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传输系统、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17058发布日期:2018-12-28 18:4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管理系统、传输系统、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理系统、程序、传输系统、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广泛使用实现如实际面对面通信一样的远程通信的传输系统,诸如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远程会议的会议系统。

例如,在会议系统中,远程会议的一侧的参与者使用的终端采集参与者的图像,并收集诸如参与者的评论的音频,并将图像和评论通过中继设备发送到远程会议的另一侧的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然后,所述另一侧的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通过中继设备接收图像和音频,并与显示图像一起输出音频,从而实现远程会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其通过基于用于会议的电视会议终端的地址,与对其分配的多个中继视频、音频等的分布式电视会议服务器当中的最佳分布式电视会议服务器执行会议,改进电视会议的视频和音频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传统技术中,因为不能故意形成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所以,在执行中继设备的维护操作的情况下,对当前正召开的会议有某些影响,诸如使使用中继设备执行的会议结束。

考虑到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管理系统、程序、传输系统、管理方法和记录介质,其能够形成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管理系统,包括:中继设备选择管理单元,被配置为彼此相关联地管理用于标识传输终端的传输终端标识信息和用于标识可用于所述传输终端的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标识信息;中继设备管理单元,被配置为彼此相关联地管理所述中继设备的所述中继设备标识信息和表示所述中继设备的新会话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标识用于发送/接收内容数据的多个传输终端的所述传输终端标识信息;中继设备指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传输终端标识信息,在所述中继设备选择管理单元所管理的所述中继设备标识信息当中指定所述多个传输终端共同可用的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标识信息;以及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指定的中继设备标识信息当中的、所述中继设备管理单元所管理的其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表示可接受的中继设备标识信息,选择中继设备作为中继所述内容数据的发送/接收的中继设备。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能够形成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硬件配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中继设备、程序提供系统、或维护系统的硬件配置图。

图4是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终端、设备和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是详细图示图4中图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功能框图。

图6是详细图示图4中图示的中继设备选择单元56的功能框图。

图7是图示改变质量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8是图示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概念图。

图9是图示中继设备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0是图示终端认证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1是图示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2是图示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3是图示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4是图示质量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5是图示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6是图示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7是图示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8是图示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9是图示管理表示每个中继设备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0是图示在传输系统中的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状态的概念图。

图21是图示用于开始传输终端之间的电话呼叫的准备步骤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

图23是图示请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4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5是图示准许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6是图示拒绝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7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8是图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9是图示请求电话呼叫数据的中继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0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图示在传输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2是图示请求参与用于电话呼叫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3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34是图示请求从用于电话呼叫数据的会话退出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35是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

图36是图示在通信状态之间的转换的状态转换图。

图37是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外观的图。

图38是图示选择中继设备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39是图示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40是图示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处理的序列图。

图41是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终端、设备和系统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整体配置

以下,将参照图1到图4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示意图。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此实施例的概述。

传输系统包括:数据提供系统,将内容数据通过传输管理系统从一侧的传输终端单向发送到另一侧的传输终端;以及通信系统,其通过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传递信息、感受等。该通信系统是用于通过通信管理系统(对应于“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通信终端(对应于“传输终端”)之间传递信息、感受等的系统,并且其示例包括电视会议系统、视频电话系统、音频会议系统、音频电话系统、PC(个人计算机)屏幕共享系统等。

在此实施例中,将假设电视会议系统作为通信系统的示例、电视会议管理系统作为通信管理系统的示例、以及电视会议终端作为通信终端的示例,并且将描述传输系统、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终端。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不仅适用于电视会议系统,还适用于通信系统或传输系统。

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1通过以下构建: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用于传输终端(10aa,10ab,…)的显示器(120aa,120ab,…);多个中继设备(30a-1,30a-2,30b-1,30b-2,30c-1,30c-2,30d-1,30d-2,30e-1和30e-2);传输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

在此实施例中,在要表示传输终端(10aa,10ab,…)当中的任意传输终端的情况下,将使用“传输终端10”,在要表示显示器(120aa,120ab,…)当中的任意显示器的情况下,将使用“显示器120”,并且在要表示中继设备(30a-1,30a-2,30b-1,30b-2,30c-1,30c-2,30d-1,30d-2,30e-1和30e-2)当中的任意中继设备的情况下,将使用“中继设备30”。

传输终端10发送/接收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以下,“传输终端”将简称为“终端”,并且“传输管理系统”将简称为“管理系统”。根据此实施例的电话呼叫不仅包括发送/接收音频数据,还包括发送/接收图像数据。换句话说,根据此实施例的终端10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然而,终端10可配置为发送/接收音频数据,而不发送/接收图像数据。

在此实施例中,虽然将描述图像数据的图像是运动图像的情况,但是替代运动图像,图像可以是静态图像。图像数据的图像可包括运动图像和静态图像两者。中继设备30在多个终端10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管理系统50整体地管理终端10和中继设备30。

图1中图示的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选择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最佳路由。在此实施例中,在要表示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当中的任意路由器的情况下,将使用“路由器70”。

程序提供系统90包括存储用于实现终端10中的各种功能或各种部件的终端程序的未图示的硬盘(HD),并且可以发送终端程序到终端10。此外,在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中,存储用于实现中继设备30中的各种功能或各种部件的中继设备程序,并且可以发送中继设备程序到中继设备30。此外,在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中,存储用于实现管理系统50中的各种功能或各种部件的传输管理程序,并且可以将传输管理程序发送到管理系统50。

维护系统100是用于维持、管理或执行终端10、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护的计算机。例如,在国内安装维护系统100、并且在国外安装终端10、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或程序提供系统90的情况下,维护系统100通过通信网络2远程执行诸如维持、管理、维护终端10、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护。此外,维护系统100通过通信网络2执行终端10、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护,诸如型号、序列号、销售合同、检查或故障历史的管理。

终端(10aa,10ab,10ac,10a,…)、中继设备(30a-1和30a-2)以及路由器70a通过LAN 2a可通信地连接。终端(10ba,10bb,10bc,10b,…)、中继设备(30b-1和30b-2)以及路由器70b通过LAN 2b可通信地连接。LAN 2a和LAN 2b通过包括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2ab可通信地互连,并且构建于预定区域A之内。例如,区域A为日本,LAN 2a构建于东京办公室之内,并且LAN 2b构建于大阪办公室之内。

终端(10ca,10cb,10cc,10c,…)、中继设备(30c-1和30c-2)以及路由器70c通过LAN 2c可通信地连接。终端(10da,10db,10dc,10d,…)、中继设备(30d-1和30d-2)以及路由器70d通过LAN 2d可通信地连接。LAN 2c和LAN 2d通过包括路由器70cd的专用线2cd可通信地互连,并且构建于预定区域B之内。例如,区域B为美国,LAN 2c构建于纽约办公室之内,并且LAN 2d构建于华盛顿特区办公室之内。区域A和区域B从路由器(70ab和70cb)通过因特网2i可通信地互连。

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通过因特网21以可通信方式连接到终端10和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可以安装在区域A或区域B或任何其他区域之中。

中继设备(30e-1,30e-2)以可通信方式通过通信网络2连接到终端10。中继设备(30e-1和30e-2)的至少一个持续操作,并且为了使得中继设备难以受到区域A或区域B的本地区域内的通信业务的影响,中继设备(30e-1和30e-2)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在这些区域以外的区域。因此,在终端10与安装在任何其他区域的终端有电话呼叫的情况下,中继设备(30e-1和30e-2)的至少一个用作用于中继电话呼叫数据的中继设备。当在安装到同一本地区域的终端之间进行电话呼叫时,即使在安装到此本地区域的中继设备没有操作的情况下,中继设备(30e-1,30e-2)的任何一个也用作紧急中继设备。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此实施例的通信网络2通过LAN 2a、LAN 2b、专用线2ab、因特网2i、专用线2cd、LAN 2c和LAN 2d构建。在此通信网络2中,可以存在不仅以有线方式而且以无线方式执行通信的地方。

在图1中,在每个终端10、每个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每个路由器7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下表示的四组数字以简化方式图示通常IPv4的IP地址。例如,终端10aa的IP地址是“1.2.1.3”。虽然可以替代IPv4使用IPv6,但是为了描述简便,将使用IPv4用于描述。

在此实施例中,每个中继设备30被镜像,并且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当一个中继设备由于维护操作等而停止时可以开始会议。然而,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将用于镜像每个中继设备30的配置设置为基于费用的选择,并且由特定客户端等占用的中继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不冗余。

实施例的硬件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此实施例的硬件配置。在此实施例中,将描述当使用终端10作为中继目的地(目的地)接收图像数据中出现延迟时、在通过中继设备30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之后将图像数据发送到作为中继目的地的终端10的情况。

