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7174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尤其涉及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实现方法中的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具有媒体播放与游戏运行功能的网络设备层出不穷,这些网络设备往往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屏幕尺寸,以及具有不同的外设通讯接口,这对网络用户而言在访问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用成本也很高。隐形编码,譬如MPR(MultimediaPrintReader,多媒体印刷读物)码是可印刷于纸质图书中等物理介质上而完全不影响纸质图书的阅读的编码形式,在印刷了隐形编码的图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识读器即可用于关联与图书中内容相关的其它的多媒体形式内容,以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学习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提供更多的关联信息给用户。不过,识读器的存储容量有限,内容更新等也不便,如果采用更大存储容量的识读器则成本势必增加,内容更新方面如果不及时,则无法学习阅读新的信息,如及时更新则对用户而言会有诸多不便,比如需花费更多时间,并需有配套的相关设备。以上,均使用户在网络应用上的体验不佳,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以解决跨平台(操作系统)、跨屏幕尺寸进行媒体展示和游戏互动等的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背景及原理介绍:随着MPR国家标准的构建及应用推广,通过点读纸质图书播放关联的网络多媒体内容、运行网络游戏等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同时,随着HTML5(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标准的发展以及Web浏览器技术的革新,支持HTML5标准的WebSocket(HTML5开始提供的一种Web浏览器与服务器间进行全双工通讯的网络技术)技术的Web浏览器越来越多,通过WebSocket技术,可方便的实现MPR点读设备经网络服务器与运行在Web浏览器中的WebApp程序(指基于Web的系统和应用,运行于网络和标准Web浏览器上,基于网页技术开发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的实时通讯,从而解决了底层技术的障碍。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用户体验不佳、使用成本高等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识读器读取和识别码图并借助于网络来关联网络服务器中的资源,并在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资源展示,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可通过网络与所述网络服务器进行双向实时通信,所述识读器在互联网名称空间有唯一对应的服务地址。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识读器,用于前述的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中,其包括:图像读取和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和识别码图;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网络服务器和/或所述智能显示终端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来自所述图像读取和识别模块和通讯模块的信息;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能。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网络服务器,用于前述的跨平台网络交互系统中,其包括:资源存储模块、资源数据交换模块和信息转发模块;所述资源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资源、游戏资源和WebApp程序,所述资源交换模块用于与第三方数据库系统进行资源数据交换,所述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转发至WebApp程序,以实现对WebApp程序的控制。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可跨平台获取网络资源,用户仅需简单的带有隐形编码的图书和配套的识读器即可访问海量的网络资源,并在任意所希望的智能显示设备上进行资源展示、游戏互动及支付交易等,且无需安装特定的应用软件,不但为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用户和社会节省了成本。此外,本发明实时性与用户体验远好于二维码+智能手机拍照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识读器和智能显示终端均通过移动3G网络连接到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图2又一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识读器和智能显示终端均通过WIFI路由器连接至所述互联网。图3再一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识读器通过蓝牙(或ZigBee——ZigBee是指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或2.4G无线模块——2.4GhzRFtransceiver/receivermodule)与适配器无线连接,适配器通过RJ45网线连接路由器(运行WebApp程序的智能显示终端通过WIFI连接到路由器,识读器与适配器出厂前完成配对)。