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文档序号:799825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包括:a、对于规划区域内的小区Cell_x,计算该小区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小区之间距离;b、对于所述小区Cell_x,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距离,确定该小区Cell_x的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c、对于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各小区Cell_i,根据小区方向角、半功率角β以及预设的发散带夹角α,确定该小区Cell_i所在的邻区圈,其中,属于同一所述邻区圈中的各小区分别到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所对应的连接带上的小区数相同,所述连接带的范围为:以所述小区Cell_x为圆心,以所述连线为中轴,弧度为2α的扇形区域。本发明可以针对每个小区提供精确的邻区邻近关系。
【专利说明】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通信系统中,邻区列表是最基本配置之一,它是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进行快速 切换的基本条件。一个好的邻区列表可理解为邻区的选择及其优先级的配置合理,这样可 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空闲切换失败率,还可以减少导频扫描时的重新初始化的次数,有利于 快速选择目的小区。基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用规划算法进行自 动邻区规划成为必要的选择。
[0003] 在现有的邻区规划算法中,邻区列表的设置有以下原则:
[0004] 1)互配性原则:如果小区A在小区B的邻区列表中,那么小区B也应在小区A的 邻区列表中;
[0005] 2)邻近原则:小区地理上不完全相邻,但距离较相近,而且天线方向相对的小区, 它们要在彼此的邻区列表中;
[0006] 3)覆盖重叠原则:确定一个导频门限,根据覆盖强度确定在该导频门限之上的小 区覆盖范围。如果邻小区在本小区重叠覆盖区域比例达到一定的门限,则应该设置在本小 区的邻区列表中。
[0007] 对于目前邻近原则设置,目前主要的实现方法是:定义最大邻区距离,该距离外的 小区不作为邻区。对于最大邻区距离内的小区,首先计算主小区覆盖范围内最近的室外小 区的距离,如果主小区为连续覆盖小区,则此距离的K倍作为邻区生成距离范围,如果主小 区为覆盖边缘小区,则此距离的2K倍作为邻区生成距离范围。同时满足主小区的覆盖角度 范围和邻区生成距离范围的区域内小区作为主小区的邻区。
[0008] 上述传统的邻近关系确定方法,只考虑了小区间的距离关系,而距离并不能完全 反映实际环境中各种各样的邻区位置关系。例如,对于本小区A,存在三个邻区B\C\D,其 中,邻区B距离小区A比邻区C距离小区A近,但是邻区B与小区A之间有其他邻区,而邻 区C与小区A之间没有其他邻区,则根据现有的邻近关系确定方法,是无法获知该位置信息 的,而作为用户终端,其具有移动性特点,在移动时需要及时进行小区切换,如果不能获知 上述邻近位置信息,则邻区B的邻区优先级可能高于邻区C的优先级,而根据实际的位置关 系和终端的移动性,本小区A内用户向小区B方向移动时,由于邻区B与小区A之间存在更 近的邻区,因此用户应该切换到邻区B与小区A之间存在的邻区,而用户向邻区C方向移动 时,由于邻区C与小区A之间不存在更近的邻区,因此用户应该切换到邻区C,由此可见实际 中,邻区C的优先级要远高于邻区B。在实际现场应用中,邻区的个数一般都是受限的,因此 邻区优先级的精确判断,直接决定了高优先级邻区首先进入邻区配置中,以保证切换的完 成。
[0009] 由此可见,传统的仅根据距离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邻区与 本小区的位置关系。


【发明内容】

[0010]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可 以针对每个小区提供精确的邻区邻近关系。
[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12] 一种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包括:
[0013] a、对于规划区域内的小区Cell_x,计算该小区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小区之间 距离;
[0014] b、对于所述小区Cell_x,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距离,确定该小区Cell_x的初始候选 邻区集合S1;
[0015] c、对于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各小区Cell_i,根据小区方向角、半功率角 β以及预设的发散带夹角α,确定该小区Cell」所在的邻区圈,其中,属于同一所述邻区 圈中的各小区分别到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所对应的连接带上的小区数相同,所述连接 带的范围为:以所述小区Cell_x为圆心,以所述连线为中轴,弧度为2 α的扇形区域。
[001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利用射线追踪和遍历机制,针 对每个小区,根据其周围小区的位置关系,将该小区周围的邻区划分为多个以该小区为中 心的邻区圈,邻区圈距离该小区越近,则说明与该小区的邻近关系越紧密,这样,通过确定 各邻区所在的邻区圈,可以更精确地获知邻区与小区的邻近关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邻区筛选不意图一;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邻区筛选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射线追踪,针对每个小区,根据其周围小区的位置关 系,将该小区周围的邻区划分为多个以该小区为中心的邻区圈,邻区圈距离该小区越近,则 说明与该小区的邻近关系越紧密,这样,通过确定各邻区所在的邻区圈,可以更精确地获知 邻区与小区的邻近关系。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主要包括:
[0023] 步骤101、对于规划区域内的小区Cell_x,计算该小区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 小区之间距离。
[0024] 本步骤中,对于规划区域内的每个小区,需要计算该小区与其他各小区之间的距 离,以便后续过程中,根据小区间的距离确定邻区关系。具体计算距离的方法可采用现有技 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0025] 这里为了清楚描述,利用Cell_x来标识当前为其确定邻区关系的小区。
[0026] 步骤102、对于所述小区Cell_x,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距离,确定该小区Cell_x的初 始候选邻区集合si。
[0027] 本步骤,用于粗略地建立一个邻区筛选集合,即建立一个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以 便此后基于该集合范围,来确定小区Cell_x的邻区,以及确定邻区与小区Cell_x的邻近关 系。较佳地,可根据预设的邻区距离阈值,来确定小区Cell_x的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具体 包括:
[0028] 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小区中,选择出与所述小区Cell_x之间的距离小于预 设邻区距离阈值的小区,将选择出的所有小区作为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的成员小区。
[0029] 步骤103、对于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各小区Cell」,根据小区方向角、半 功率角β以及预设的发散带夹角α,确定该小区Cell」所在的邻区圈,其中,属于同一所 述邻区圈中的各小区分别到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所对应的连接带上的小区数相同,所 述连接带的范围为:以所述小区Cell_x为圆心,以所述连线为中轴,弧度为2 α的扇形区 域。
[0030] 本步骤用于在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范围内,来确定出小区Cell_x的邻区,以及确 定邻区与小区Cell_x的邻近关系,即各邻区所在的邻区圈,这里划分邻区圈时,不仅要考 虑邻区与小区Cell_x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考虑小区方向角、半功率角β以及预设的发散带 夹角α,即要满足:属于同一所述邻区圈中的各小区分别到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所对应 的连接带上的小区数相同,这样,邻区圈不仅反映出邻区与本小区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反映 出了邻区与其他邻区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全面的反映出本小区的邻近关系,有利于为处于 移动状态的UE提供精确的邻区关系信息,提高小区切换的准确性。
[0031] 这里,所述发散带夹角α用于界定扇形发散带的角度范围(如图2所示),定义为 中轴线到发散带一条边界的夹角,角度越大,得到当前圈的邻区越稀疏,角度越小,得到当 前圈的邻区越密集。一般可设定5度?15度范围,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0032] 较佳地,本步骤中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确定小区Cell」所在的邻区圈:
[0033] 步骤cl、将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小区增加至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 中,η为邻区圈编号,η=1。
[0034] 步骤c2、将当前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距离所述Cell_x最近的小区作为当前 的参照小区。
[0035] 步骤c3、如果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存在除当前所述参照小区之外的其他小 区,则从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除当前所述参照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中,确定出满足 预设的发散小区条件的所有小区,将所确定出的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删 除,并增加至第η+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
[0036] 所述发散小区条件为:小区与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和当前的所述参照小区与 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发散带夹角α。
[0037] 这里,用于对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的邻区进行筛选,将其中落在由当前参 照小区所对应的一定发散范围内的邻区筛选出来,因为,所筛选出的邻区相比于参照小区 距离小区&11_1远,一定不会与当前的参照小区属于相同的邻区圈,所以放在了第η+1邻 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
[0038] 步骤c4、将当前的所述参照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删除,并增加 至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如果当前的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非空,则转入步骤 c2〇