图37是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终端10的外观的图。以下,终端10的纵向将描述为X轴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方向的方向将描述为Y轴方向,并且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将描述为Z轴方向。

如图37所示,终端10包括:外壳1100;支臂1200;以及相机壳1300。在这些当中,在外壳1100的前壁面1110上,布置由多个进气孔形成的附图中未图示的进气面,并且在外壳1100的后壁面1120上,布置其上形成多个排气孔的排气面1121。以此方式,通过驱动外壳1100中内置的冷却风扇通过附图中未图示的进气面将终端10的后侧的外部空气引入,并且可以通过排气面1121将空气排到终端10的后侧。在外壳1100的右壁面1130上,形成声音收集孔1131,并且可以通过后面将描述的内置麦克风114收集诸如演讲、声音和噪声的声音。

在外壳1100的右壁面1130一侧上,形成操作面板1150。在此操作面板1150上,布置下面将描述的多个操作按钮(108a到108e)、下面将描述的电源开关109和下面将描述的警报灯119,并且形成声音输出面1151,其通过将用于允许来自后面将描述的内置扬声器115的输出声音通过它的多个声音输出孔而形成。此外,在外壳1100的左壁面1140一侧上,形成作为用于容纳支臂1200和相机壳1300的凹陷部分的壳体部分1160。在外壳1100的右壁面1130上,布置用于将电缆电连接至后面将描述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的多个连接端口(1132a到1132c)。在外壳1100的左壁面1140上,布置图中未图示的、用于将用于显示器120的电缆120c电连接至后面将描述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的连接端口。

下面,在要表示操作按钮(108a到108e)当中的任意操作按钮的情况下,将使用“操作按钮108”,并且,在要表示连接端口(1132a到1132c)当中的任意连接端口的情况下,为了描述将使用“连接端口1132”。

支臂1200通过扭矩铰链1210附接到外壳1100,并且支臂1200配置为在135度的倾斜角θ1的范围内关于外壳1100在垂直方向上可旋转。图37图示倾斜角θ1为90度的状态。

在相机壳1300中,布置后面将描述的内置相机112,并且可以采集用户、文件、房间等。此外,在相机壳1300中,形成扭矩铰链1310。相机壳1300通过扭矩铰链1310附接到支臂1200。相机壳1300通过扭矩铰链1310附接到支臂1200,并且相机壳1300配置为在±180度的摇摄角θ2的范围内并且在±45度的倾斜角θ3的范围内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用支臂1200可旋转,图37中所示的状态设置为0度。

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的每个具有与通常服务器或计算机相同的外观,并且将不呈现外观。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的硬件配置图。如图2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终端1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01,控制终端10的整体操作;ROM(只读存储器)102,存储终端程序;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闪存104,存储各种数据,诸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SSD(固态驱动)105,在CPU 101的控制下控制对于闪存104读或写各种数据;介质驱动107,控制对于诸如闪存的记录介质106读或写(存储)数据;操作按钮108,在选择终端10的目的地等的情况下操作;电源开关109,用于在终端10的电源的开/关之间切换;以及网络I/F(接口)111,用于使用后面将描述的通信网络2发送数据。

此外,终端10包括:内置相机112,通过在CPU 101的控制下对被摄体成像而获取图像;成像设备I/F 113,控制相机112的驱动;内置扬声器115,输出音频;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在CPU 101的控制下处理麦克风114和扬声器115之间的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显示器I/F 117,在CPU 101的控制下发送图像数据到外部附接的显示器120;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用于连接附接到如图37所示的连接端口1132的各种外部设备;警报灯119,警报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异常;以及总线110,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用于电连接如图2所示的上述构成元件。

显示器120是由显示被摄体的图像、用于操作的图标等的液晶或有机EL配置的显示单元。显示器120通过电缆120c连接到显示器I/F 117。该电缆120c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电缆、分量视频电缆、HDMI(注册商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或DVI(数字视频交互)信号电缆。

相机112包括透镜和通过将光转换为电荷而电子化被摄体的图像(视频)的固态成像设备。作为固态成像设备,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CD(电荷耦合器件)等。

可以使用USB(通用串行总线)电缆等而将诸如外部附接的相机、外部附接的麦克风和外部附接的扬声器的外部设备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I/F 118。在连接外部附接的相机的情况下,在CPU 101的控制下,优于内置相机112驱动外部附接的相机。类似地,在连接外部附接的麦克风的情况下或在连接外部附接的扬声器的情况下,在CPU 101的控制下优于内置麦克风114或内置扬声器115驱动外部附接的麦克风或外部附接的扬声器。

记录介质106配置为可附接到终端10/可从终端10拆卸。记录介质不限于闪存104,只要其是根据CPU 101的控制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可以使用EEPROM(电可擦除和可编程ROM)等。

此外,终端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在诸如记录介质106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可被流通。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图。管理系统50包括:CPU 201,控制管理系统50的整体操作;ROM 202,存储传输管理程序;RAM 203,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HD(硬盘)204,存储各种数据;HDD(硬盘驱动)205,在CPU 201的控制下控制对于HD 204读或写各种数据;介质驱动207,控制对于诸如闪存的记录介质206读或写(存储)数据;显示器208,显示各种信息,诸如光标、菜单、窗口、字符、图像等;网络I/F 209,用于使用后面将描述的通信网络2进行数据传输;键盘211,包括用于输入字符、数值、各种指令等的多个键;鼠标212,选择或执行各种指令,选择处理对象,移动光标等;CD-ROM驱动214,控制对于作为可附接/可拆卸记录介质的示例的CD-ROM(紧凑盘只读存储器)213读或写数据;以及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总线210,用于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上述构成元件。

此外,上述传输管理程序可作为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在诸如记录介质206或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被流通。

中继设备30具有与管理系统50的硬件配置类似的硬件配置,因此将不呈现其描述。然而,在ROM 202中,记录用于控制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程序。此外,在此情况下,中继设备程序可作为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在诸如记录介质206或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被流通。

此外,程序提供系统90具有与管理系统50的硬件配置类似的硬件配置,因此将不呈现其描述。然而,在ROM 202中,记录用于控制程序提供系统90的程序提供程序。此外,在此情况下,程序提供程序可作为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在诸如记录介质206或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被流通。

此外,维护系统100具有与管理系统50的硬件配置类似的硬件配置,因此将不呈现其描述。然而,在ROM 202中,记录用于控制维护系统100的维护程序。此外,在此情况下,维护程序可作为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在诸如记录介质206或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被流通。

上述程序可以记录在作为上述可附接/可拆卸记录介质的另一示例的诸如CD-R(致密盘可记录)、DVD(数字多功能盘)、或蓝光盘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被提供。

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此实施例的功能配置。图4是配置根据此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终端、设备和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4所示,终端10、中继设备30、管理系统50和维护系统100通过通信网络2互连以使得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图1所示的程序提供系统90没有在图4中示出。

终端的功能配置

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1;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登录请求单元13;成像单元14;音频输入单元15a;音频输出单元15b;显示控制单元16;延迟检测单元18;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以及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这些单元是实现为图2所示的构成元件之一的功能或部件,并基于ROM 102中存储的程序根据从CPU 101提供的命令而操作。此外,终端10包括:由图2中所示的RAM 103构建的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以及由图2中所示的闪存104所构建的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

终端的每个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终端的每个单元。终端10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图2所示的网络I/F 111实现,并通过通信网络2向其他终端、其他设备或其他系统发送各种数据(信息)/从其他终端、其他设备或其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信息)。在与期望的目的地终端开始电话呼叫之前,该发送/接收单元11开始从管理系统50接收表示作为目的地候选的每个终端的状态的每个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不仅表示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在线状态或离线状态),还表示详细状态,如在在线状态下正在电话呼叫中途或正在待机中途。该状态信息表示各种状态,不仅包括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还包括终端10中从终端10释放电缆、音频输出而没有图像输出、没有音频输出(静音)等。以下,作为示例,将描述状态信息表示操作状态的情况。

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通过图2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和电源开关109实现,并从用户接收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接通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通电操作并接通电源。

登录请求单元13根据来自图2所示的CPU 101的命令实现,并且登录请求单元13当在接收到上述电源被触动时,将表示登录请求的指示的登录请求信息和作为请求源的终端10的当前时间点IP地址通过通信网络2从发送/接收单元11自动发送到管理系统50。当用户将电源开关109从通状态切换到断状态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指示断电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然后,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完全关断电源。以此方式,管理系统50侧可以认识到终端10已经从通电状态切换为断电状态。

成像单元14通过从图2所示的CPU 101提供的命令、图2所示的相机112和成像设备I/F 113实现,并且成像单元14对被摄体成像并输出成像处理所获取的图像数据。音频输入单元15a通过图2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实现,并且在用户的演讲通过麦克风114转换为音频信号之后,输入与音频信号有关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单元15b通过从图2所示的CPU 101提供的命令以及图2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实现,输出与音频数据有关的音频信号,并从扬声器115输出音频。