图4再一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运行WebApp程序的智能显示终端通过3G连接到网络,同时为识读器提供WIFI热点服务。图5再一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识读器通过USB与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连接,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自动运行识读器存储的通讯代理软件,该通讯代理软件为识读器提供其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双向通讯服务。图6是一个实施例的识读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流程。图7是再一个实施例的识读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流程。图8是WebApp程序与识读器之间的首次配对的流程图。图9是WebApp程序与识读器之间的自动配对流程(先运行WebApp程序后启动识读器的情况)。图10是WebApp程序与识读器之间的自动配对流程(先启动识读器后运行WebApp程序的情况)。图11是基于刮刮卡的充值流程。图12是WebApp程序与识读器建立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流程图。图13是基于注册码的WebApp程序授权流程图。图14是识读器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播放媒体的流程图(由网络服务器解析ID生成媒体URL的情况)。图15是识读器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播放媒体的流程图(由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URL,WebApp程序与识读器没有建立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情况)。图16是识读器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播放媒体的流程图(由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URL,WebApp程序与识读器建立了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和结合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识读器2读取和识别码图并借助于网络3来关联网络服务器4中的资源,并在智能显示终端5进行资源展示,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可通过网络3与所述网络服务器4进行双向实时通信,所述识读器2在互联网名称空间有唯一对应的服务地址,譬如对应唯一URL(Universal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其中,URL是对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前述互联网空间的服务地址并不局限于URL这种方式,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其它方式的服务地址也可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所谓互联网空间的服务地址,可理解为可连接至网络服务器上任何可访问对象的指针)。其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优选是可运行支持HTML5WebSocket技术的Web浏览器,所述网络服务器4优选是可提供可供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加载的WebApp程序(指基于Web的应用,就是运行于网络和标准Web浏览器上,基于网页技术开发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该WebApp程序还可与所述识读器2进行配对操作。所述码图为隐形编码码图,譬如MPR码码图,这样的码图既可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又不会影响到印刷该码图的图书1的普通阅读功能(即该隐形编码码图不易被人类眼睛识别,在阅读时可以忽略)。所述识读器2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的方式不限,譬如可以通过移动3G网络、4G网络或WIFI热点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还可采用蓝牙、ZigBee(指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或2.4G无线模块(2.4GhzRFtransceiver/receivermodule,工作在全球免申请ISM频道2400M-2483M范围内,实现开机自动扫频功能,共有50个工作信道,可以同时供50个用户在同一场合同时工作,无需使用者人工协调、配置信道)与适配器无线连接,并通过所述适配器7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甚至于以后新出现的网络连接方式,只要能够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即可。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是识读器2和智能显示终端5均通过移动3G网络3连接到网络服务器4。图中的纸质图书1中印刷有可供所述识读器2读取的码图,本实施例中是隐形码中的MPR码。一个优选的做法是: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还为所述识读器2提供用于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的WIFI热点,所述识读器2通过该WIFI热点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进一步优选的做法是:所述识读器2内建有WebSocket服务,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所述WebApp程序、所述识读器2的IP地址和WebSocket服务端口建立WebSocket连接,并通过该WebSocket连接与所述识读器2进行双向通信,传递无需经过所述网络服务器4处理的数据信息,以降低识读器与WebApp程序之间的通讯延迟。