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定位子站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3407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员定位、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线定位子站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RFID、ZigBee、Wi-Fi、UWB等多种技术的定位系统基本架构均为固定部署读卡基站,人员携带定位卡,读卡基站接收来自人员携带的身份卡的信息,根据其场强、相位、身份卡序列码等信息进行识别和定位。以上定位过程,都是以身份卡与读卡基站之间不存在遮挡为前提的,而在矿山、施工隧道、堆场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因而,要实现比较精确的定位,就需要安装大量的读卡基站,将复杂环境划分为许多相对无遮挡的小定位空间,或形成以读卡基站为中心的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定位圈,因此,其定位精度的提高依赖于增加定位基站的部署密度。而由于成本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这样做往往变得不现实,系统的可靠性也迅速降低。因此,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定位。针对人员定位,专利权人顾伟发明了一种“人员定位系统(公告号CN103634908A)”,该系统包括人员定位通信基站、人员定位便携终端、定位信标和人员定位服务器,定位信标根据需要安装于固定位置,定位信标具有与其安装位置信息关联的唯一编号,并周期性以无线方式向人员定位便携终端发送其编号信息;人员定位便携终端由人员携带,该人员定位便携终端实时接收各个定位信标发送的编号信息,处理得到当前位置信息向携带人员进行显示并发送给人员定位服务器。专利CN102523621A也公开了一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它由地面监控中心,传输基站,光纤,网关结点,总线,信标节点,训练节点和移动节点组成。信标节点在巷道内按区块布设,人员携带移动节点,移动节点读取信标节点的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标节点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并上传至地面监控中心与其定位模式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实现定位;训练节点用于测量、获取、修正定位模式数据。以上几种方法的共性在于:定位信标或信标节点根据需要必须安装于固定位置,不能移动;周期性以无线方式向移动节点或人员定位便携终端发送定位信息。因此,存在问题是:当定位信标和信标节点移动位置时,以上定位算法立即失效,当大量人员定位便携终端或移动节点快速通过定位信标和信标节点时,则很可能造成丢卡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定位子站及其工作方法,来避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定位子站及其工作方法,系统包括无线定位子站、身份卡和基站;所述无线定位子站、身份卡和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方式为无线传输;所述身份卡里的一个身份对应于一个无线定位子站的编号。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无线定位子站及其工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无线定位子站先后发送小功率信号和大功率信号;(2)当无线定位子站向基站方向移动,进入到基站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但离基站还较远时,基站还无法接收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如果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连续6次都没有被基站接收到,无线定位子站除了发送小功率信号和大功率信号外,还要开始发送定位信息,定位信息被身份卡接收,同时身份卡把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3)当无线定位子站进一步接近基站时,基站接收到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如果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连续6次被基站接收到,无线定位子站只先后发送小功率信号和大功率信号,停止发送定位信息,此时身份卡自动回到非定位状态,清除保存的定位信息;(4)当无线定位子站渐渐远离基站时,基站渐渐无法接收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如果无线定位子站发送的小功率信号连续6次都没有被基站接收到,无线定位子站除了发送小功率信号和大功率信号外,又开始发送定位信息,定位信息被身份卡接收,同时身份卡把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直至无线定位子站离开基站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定位子站的数目为1个或者1个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大量人员定位便携终端或移动节点快速通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