显示控制单元16通过图2中图示的显示器I/F 117实现,并控制用于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附接的显示器120。在作为请求源的终端10与作为期望目的地的终端10开始电视会议的电话呼叫之前,显示控制单元16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包含每个目的地名称的目的地列表,其中反映在由发送/接收单元11执行的接收开始之后接收的状态信息。

例如,在显示器120上,通过显示执行单元16a显示如图2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在该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中,显示目的地名称,诸如目的地名称“日本东京办公室终端AB”1100-2等,并且显示图标(1100-3a、1100-3b、1100-3c、以及1100-3d),每个图标表示与对于每个目的地的状态信息有关的状态。在这些中,图标1100-3a表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终端在在线状态下的待机中途,因此,可以进行与该终端的电话呼叫。图标1100-3b表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终端处于离线状态,并且不能进行与该终端的电话呼叫。图标1100-3c表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终端在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的中途、并且可通过参与此电话呼叫进行三方通信等的状态。图标1100-3d表示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终端请求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或者从另一终端接收电话呼叫请求、并且不能与目的地候选的所述一个终端进行电话呼叫的状态。除了上述状态之外,图标1100-3d表示由于准许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的请求或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的请求被准许而不能进行与目的地候选的一个终端的电话呼叫的状态。此外,在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中,在右侧显示滚动条1100-4,并且随着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向上或向下图标被选择,显示表示图22中未显示的目的地候选的目的地名称和状态的图标。

延迟检测单元18通过从图2中图示的CPU 101提供的命令实现,并且检测通过中继设备30从另一终端10发送的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的延迟时间(ms)。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通过从图2中图示的CPU 101提供的命令和例如图2中图示的SSD 105实现,并且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或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在此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存储用于标识终端10的终端ID(标识)、密码等。此外,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还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或读取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在此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当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时,将与目的地终端执行电话呼叫时接收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以重叠方式存储。在这些当中,根据在复写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并且根据在复写处理之前的音频数据将声音从扬声器115输出。

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生成并更新目的地列表,其中基于从管理系统50接收的作为每个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和下面将描述的目的地列表信息,使用如图22所示的图标表示目的地候选的状态。

根据此实施例的后面将描述的终端ID和中继设备ID表示用于唯一标识每个终端10和每个中继设备30的诸如语言、字符、符号或各种显示的标识信息。终端ID和中继设备ID可以是通过将语言、字符、符号和各种显示中的至少两个或多个组合而获取的标识信息。

中继设备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中继设备30的功能或部件。中继设备3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31;状态检测单元32;数据质量检查单元33;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数据质量改变单元35;以及存储/读取处理单元39。这些单元是实现为图3所示的构成元件之一的功能或部件,其基于ROM 202中存储的程序根据从CPU 201提供的命令而操作。此外,中继设备30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其通过图3所示的HD 204构建,并且其中当中继设备30的电源关断时也维持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存储。

改变质量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构建通过如图7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配置的改变质量管理DB(数据库)3001。在改变质量管理表中,将作为图像数据的中继目的地的终端10的IP地址和通过中继设备30中继到中继目的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彼此相关联地管理。

这里,将描述此实施例中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存在如图8(a)所示通过160个像素形成其水平侧并且通过120个像素形成其垂直侧的低分辨率图像用作基础图像,如图8(b)所示通过320个像素形成其水平测并通过240个像素形成其垂直侧的中分辨率图像、以及如图8(c)所示通过640个像素形成其水平侧并且通过480个像素形成其垂直侧的高分辨率图像。在这些当中,在频带相对窄的情况下,中继用作基础图像的仅通过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形成的低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在频带相对宽的情况下,中继用作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通过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形成的中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在频带非常宽的情况下,中继用作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形成的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例如,在图7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中,在中继设备30将图像数据中继到具有“1.3.2.4”的IP地址的目的地终端的情况下,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的质量)是“高质量”。

中继设备的每个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中继设备30的每个功能配置。以下,在描述中继设备30的每个单元中,还将描述与图3所示的构成元件当中的用于实现中继设备30的每个单元的主要构成元件的关系。

图4所示的中继设备30的发送/接收单元31通过图3所示的网络I/F 209实现,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将各种数据(或信息)发送至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从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状态检测单元32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并且检测包括此状态检测单元32的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作为操作状态,存在“在线”状态、“离线”状态和“故障中”状态。

数据质量检查单元33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使用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对应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而检查所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并基于下面将描述的从管理系统50发送的质量信息改变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的内容。例如,在通过高质量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执行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具有终端ID“01d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的电视会议的中途,根据通过通信网络2等在执行另一电视会议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bb)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a)之间的电视会议的开始,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接收图像数据出现延迟的情况下,中继设备30需要将到目前已经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为中图像质量。在此情况下,基于表示中图像质量的质量信息,改变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的内容,使得通过中继设备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为中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改变单元35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并且基于如上所述已经改变的改变质量管理DB 3001的改变质量管理表的内容,改变从发送源终端10发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读取处理单元39通过图3所示的HDD 205实现,并且执行将各种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或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单元300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的处理。

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管理系统50的功能或部件。管理系统5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51;终端认证单元52;状态管理单元53;终端提取单元54;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中继设备选择单元56;会话管理单元57;质量确定单元58;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确定单元61;判定单元62;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和更新单元64。这些单元是实现为图3所示的构成元件之一的功能或部件,并基于ROM 202中存储的程序根据从CPU 201提供的命令而操作。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其通过图3所示的HD 204构建,并且当管理系统50的电源关闭时也维持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存储。在此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存储图2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此外,管理系统50包括通过图3所示的RAM 203构建的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

中继设备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如图9所示的中继设备管理表所配置的中继设备管理DB 5001。在此中继设备管理表中,对于每个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将表示中继设备30中的新会话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每个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管理系统50接收表示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以及中继设备30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Mbps)彼此关联地管理。在此实施例中,虽然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表示中继设备30中新会议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但是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不限于此。在此实施例中,在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是“可接受”的情况下,这表示可以通过中继设备接受新会议开始请求。另一方面,在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是“不可接受”的情况下,这表示不能通过中继设备接受新会议开始请求。因此,在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是“不可接受”的情况下,不能开始新会议,而是仅可以执行加入现有会议或结束会议。因此,通过结束所有现有会议,可以得到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从而可以执行中继设备的维护操作。例如,在图9所示的中继设备管理表中,表示具有中继设备ID“111a1”的中继设备30a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是“可接受”,操作状态是“在线”,管理系统50接收状态信息的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的“13:00”,中继设备30a的IP地址是“1.2.1.2”,并且中继设备30a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100Mbps。

终端认证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0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配置的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在此终端认证管理表中,将密码与管理系统50所管理的所有终端10的每一个的终端ID相关联地管理。例如,在图10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中,表示终端10aa的终端ID是“01aa”,并且密码是“aaaa”。

终端管理表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配置的终端管理DB 5003。在此终端管理表中,对于每个终端10的终端ID,将每个终端10设置为目的地的情况的目的地名称、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与另一终端的通信状态、当通过管理系统50接收下面将描述的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终端10的IP地址彼此相关联地管理。例如,在如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表示在具有终端ID“01aa”的终端10aa中,终端名称为“日本东京办公室终端AA”,操作状态是“在线”,并且通信状态是表示没有与另一终端通信的待机状态的“无”,管理系统50接收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的13:40”,并且此终端10aa的IP地址是“1.2.1.3”。通信状态包括:“呼叫中”,表示正处于呼叫另一终端的中途的状态;“响铃中”,表示正被另一终端呼叫的状态;“已接受”,表示准许与另一终端的呼叫的请求或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的请求被准许的状态;“忙线”,表示正处于与另一终端的电话呼叫的中途的状态;等。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配置的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在此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请求电视会议中的电话呼叫的开始的每个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与登记为目的地终端候选的目的地终端的所有终端ID相关联地管理。例如,在图1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表示电视会议中能够从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请求电话呼叫的开始的目的地终端候选是具有终端ID“01ab”的终端10ab、具有终端ID“01ba”的终端10ba、具有终端ID“01bb”的终端10bb等。通过根据来自请求源终端的用于管理系统50的添加/移除请求添加或移除目的地终端候选,更新这些目的地终端候选。