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譬如以下连接方式均可选择:识读器2和智能显示终端5均通过WIFI路由器6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识读器2通过蓝牙或ZigBee或2.4G无线模块与适配器7无线连接,适配器7通过RJ45网线连接路由器6;运行WebApp程序的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WIFI连接到路由器6,识读器2与适配器7出厂前完成配对,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适配器7通过RJ45网线连接路由6器的具体连接方式中,RJ45网线的功能也可以用个人电脑的相关部件等来实现,只要能够实现适配器7与路由器6之间的连接即可。运行WebApp程序的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3G连接到网络3,同时为识读器2提供WIFI热点服务,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识读器2通过USB与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连接,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自动运行识读器2存储的通讯代理软件,该通讯代理软件为识读器2提供其与网络服务器5之间的双向通讯服务,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识读器2通过WIFI热点连接至所述互联网3的WIFI网络设置可通过如下步骤完成:1)所述识读器具有WiFi功能,可通过USB连接电脑,并被识别成一个“光盘”;2)所述“光盘”中的autorun脚本启动WiFi网络参数配置程序,完成WiFi网络参数配置;3)保存所述已配置的WiFi网络参数到所述识读器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再次使用时则无需重新做WiFi网络参数配置。为安全考虑,在所述识读器2与所述网络服务器4中的资源建立关联之前还需进行双向身份认证和设备配对操作。举例而言,所述双向身份认证操作流程具体如图6或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所述网络服务器4对所述识读器2进行身份认证;1.1)所述网络服务器4接收所述识读2器的设备序列号;1.2)确认所述设备序列号后生成“挑战”数据包,并发送至所述识读器2;1.3)接收来自所述识读器2的“应答”数据包,并进行验签操作;1.4)返回验签信息至所述识读器2,完成对所述识读器2的身份认证;2)所述识读器2对所述网络服务器4进行身份认证;2.1)所述识读器2生成“挑战”数据包,并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2.2)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服务器4的“应答”数据包,并进行验签操作;2.3)返回验签信息至所述网络服务4器,完成对所述网络服务器4的身份认证。图6与图7相比,区别在于,序列号的获取图6中为:服务器收到识读器的设备唯一序列号,在数据库中查询该设备唯一序列号。图7为:网络服务器从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中提取识读器的设备序列号并发送给WebApp程序,或将设备序列号嵌在WebApp程序内。所述首次设备配对操作流程具体如图8所示的,包括如下步骤:1)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所述URL地址加载所述WebApp程序;2)所述网络服务器4接收所述Web浏览器提交的所述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请求,从所述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中提取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并通过WebSocket发送给所述WebApp程序,或将所述设备序列号嵌在所述WebApp程序内;3)所述网络服务器4通过所述WebApp程序提示启动所述识读器2;4)所述识读器2启动并连接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完成双向身份认证;5)所述网络服务器4发送配对序列至所述WebApp程序,启动所述识读器2和所述WebApp程序之间的配对操作;6)所述WebApp程序通过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以视觉和/或听觉方式引导用户完成配对操作。这里所说的操作包括:按键操作、体感操作、点读码图操作等。所述首次设备配对操作还可以是如下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1)所述识读器2启动并连接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完成双向身份认证;2)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进入所述URL地址并加载所述WebApp程序;3)所述网络服务器4接收所述Web浏览器提交的所述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请求,从所述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中提取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并通过WebSocket发送给所述WebApp程序,或将所述设备序列号嵌在所述WebApp程序内;4)所述网络服务器4发送配对序列至所述WebApp程序,启动所述识读器2和所述WebApp程序之间的配对操作;5)所述WebApp程序通过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以视觉和/或听觉方式引导用户完成配对操作。