[0039] 本步骤,用于将当前的参照小区放在了第n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以便此后进 一步判断是否为小区Cell_x的邻区。接下来,如果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还有邻区 存在,则返回步骤c2,继续根据发散带夹角α选择出一定不属于第η邻区圈的邻区放入第 η+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如果当前的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为空,则说明第η邻 区圈的初选过程完成,所选择出来的邻区保存在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接下来将通 过步骤c5对其中的邻区做进一步的筛选,将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从中剔除。另外,此时, 第η+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也将保存着尚未确定所属邻区圈的所有邻区。
[0040] 步骤C5、根据小区的小区方向角和半功率角,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 确定出所述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将所确定的背向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 中删除。
[0041] 本步骤中,考虑到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将不会属于其邻区,因此,这里,需要将 其背向小区从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删除,删除了背向小区的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 合,即为小区Cell_x的第η邻区圈。较佳地,步骤c5可采用下述步骤实现::
[0042] 首先,对于小区Cell_x,根据小区方向角Υ〇与小区的半功率角β0所确定的角 度范围[Υ0-β0, Υ0+β0],对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依次判断是 否在该角度范围内,如果不在,则确定为背向小区,并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删 除。
[0043] 本步骤用于根据小区Cell_x的小区方向角Υ0和半功率角β0确定一个初步的 邻区区域(如图3所示),将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不属于该区域的邻区删除。
[0044] 然后,对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每个小区Cell_y,将该小区Cell_y 沿着其与小区Cell_x的连线平移至小区Cell_x所在的位置。
[0045] 最后,判断由所述小区Cell_y的小区方向角γ 1与小区Cell_y的半功率角β 1 所确定的角度范围[Yl-β?,Υ?+β?]与由小区Cell_x的小区方向角γ2与小区Cell_x 的半功率角β 2所确定的角度范围[γ2-β 2, γ2+β 2]的重叠部分是否大于预设的重叠阈 值,如果是,则确定该小区为所述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
[0046] 本步骤中考虑到如果两小区为背向小区,即两者的信号覆盖角度相同或接近,则 不可能为邻区,因此需要删除。
[0047] 这里,如果角度范围[γ?-β 1,γ?+β 1]与角度范围[γ2_β2, γ2+β2]的重叠 部分大到一定程度(即所述重叠阈值),则可以确定其为背向小区。所述重叠阈值可由本领 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48] 步骤c6、将当前的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小区,确定为属于所述小区Cell_ X的弟η邻区圈的邻区。
[0049] 较佳地,还可以进一步在本步骤中确定出第η邻区圈各邻区的优先级,并根据该 优先级对邻区进行排序,以便提供更直接的邻区关系供其他过程如小区切换等利用。实现 这一目的的具体地方法如下:
[0050] 首先,对于属于第η邻区圈的每个邻区,根据该邻区与所述小区Cell_x之间的距 离、小区方向角、预设的邻区距离门限、预设的角度差值门限、预设的距离因子权重和预设 的共站因子权重,确定该邻区的邻区优先级;
[0051] 然后,按照邻区优先级降序,对所述第η邻区圈的邻区进行排序。
[0052] 较佳地,对于属于第η邻区圈的每个邻区n_i,可以按照公式:A_i= (l_d_i/D) *QL+G*QG,来确定该邻区的邻区优先级A_i。
[0053] 其中,d_i为邻区n_i与小区Cell_x之间的距离。
[0054] 所述QL为所述距离因子权重;所述QG为共站因子权重。QL和QG需要满足: QL+QG=1。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QL和QG的取值。
[0055] 所述G为共站因子,具体地,如果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则G为1,其他情况下则 G为0。
[0056] 条件1 :所述小区Cell_x存在一个异系统共站小区GCell_m并且小区Cell_x与 小区GCell_m的小区方向角差值小于角度差值门限;
[0057] 条件2 :所述邻区n_i存在一个异系统共站小区GCell_n并且小区n_i与小区 GCell_n的小区方向角差值小于角度差值门限;
[0058] 条件3 :小区GCell_m与小区GCell_n在异系统中是邻区关系。
[0059] 上述方法中考虑了异站系统的邻区,这样,3/4G共站的情况下,3G小区成熟的邻 区关系可以给4G配置邻区提供信息。
[0060] 步骤c7、如果所述第n+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非空,则按照n=n+l更新所述η,执 行步骤c2。
[0061] 本步骤用于确定第n+1邻区圈的初始化。
