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952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位置服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BasedService)技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LBS技术,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而为移动终端提供与其所处的位置相关的服务。例如,利用LBS技术,可以通过GPS等定位装置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并在该位置附近一定距离范围内,搜寻宾馆、影院、购物商场、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以提供给该移动终端进行选择。近年来,随着LBS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LBS技术的新应用也层出不穷。地理围栏(Geo-fencing)技术作为LBS技术的一种新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围栏技术可以用一个虚拟的栅栏围出一个地理围栏区域。当移动终端进入、离开该地理围栏区域,或在该地理围栏区域内活动时,便可以接收该地理围栏区域对应的通知和提醒。又例如,位置社交网站可以利用地理围栏技术帮助用户在进入某一区域时自动登记。现有技术中,为了利用地理围栏技术进行上述应用,需要移动终端根据设定的定位间隔进行位置定位,然后判断是否进入某个地理围栏。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这通常是一个经验值,而为了保证地理围栏的识别率,定位间隔不能设置的过大,这会导致移动终端消耗过多电量和网络数据流量。另外,在移动终端距离地理围栏较近时,预设的定 位间隔还可能导致这时不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地理围栏,降低了地理围栏的识别率。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定位消耗电量和网络数据流量过多、且地理围栏识别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服务器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 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所述服务器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 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查询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用于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查询模块,用于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该方法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进而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同时,获得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并从服务器获取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根据接收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如此,实现了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实时调整,降低了移动终端定位消耗的电量和网络数据流量,且提高了地理围栏的识别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geohash值划分地理位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流程图;图18至图25为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 的模块示意图;图26至图29为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移动终端可以例如通过内置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直接获取当前的位置信息;或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站对移动终端距离的计算得出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后,获取该位置信息;或可以通过以上两种定位方式的结合,确定并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一实施例中,位置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例如是经纬度。又一实施例中,该位置信息还可以是移动终端将其当前的经纬度转换成的地理位置编码。例如,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eohash算法将当前的经纬度转换成geohash编码。下面以geohash算法为例,介绍移动终端将其当前位置信息转换成地理位置编码的具体过程:假设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中,纬度为39.928167,经度为116.389550。通过下面的过程对该位置信息的纬度39.928167进行逼近编码:1)将地球纬度区间[-90,90]二分为[-90,0],[0,90]左右两个区间。将一个区间划分成的两个区间分别称为左右区间。其中,左区间为较小数值所在的区间,右区间为较大数值所在的区间。进一步的,利用如下规则对纬度进行标记:属于右区间的维度,标记为1;属于左区间的维度,标记为0。这样,维度39.928167属于右区间[0,90],按照上述规则,标记为1。2)将维度39.928167所在的右区间[0,90]二分为[0,45],[45,90]左右两个区间。判断维度39.928167属于左区间[0,45],标记为0。3)按照下面表1递归上述步骤1)和步骤2)的过程直到标记了预定位数。按照前述规则,可以在纬度39.928167属于二分区间的右区间时标记为1,属于左区间时标记为0。随着每次迭代区间的缩小,区间中值(表1中的Mid值)越来越逼近39.928167;对区间经过一定次数的二分,判断纬度值与二分后的区间的关系并标记,可以得到一个由0和1组成的序列号,序列号的长度与对区间进行二分的次数有关。表1中列出了纬度39.928167的区间迭代表。表1纬度为39.928167的区间迭代表BitMinMidMax1-90.0000.00090.00000.00045.00090.00010.00022.50045.000122.50033.75045.000133.75039.37545.000039.37542.18845.000039.37540.781542.188039.37540.0782540.7815139.37539.72662540.07825139.72662539.902437540.07825如表1中所示,经过10次区间迭代,最终可以得到纬度为39.928167对应的序列号为1011100011(标记的数值按照先后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并且纬度区间已经缩小至[39.9024375,40.07825]。利用相同的方法,经过10次区间迭代,可以得到经度为116.389550对应的序列号为1101001011,并且经度区间已经缩小至[116.3671875,116.71875]。进一步的,可以对经度和纬度对应的序列号进行编码,生成该经纬度对应的geohash值。编码的方法为:将经度和纬度对应的序列号依次相互内插,生成新的序列号。新生成序列号的第一位为经度对应的序列号的第一位。