这里所说的操作包括:按键操作、体感操作、点读码图操作等。如图8所示的首次设备配对操作还包括如下步骤,以便用于后续的自动配对流程,简化再次使用时的操作:A)网络服务器4为配对成功的WebApp程序和识读器2生成用于下次自动配对的凭证,并将凭证数据的一部分发送给WebApp程序保存,剩下的部分发送给识读器2保存,网络服务器4保存两部分凭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于实现下次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的自动配对;B)WebApp程序将收到的自动配对凭证数据通过localstorage技术以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为索引保存在Web浏览器端;识读器2将收到的凭证数据保存在其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所述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之间的自动配对流程,包括如下步骤:1)所述网络服务器4为配对成功的所述WebApp程序和识读器2生成用于下次自动配对的凭证数据,并将该凭证数据连同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保存在所述网络服务器4的数据库中,同时将所述凭证数据发给所述WebApp程序;2)所述WebApp程序将收到的所述凭证数据与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通过所述Web浏览器的本地存储功能保存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3)再次启动所述WebApp程序时,加载本地存储的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与凭证数据,并将它们发送给所述网络服务器4;4)所述网络服务器4将收到的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与凭证数据和所述网络服务器4所保存的凭证数据连同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匹配;5)如果找到了匹配的数据库记录,同时相同序列号的识读器2又与网络服务器4建立了连接,则网络服务器通4知WebApp程序和识读器2自动配对成功。所述自动配对操作还可以是如下步骤:1)所述网络服务器4为配对成功的所述WebApp程序和识读器2生成用于下次自动配对的凭证数据,并将所述凭证数据的一部分发送给所述WebApp程序保存,剩下的另一部分发送给所述识读器2保存,所述网络服务器4保存两部分凭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于实现所述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之间的自动配对;2)所述WebApp程序将收到的所述一部分凭证数据与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通过所述Web浏览器的本地存储功能保存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3)所述识读器2将收到的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保存;4)所述WebApp程序再次启动时,将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和所述凭证数据的一部分发送给所述网络服务器4;5)所述网络服务器将收到的所述识读器的设备序列号与所述凭证数据的一部分和所述网络服务器自己的数据库记录匹配,如果找到了匹配的数据库记录,且具备相同设备序列号并存储了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的识读器已与所述网络服务器建立了连接,则所述网络服务器通知所述WebApp程序和所述识读器自动配对成功。所述自动配对流程还可以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所述URL地址加载所述WebApp程序;2)所述WebApp程序自所述URL地址解析出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以该设备序列号为索引读取所述保存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的所述一部分凭证数,并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3)所述网络服务器4通过所述WebApp程序提醒用户启动所述识读器2,并完成双向身份认证;4)所述识读器2将其所保存的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5)所述网络服务器4利于其所保存的所述两部分凭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验证所述来自所述Web浏览器的所述一部分凭证数和来自所述识读器2的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是否匹配;6)所述网络服务器4通过所述WebApp程序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显示自动配对成功或失败提示。或者如图10所示的如下步骤:1)所述识读器2启动并完成与所述网络服务器4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2)所述识读器2将其所保存的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3)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通过所述URL地址加载所述WebApp程序,并解析出所述识读器2的设备序列号;再以该设备序列号为索引读取所述保存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的所述一部分凭证数,并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4;4)所述网络服务器4利用其所保存的所述两部分凭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验证所述来自所述Web浏览器的所述一部分凭证数和来自所述识读器2的所述另一部分凭证数据是否匹配;5)所述网络服务器4通过所述WebApp程序在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显示自动配对成功或失败提示。