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242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键控制组件,该侧键控制组件包括壳体、锅仔片以及按键柱,该壳体具有上壳以及从上壳弯折形成的侧壳,上壳与侧壳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印刷电路板,侧壳具有一键孔;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与上壳相对的一面,锅仔片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的馈点对应;按键柱贯穿键孔与壳体配合,同时与锅仔片相邻;其中,壳体还设有第一挡筋,用于按压按键柱时对按键柱的限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能够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节约成本。
【专利说明】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移动终端通常在侧边会设置一些功能按键,例如手机在侧边常常设有音量键、拍照键以及电源键等等功能按键。现有技术中,侧键按照结构分为switch (开关)式侧键和dome (锅仔片)式侧键,这两种侧键结构均存在弊端=SWitch式侧键需要在印刷电路板的侧边(沿印刷电路板的宽度方向上)放置switch连接器,这种设计毫无疑问会增加整个侧键结构的厚度,从而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dome式侧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进一步,dome式侧键还需在印刷电路板侧边设置导电介质(如柔性电路板)和支撑装置(如补强板和钢片),这将大大增加移动终端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侧键结构厚度大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键控制组件,该侧键控制组件包括壳体、锅仔片以及按键柱,该壳体具有上壳以及从上壳弯折形成的侧壳,上壳与侧壳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印刷电路板,侧壳具有一键孔;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与上壳相对的一面,锅仔片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的馈点对应;按键柱贯穿键孔与壳体配合,同时与锅仔片相邻;其中,壳体还设有第一挡筋,用于按压按键柱时对按键柱的限位。
[0005]其中,第一挡筋设于上壳朝向印刷电路板的一侧。
[0006]其中,上壳、侧壳和第一挡筋一体成型。
[0007]其中,按键柱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一端设有凸起部,凸起部用于按键柱在按压过程中给锅仔片施加一个朝向印刷电路板的力,使得锅仔片与印刷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0008]其中,凸起部为球形。
[0009]其中,按键柱两侧沿垂直于按键柱按压方向设有第二挡筋,第二挡筋用于与锅仔片配合使得按键柱在未按压状态下固定按键柱。
[0010]其中,第二挡筋与按键柱一体成型。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侧键控制组件。
[0012]其中,移动终端为手机。
[0013]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的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与上壳相对的一面,锅仔片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的馈点可直接形成电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的侧边,且还需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能够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节约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5]图1是本发明侧键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侧键控制组件的俯视剖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侧键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侧键控制组件包括壳体10、锅仔片20以及按键柱30。
[0019]壳体10包括上壳101、从上壳101弯折形成的侧壳102以及第一挡筋103,上壳101和侧壳102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104,容置空间104内设有印刷电路板105,侧壳102具有一键孔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筋103设于上壳101朝向印刷电路板105的一侧,上壳101、侧壳102以及第一挡筋10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0020]锅仔片20俗称金属弹片,一般采用超薄和超硬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主要应用于薄膜开关、微型开关、印刷线路板、硬性板等产品中。具有接触平稳、导通性强、回弹稳定、手感俱佳的几大优点。锅仔片20设于印刷电路板105与上壳101相对的一面,锅仔片20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105的馈点对应。具体而言,锅仔片20的导电部位位于印刷电路板105的导电部位(印刷电路板105上的金手指)的上方,当受到按压时,锅仔片20的中心点下凹,接触到印刷电路板105上的线路,从而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导通元器件。
[0021]按键柱30贯穿键孔106与壳体10配合,同时与锅仔片20相邻。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柱30还可包括键帽(图未示),按键柱30的一端与锅仔片20接触,锅仔片20可在按键柱30未按压时防止按键柱30往键孔106相反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按键柱30位于容置空间104内的一端设有凸起部301,凸起部301用于按键柱30在按压过程中给锅仔片20施加一个朝向印刷电路板105的力,使得锅仔片20与印刷电路板105形成电连接,即锅仔片20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105的馈点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01优选为球形,当然,在其他实例中,也可为圆柱形等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022]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侧键控制组件的俯视剖面部分结构示意图。按键柱30两侧沿垂直于按键柱30按压方向还设有第二挡筋302,第二挡筋302用于与锅仔片20配合使得按键柱30在未按压状态下固定按键柱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筋302与按键柱30 —体成型。
[0023]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的侧键控制组件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24]行程控制:在初始状态,即未按压按键柱30的状态下,按键柱30通过第二挡筋302与侧壳102的配合可限制按键柱30往左方向的移动,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01即球形部分与锅仔片20接触,可防止按键柱30向右移动。当按压按键柱30时,按键柱30往右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挡筋103接触,第一挡筋103发生弹性形变至一定程度时,能够阻止按键柱30的向右移动。
[0025]复位控制:按压按键柱30时,由于壳体10上键孔106和第二挡筋302的限制,按键柱30水平向右运动,按键柱30的凸起部301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使锅仔片20的馈点向下运动,接触印刷电路板105的馈点,形成电连接,起到开关作用。松开按键柱30时,锅仔片20回弹,结合第一挡筋103的反作用力,按键柱30水平向左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6]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方位用词“上壳”、“向左”以及“向右”等均是参考本实施例的附图,在不同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用其他方位词代替,因此,方位用词不够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前述实施例侧键控制组件,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0028]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的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与上壳相对的一面,锅仔片的馈点与印刷电路板的馈点可直接形成电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锅仔片设于印刷电路板的侧边,且还需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其侧键控制组件能够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节约成本。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上壳以及从所述上壳弯折形成的侧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侧壳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印刷电路板,所述侧壳具有一键孔; 锅仔片,所述锅仔片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上壳相对的一面,其中,所述锅仔片的馈点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馈点对应; 按键柱,所述按键柱贯穿所述键孔与所述壳体配合,同时与所述锅仔片相邻; 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一挡筋,用于按压所述按键柱时对所述按键柱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挡筋设于所述上壳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所述侧壳和所述第一挡筋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柱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所述按键柱在按压过程中给所述锅仔片施加一个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力,使得所述锅仔片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柱两侧沿垂直于所述按键柱按压方向设有第二挡筋,所述第二挡筋用于与所述锅仔片配合使得所述按键柱在未按压状态下固定所述按键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筋与所述按键柱一体成型。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键控制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文档编号】H04M1/23GK103731532SQ20131073758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于元升, 姜铁柱 申请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