会话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3所示的会话管理表配置的会话管理DB 5005。在此会话管理表中,对于用于标识在终端之间执行用于电话呼叫数据的通信的会话的每个会话ID,将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目的地终端中接收图像数据时的接收延迟时间(ms)、以及从目的地终端发送并由管理系统50接收表示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彼此相关联地管理。例如,在图13所示的会话管理表中,表示使用会话ID“se1”执行的会话中选择的中继设备30a(中继设备ID:“111a1”)在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具有终端ID“01b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具有终端ID“01c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以及具有终端ID“01db”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并且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中时间点“2009年11月10日14:00”处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是200(ms)。在两个终端10之间执行电视会议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不是从目的地终端而是从请求源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管理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然而,在三个或更多终端10之间执行电视会议的情况下,基于从布置在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接收侧的终端10发送的延迟信息,管理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

质量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4所示的质量管理表配置的质量管理DB 5007。在此质量管理表中,将由中继设备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的图像质量)与请求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中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ms)相关联地管理。

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5所示的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配置的中继设备选择管理DB 5008。在此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中,将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与由管理系统50管理的所有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相关联地管理。在此实施例中,镜像每个中继设备30,并且存在多个可由终端10使用的中继设备30,并且因此,在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中,将多个中继设备ID与一个设备ID相关联。

状态改变管理表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构建通过如图16、17和18中图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配置的状态改变管理DB 5009。在图16所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将表示用于改变终端之间的通信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改变信息的示例)、表示在状态改变单元53c进行的改变之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表示状态改变单元53c所改变的状态的改变信息彼此相关联地管理。此外,在图17所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将改变请求信息、用于标识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改变信息彼此相关联地管理。在图18所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将改变请求信息、终端信息、表示在已经从已经接收指示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多个终端中的任何一个接收到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的情况下是否已经从所有多个终端接收到改变请求信息“拒绝”的判定结果的判定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改变信息彼此相关联地管理。在改变请求信息中,除了上述“邀请”和“拒绝”之外,还包括指示准许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指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指示用于开始电话呼叫数据的中继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指示在已经在终端之间建立会话的情况下用于加入会话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指示用于结束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等。

管理系统的每个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管理系统50的每个功能单元。以下,在描述管理系统50的每个单元中,还将描述与图3中所示的构成元件当中的用于实现管理系统50的每个单元的主要构成元件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图3所示的网络I/F 209执行,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到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从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51从传输终端10接收用于发送/接收内容数据的多个传输终端的终端ID或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请求。终端认证单元52使用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包括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见图10),并确定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是否管理相同的终端ID和相同的密码,从而执行终端认证。

状态管理单元53为了管理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管理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彼此相关联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管理系统50接收登录请求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请求源终端的IP地址。为此,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图5所示的状态设置单元53a、状态获取单元53b以及状态改变单元53c。

在这些当中,状态设置单元53a随着使用终端10的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关状态转为开状态,基于从终端发送的指示接通电源的状态信息,将终端管理表(见图11)的操作状态的表示离线的操作状态设置为在线。此外,状态设置单元53a随着使用终端10的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开状态转为关状态,基于从终端发送的指示关闭电源的状态信息,将终端管理表(见图11)的表示在线的操作状态设置为离线。

当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由请求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发送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状态获取单元53b从终端管理表(图11)获取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的状态信息。

基于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状态改变单元53c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所管理的请求源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目的地终端的状态信息中的一个或两者。

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词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并读取可以与请求源终端进行电话呼叫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从而提取终端ID。此外,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词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并且提取具有正登记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的另一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也作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

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使用已经由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且读取由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每个终端ID的操作状态。以此方式,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可以获取可以与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进行电话呼叫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操作状态。此外,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使用由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并且也获取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

中继设备选择单元56执行用于将多个中继设备30最终缩窄为一个中继设备30的处理。为此,中继设备选择单元56根据从图3所示的CPU 201提供的命令,实现会话ID生成单元56a、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和选择单元56c。

在这些当中,会话ID生成单元56a生成用于标识在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电话呼叫数据的会话的会话ID。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基于在从请求源终端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在通过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见图15)管理的中继设备标识信息中指定(提取)可以由通过终端ID表示的终端10共同使用的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选择单元56c在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指定的中继设备ID中,选择基于中继设备管理表(见图9)管理的其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表示“可接受”的中继设备ID的中继设备,作为中继内容数据的发送/接收的中继设备30。更具体地说,选择单元56c在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提取的中继设备ID当中选择中继设备管理表(见图9)管理的其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表示“可接受”、并且操作状态为“在线”的中继设备ID。

会话管理单元57通过将会话ID生成单元56a生成的会话ID、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管理它们。此外,会话管理单元57管理对于每个会话ID已经最终被选择为存储在会话管理表中的一个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

质量确定单元58使用延迟时间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质量管理表(见图14),并且提取对应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而确定要由中继设备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由图3所示的HDD 205执行,并且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存储各种数据或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通过使用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而提取对应终端ID,并且管理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所提取的终端ID的记录中的延迟时间的字段部分中存储延迟信息中表示的延迟时间。

确定单元61基于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确定用于改变终端之间的通信状态的对策。在从接收指示请求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多个终端的任何一个接收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的情况下,判定单元62确定是否已经从所有多个终端接收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确定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是否是表示不仅用于改变发送改变请求信息的终端(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之一)的通信状态、而且用于改变另一方一侧的终端(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另一个)的通信状态的请求的特定改变请求信息。例如,指示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不仅将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为呼叫状态“呼叫中”,而且将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为被呼叫状态“响铃中”,因此被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类似地,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邀请”、指示准许开始通信的“接受”、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拒绝”以及指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取消”被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更新单元64基于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请求,更新中继设备管理表(见图9)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

维护系统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维护系统100的功能或部件。维护系统10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91;显示控制单元92;以及操作输入接收单元93。这些单元的每一个是实现为图3所示的构成元件之一的功能或部件,并基于ROM 202中存储的程序根据从CPU 201提供的命令而操作。

维护系统的功能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维护系统100的每个功能配置。以下,在描述维护系统100的每个单元中,还将描述与图3所示的构成元件当中的用于实现维护系统100的每个单元的主要构成元件的关系。

图4所示的维护系统100的发送/接收单元91通过图3所示的网络I/F209实现,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各种数据(或信息)到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从其他终端、设备或系统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91将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请求发送到管理系统50。

显示控制单元92通过图3所示的显示器208实现。显示控制单元92例如显示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请求的编辑屏幕。

操作输入接收单元93通过图3所示的键盘211和鼠标212实现,并且接收各种用户输入。操作输入接收单元93例如接收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请求的输入。

根据实施例的处理或操作

如上,已经呈现了根据此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配置和功能(或部件)的描述,以下,将参照图19到39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方法。图19是图示管理表示每个中继设备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0是图示传输系统中的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状态的概念图。图21是图示用于在终端之间开始电话呼叫的准备步骤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2是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图23是图示请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4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5是图示准许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6是图示拒绝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7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8是图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处理的序列图。图29是图示请求电话呼叫数据的延迟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0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1是图示在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2是图示请求参与用于电话呼叫数据的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3是图示改变通信状态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34是图示请求从用于电话呼叫数据的会话退出的处理的序列图。图35是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图。图36是图示在通信状态之间的转换的状态转换图。图37是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外观的图。图38是图示选择中继设备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39是图示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

首先,将参照图19描述管理从每个中继设备30发送到管理系统50的表示每个中继设备3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首先,在每个中继设备30中,图4所示的状态检测单元32定期检测作为自身设备的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步骤S1-1至S1-4)。然后,每个中继设备30的发送/接收单元31通过通信网络2定期发送每个状态信息到管理系统50,使得管理系统50侧可以实时管理每个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步骤S2-1至S2-4)。在每个状态信息中,包括每个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和由中继设备30的状态检测单元32检测的操作状态。在此实施例中,虽然中继设备(30a、30b和30d)通常操作以表示为“在线”,但是存在中继设备30c在操作、但是由于在用于执行中继设备30c的中继操作的程序中出现缺陷而表示为“离线”的情况。

接下来,在管理系统50中,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从每个中继设备30发送的每个状态信息,并且通过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将状态信息对于每个中继设备ID而存储并管理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中继设备管理表(见图9)中(步骤S3-1至S3-4)。以此方式,在如图9所示的中继设备管理表中,对每个中继设备ID存储和管理“在线”、“离线”和“故障中”中的一个操作状态。此时,对于每个中继设备ID,还存储并管理管理系统50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在没有从中继设备30发送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将图9所示的中继设备管理表的每个记录中的操作状态的字段部分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的字段部分配置为空白或表示之前接收时的操作状态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

接下来,将参照图20描述在传输系统1中的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状态的概念。如图20所示,在传输系统1中,通过管理系统50在终端10A、10B和10C之间建立用于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会话sei。此外,在终端10A、10B和10C之间,通过中继设备30建立用于发送/接收包括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具有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具有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四类数据的四个会话。这里,四个会话被一起表示为图像/音频/数据会话sed。