上述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中,所述采用的识读器2包括:图像读取和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和识别码图;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网络服务器和/或所述智能显示终端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来自所述图像读取和识别模块和通讯模块的信息;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能。其中,所述图像读取和识别模块可读取和识别隐形编码码图。比较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是:所述识读器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认证信息和设备配对信息,所述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识读器的设备序列号、私钥和公钥,以及所述网络服务器的公钥,用于所述识读器与所要连接的网络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所述设备配对信息用于所述识读器与所述所要连接的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配对。进一步优选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识读器还包括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功能按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信息经所述通讯模块发送至所要连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将所述功能按键的信息经所述控制模块发送至所要连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或直接发送至所述WebApp程序。上述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中,所采用的网络服务器4包括:资源存储模块和信息转发模块,所述资源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资源、游戏资源和WebApp程序;所述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转发至WebApp程序,以实现对WebApp程序的控制。比较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是:所述资源存储模块还存储有用于对欲连接至该网络服务器的设备进行身份认证的身份认证数据。所述身份认证数据包括所述欲连接至该网络服务器的所述识读器的设备序列号及其公钥。所述WebApp程序除了接受上述信息转发模块的数据信息外,还用于和欲连接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所述识读器进行配对。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服务器4还包括支付模块,用于创建支付帐号,以实现电子支付。如图11所示,是基于刮刮卡(印刷有充值PIN码码图,并在充值PIN码码图上覆盖不透明保护层,供用户购买,在充值操作时用户需刮掉PIN码码图上的不透明保护层)的充值支付流程,包括如下步骤:1)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生成充值PIN码与充值金额;2)启动识读器2,等待识读器2与网络服务器4成功完成双向身份确认,启动WebApp程序完成识读器2与WebApp程序的配对;3)用户用识读器2点读“开始充值码”(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用于提示充值的码图),识读器2将消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4)网络服务器4通知WebApp程序显示识读充值PIN码码图的提示:如“请点读充值PIN码”,也可通过识读器2自身的显示器与振动等部件(如果有的话)呈现网络服务器4的反馈);5)识读器顺序识读充值PIN码码图,并将识别到的PIN码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4通知WebApp程序显示PIN码输入进度状态;6)网络服务器4收到足够长度的PIN码后或用户点读了表示PIN码输入完毕的码图后,在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数据库充值PIN码记录;7)确认数据库充值PIN码记录是否存在并且未被充值过,如是,则修改该数据库充值PIN码记录的状态,标识其已经被充值,同时,将数据库充值PIN码记录的充值金额加入所述识读器绑定的充值账号,并通过WebApp程序显示充值成功信息;如否,则WebApp程序显示充值失败并报告原因。上述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中,所采用的智能显示终端5可通过Web浏览器联网,该Web浏览器支持HTML5标准的Websocket技术,并可自所述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中的网络服务器4加载所需的WebApp程序,以进行资源展示和/或交互。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5还提供WIFI热点,所述识读器可通过该WIFI热点连接至网络3。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者之间还可建立一个直接的WebSocket连接,并通过该WebSocket连接进行双向通信。