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395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通过基站发射覆盖基站的一个扇区的宽波束,以及覆盖范围完全处于该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实现在利用宽波束使得基站的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窄波束来达到对扇区的增强覆盖从而提高频谱效率。该方案由于仍然会维持基站发射的宽波束对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并且,该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化支持。
【专利说明】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爆炸性的业务量增长对移动通信网络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从而使得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1n Multipelexing, OFDM)技术、多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 ΜΙΜΟ)技术、中继技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1n, CA)技术、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1-Point, CoMP)传输技术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断追求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频谱效率和容量的提升。
[0003]从理论上分析,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频谱效率的核心就是提高信干噪比,例如可以采用干扰协调或功率控制等技术来达到这一目的。而针对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而言,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增加移动通信网络的可用资源,例如通过增加移动通信网络的可用带宽,就可以实现直接提升其容量。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带宽也不断提升,但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稀缺性,频谱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无线通信事业发展的瓶颈。
[0004]基于上述现状,在频谱资源严重不足的现有状况下,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效率,成为了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而多天线技术,因其能在不需要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传输效率而获得广泛的青睐。该技术的原理在于在单位物理区域内增加发射天线的数量,从而能够在不需要增加带宽的条件下,更充分的利用信道特征,提高时频资源的复用程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频谱效率。具体而言,在采用多天线技术后,如果能够保证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天线阵列之间构成的空域子信道足够不同,则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子信道上传输不同的数据流,从而在时域和频域之外额外提供空域的维度,使得多个用户可共享相同的时间、频率或码域资源,从而有效提高频谱效率和容量。现有技术中,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System, DAS)、虚拟多扇区和MIMO技术等均可以被认为是基于上述原理的技术。
[0005]目前,上述通过增加单位区域内的天线数量以提高频谱效率的各种现有技术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如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以及需要额外的标准化支持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用以在不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也不会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频谱效率。
[0007]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基站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基站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所述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宽波束覆盖所述基站的一个扇区,所述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具备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PCI。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1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1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8]所述基站采用所述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以及
[0019]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该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002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所述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所述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i^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基站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所述CRS的测量而向所述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2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所述装置包括:窄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窄波束确定模块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宽波束覆盖所述通信装置的一个扇区,所述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具备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PCI。
[0023]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宽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24]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25]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26]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宽波束确定模块具体包括: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宽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27]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28]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窄波束确定模块具体包括: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窄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29]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30]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窄波束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31]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2]参考信号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并根据预先针对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所述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0033]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所述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所述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34]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i^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所述CRS的测量而向所述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如下:
[0036]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基站同时发射覆盖基站的一个扇区的宽波束,以及覆盖范围完全处于该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实现在利用宽波束使得基站的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窄波束来达到对扇区的增强覆盖从而提高频谱效率。该方案由于仍然会维持基站发射的宽波束对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并且,该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化支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0038]图2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不同扇区中部署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示意图;
[0039]图3为实施例1中的基站所发射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覆盖范围示意图;
[0040]图4a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基站利用宽波束在天线端口 PortO上发送的C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1]图4b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基站利用宽波束在天线端口 Portl上发送的C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2]图5a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第一种CS1-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3]图5b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第二种CS1-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4]图5c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第三种CS1-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5]图5d为实施例1中,在一个RB粒度上,第四种CS1-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
[004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004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0050]步骤11,基站确定至少两个由该基站发射的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51]其中,该基站可以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而上述的“至少两个终端”为处于该基站所确定出的、将要为该些终端传输数据的各窄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具体地,假设基站当前发射的窄波束分别窄波束1、窄波束2和窄波束3,且有:终端I处于窄波束I的覆盖范围内、终端2处于窄波束2的覆盖范围内,终端3既处于窄波束2的覆盖范围又处于窄波束3的覆盖范围内。那么,基站可以依据某种确定规则,将窄波束I确定为为终端I传输数据的波束、将窄波束2确定为为终端2传输数据的波束,并将窄波束2和窄波束3共同确定为为终端3传输数据的波束。针对这里所述的确定规则,其可以与基站所接收到的终端1、终端2和终端3所分别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的信号强度值有关。具体的确定规则将在后文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0052]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所发射的宽波束和窄波束可以满足:宽波束覆盖该基站的一个扇区;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小于宽波束的覆盖区域;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宽波束和窄波束具备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 PCI)。由于宽波束和窄波束具备相同的PCI,因此可以避免宽、窄波束分别采用不同的PCI而导致宽、窄波束之间干扰过大,从而使得终端无法正常接收宽波束或窄波束的问题。
[005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宏基站为例,可以在保持现有宏基站的天线部署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额外形成若干个水平波束宽度(Horizontal Bandwidth)较窄的窄波束,指向宏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特定区域,从而实现该宏基站覆盖区域的容量增强。如图2所示,粗实线所勾勒的范围表示宏基站所发射的三个宽波束的覆盖范围;细实线所勾勒的范围则表示宏基站在发射所述三个宽波束的同时所发射的多个窄波束的覆盖范围;虚线所勾勒的范围表示宏基站的扇区。其中,细实线所勾勒的单个封闭区域表示单个窄波束的覆盖范围。
[0054]值得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不同扇区中部署的窄波束的数量可以不同。一般说来,任意扇区中部署的窄波束的数量与该扇区内的终端的分布情况以及该扇区的容量需求等有关。此外,不同窄波束的天线配置也可以互不相同。具体而言,这里所说的天线配置可以包括天线的水平指向、发射的波束宽度、下倾角、发射功率和/或端口(Port)数等指标的配置。
[0055]各窄波束的天线配置可以为静态配置,也可以为半静态配置。其中,静态配置是指基于网络规划来为天线配置诸如上述的指标,且该些指标一旦被配置完成,后续一般不会进行调整;而半静态配置则是指可以先基于网络规划来为天线配置诸如上述的指标,但后续当基站统计出一段时间内(这里所说的一段时间可以是一个小时,也可以是一天,等等)所产生的一些与天线发射的波束相关的信息(如天线所服务的终端的数量等等信息)后,再根据该信息,对为天线配置的指标进行配置。比如,若基站统计出在一个小时内,具有相邻覆盖范围的两个窄波束A和B中,窄波束A服务的终端较多,窄波束B服务的终端较少,则可以将发射窄波束A的天线的发射的波束宽度调小,而将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的发射的波束宽度调大,并且还可以将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大。
[0056]步骤12,该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上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5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同时发射覆盖基站的一个扇区的宽波束,以及覆盖范围完全处于该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可以实现在利用宽波束使得基站的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窄波束来为终端传输数据,从而达到对扇区的增强覆盖以及提高系统容量的目的。
[0058]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的模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下述几种及其组合:
[0059]1、基站按照利用不同窄波束分别为不同终端传输数据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60]2、基站按照利用至少两个窄波束为同一终端传输数据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061]具体而言,若假设:基站发射的窄波束分别为窄波束A、窄波束B、窄波束C和窄波束D,扇区宽波束覆盖范围内存在终端a、终端b、终端c和终端d,且各终端所处范围如下:
[0062]终端a处于窄波束A的覆盖范围之内;
[0063]终端b处于窄波束A和窄波束B的共同覆盖范围之内;
[0064]终端c处于窄波束C的覆盖范围之内;
[0065]终端d处于窄波束C和窄波束D的共同覆盖范围之内。
[0066]那么,基于这样的假设,按照上述第I种模式,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窄波束A为终端a传输数据,并利用窄波束C为终端c传输数据。而按照上述第2种模式,基站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窄波束A和窄波束B共同为终端b传输数据、利用窄波束C和窄波束D共同为终端d传输数据。
[0067]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0068]基站确定宽波束为不同于上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并利用该宽波束为上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69]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该步骤与上述步骤11和步骤12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规定,即该步骤可以是在步骤12之后再执行,也可以是与步骤11并行执行,等等。
[0070]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基站利用该基站发射的宽波束和各窄波束分别为不同终端传输数据,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容量。
[0071]可选的,当基站分别利用该基站发射的宽波束和窄波束为不同终端传输数据时,上述步骤1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前文所述的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类似地,基站利用宽波束为其他终端传输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则可以包括:基站在不同于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按照这样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宽波束和窄波束在分别为不同的终端传输数据时,采用的是相互错开的时频资源,从而避免宽波束和窄波束在分别为不同的终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