接下来,将参照图21描述在从终端10aa开始电话呼叫之前的准备步骤中每个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在图21中,通过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执行各种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的处理。

首先,当使用终端10aa的用户将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转为开状态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受通电,并接通电源(步骤S21)。然后,登录请求单元13将表示登录请求的登陆请求信息从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通信网络2自动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22)。在此登陆请求信息中,包括用于标识作为请求源的自身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终端ID和密码是通过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读取并发送至发送/接收单元11的数据。当登录请求信息从终端10aa发送到管理系统50时,接收侧的管理系统50可以获取发送侧的终端10aa的IP地址。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终端认证单元52使用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包括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见图10),并且确定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中是否管理相同终端ID和相同密码,从而执行终端认证(步骤S23)。

在终端认证单元52管理相同终端ID和相同密码、并因此确定来自具有适当使用授权的终端10的登录请求的情况下,状态管理单元53对于表示终端10aa的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的每条记录,将已经接收登录请求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步骤S24-1)。以此方式,在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在终端ID“01aa”中,将接收日期和时间“2009.11.10.13:40”和终端IP地址“1.2.1.3”彼此相关联地管理。

随后,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设置单元53a将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设置为“在线”,并且通信状态设置为“无”,并且对于表示终端10aa的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的每条记录,将操作状态和通信状态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步骤S24-2)。以此方式,在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在终端ID“10aa”中彼此相关联地管理操作状态“在线”和通信状态“无”。

然后,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通信网络2将表示通过终端认证单元52获取的认证结果的认证结果信息发送到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25)。在此实施例中,下面将继续通过终端认证单元52确定具有适当使用授权的终端的情况的描述。

当终端10aa接收表示具有适当使用授权的终端的确定结果的认证结果信息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表示请求目的地列表的指示的目的地列表请求信息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26)。以此方式,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目的地列表请求信息。

接下来,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并通过读取终端ID而提取对于可以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进行电话呼叫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步骤S27)。此外,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所提取的终端ID的每个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通过读取目的地名称而提取对应于终端ID的目的地名称。这里,提取对应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的目的地终端(10ab,10ba,…,10db,…)的终端ID(“01ab”、“01ba”,…,“01db”,…)以及与其对应的终端名称(“日本东京办公室终端AB”、“日本大阪办公室终端BA”,…,“美国华盛顿办公室终端DB”,…)。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从存储单元60读取目的地列表范围的数据(图2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部分的数据)(步骤S28),并且将目的地列表范围和包括通过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名称和终端ID的“目的地列表信息(目的地列表范围、终端ID和目的地名称)”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29)。以此方式,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中,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目的地列表信息,并且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将目的地列表信息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步骤S30)。

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目的地列表信息不由每个终端10管理,而是由管理系统50整体管理所有终端的目的地列表信息。因此,同样在传输系统1中包括新终端10的情况下,在包括替代已经包括的终端10的新型号的终端10的情况下,或在改变目的地列表范围的显示等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可以由管理系统50一侧一起响应,并因此可以省略在每个终端10一侧改变目的地列表信息所需的劳力。

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使用终端提取单元54所提取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01ab”,“01ba”,…,“01db”,…)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且读取终端提取单元54所提取的每个终端ID的对应操作状态,从而获取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ab,10ba,…,10db,…)的操作状态(步骤S31)。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作为上述步骤S27中使用的搜索关键词的终端ID“01ab”和对应目的地终端(终端10ab)的操作状态“离线”的“终端状态信息”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32)。此外,作为同一步骤S32的一部分,发送/接收单元51将剩余“终端状态信息”单独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所述剩余“终端状态信息”诸如包括终端ID“01ba”和对应目的地终端(终端10ba)的操作状态“在线(呼叫中)”等。

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将从管理系统50接收的终端状态信息顺序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步骤S33)。因此,通过接收每个终端状态信息,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可以获取可以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进行电话呼叫的、作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10ab等的当前时间点操作状态。

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基于易失性存储单元1100中存储的目的地列表信息和终端状态信息生成反映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的状态的目的地列表,并控制通过显示控制单元16在图2所示的显示器120上显示目的地列表的定时(步骤S34)。

如上所述,如图22所示,在显示器120aa上显示具有在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中显示反映每个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每个状态信息的图标1100-3a等的状态的目的地列表。

返回参照图21,管理系统50的终端提取单元54使用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见图12),并提取各自具有如上所述登记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的其他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步骤S35)。在图12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所提取的其他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是“01ab”、“01ba”和“01db”。

接下来,管理系统10的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使用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步骤S36)。

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含在上述步骤S36中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操作状态“在线”的“终端状态信息”发送到与在上述步骤S35中提取的终端ID(“01ab”、“01ba”和“01db”)有关的终端(10ab、10ba和10db)当中的、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具有操作状态“在线”的终端(10ba和10db)(步骤S37-1和S37-2)。当发送/接收单元51将终端状态信息发送到终端(10ba和10db)时,基于终端ID(“01ba”和“01db”)参照图11所示的终端管理表所管理的终端的IP地址。以此方式,可以将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操作状态“在线”发送到可以与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作为目的地进行电话呼叫的其他目的地终端(10db和10ba)。

此外,在另一终端10,类似于上述步骤S21,当用户将图3所示的电源开关109转为开状态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受通电,并执行与上述步骤S22至S38-1和S38-2的处理类似的处理,因此,将不呈现其描述。

随后,将参照图23描述在终端请求与另一终端开始通信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在图23中,图示通过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所有处理。在此实施例中,在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中,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可以基于上述步骤S32中接收的终端状态信息,与其操作状态为“在线”并且通信状态为“无”的终端(10aa、10bb、10cb和10db)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电话呼叫。因此,以下,将描述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开始电话呼叫的情况。

首先,当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通过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选择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时,图4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用于与终端10bb、终端10cb和终端10db开始电话呼叫的请求(步骤S41)。然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指示请求开始电话呼叫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42)。以此方式,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上述开始请求信息,并获取作为传输源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

然后,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开始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或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43)。

这里,将参照图24详细描述步骤S43的处理。在此实施例中,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图36所示的状态转换图中所示的通信状态改变规则,改变终端10的通信状态。例如,在接收到改变请求信息“取消”的情况下,当终端10的通信状态是“响铃中”或“呼叫中”时,通信状态改变为“无”,并且当终端10的通信状态为“已接受”时,通信状态维持为“已接受”。在此实施例中,为了使用状态管理单元53改变状态,虽然描述了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17和18)的示例,但是改变状态的方法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管理系统程序中可以存在使得状态管理单元53能够基于图36的状态转换图中表现的通信状态转换规则而改变通信状态的规则。

首先,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DB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43-1)。在此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由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不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而且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的通信状态。在此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且获取已经请求开始电话呼叫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无”。类似地,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无”、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无”。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43-2)。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请求源”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通信状态与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43-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无”与状态改变单元53c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分别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

在步骤S4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相同、并且所有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43-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43-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请求源”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呼叫中”。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邀请”和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响铃中”。

接下来,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状态改变单元53c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或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43-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呼叫中”。类似地,基于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和包括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响铃中”。此外,为了执行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开始请求信息发送到每个目的地终端的对策(见步骤S48-1、S48-2和S48-3)。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3中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不同、或目的地终端的任一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被确定为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43-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或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此原因在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中的一侧不处于能够开始电话呼叫的状态。此外,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其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随后,发送/接收单元51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23,对于通过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发送开始请求信息到每个目的地终端的对策的情况,将描述随后的处理。首先,会话ID生成单元56a生成用于标识用于执行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所请求的每个目的地终端执行通信的会话(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se1”(步骤S44)。当生成会话ID时,会话管理单元57将会话ID“se1”和目的地终端的数目“3”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目的地终端的数目用于稍后在接收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的情况下确定是否已经从所有目的地终端接收改变请求信息“拒绝”。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中继设备选择单元56基于中继设备管理DB 5001和中继设备选择管理DB,选择用于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之间中继电话呼叫的中继设备30(步骤S45)。

这里,将参照图38详细描述步骤S45的处理。

首先,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提取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通信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201)。

然后,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基于已经提取的终端ID“01aa”、终端ID“01bb”、终端ID“01cb”和终端ID“01db”搜索中继设备选择管理表(见图15),从而提取分别对应于终端(10aa、10bb、10cb和10db)的中继设备ID(“111a1、111a2、111e1和111e2”,“111b1、111b2、111e1和111e2”,“111c1、111c2、111e1和111e2”,和“111d1、111d2、111e1和111e2”)(步骤S202)。

然后,中继设备提取单元56b将所提取的对应于终端的中继设备ID缩窄为终端共同的中继设备ID(“111e1和111e2”)(步骤S203)。

接下来,选择单元56c通过参照中继设备管理表(图9)中管理的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将已经缩窄的中继设备ID(“111e1和111e2”)缩窄为各自具有“在线”的操作状态的中继设备ID(步骤S204)。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因为中继设备ID(“111e1和111e2”)的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全部为“在线”,所以所缩窄的中继设备ID维持为“111e1和111e2”。