如图12所示,是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建立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流程:1)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通过网络3和网络服务器4建立间接连接;2)识读器2启动内建的轻量级WebSocket服务,将自己的IP地址和WebSocket服务端口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3)网络服务器4将识读器2的IP地址和WebSocket服务端口转发给WebApp程序,WebApp程序尝试按收到的IP地址和WebSocket服务端口建立WebSocket连接;4)如连接成功,则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之间不需要网络服务器4处理的数据直接通过此WebSocket连接传递;如连接不成功,则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不能建立直接的WebSocket连接,两者之间所有需要传递的数据全部经网络服务器4中转。如图13所示,是基于注册码(将注册码对应的码图的方式印刷在刮刮卡上,并覆盖不透明保护层,供用户购买注册卡,使用时刮掉注册卡码图上的不透明保护层,露出注册码对应的码图)的WebApp程序授权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1)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为Web浏览器应用程序生成注册码;2)启动识读器2,等待识读器2与网络服务器4成功完成双向身份确认后,启动WebApp程序,完成识读器2与WebApp程序的配对;3)识读器2点读“开始注册”,识读器2将消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4通知WebApp程序显示注册提示:“请点读注册码”(也可通过识读器2自身的显示器与振动等部件(如果有的话)呈现网络服务器4的反馈);4)识读器2按顺序点读充注册码码图,并将识别到的注册码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4通知WebApp程序显示注册码输入进度状态;网络服务器4收到足够长度的注册码或用户点读了“注册码输入完毕”码图后,在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数据库注册码记录;5)确认该记录是否存在并且未被注册过,如存在且未被注册过,则修改该数据库记录的状态,标识其已经被注册,同时显示注册成功信息;如不存在或存在但已被注册过,则WebApp程序显示注册失败并报告原因;6)网络服务器4通知Web浏览器加载已注册的WebApp程序。本发明至少有以下例举的几种操作方式:操作方式一如图14所示,是识读器2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5播放媒体的过程,由网络网服务器4解析ID生成媒体URL的情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识读器2开机建立与网络网服务器4的连接,并完成两者间的双向身份认证;2)用户打开智能显示终端5的Web浏览器输入识读器2机身外壳上所刻写或印刷的URL,加载WebApp程序;3)WebApp程序建立到网络网服务器4的WebSocket连接,完成与识读器2之间的配对;3)识读器2点读码图,并将识别到的ID发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网服务器解析ID生成媒体的URL,并将URL通过WebSocket连接发送给WebApp程序;4)WebApp程序收到URL,加载并播放媒体资源。操作方式二如图15所示,是识读器2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5播放媒体的过程,由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URL,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没有建立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情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识读器2开机建立与网络服务器4的连接,完成双向身份认证;2)智能显示终端5的Web浏览器输入识读器2机身外壳上的URL,Web浏览器加载WebApp程序,WebApp程序建立到网络服务器4的WebSocket连接;3)识读器2与WebApp程序完成配对;4)识读器2点读码图,并将识别到的ID发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4将ID转发给WebApp程序;5)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的URL,WebApp程序根据URL从网络服务器4加载媒体并播放。操作方式三如图16所示,是识读器2点读码图、智能显示终端5播放媒体的过程,由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URL,WebApp程序与识读器2建立了直接WebSocket连接的情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识读器开机建立与网络服务器4的连接,并完成双向身份认证;2)智能显示终端5自Web浏览器输入识读器2机身外壳上的URL,并加载WebApp程序,通过WebApp程序建立到网络服务器4的WebSocket连接;3)识读器2与WebApp程序完成配对并成功建立直接的WebSocket连接;4)识读器2点读码图,并将识别到的ID发给WebApp程序,WebApp程序解析ID生成媒体的URL;5)WebApp程序根据URL从网络服务器4加载媒体并播放。具体的操作过程描述如下:用户在支持HTML5的WebSocket技术的Web浏览器中打开特定URL的网页,该网页通过WebSocket技术与网络服务器4建立实时通讯连接,用户使用一种识读器2点击印有特定图形的实物表面,所述Web浏览器自动播放与所述特定图形相关联的多媒体内容和/或游戏。其中,所述特定URL与所述识读器2具有一一对应的绑定关系,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特定URL刻印在所述识读器2的外壳上显然,所述特定URL也可印刷在其它介质的表面,只要能够肉眼识读即可。所述识读器2与所述特定URL的一一对应的绑定关系通过识读器2的唯一序列号实现,其实质是:通过识读器2来访问网络资源时,某个特定的识读器只能通过网络服务器上特定的服务地址(该服务地址结合了识读器的设备序列号)来请求启动/执行所存储的媒体和游戏等资源。