[0072]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无论是确定宽波束为终端传输数据,还是确定窄波束为终端传输数据,其确定依据都可以是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 SRS)。或者,若不考虑波束为终端提供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基站也可以不以终端发送的SRS为依据,而是一旦检测到某终端移动到某波束的覆盖范围内,就选取该波束为为该终端服务的波束,即选取该波束为该终端传输数据。
[0073]具体而言,基站确定宽波束为其他终端传输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
[0074]基站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 ;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75]比如,假设基站发射的窄波束分别为窄波束A、窄波束B、窄波束C,且假设上述的“其他终端”包括处于该基站扇区宽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a、终端b。此外,假设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0dBm、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射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4dBm ;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6dBm、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8dBm ;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8 dBm、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9dBm。由于天线所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可以直接体现从天线到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高低,且信号强度值越高,说明相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越好。
[0076]基于上述描述可知,针对终端a而言,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0dBm,其不仅比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_76dBm大,也比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a发送的第一SRS的信号强度值-78 dBm大,从而从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到终端a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因此可以确定宽波束A作为为终端a传输数据的波束。
[0077]类似地,针对终端b而言,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4dBm,其不仅比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_78dBm大,也比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b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_79dBm大,从而从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到终端b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因此可以确定宽波束A作为为终端b传输数据的波束。
[0078]可选的,基站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0079]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基站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80]其中,一个具体的根据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天线接收到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的例子为:假设基站发射的波束包括一个宽波束和两个窄波束,且发射宽、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分别为-70dBm、-72dBm和_77dBm,且分别针对发射宽、窄波束的天线所设置的信号强度修正值为3dB、6dB和6dB。那么,对-70dBm、-72dBm和_77dBm这几个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后得到的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信号强度值分别为-67dBm,-66dBm,_71dBm。其中,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可以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的天线增益、发射窄波束的天线数量、不同波束所分别服务的终端数量、不同波束的发射功率等因素有关。
[0081]类似地,基站确定至少两个该基站发射的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
[0082]基站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
[0083]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84]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85]比如,仍然假设基站发射的窄波束分别为窄波束A、窄波束B、窄波束C,且假设上述的“至少两个终端”包括处于该基站扇区宽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C、终端d。此外,假设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9dBm、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射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8dBm ;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6dBm、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6dBm ;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5dBm、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_73dBm。由于天线所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可以直接体现从天线到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高低,且信号强度值越高,说明相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越好。
[0086]基于上述描述可知,针对终端c而言,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9dBm,其不仅比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_76dBm小,也比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c发送的第二SRS的信号强度值-75 dBm小,从而可以确定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终端c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尤其是发送窄波束C的天线到终端c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因此可以确定窄波束C作为为终端C传输数据的波束。
[0087]类似地,针对终端d而言,发射宽波束A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为-78dBm,其不仅比发射窄波束B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_76dBm小,也比发射窄波束C的天线接收到的由终端d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_75dBm小,从而可以确定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终端d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尤其是发送窄波束C的天线到终端d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较高,因此可以确定窄波束C作为为终端d传输数据的波束。