[0062]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 对于规划区域内的小区Cell_x,计算该小区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小区之间距 离; b、 对于所述小区Cell_x,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距离,确定该小区Cell_x的初始候选邻区 集合S1; c、 对于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各小区Cell」,根据小区方向角、半功率角β以 及预设的发散带夹角α,确定该小区Cell」所在的邻区圈,其中,属于同一所述邻区圈中 的各小区分别到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所对应的连接带上的小区数相同,所述连接带的 范围为:以所述小区Cell_x为圆心,以所述连线为中轴,弧度为2 α的扇形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确定该小区Cell_x的初始 候选邻区集合S1包括: 从所述规划区域内其他各小区中,选择出与所述小区Cell_x2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邻 区距离阈值的小区,将选择出的所有小区作为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的成员小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确定该小区Cell」所在的 邻区圈包括: cl、将所述初始候选邻区集合S1中的小区增加至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η为邻 区圈编号,η=1 ; c2、将当前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距离所述&11_1最近的小区作为当前的参照小 区; c3、如果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存在除当前所述参照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则从 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除当前所述参照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发 散小区条件的所有小区,将所确定出的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删除,并增 加至第η+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所述发散小区条件为:小区与所述小区Cell_x的连 线和当前的所述参照小区与所述小区Cell_x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发散带夹角 α ; c4、将当前的所述参照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中删除,并增加至第η邻区 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如果当前的所述第η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非空,则转入步骤c2 ; c5、根据小区的小区方向角和半功率角,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确定出所 述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将所确定的背向小区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删除; c6、将当前的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小区,确定为属于所述小区Cell_x的第η 邻区圈的邻区; c7、如果所述第η+1邻区圈第一候选集合非空,则按照η=η+1更新所述η,执行步骤c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5包括: 对于小区Cell_x,根据小区方向角γΟ与小区的半功率角βΟ所确定的角度范围 [Υ 0-β 0, Υ 0+β 0],对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依次判断是否在该 角度范围内,如果不在,则确定为背向小区,并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删除; 对于所述第η邻区圈第二候选集合中的每个小区Cell_y,将该小区Cell_y沿着其与小 区Cell_x的连线平移至小区Cell_x所在的位置; 判断由所述小区Cell_y的小区方向角γ 1与小区Cell_y的半功率角β 1所确定的角 度范围[γ?-β 1,Yl+β 1]与由小区Cell_x的小区方向角γ2与小区Cell_x的半功率角 β 2所确定的角度范围[γ 2-β 2, γ 2+β 2]的重叠部分是否大于预设的重叠阈值,如果是, 则确定该小区为所述小区Cell_x的背向小区。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6进一步包括: 对于属于第η邻区圈的每个邻区,根据该邻区与所述小区Cell_x之间的距离、小区方 向角、预设的邻区距离门限、预设的角度差值门限、预设的距离因子权重和预设的共站因子 权重,确定该邻区的邻区优先级; 按照邻区优先级降序,对所述第η邻区圈的邻区进行排序。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属于第η邻区圈的每个邻区n_i,按 照A_i= (l-d_i/D) *QL+G*QG,确定该邻区的邻区优先级A_i ;其中,d_i为邻区n_i与小区 Cell_x之间的距离,所述QL为所述距离因子权重,所述QG为共站因子权重,QL+QG=1,所述 G为共站因子,如果满足:所述小区Cell_x存在一个异系统共站小区GCell_m并且Cell_x 与GCell_m的小区方向角差值小于角度差值门限,所述邻区n_i存在一个异系统共站小区 GCell_n并且n_i与6(^11_11的小区方向角差值小于角度差值门限,以及GCell_m与GCell_ η在异系统中是邻区关系,则所述G为1,否则,所述G为0。
【文档编号】H04W36/00GK104105105SQ20131012462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杨尧, 李晓坪 申请人: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