这与所述特定URL是否刻印在所述识读器2的外壳上没有关系,与URL是否印刷在其它介质表面也没有关系,刻印或印刷仅是为了方便用户参考而已,完全可以省略。所述识读器具有可被网路服务器识别的唯一序列号,该唯一序列号与所述特定URL具有一一对应的绑定关系。所述识读器具有图像拍摄、图像识别,以及通讯功能,通过拍摄所述特定图形的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得到所述特定图形表示的对象ID,然后再将该对象ID发送给所述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ID检索到对应的媒体发送给所述Web浏览器播放;对于游戏功能,所述网络服务器将ID转发给所述Web浏览器用于控制Web浏览器中运行游戏;对于充值功能,用户首先刮开代表充值功能的所述特定图形,然后用所述设备点击所述充值功能的特定图形,所述设备获得对应ID并将ID发送给所述网络服务器实现充值功能。所述多媒体内容和游戏资源存储在所述网络服务器中,所述特定图形表示某对象的ID,该ID与所述网络服务器中的媒体、游戏的控制码一一对应。所述识读器与网络服务器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身份识别与加密通讯,所述识读器的非对加密算法使用的私钥存储在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不可被其它设备读出,从而避免了被黑客伪造所述识读器欺骗网络服务器的可能。所述设备与WebApp程序的配对方法可举例并具体说明如下:配对方法1:所述网络服务器产生一组随机字符显示在WebApp程序上,用户顺序点击印在实物上的对应的所述特定图形完成登录,用户每点击对一个所述特定图形,WebApp程序给与正确的反馈显示,按顺序点对所有所述特定图形后完成配对。配对方法2:所述网络服务器产生一组所述识读器按钮点按顺序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在WebApp程序上,用户根据WebAp程序p的提示顺序点按设备按钮,用户每正确完成一次操作WebApp程序给与反馈显示,完成所有的按钮操作后完成配对。配对方法3:所述网络服务器产生一组特定的手势动作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在WebApp程序上,用户根据WebApp程序的图片或动画提示手握所述识读器进行相应的手势动作,如果用户的手势动作与WebApp程序提示的手势动作相同,完成配对。所述设备与WebApp程序配对信息的保存与自动配对方法:第一次配对成功后所述网络服务器生产一串随机字节,同时将该随机字节与所述设备唯一序列号存入数据库,并将该随机字节发送给WebApp程序,WebApp程序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HTML5的localstorage标准功能将该随机字符串存储在Web浏览器所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WebApp程序被关闭后重新打开,WebApp程序加载上次保存的所述随机字节串,并将该字节串发送给所述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从数据库检索到对应的所述设备唯一序列号,所述设备开机后连接到所述网络服务器,从而实现WebApp程序与所属设备的自动配对。所述识读器存储有网络参数配置软件,通过USB将所述识读器与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连接后Windows操作系统将所述识读器识别为CD-ROM盘,并自动运行CD-ROM盘中的所述网络参数配置软件,用户通过所述网络参数配置软件配置网络参数,网络参数修改后自动存储在所述识读器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所述识读器内的通讯软件通过存储的参数连接网络。所述识读器具有功能按键,通过功能按键可以控制所述WebApp程序内的视频播放暂停、恢复、退出,以及所述WebApp程序内的菜单功能的导航。所述识读器还内置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CPU将采集到的陀螺仪传感器参数和加速度传感器参数发送到所述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再将参数转发给WebApp程序,实现交互式媒体播放与游戏控制。以下对用于上述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的系统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整个系统主要由印有码图的载体、无线识读器、网络服务器、智能显示终端、网络等五个部分组成。1、印有码图的载体:码图是根据被关联对象的ID生成的,识读器拍摄码图的图像,运行图像识别算法将对象ID还原出来。载体的形态包括所有可以印上所述码图的固体物体的表面。2、无线识读器由图像传感器、图像识别模块(硬件或软件)、CPU、无线发射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电子罗盘传感器、震动机构、功能按键、USB接口、内部私密的可读写非易失存储器、外部只读存储器、电池,以及外壳等部分组成。其中:无线发射模块的功能是连接到网络,实现无线识读器与网络服务器的双向通讯,根据应用场景和硬件成本的不同考量,无线模块连接到网络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2G/3G/4G移动蜂窝网数据通讯模块直接连接网络、WiFi模块经WiFi路由器连接网络、蓝牙/ZigBee/2.4G无线模块连接到TCP/IP网络适配器再经路由器连接网络等等。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电子罗盘传感器产生的传感数据以及功能按键产生的事件被CPU采集,经无线发射模块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再将这些传感数据和功能按键产生的事件发送给Web浏览器中运行的WebApp程序,用于控制媒体播放与游戏的运行。震动机构用于游戏的反馈,WebApp程序根据游戏的运行状态,发送控制命令给无线识读器,控制震动机构的动作。USB接口用于给电池充电,连接电脑后,外部只读存储器被识别为CD-ROM盘,CD-ROM盘存有设备的唯一序列号、无线网络参数配置软件以及能让电脑自动运行无线网络参数配置软件的autorun脚本。