然后,选择单元56c通过参照中继设备管理表(图9)中管理的中继设备30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将缩窄的中继设备ID(“111e1和111e2”)缩窄为各自具有“可接受”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中继设备ID(步骤S205)。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具有中继设备ID(“111e1”)的中继设备30具有“不可接受”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并且具有中继设备ID(“111e2”)的中继设备30具有“可接受”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因此,缩窄的中继设备ID是“111e2”。

结果,在存在剩余的缩窄的中继设备ID的情况下(步骤S206中的是),选择单元56c选择剩余中继设备ID中的任一个(步骤S207),并将对应于所选择的中继设备ID的中继设备设置为用于中继电话呼叫的中继设备。在此实施例中,下面将继续选择单元5c选择中继设备30e2的情况的描述。

另一方面,在没有缩窄的中继设备ID的情况下(步骤S206中的否),选择单元56c不能选择中继设备ID,并且会议开始失败(步骤S208)。

当选择中继设备30的处理完成时,会话管理单元57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所选择的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ID“111e2”存储并管理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请求源终端ID、目的地终端ID和中继设备ID的字段部分中(步骤S46)。

接下来,图4所示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通信网络2将会话ID生成单元56a所生成的会话ID和用于连接至选择单元56c所选择的中继设备30e2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47)。在此中继设备连接信息中,可以包括中继设备30e2的IP地址“1.1.1.4”、认证信息、端口号等。以此方式,终端10aa可以获取用于连接至中继设备30e2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所述中继设备30e2用于中继在具有会话ID“se1”的会话的执行中的电话呼叫数据。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请求与目的地终端开始电话呼叫的改变请求信息“邀请”以及会话ID“se1”的开始请求信息、用于连接至中继设备30e2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以及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发送至所有目的地终端(10bb、10cb和10db)(步骤S48-1、S48-2和S48-3)。因此,每个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开始请求信息,并获取用于连接至用于中继电话呼叫数据的中继设备30e2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和作为传输源的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然后,将参照图25和24描述在使用已经接收开始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并接收指示准许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通过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操作按钮108,接收指示准许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步骤S49)。接下来,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准许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和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50)。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开始响应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1)。

这里,将参照图24详细描述步骤S51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开始响应信息时,类似于步骤S43-1的处理,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51-1)。在此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不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响铃中”,而且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呼叫中”。

然后,类似于步骤S43-2的处理,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中管理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中管理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步骤S51-2)。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51-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呼叫中”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中的任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响铃中”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是否相同。

在步骤S51-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51-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响应信息“接受”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51-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响应信息“接受”、表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以及表示请求源终端改变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呼叫中”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已接受”。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响应信息“接受”、表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以及表示目的地终端改变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响铃中”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已接受”。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开始响应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1-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已接受”。类似地,基于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已接受”。此外,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见步骤S52)。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或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51-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生成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25,将描述通过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每个目的地终端的对策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指示准许开始与目的地终端的电话呼叫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接受”、以及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52)。当接收此开始响应信息时,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将步骤S47中获取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和会话ID“se1”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从而连接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53)。另一方面,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将步骤S48-1获取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和会话ID“se1”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从而连接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54)。

然后,将参照图26和27描述使用已经接收步骤S48-2中的开始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并接收指示拒绝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当通过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操作按钮108接收指示拒绝开始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的响应时(步骤S55),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和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56)。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此开始响应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7)。

这里,将参照图27详细描述步骤S57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此开始响应信息时,判定单元62将会话ID表示为“se1”的会话中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拒绝”的开始响应信息的接收数(响应接收数)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步骤S57-1)。在此情况下,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接收的开始响应信息“拒绝”是在表示会话ID“se1”的会话中首先接收的“拒绝”的开始响应信息,并因此将会话ID“se1”和响应接收数“1”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中。

接下来,类似于步骤S43-1的处理,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57-2)。这里,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拒绝”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并且,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不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响铃中”,而且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步骤S57-2)。

然后,类似于步骤S43-2的处理,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中管理的开始响应信息“拒绝”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以及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步骤S57-3)。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通信状态与改变前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57-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中的任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响铃中”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是否相同。

在步骤S57-4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57-4中的是),判定单元62确定是多个目的地终端全部拒绝来自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请求,还是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一些拒绝来自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请求(步骤S57-5)。这里,判定单元62从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获取作为由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的请求信息的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的数目“3”(见步骤S44)。然后,判定单元62从易失性存储单元5100获取由测量单元测量的“拒绝”的开始响应信息的接收数(接收响应数)“1”(见步骤S57-1)。因此,判定单元62确定多个目的地终端中的一些拒绝了来自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请求。

当完成上述判定时,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响应信息“拒绝”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57-6)。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响应信息“拒绝”、表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表示判定单元62进行的判定结果的判定信息“部分”、以及表示请求源终端改变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已接受”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已接受”。此外,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响应信息“拒绝”和表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57-7)。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已接受”。类似地,基于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b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此外,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见步骤S59)。

另一方面,在步骤S57-4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57-4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b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生成此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26,将描述通过确定单元61确定将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步骤S58)。此外,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终端ID“01bb”、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请求的响应信息“拒绝”以及会话ID“se1”的开始响应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59)。以此方式,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可以检查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开始通信的请求已经被拒绝。

然后,将参照图28和24描述在通过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发送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之后、根据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按钮108接收指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请求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当根据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操作按钮108接收指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请求时(步骤S6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指示取消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以及会话ID“se1”的取消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62)。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取消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取消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63)。

这里,将参照图24详细描述步骤S63的处理。首先,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此改变请求信息“取消”时,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63-1)。这里,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由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并且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不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而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63-1)。在此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已经请求开始电话呼叫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接下来,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会话ID“se1”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会话管理表(见图13),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01db”和“01cb”。然后,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已接受”和“响铃中”。

然后,类似于步骤S43-2的处理,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中管理的改变请求信息“取消”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以及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步骤S63-2)。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63-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呼叫中”和“已接受”中的任一个是否相同。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确定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已接受”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响铃中”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响铃中”是否相同。

在步骤S63-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并且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63-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取消”的请求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步骤S63-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取消”、表示请求源终端的终端信息“请求源”、和表示请求源终端在改变前的通信状态的改变前状态“已接受”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8),并获取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已接受”。类似地,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取消”和表示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信息“目的地”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并获取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或终端ID“01cb”的每个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63-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已接受”。类似地,基于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此外,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表示移除用于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通信的请求的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对策(见步骤S65-1和S65-2)。

在步骤S63-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或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63-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或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已接受”和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响铃中”彼此不同,所以不改变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此原因是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已经准许用于通信的请求,不能取消用于通信的请求。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指示不能取消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通信的请求的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aa),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28,将描述在根据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指示移除通信请求的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对策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步骤S64)。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会话ID“SE1”和指示移除用于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的请求的信息的取消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步骤S65-1和S65-2)。以此方式,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可以检查已经移除了用于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之间开始通信的请求。

然后,将参照图29描述开始中继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发送和接收的电话呼叫数据的中继设备30e2的处理。图29图示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和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在与中继设备30e2连接(见步骤S53)之后的预定定时,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会话ID“se1”和指示用于开始中继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71-1)。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此中继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中继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72-1)。

这里,将参照图30详细描述步骤S72-1的处理。首先,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DB中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72-1-1)。在此情况下,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由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在此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已经请求开始中继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

接下来,终端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72-1-2)。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加入”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已接受”。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72-1-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已接受”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已接受”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

在步骤S72-1-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72-1-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改变信息(步骤S72-1-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加入”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忙线”。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72-1-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忙线”。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用于开始中继的请求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的对策(见步骤S7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72-1-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72-1-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指示预定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错误消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29,将描述在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用于开始中继的请求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的对策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首先,管理系统50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中继开始请求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73-1)。当接收此中继开始请求信息时,中继设备30e2将包括指示准许开始中继的通知信息“OK”的中继开始准许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74-1)。当接收此响应时,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此中继开始准许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75-1)。以此方式,建立了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中继设备30e2之间的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步骤S76-1)。

同时,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在与中继设备30e2连接(见步骤S54)之后的预定定时,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会话ID“se1”和指示用于开始中继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71-2)。

然后,通过管理系统50和中继设备30e2执行类似于步骤S72-1、S73-1、S74-1和S75-1的处理,从而建立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与中继设备30e2之间的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步骤S72-2、S73-2、S74-2、S75-2和S76-2)。当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中继设备30e2之间的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与中继设备30e2之间的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建立时,中继设备30a可以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三种类型的图像数据以及音频数据。以此方式,终端10aa和终端10db可以开始电视会议。