[0088]可选的,基站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0089]首先,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其中,根据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的方式与前文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然后,基站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090]可选的,基站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基站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091]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先判断在分别发射不同窄波束的各天线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到该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该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更好的天线;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从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中,确定最大和次大的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一步地,若判断出该最大的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与次大的修正后的第二SRS的信号强度值之差小于预定阈值,则可以选取用于发送该最大的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信道的窄波束,以及用于发送该次大的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的信道的窄波束为该终端传输数据。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以选取发送的信道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异较小的两个窄波束联合为该终端传输数据,从而获得空分复用的增益。
[0092]以下进一步说明,基站在完成对为终端传输数据的波束的确定之后,如何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以及如何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093]基站可以采用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s, CRS);以及根据预先针对该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dicat1n Reference Signals, CS1-RS),米用该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具体的,基站通过宽波束发送的CRS及各窄波束发送的CS1-RS将在实施例一中进一步解释。
[0094]基站后续可以基于终端对其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选取用于为终端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具体地,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0095]子步骤一:基站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每个终端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该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其中,不同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互不相同,不同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也互不相同;
[0096]对于该终端而言,其根据基站通知的、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可以对与该索引相匹配的CS1-RS进行测量而得到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并反馈给基站;
[0097]子步骤二:基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一时频资源;
[0098]一般来说,终端会向基站反馈全频带上每一个子带的的信道状态。这样,基站就可以选取信道状态较好,即信道质量较高的信道的资源块作为后续用于为终端传输数据的资源块。基站所选取的资源块即此处所说的第一时频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后续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的方式可以按照按现有技术中的类似方式,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99]子步骤三: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00]类似地,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下述子步骤:
[0101]子步骤一:基站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所述CRS的测量而向所述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
[0102]子步骤二:基站根据该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二时频资源;
[0103]其中,基站根据该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与前文描述的基站根据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方式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0104]子步骤三:基站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基站同时发射覆盖范围不小于预先设置的基站的一个扇区的覆盖范围的宽波束,以及覆盖范围完全处于该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实现在利用宽波束使得基站的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窄波束来达到对扇区的增强覆盖以及提高系统容量的目的。该方案由于仍然会维持基站发射的宽波束对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并且,该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化支持。
[0106]以下以多个实施例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实际中的应用。
[0107]实施例1
[0108]在实施例1中,基站在发射上述宽波束的同时还发射窄波束的情况下,以终端为诸如手机等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为例,为了避免窄波束对现有技术中原有的UE附着过程的影响,可以让基站仍然利用宽波束,在该宽波束的所有子帧上全频带发送CRS。比如,假设基站在发射一个宽波束的同时还发射三个窄波束,且用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有两个端口,用于发射单个窄波束的天线也是两个端口,则该基站所发射的宽波束和窄波束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的覆盖范围。其中,图3中各种线条的含义请参见前文对图2中各种线条的含义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0109]基于如图3所示的假设条件,基站可以在宽波束的全频带上所有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 RB)上发送 CRS。
[0110]具体地,图4a和图4b中展示了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在一个RB粒度上,基站利用宽波束分别在天线端口 Port O和天线端口 Port I上发送的C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该图样中,RO和Rl分别为在天线端口 Port O和天线端口 Port I上用于映射CRS的RE,I表示单个时隙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编号,填充有格状阴影的RE为不能在该天线端口(即上述的天线端口 Port O 和天线端口 Portl)上进行数据传输(Not used for transmiss1n on thisantenna port)的RE。此外,图4a和图4b中还标不出了发送F1DSCH的候选RE (CandidateRE for PDSCH),即没有填充任何颜色的RE。
[0111]由于在实施例1中,仅由宽波束来发送CRS,因此可以保证在基站发射该宽波束和窄波束的情况下,基站发射的窄波束不会影响该宽波束所覆盖的扇区与邻区间的覆盖关系。此外,所有基于CRS解调的信道,例如roCCH、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等,也可以都由宽波束来进行发送。
[0112]针对窄波束而言,由于在利用窄波束为UE传输数据之前,可以基于将要为UE传输数据的窄波束天线到UE的信道的情况,来正确调度为该UE调度时频资源,因此,UE可以向基站正确反馈为其传输数据的窄波束的信道情况。
[0113]为了使得将要利用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的UE能正确地反馈窄波束的信道情况,实施例1中,各窄波束可以发送不同的CS1-RS,此外,窄波束可以发送与宽波束所发送的CRS相同的CRS ;或者,窄波束也可以不发送CRS。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窄波束是否发送CRS,为了达到避免不同波束上发送的控制信道的干扰,及用户在不同波束间移动而可能产生的切换,实施例1中的宽、窄波束均使用相同的PCI。