无线网络参数配置软件用于设置WiFi无线网络参数,参数保存在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内部私密的非易失存储器中还存储了网络服务器分发给无线识读器的私钥和公钥,以及服务器的公钥。无线识读器登录到网络服务器需要做双向身份认证,主要过程为服务器生成“挑战”数据包发送给无线识读器,无线识读器用私钥对“挑战”数据包签名后将签名结果连同自身的设备唯一序列号一并返回给服务器,服务器用设备唯一序列号找到无线识读器的公钥,并用其对收到的签名数据验签,服务器根据验签成功与否判断无线识读器的身份是真是还是伪造。服务器完成对无线识读器的身份认证后,无线识读器生成“挑战”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用自己的私要对“挑战”数据包签名并将结果返回给无线识读器,无线识读器用服务器的公钥对收到的签名数据包验签,如果验签通过则无线识读器认为服务器不是伪造的,从而实现了双向身份认证。功能按键包括开/关机键、播放暂停/恢复键、方向导航键、确认键以及返回键等等,按键动作被CPU检测到后将代表按键动作的消息转发给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消息转发给WebApp程序,从实现对WebApp程序的控制。图像传感器用于拍摄码图获得码图的图像,然后将图像交给图像识别模块(软件或硬件)识别,还原对象的ID,对象ID经无线模块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该对象ID准备好WebApp程序将要获取的内容,同时服务器将对象ID转发给WebApp程序,WebApp程序的程序逻辑根据对象ID生成特定的服务器请求,或是加载媒体内容,或是加载游戏等等。为了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外壳上刻有一个用于打开WebApp程序的URL地址,该URL地址由HTTP服务器地址和标识该无线识读器的唯一序列号两部分组成,例如http://mprv.so/2013081800001,其中“http://mprv.so/”是服务器的地址,“2013081800001”是无线识读器的唯一序列号,在Web浏览器中输入该URL后Web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加载网页,服务器就知道Web浏览器请求与设备序列号为“2013081800001”的无线识读器配对。在没有完成配对和建立连接前,用于打开WebApp程序的URL地址也可以根据识别码图后得到的网页的索引来获取,譬如:将所述网页的索引传送至识读器的名称空间服务地址的服务器,服务器解析所述网页的索引获得用于打开WebApp程序的URL地址并反馈给识读器,通过识读器的显示屏提示用户在Web浏览器中手工输入所述URL地址。采用该技术方案,因为WebApp程序需要通过服务器对所述网页的索引解析后才能得到网址而非直接关联到媒体内容等,因此能够防止钓鱼网站的欺骗。当然,用户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进入所述URL地址,例如通过搜索引擎或任何其它网页所提供的链接进入。3、网络服务器包括:a)存储无线识读器的(序列号、公钥)数据,为无线识读器提供身份认证服务;b)存储Web页面、WebApp程序、媒体内容以及游戏资源,并响应Web浏览器对这些资源的加载请求;其中,WebApp程序可存储在前述的“所述识读器在互联网名称空间有唯一对应的服务地址”相同的服务地址,也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地址,只要在需要时能够被智能显示终端的Web浏览器加载(或调用)即可。WebApp程序可看作是基于网页技术开发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其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播放应用、游戏应用、在线支付应用等。c)对WebApp程序提供双向实时通讯基础服务;d)将识读器产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按键消息、对象ID)转发给WebApp程序;e)为WebApp程序与识读器之间的首次配对提供交互操作服务;f)为WebApp程序与识读器之间提供自动配对服务;g)为无线识读器创建关联的支付账号,为无线识读器提供点读充值卡密码码图实现充值的服务,用户可用无线识读器关联的支付账号进行网上电子支付;h)4、智能显示终端:智能显示终端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提供Web浏览器的运行环境,并为Web浏览器提供连接到网络的能力。Web浏览器需支持HTML5标准的WebSocket技术,Web浏览器打开识读器外壳上的URL,Web浏览器从服务器加载WebApp程序代码并运行WebApp程序,WebApp程序建立与服务器的WebSocket连接,这样WebApp程序和无线识读器通过服务器间接的建立了双向实时通讯连接。为了解决无线识读器与WebApp程序之间经网络服务器间接通讯带来的延迟,无线识读器内建一个支持HTML5WebSocket技术的轻量级服务,并将自己在局域网内的IP地址与WebSocket服务端口经网络服务器转告WebApp程序,WebApp程序根据该局域网内的IP地址与WebSocket服务端口尝试新建一个WebSocket连接,如果新建WebSocket连接成功,则表明智能显示终端与无线识读器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那么WebApp程序与无线识读器之间不需要通过服务器中转的数据从此WebSocket连接传输,从而减小了数据传输的延迟。5、网络连接无线识读器、网络服务器、智能显示终端的基础设施,可以是现有的各种网络,如广域网和局域网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附图中,“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器”均对应于各实施例中的“网络服务器”,“设备唯一序列号”对应于实施例中的“设备序列号”,“Web浏览器”则是运行于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中的Web浏览器,“WebApp”对应于实施例中的“WebApp程序”。另外,各附图及实施例中提及的“URL”是指“在互联网名称空间的服务地址”中的一种,本发明并不局限于“URL”这种形式的服务地址。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