然后,将参照图4和图31描述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用于执行电视会议的电话呼叫的处理。在用于将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从终端10aa发送到终端10db的一个方向的处理和用于将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从终端10db发送到终端10aa的相反方向的处理中,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下面将描述的延迟时间的检测等是相同的处理。因此,将描述一个方向的通信,而将不呈现相反方向的通信的描述。

首先,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使用图像/音频数据会话sed,将成像单元14采集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和音频输入单元15a输入的音频的音频数据通过通信网络2从发送/接收单元11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81)。在此实施例中,发送通过图20所示的低分辨率、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这三种类型形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音频数据。因此,在中继设备30e2中,发送/接收单元31接收三种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

然后,数据质量检查单元33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要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对应图像质量,从而检查要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步骤S82)。在此实施例中,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所检查的图像质量是“高图像质量”,并且与发送/接收单元3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相同。因此,中继设备30a通过使用图像/音频数据会话sed将原始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原始音频质量的音频数据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步骤S83)。以此方式,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6可以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音频输出单元15b可以输出基于音频数据的音频。

接下来,终端10db的延迟检测单元18每恒定时间(例如,每一秒)检测发送/接收单元1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接收中的延迟时间(步骤S84)。在此实施例中,将继续对于延迟时间为200(ms)的情况的描述。

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将表示延迟时间为“200(ms)”的延迟信息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85)。因此,管理系统50可以获取延迟时间和作为延迟信息的发送源的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通过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而提取对应终端ID“01db”,并将延迟信息中表示的延迟时间“200(ms)”存储和管理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具有终端ID“01db”的每个记录中的延迟时间的字段部分中(步骤S86)。

接下来,质量确定单元58通过使用延迟时间“200(ms)”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质量管理表(见图14)提取对应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图像质量”,从而确定“中图像质量”为图像质量(步骤S87)。

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使用在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的与终端ID“01db”相关联的中继设备ID“111e”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中继设备管理表(图9),提取对应中继设备30e2的IP地址“1.1.1.4”(步骤S88)。

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将表示在步骤S87中确定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图像质量”的质量信息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89)。在此质量信息中,包括上述步骤S86中用作搜索关键词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以此方式,在中继设备30e2中,改变质量管理单元34在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中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并管理布置在目的地的终端10(这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以及要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图像质量”(步骤S90)。

接下来,类似于上述步骤S81,终端10aa通过使用图像/音频数据会话sed,将通过低图像质量、中图像质量和高图像质量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形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91)。以此方式,在中继设备30e2中,与上述步骤S82类似,数据质量检查单元33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改变质量管理表(见图7),并提取要中继的对应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图像质量”,从而检查要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步骤S92)。

在此实施例中,图像数据的所检查的图像质量为“中图像质量”,并且低于由发送/接收单元3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高图像质量”,因此,数据质量改变单元35将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抑制为“中图像质量”,从而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步骤S93)。然后,发送/接收单元31通过使用图像/音频数据会话sed,将其图像质量已经改变为“中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其音质没有改变的音频数据通过通信网络2发送至终端10db(步骤S94)。以此方式,在接收图像数据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中出现接收延迟的情况下,中继设备30e2改变图像质量,从而不会对参与电视会议的人引起不舒服的感受。

然后,将参照图32描述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之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的处理。在图32中,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处理被表示为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

首先,随着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接收指示用于向目的地终端10cb通知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的请求的信息(步骤S101)。接下来,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和会话ID“se1”的会话ID通知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102)。当电话呼叫管理系统50接收此会话ID通知请求信息时,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会话ID通知信息发送至终端10cb(步骤S103)。

当接收会话ID通知信息时,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接受用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参与请求(步骤S104)。这里,随着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接收请求参与此电话呼叫数据会话的指示。以此方式,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指示用于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和会话ID“se1”的会话参与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105)。

当接收此会话参与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会话参与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06)。

这里,将参照图33详细描述步骤S106的处理。首先,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DB所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106-1)。在此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5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呼叫”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仅获取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在此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获取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状态改变信息“呼叫”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106-2)。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呼叫”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106-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终端(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无”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无”进行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

在步骤S106-3中确定目的地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106-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呼叫”的改变信息(步骤S106-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呼叫”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已接受”。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06-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目的地终端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已接受”。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和10db)之间的通信的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指示准许参与请求的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和终端10db)的对策(见步骤S107-1、S107-2和S107-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3中确定请求参与的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106-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cb”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生成预定错误消息并将所生成的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错误消息发送至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32,将描述通过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指示准许参与请求的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和10cb)的对策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将请求参与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添加到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中。

接下来,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终端(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会话ID“se1”的参与通知发送至已经开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步骤S107-1和S107-2)。以此方式,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可以获取表示目的地终端(终端10db)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的指示。此外,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参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se1”和用于与中继设备30e2连接的中继设备连接信息的参与准许通知发送至开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步骤S107-3)。

当接收此参与准许通知时,终端10cb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将参与准许通知中包括的会话ID“se1”和中继设备连接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从而连接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108)。此外,终端10cb通过使用发送/接收单元11,在与中继设备30e2连接之后的预定定时,将包括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会话ID“se1”和表示指示请求开始中继的改变请求信息“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随后,通过管理系统50和中继设备30e2执行在步骤S72-1、S73-1、S74-1和S75-1中的类似处理,从而在终端10cb和中继设备30e2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当建立此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时,中继设备30e2可以在终端(10aa,10cb和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三种类型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以此方式,终端(10aa,10cb和10db)可以开始电视会议。

然后,将参照图34描述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cb和10db)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之后、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退出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处理。图29图示使用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随着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2所示的操作按钮108,接收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退出的请求(步骤S111)。然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表示用于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退出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和会话ID“se1”的会话退出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112)。

当接收此会话退出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会话退出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13)。

这里,将参照图30详细描述步骤S113的处理。首先,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终端管理DB所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113-1)。在此情况下,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离开”被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63提前确定为不是特定改变请求信息,基于此,状态获取单元53b仅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在此情况下,状态获取单元53b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1),并且获取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忙线”。

接下来,状态管理单元53的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步骤S113-2)。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且获取改变前状态信息“忙线”。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113-3)。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单元53c将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忙线”与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忙线”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相同。

在步骤S113-3中确定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113-3中的是),状态改变单元53c获取对应于改变请求信息“离开”的改变信息(步骤S113-4)。在此情况下,状态改变信息53c使用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6),并获取改变信息“无”。

接下来,状态改变单元53c基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步骤S113-5)。在此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改变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改变为“无”。确定单元61为了执行呼叫控制,确定指示将指示准许退出的信息发送至每个请求源终端的对策。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3-3中确定请求源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改变前状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113-3中的否),状态改变单元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在此情况下,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预定错误消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对策。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错误消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从而完成处理。

接下来,返回参照图34,对于通过确定单元61确定指示将指示准许退出的信息发送至每个请求源终端的对策的情况,将描述接下来的处理。首先,会话管理单元57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见图13)中包括会话ID“se1”的记录的请求源终端的字段部分移除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步骤S114)。管理系统50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指示用于退出会话的请求的通知发送至中继设备30e2(步骤S115)。以此方式,中继设备30e2停止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电话呼叫数据会话并切断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连接。随后,中继设备30e2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1”的指示准许退出请求的通知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116)。

当管理系统50接收指示准许退出请求的通知时,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变请求信息“离开”、会话ID“se1”和指示准许退出请求的通知信息“OK”的会话退出准许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117)。当接收会话退出准许信息时,终端10aa接受通过按下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的断电请求(步骤S118)。当接受断电请求时,发送/接收单元11将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指示切断与管理系统50的连接的通知信息的断开请求信息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119)。

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此断开请求信息时,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断开请求信息中包括的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移除终端管理表(见图11)中包括终端ID“01aa”的记录的通信状态的字段部分的记录(步骤S120)。然后,发送/接收单元51将指示准许切断请求的断开准许信息发送至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步骤S121)。以此方式,管理系统50停止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管理数据会话,并切断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连接。

当接收断开准许信息时,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断电,从而完成处理(步骤S122)。此外,类似于对于终端10aa的步骤S111到S121的处理,终端10cb和终端10db从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退出,从而可以结束终端之间的电话呼叫。

图39是图示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处理的序列图。首先,维护系统100的发送/接收单元91基于输入到操作输入接收单元93的用户操作,生成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请求,并将所生成的更新请求发送至管理系统50(步骤S211)。这里,更新请求除了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外,还包括作为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目标的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ID。

随后,维护系统50的更新单元64用更新请求中包括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更新中继设备管理表(见图9)中更新请求所包括的中继设备ID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步骤S212)。