[0114]实施例1中,可以采用窄波束发送CS1-RS不而发送CRS信号。其中,CS1-RS是LTE的Rel-9版本中定义的一种下行导频信号,其最小发送周期为5ms,所占用的RE位置可以有20种配置。若假设的基站同时发送4个窄波束,且每个窄波束均在两个天线端口上进行发射,则可以让4个窄波束分别发送4种不同的CS1-RS。按照LTE-Advanced RlO版本中对于RE的配置方式的规定可知,在一个RB粒度上,这4种不同的CS1-RS所占用的RE的图样如图5a?图5d所示。该图样中:填充有黑色阴影的两个RE分别为用于发送CS1-RS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分别发送的CS1-RS占用的RE ;填充有格状阴影的RE为不能在该天线端口上进行数据传输(Not used for transmiss1n on this antenna port)的 RE。此外,图 5a ?图5d中还标示出了发送roSCH的候选RE,即没有填充任何颜色的RE,以及标示出了偶数时隙(Even slot)和奇数时隙(Odd slot),由于该些信息不需要对于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因此不再赘述。实施例1中,针对任意窄波束而言,基站可以将该窄波束的CS1-RS导频配置(如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给将要利用该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的UE,从而指示相应的UE在接收到与为为其传输数据的该窄波束所配置的该CS1-RS资源配置索引相匹配的CS1-RS时,对该CS1-RS进行测量,并上报信道状态报告。从而基站在接收到该信道状态报告后,就可以确定发射该窄波束的天线到UE的信道的质量,并根据确定出的信道的质量,确定利用该窄波束发送下行数据时所需的适当的时频资源。
[0115]类似地,针对宽波束而言,基站通过利用宽波束,可以向将要利用宽波束进行数据传输的UE发送CRS。进一步地,基站在接收到将要利用宽波束进行数据传输的UE对该C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后,就可以确定发射该宽波束的天线到UE的信道的质量,并根据确定出的信道的质量,确定利用该宽波束发送下行数据时所需的适当的时频资源。
[0116]具体地,基站选择利用不同的波束所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具体实现方式请见后文的实施例3。
[011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多个窄波束为同一 UE传输数据,则该UE可能被配置相应的多个CS1-RS资源配置索引,这样,UE可以基于这多个CS1-RS进行信道状态报告。具体地,如何确定由多个窄波束为同一 UE传输数据的实施方式请见下述实施例2。
[0118]实施例2
[0119]由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基站同时会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因此,在为某个特定的UE传输数据和指示CS1-RS配置索引之前,可以先为该特定的UE选择适当的一个或多个服务波束。
[0120]由于路损的互易性,为UE选择服务波束时,可以基于上行信号进行选择,也可以基于下行信号进行选择。实施例2中,假设基站基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及发射各窄波束的天线所接收到的SRS的信号强度值,为UE选择为该UE传输数据的波束。
[0121]在LTE系统中,UE可以根据基站配置,周期性的发送SRS,以便于基站确定UE到基站的上行信道。不同UE所发送的SRS信号可以通过TDM/FDM/CDM进行区分。
[0122]实施例2中,每次收到任意UE发送的SRS信号,基站中用于发射不同波束的天线都会记录下其接收到的由该UE所发送的SRS的信号强度值,从而基站基于各天线多次记录的由该UE所发送的SRS的信号强度值,可以分别计算各天线记录的由该UE所发送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0123]然后,可选的,基站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值的修正值,对计算得到该UE所发送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各平均值进行修正。例如针对发射宽波束的天线而言,可以根据预先针对该天线而设置的第一修正值,对该天线所对应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进行修正。具体的修正方法可以为:在该天线所对应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的基础上,减去第一修正值,从而相当于将该天线所对应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变小。
[0124]实施例2中,对于发射不同波束的天线可以配置不同的修正值。具体地,可以以基站所发射的波束的数量、波束的发射功率和/或针对不同波束而预计的其可以服务的UE的数量等,作为配置上述修正值的依据。比如,若针对宽波束而预计的其可以服务的UE的数量大于任意窄波束所服务的UE的数量,且宽波束的发射功率值大于任意窄波束的发射功率值,则可以针对发射宽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小的修正值,而针对发射窄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大的修正值,从而使得宽波束被选取作为为UE传输数据的服务波束的几率相对较大。
[0125]又比如,若基站所发射的窄波束数量大于一个规定的数量阈值,那么,可以针对发射宽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大的修正值,而针对发射窄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小的修正值,从而使得窄波束被选取作为为UE传输数据的服务波束的几率相对较大。
[0126]又比如,若基站所发射的某个窄波束的发射功率大于其他窄波束的发射功率,那么,可以针对发射该窄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小的修正值,而针对发射其它窄波束的天线配置较大的修正值,从而使得该窄波束被选取作为UE的服务波束的几率相对其它窄波束较大。
[0127]实施例2中,当完成对发射不同波束的天线所接收到的该UE的SRS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的修正后,基于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值,就可以实现根据一定准则,为发送该SRS的UE选择为其传输数据的服务波束。例如,可以仅选择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天线发射的波束作为为该UE传输数据的波束。可选的,如果修正后的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大和次大值所对应的天线分别发射的波束均为窄波束,且该最大值与次大值之间的差值小于规定的差量阈值,则可以选择该最大值与次大值所分别对应的天线所发射的窄波束作为该UE传输数据的波束。
[0128]实施例3
[0129]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任意窄波束的覆盖范围完全在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因此,如果宽波束和窄波束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两者之间会产生严重干扰。从而实施例3提出一种相应的资源分配机制,以避免两者之间强干扰的产生。
[0130]实施例3中,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
[0131]1、宽波束所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上,窄波束不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而窄波束所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上,宽波束不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即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相互错开。
[0132]2、可以通过时分复用(TDM)或者频分复用(FDM)的方式,使得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相互错开。
[0133]3、窄波束之间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进行下行数据传输,不同的窄波束可以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为各自服务的UE进行数据传输。
[0134]按照上述机制,假设基站发射的宽波束BeamO为UEO传输数据,同时,该基站发射的窄波束Beaml为UEl传输数据、窄波束Beam2为UE2传输数据。那么,当采用FDM的方式使得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相互错开时,一方面,可以在同一个子帧中的若干个资源块RB (Resource Block)上,仅由宽波束为UEO传输下行数据,而在这些RB上,所有的窄波束都不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在该子帧中的不同于上述若干个RB的其他若干RB上,则仅由窄波束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即由窄波束Beaml和窄波束Beam2分别为UEl和UE2传输数据,而宽波束BeamO在这些RB上不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0135]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宽波束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RB可以是根据UEO对宽波束发送的CRS进行测量后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来确定的;类似地,利用窄波束Beaml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RB可以是根据UEl对窄波束Beaml发送的第一 CS1-RS进行测量后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来确定的;而利用窄波束Beam2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RB可以是根据UE2对窄波束Beam2发送的第二 CS1-RS进行测量后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来确定的。
