二会议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不需要发言时,可以发送将转换到第一会议模式的请求,从而减少了发送到语音交换服务器的音频数据,减少了语音交换服务器浊音时系统资源的消耗。此时,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和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并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第一会议模式下为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的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与第一会议模式下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共享一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召开的会议为讨论方式的会议,或会议过程中需要进行讨论时,会议主持者可以选择第二会议模式,在该模式中,会议参与者可以发言,同时也能收听到其他参与者的发言,当会议参与者或会议主持者不需要发言时,可以切换到第一会议模式,从而减少了发送到语音交换服务器的音频数据,减少了语音交换服务器浊音时系统资源的消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0M/RAM、磁盘、光盘等。实施例四: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不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会议建立请求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会议模式获取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第一会场建立单兀73,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权限验证单元74,用于当接收到一会议参与者发送切换会议主持者的请求时,根据该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该会议参与者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进行验证;第一切换单元75,用于当验证该会议参与者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时,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二主持者客户端,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与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第二切换单元76,用于将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完成会议主持者的切换。
在本发明实施例子中,当位于第一会议模式下的会议参与者要求发言时,将该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其与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并将请求发言的会议参与者对应的客户端连接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其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请求发言的会议参与者转换为会议主持者。在第一会议模式下,整个会议始终只存在两个数据流通道,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的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实施例五: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不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会议建立请求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会议模式获取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第一会场建立单兀83,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第二会场建立单元84,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二会议模式时,为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在所述第二会议模式中,为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连接,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第一会议加入单元85,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第二会议加入单元86,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为该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上,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第一会议转换单元87,用于当接收到会议主持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的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该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以及第二会议转换单元88,用于当接收到会议参与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为该会议参与者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客户端连接到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会议主持者选择第一会议模式时,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独占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所有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共享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整个会议只建立了两个数据流通道,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的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了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同时,当会议需要进行讨论时,需要讨论的参与者可以请求加入到第二会议模式,此时只有需要讨论的参与者对应的客户端才会拥有独立的语音发布、广播流通道,从而有效减少了语音交换服务器混音时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了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 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一会议参与者发送切换会议主持者的请求时,根据该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该会议参与者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进行验证; 当验证该会议参与者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时,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二主持者客户端,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与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 将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完成会议主持者的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二会议模式时,为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在所述第二会议模式中,为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连接,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 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为该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上,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会议主持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的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该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当接收到会议参与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为该会议参与者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客户端连接到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6.—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会议建立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所述会议建立请求中包括请求的会议模式、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 会议模式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所述会议模式,将所述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以及 第一会场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所述会场包括一个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以及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在所述第一会议模式中,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所述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权限验证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一会议参与者发送切换会议主持者的请求时,根据该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该会议参与者是否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进行验证;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当验证该会议参与者具有会议主持者权限时,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记为第二主持者客户端,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释放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与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对应的主持者切换为一会议参与者;以及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到所述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并释放所述第二主持者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从而完成会议主持者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会场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会议模式为第二会议模式时,为所述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在所述第二会议模式中,每个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连接,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会议加入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一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所述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以及 第二会议加入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语音会议客户端的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时,根据所述会议参与者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所述第二会议模式加入请求合法时,为该语音会议客户端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上,该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会议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会议主持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为会议主持者建立的一个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并将会议主持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到该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以及 第二会议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会议参与者发送的将所述第一会议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会议模式的请求时, 释放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与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的连接,为该会议参与者建立两个数据流通道,将该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客户端连接到 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所述两个数据流通道中的一个为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另一个为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适用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语音会议会场建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会议主持者通过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发送的会议建立请求;根据会议主持者的标识信息对会议建立请求进行验证,当验证会议建立请求合法时,获取会议模式;当会议模式为第一会议模式时,为第一主持者客户端建立一个会场,在第一会议模式中,第一主持者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发布流通道上,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语音会议客户端连接在音频数据播放流通道上。本发明的第一会议模式中,整个会议会场只建立了两个数据流通道,有效减少了语音会议时语音交换服务器系统资源的消耗,提高了音频数据流在语音交换服务器上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语音会议的实时性。
文档编号H04L12/18GK103152185SQ20131006126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朱宁武, 陈剑勇, 纪震 申请人:深圳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