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管理系统50管理与其他终端通信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当从终端10接收表示用于改变通信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基于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所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所管理的终端的通信状态。以此方式,因为管理系统可以获取终端的通信状态,所以有实现有效控制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效果。

此外,管理系统50管理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当从终端10接收表示用于改变通信状态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基于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所管理的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改变所管理的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以此方式,因为管理系统50可以管理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所以有实现有效控制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效果。

在改变请求信息被确定为表示用于改变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的请求的特定改变请求信息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获取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有实现根据改变请求信息的类型开始电话呼叫并改变两个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管理系统50包括通过状态改变管理表配置的状态改变管理DB 5009,其中彼此相关联地管理改变请求信息、改变前状态信息和改变后管理信息。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有实现基于发送/接收单元11所接收的改变请求信息和状态获取单元53b获取的通信状态而改变通信状态的效果。

在终端10的通信状态不是对应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的预定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不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此外,在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是对应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的预定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不改变所述其他终端的状态信息。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有实现准确管理终端10的通信状态和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基于预定改变请求信息,管理系统50将用于改变通信状态的预定信息发送至终端10和所述其他终端的至少一个。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有实现控制终端10和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效果。

在管理系统50中,作为请求源的终端接收指示用于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改变请求信息,并且在有多个终端作为目的地的情况下,将指示用于开始通信的请求的预定信息发送至作为多个目的地的终端。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有实现在不同基础开始电话呼叫的情况下使用作为请求源的终端控制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的连接的效果。

此外,在作为预定改变请求信息接收指示作为目的地的终端拒绝与作为请求源的终端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确定是否已经从作为多个目的地的所有终端接收指示拒绝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并基于确定的结果改变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状态信息。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在作为目的地的终端接收指示拒绝与作为请求源的终端开始通信的改变请求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准确管理作为请求源的终端的通信状态。

在接收基于终端10和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或断开的信息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将所管理的终端10的状态改变为表示连接或断开的状态。以此方式,根据管理系统50,可以实现在终端10和管理系统之间连接或断开时准确管理终端10的状态。

通过使用中继设备管理表中包括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管理系统50可以有意形成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并因此可以执行中继设备的维护操作。更具体地描述,因为每个中继设备30被镜像,所以当一个中继设备30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设置为“不可接受”时,不能开始新会议,并且仅可以执行在现有会议的中途参与或结束会议。因此,随着所有现有会议结束,可以形成中继设备不用于会议的情况,并因此可以执行中继设备的维护操作。

实施例的补充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已经描述了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与目的地终端(终端10bb、10cb和10db)开始电话呼叫的情况,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使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终端作为目的地终端。在自身终端被选择为目的地终端的情况下,首先,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和中继设备30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数据会话sed。然后,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指定期望目的地终端,并且接收指示用于向此目的地终端通知参与电话数据会话sed所需要的会话ID的请求的信息(见步骤S101),并且通过执行请求参与会话的处理,可以开始电话呼叫。此外,在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选择自身终端作为目的地终端并发送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通过使用终端消息“自身终端选择”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7),从而改变请求源终端(终端10aa)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虽然配置为显示处于表示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图标1100-3a等的状态的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但是显示不限于此。因此,可以配置仅显示目的地名称1100-2等和图标110-3a等,而不显示目的地列表范围1100-1。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可使用单个计算机构建或可通过划分单元(功能或部件)并任意指派所划分的单元到计算机而使用多个计算机构建。此外,在使用单个计算机构建程序提供系统90的情况下,通过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的程序可以划分为多个模块而发送,或可以不划分地发送。此外,在程序提供系统90使用多个计算机构建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使得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并且从各计算机分别发送模块。

在终端程序、中继设备程序和传输管理程序提供为用于国内或国外的用户等的程序产品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终端程序、中继设备程序、其中存储传输管理程序的记录介质、存储程序的HD 204、以及包括HD 204的程序提供系统90。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图7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和图14所示的质量管理表,作为通过中继设备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的示例,虽然已经关注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用于管理,但是图像的质量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关注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深度、音频数据的音频的采样频率、音频数据的音频的比特长度等作为质量的另一示例而执行管理处理。

在图9、图11和图13所示的示例中,虽然管理接收日期和时间,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管理接收日期和时间中的至少接收时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管理如图9所示的中继设备的IP地址和如图11所示的终端的IP地址,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可以管理其FQDN(完全合格域名),只要其是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指定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指定信息或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指定终端10的终端指定信息。在此情况下,通过已知DNS(域名系统)服务器获取对应于FQDN的IP地址。此外,替代“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指定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指定信息”、可以表示“表示通信网络2上朝向中继设备30的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设备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表示通信网络2上朝向中继设备30的目的地的中继设备目的地信息”。类似地,替代“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指定终端10的终端指定信息”,可以表示“表示通信网络2上朝向终端10的连接目的地的终端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表示通信网络2上朝向终端10的目的地的终端目的地信息”。

可以如图40所示配置用于更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处理。图40是图示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处理的序列图。首先,维护系统100的发送/接收单元91基于输入到操作输入接收单元93的用户操作,生成用于更新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请求,并且将更新请求发送到管理系统50(步骤S221)。

随后,管理系统50的更新单元64通过参照会话管理表(见图13),基于更新请求计算每个中继设备ID可以接受的会话的数目(步骤S222),并且用更新请求中包括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根据计算的会话数更新中继设备ID(例如,具有最小会话数的中继设备ID、在镜像的中继设备ID中具有最小会话数的中继设备ID)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步骤S223)。

此外,管理系统50可以将每个中继设备ID的所计算的会话数返回到维护系统100,并且基于维护系统100返回的每个中继设备ID的会话数执行用于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请求。

可以如图41配置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维护系统100。图4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维护系统2100的功能框图。在图41所示的示例中,维护系统2100包括检测单元2194,并且检测单元2194检测更新请求的发送定时(例如,提前设置的时间等)。然后,发送/接收单元91基于发送定时的检测而发送更新请求。

在此情况下,可以自动化中继设备管理表中的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信息的更新。

在此实施例中,将“电视会议”用作可由“视频会议”替代的术语。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已经描述了电视会议系统作为传输系统1的示例的情况,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而可以是诸如IP(因特网协议)电话或因特网电话的电话系统。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车载导航系统。在此情况下,例如,一个终端10对应于车辆中安装的车载导航设备,并且另一终端10对应于管理终端、管理车载导航的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或另一车辆中安装的车载导航设备。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音频会议系统或PC(个人计算机)屏幕共享系统。

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在此情况下,例如,终端10对应于移动电话。图35中图示了这样的情况的目的地列表的显示示例。换句话说,作为移动电话的终端10包括:移动电话主体10-1;主体10-1中布置的菜单屏幕显示按钮10-2;主体10-1中布置的显示单元10-3;主体10-1的底部布置的麦克风10-4;以及主体10-1中布置的扬声器10-5。在这些中,“菜单屏幕显示按钮”10-2是用于显示其上显示表示各种应用的图标的菜单屏幕的按钮。显示单元10-3配置为触摸板,并且用户可以选择目的地名称以便与另一方的移动电话具有电话呼叫。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虽然已经描述了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而可以是触摸数据。在此情况下,将用户对一端侧的触摸感觉发送到另一端侧。此外,内容数据可以是气味数据。在此情况下,一端侧的味道(气味)传递至另一端侧。这里,内容数据可以是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触摸数据和味道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已经描述了通过传输系统1执行电视会议的情况,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传输系统可以用于会议、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通常的谈话、或信息的单向呈现。

附图标记列表

10 传输终端

11 发送/接收单元

16 显示控制单元

18 延迟检测单元

19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

31 发送/接收单元

32 状态检测单元

33 数据质量检查单元

34 改变质量管理单元

35 数据质量改变单元

39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

50 管理系统

51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的示例,发送单元的示例)

52 终端认证单元

53 状态管理单元

53a 状态设置单元(设置单元的示例)

53b 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单元的示例)

53c 状态改变单元(改变单元的示例)

54 终端提取单元

55 终端状态获取单元

56 主要缩窄单元

56a 会话ID生成单元

56b 中继设备提取单元(中继设备指定单元的示例)

56c 选择单元

57 会话管理单元

58 质量确定单元

59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

60 延迟时间管理单元

61 确定单元

62 判定单元

63 改变请求信息确定单元(改变信息确定单元的示例)

64 更新单元

1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1100 易失性存储单元

3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3001 改变质量管理DB

5000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5001 中继设备管理DB(中继设备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2 终端认证管理DB

5003 终端管理DB(终端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4 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5 会话管理DB(会话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7 质量管理DB

5008 中继设备选择管理DB(中继设备选择管理单元的示例)

5009 状态改变管理DB(状态改变管理单元的示例)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8-22757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