[0136]实施例3中,宽、窄波束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可以统一由集中式的基带系统进行调制与发射。并且,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相互错开的方式可以动态调整。具体而言,无论是采用TDM的方式还是FDM的方式来错开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宽波束和窄波束分别传输的下行数据所占用的RB都可以动态调整。
[0137]实施例4
[0138]实施例4主要是针对为同一 UE传输数据的窄波束有多个的情况,提出了如何使得为该UE传输数据的多个窄波束协作传输,从而降低该些窄波束之间的相互干扰。
[0139]具体地,为该UE传输数据的各窄波束可以在相同的RB上,为该UE发送相同的下行数据。
[0140]或者,也可以根据该UE对其接收到的CS1-RS进行测量而得到的信道状态报告,从为该UE传输数据的所有窄波束中,选取到该UE的下行信道质量最好的天线所发射的窄波束,为该UE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而为该UE传输数据的窄波束中未被选取到的其他窄波束则可以不再在用于发送该下行数据的RB上进行任何下行数据的传输。
[014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实际中的上述4种【具体实施方式】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不对基站的已有天线进行任何调整的基础上,实现采用窄波束与宽波束共同覆盖扇区,从而可以在不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的前提下提升系统容量,且还不需要额外的标准化过程,也不需要对UE进行升级。
[0142]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具体地,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
[0143]窄波束确定模块61,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44]数据传输模块62,用于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窄波束确定模块61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45]其中,宽波束覆盖通信装置的一个扇区,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宽波束和窄波束具备相同的PCI。
[0146]可选的,为了实现利用宽波束为终端服务,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
[0147]宽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48]数据传输模块62还用于利用该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49]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62具体可以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50]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62具体可以用于在不同于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该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51]为了保证确定出的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的宽波束所发送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可选的,宽波束确定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子模块:
[0152]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
[0153]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54]宽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55]为了准确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可选的,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
[0156]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57]可选的,为了保证确定出的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所发送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窄波束确定模块61具体可以包括:
[0158]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
[0159]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60]窄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61]为了准确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可选的,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0162]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
[0163]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64]可选的,窄波束确定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0165]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66]为了触发终端进行信道状态的测试和信道状态报告的反馈,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
[0167]参考信号发送模块,用于采用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并根据预先针对该通信装置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该通信装置发射的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0168]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62具体可以用于:
[0169]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
[0170]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该通信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一时频资源;
[0171]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72]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62具体可以用于:
[0173]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CRS的测量而向该通信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
[0174]根据信道状态报告,确定第二时频资源;
[0175]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76]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以及交互方式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0177]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装置可以同时发射覆盖通信装置的一个扇区的宽波束,以及覆盖范围完全处于该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从而实现在利用宽波束使得通信装置的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窄波束来达到对扇区的增强覆盖从而提高频谱效率。该方案由于仍然会维持通信装置发射的宽波束对扇区的覆盖范围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影响扇区之间的覆盖关系。并且,该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站址回传资源,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化支持。
[0178]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具体地,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
[0179]处理器71,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80]收发器72,用于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处理器71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81]其中,宽波束覆盖通信装置的一个扇区,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宽波束和窄波束具备相同的PCI。
