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3222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微型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扬声器,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外壳,所述前盖和所述外壳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振膜,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所述音圈包括成匝的音圈线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音圈线两端的音圈引线,所述音圈引线包括与所述音圈线连接的曲线结构的减振段,所述减振段连接有用于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音圈引线易断线、易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通过对音圈引线结构的改进,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微型扬声器的产品性能及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微型扬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0002]微型扬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微型扬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外壳,前盖和外壳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前盖与外壳之间的振膜,振膜靠近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音圈由成阻的音圈线环绕而成,音圈线的两个端部连接有音圈引线,音圈通过音圈引线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音圈根据通过其音圈线内的声波电信号在磁路系统的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现有的音圈结构于图10所示,音圈引线36f包括与音圈线连接的弧线段和位于音圈引线未端的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为了保证音圈能够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弧线段与连接段之间连接有一定长度的直线段,此直线段通常会从扬声器的外壳或华司的表面走线。现有音圈引线的此种结构及走线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0003]一、在音圈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音圈引线的连接段与焊盘之间易发生松动,造成接触不良或断路;甚至音圈引线会被拉扯断线,使得扬声器失效。
[0004]二、当音圈引线从华司表面走线时,在音圈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音圈引线易与华司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杂音,严重的影响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0005]三、音圈引线从华司或外壳表面走线距离较长,其内通过电流会对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和发射造成干扰。
[0006]四、音圈引线的拉力会导致振膜偏振。
[0007]五、音圈引线从华司或外壳表面走线距离较长,振膜粘接带溢胶会将该段引线粘住,造成振动断线。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此微型扬声器的音圈引线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线的情况,且不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声学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10]—种微型扬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外壳,所述前盖和所述外壳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振膜,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所述音圈包括成匝的音圈线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音圈线两端的音圈引线,所述音圈引线包括与所述音圈线连接的曲线结构的减振段,所述减振段连接有用于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
[00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振段为螺旋结构。
[0012]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振段为渐变螺旋结构。
[0013]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振段为波浪结构。
[0014]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振段为螺旋结构和波浪结构的组合。
[0015]其中,所述减振段的长度占所述音圈引线总长度的50 %?90 %。
[0016]其中,所述音圈为圆角矩形结构,所述音圈引线从所述音圈的直边或圆弧切点处出线。
[0017]其中,两根所述音圈引线的出线方向均与所述音圈的长轴相一致。
[0018]其中,两根所述音圈引线的出线方向均与所述音圈的短轴相一致。
[0019]其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上的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上依次设有内磁铁和内华司,以及环绕在所述内磁铁和所述内华司外周的外磁铁和外华司,所述外华司上对应所述音圈引线的位置设有凹陷的避让部。
[002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由于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的音圈包括成匝的音圈线和分别连接在音圈线两端的音圈引线,音圈引线包括与音圈线连接的曲线结构的减振段,减振段连接有用于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曲线结构的减振段有效的增长了音圈引线的长度,并使得音圈引线具有一定的弹性;且不会有较长的直线段,从而不必在外壳或华司上走线(如图3或图5所示)。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2]一、音圈引线与焊盘之间不会发生松动,且避免音圈引线被振膜粘接胶水粘连导致的拉扯断线,从而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0023]二、音圈引线不会与华司发生碰撞,从而不会产生杂音,本实用新型扬声器声学性能好。
[0024]三、不会对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和发射产生干扰。
[0025]四、音圈引线的弹性可以有效的减缓振膜偏振。
[0026]由于外华司上对应音圈引线的位置设有凹陷的避让部,进一步的减小了音圈引线与华司发生碰撞的机率,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音圈引线易断线、易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通过对音圈引线结构的改进,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微型扬声器的产品性能及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的组合图;
[0030]图3是图2未安装前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图1中的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未设前盖;
[00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实施例三的音圈的结构不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实施例四的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实施例五的音圈的结构不意图;
[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音圈引线从音圈的直边出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现有技术中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20a、外壳,20b、外壳,30、球顶,32、振膜,34、音圈,36a、音圈引线,36b、音圈引线,36c、音圈引线,36d、音圈引线,36e、音圈引线,36f、音圈引线,40、导磁板,42、内磁铁,44、外磁铁,46、内华司,48,外华司,480、避让部,50、电连接件、52、第一连接部,54、第二连接部,60、iu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40]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扬声器的振动系统的方向,方位下均指扬声器的磁路系统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均指位于扬声器内腔内的一侧,外侧均指位于扬声器内腔外的一侧。
[0041]实施例一:
[0042]如图1和图2共同所不,一种微型扬声器,为矩形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60和外壳20a,前盖60和外壳20a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前盖60和外壳20a之间的振膜32,振膜32靠近前盖60的一侧设有球顶30,振膜32靠近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34。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外壳20a上的导磁板40,导磁板40内侧的中间部位依次固定有内磁铁42和内华司46,导磁板40内侧的边缘部位依次固定有外磁铁44和外华司48,内磁铁42和内华司46构成扬声器的内磁路,夕卜磁铁44和外华司48构成扬声器的外磁路,外磁路环绕在内磁路的外周,且二者之间设有磁间隙。音圈34的端部位于磁间隙内,音圈34根据通过其音圈线内的声波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振膜32随着音圈34的上下运动而振动,策动空气发声,从而完成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
[0043]如图4所示,音圈34包括成匝的并环绕成音圈本体的音圈线,音圈线的两端连接有音圈引线36a,音圈引线36a由音圈线直接抽头形成,或者采用比音圈线的材质强度和韧性更大的材质制得然后与音圈线连接为一体,两根音圈引线36a—根为电流流入线,另一根为电流流出线,均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将音圈34与外部电路共同构成一个电流回路。音圈34为圆角矩形结构,音圈引线36a从音圈34的短边与圆弧相切的切点处出线,两根音圈引线36a的出线方向均与音圈34的短轴延伸方向相一致。音圈引线36a包括与音圈线连接的曲线结构的减振段,减振段连接有用于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为音圈引线36a的末端,与电连接件50(如图1所示)焊接在一起。减振段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减振段有效的增加了音圈引线36a的长度,并使得音圈引线36a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音圈引线36a在音圈34上下运动时不会因拉扯而电连接不牢或断线,且可有效的减缓振膜32因音圈引线的拉力而发生偏振。
[0044]如图4所示,减振段的长度占音圈引线36a总长度的50 %?90 %。理论上减振段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0045]如图1和图3共同所示,外壳20a的两侧短边上各注塑有一个电连接件50,电连接件50包括位于外壳20a内的第一连接部52,音圈引线36a的连接段与第一连接部52焊接在一起;还包括位于外壳20a外部的第二连接部54,第二连接部54凸出外壳20a的下端面,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
[0046]如图3所示,音圈引线36a直接跨过外华司48与第一连接部52焊接,可见本实用新型音圈引线36a不需要较长的直边段就可以满足音圈34的上下运动,故音圈引线36a不需要沿着华司或外壳走线,从而即减小了音圈引线36a与华司发生碰撞的机率,降低了杂音的产生,提高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同时还避免了对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和发射产生干扰。
[0047]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外华司48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向下凹陷的避让部480,避让部480进一步的减小了音圈引线36a与外华司48发生碰撞的机率,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其实避让部480仅设在对应音圈引线36a的两个角部即可,但是如果只设两个避让部的话,在扬声器组装过程中需要组装工人仔细辨别外华司48的安装方向,增大了组装难度,故在外华司48的四个角部均设避让部480,有效的降低了扬声器的组装难度,并提闻了扬声器的生广效率。
[0048]实施例二:
[0049]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0]如图5所示,音圈引线36b从音圈34的两侧长边与圆弧相切的切点处出线,两根音圈引线36b的出线方向与音圈34的长轴延伸方向一致,与音圈引线36b电连接的两个电连接件50分别设在外壳20b的两侧长边上。
[0051]实施例三:
[0052]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均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3]如图6所示,音圈引线36c的减振段为渐变螺旋结构。图示中减振段的螺旋结构的外径由小变大再变小,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螺旋结构的外径由大逐渐变小,或由小逐渐变大的结构。
[0054]实施例四:
[0055]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6]如图7所示,音圈引线36d的减振段为平面波浪结构。
[0057]实施例五:
[0058]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9]如图8所示,音圈引线36e的减振段为螺旋结构和波浪结构的组合,即减振段由一段螺旋线和一段波浪线连接而成。
[0060]如图9所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音圈引线均是从圆弧切点位置出线,实际应用中音圈引线还可以从音圈的直边出线,由于音圈引线从音圈的直边出线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各实施例基本一致,故关于音圈引线从音圈的直边出线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0061]本实用新型仅以矩形结构的扬声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音圈引线采用曲线结构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实际应用中音圈引线采用曲线结构的技术方案可应用到任何一种结构的扬声器中,如圆形、跑道形、圆角矩形及椭圆形等结构的扬声器,并可取得与矩形扬声器相同的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将音圈引线采用曲线结构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的扬声器中,故此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扬声器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62]本实用新型音圈引线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所列举的结构,只要是音圈引线上包括曲线段,且此曲线段是用来增加音圈引线的长度和弹性,从而获得防止音圈引线断线、断路,防止振膜偏振,避免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增强扬声器声学性能的技术效果的产品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63]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命名只是为了区分技术特征,并不代表二者之间的安装顺序、工作顺序及位置关系等。
[006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微型扬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外壳,所述前盖和所述外壳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振膜,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成匝的音圈线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音圈线两端的音圈引线,所述音圈引线包括与所述音圈线连接的曲线结构的减振段,所述减振段连接有用于与扬声器外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段为螺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段为渐变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段为波浪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段为螺旋结构和波浪结构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段的长度占所述音圈引线总长度的50%?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为圆角矩形结构,所述音圈引线从所述音圈的直边或圆弧切点处出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音圈引线的出线方向均与所述音圈的长轴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音圈引线的出线方向均与所述音圈的短轴相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上的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上依次设有内磁铁和内华司,以及环绕在所述内磁铁和所述内华司外周的外磁铁和外华司,所述外华司上对应所述音圈引线的位置设有凹陷的避让部。
【文档编号】H04R9/06GK204131716SQ201420530120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董庆宾, 王继宗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