[0182]可选的,处理器71还可以用于确定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则收发器72还可以用于利用该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83]可选的,收发器72具体可以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0184]可选的,收发器72具体可以用于在不同于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0185]可选的,处理器71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收发器72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的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并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86]可选的,处理器71具体可以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87]可选的,处理器71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收发器72通过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88]可选的,处理器71具体可以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各个修正后的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宽波束和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0189]可选的,处理器71具体可以用于:从发射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0190]可选的,收发器72还可以用于:采用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并根据预先针对该通信装置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该通信装置发射的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0191]可选的,收发器72具体可以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并在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该通信装置反馈信道状态报告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由处理器71根据上述信道状态报告而确定的。
[0192]可选的,收发器72具体可以用于: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CRS的测量而向该通信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并在所述其他终端分别向该通信装置反馈信道状态报告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其中,第二时频资源可以是由处理器71根据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CRS的测量而向该通信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而确定的。
[0193]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94]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95]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96]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97]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9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基站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 所述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宽波束覆盖所述基站的一个扇区,所述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具备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PC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 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 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以及 所述基站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该基站发射的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所述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所述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所述CRS的测量而向所述基站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13.—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发射宽波束和至少两个窄波束;所述装置包括: 窄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窄波束为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窄波束确定模块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宽波束覆盖所述通信装置的一个扇区,所述窄波束的覆盖区域完全处于所述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且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具备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PCI。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宽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宽波束为不同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的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宽波束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 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宽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一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其他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波束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通过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第二 SRS ; 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窄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确定所述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针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所分别设置的信号强度值修正值,对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接收到的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各个修正后的所述第二 SRS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从发射所述宽波束和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波束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在比较出相比于从发射所述宽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最好时,从发射所述窄波束的天线到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信道中,选取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并确定发送选取的信道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传输数据。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考信号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宽波束发送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 ;并根据预先针对发射的各窄波束所分别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采用所述各窄波束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1-RS ;其中,不同窄波束被设置的CS1-RS互不相同。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分别执行:将为为该终端传输数据的窄波束被配置的CS1-RS的资源配置索引通知该终端;并获得该终端对所述CS1-RS进行测量而反馈的相应的信道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别向所述装置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窄波束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传输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其他终端通过对其接收到的所述CRS的测量而反馈的信道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确定出的宽波束为所述其他终端传输数据。
【文档编号】H04B7/04GK104412638SQ20138003554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彭炎, 周宏睿, 杨敬, 马霓, 赵建平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