继续以上述例子来进行说明:对于纬度对应的序列号为1011100011,经度对应的序列号为1101001011的情况,将经度对应的序列号的第一位作为新生成序列号的第一位,将经度和纬度对应的序列号依次相互内插,可以形成11100111010010001111这样的新序列号。新生成的序列号从左至右顺序的奇数位为经度对应的序列号,偶数位为纬度对应的序列号。进一步地,可以使用0-9、b-z这32个字符(去掉a,i,l,o)对新生成的序列号进行base32编码。0-9、b-z这32个字符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表2十进制数与Base32码的对应关系DEC0123456789101112131415B320123456789bcdefgDE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B32hjkmnpqrstuvwxyz注:Dec代表Decimal,表示十进制数;B32代表Base32码。在对新序列号进行编码时,首先可以将11100111010010001111中每五位转成十进制,即对应28、29、4、15;然后再将这4个十进制数利用表2中的对应关系进行编码。28对应w,29对应x,4对应4,15对应g,那么就可以得到wx4g。将wx4g作为经纬度(39.928167,116.389550)的geohash值。上述计算geohash编码的过程,迭代的次数决定了生成的序列号的长度, 从而决定了最终生成geohash编码的长度。geohash编码越长,代表迭代的次数越多,最终的区间也更加接近实际的经纬度。换句话说,geohash编码的位数越多,与经纬度的对应关系越精确。S102: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一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服务器在后台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圈设有多个的地理围栏,并例如预先建立经纬度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服务器可以查询移动终端周围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命中某个地理围栏,如果是,则将其中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作为指定的地理围栏,并将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作为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又一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服务器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移动终端经常出没的一些区域。例如,服务器通过大数据分析得知,职业为上班族的一用户,其经常出没于公司周围2km的区域A、以及家周围3km的区域B。服务器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后,如果比对出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在区域A内,则说明对应的用户此时可能在上班中,移动终端这时也更加可能进入到区域A内的地理围栏中。此时,将区域A作为地理围栏的查询区域,可以避免用户当前不太可能进入的区域的围栏对查询过程的干扰,减少需要查询的数据量。又一实施例中,服务器中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还可以是地理位置编码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服务器通过将地理位置信息转换为地理位置编码,并建立地理位置编码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可以简化指定的 地理围栏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计算量,减轻服务器的压力。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地理位置编码和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geohash编码搜索地理围栏的倒排索引。参图2,例如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用geohash算法转换成的地理位置编码为WX4G0。根据geohash编码规则,可以得知WX4G0周围区域有8个地理位置编码,分别是:WX4ER、WX4G2、WX4G3、WX4G1、WX4FC、WX4FB、WX4DZ、WX4EP。移动终端查询这8个地理位置编码是否命中服务器中与其对应的围栏查询区域中的某个地理围栏,若是,则可以认为命中的地理围栏与移动终端最近。当然,如果这8个地理位置编码没有命中地理围栏,则可以进一步搜索更外围的地理位置编码是否命中地理围栏,直至搜索到命中的地理围栏为止。S103: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发送至移动终端。S104: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该地理围栏的可能性。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移动终端越可能进入该地理围栏。因此,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小,而相应地,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远,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大。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 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a: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102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102a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103a: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b: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101b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102b:移动终端根据该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c: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101c可以包括: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102c:服务器根据该距离,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S103c:服务器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服务器可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202: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203: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发送至移动终端。S204: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移动终端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相应地,移动终端可以例如通过配置的速度感应器确定运动速度,并通过配置的方向感应器确定运动方向。S205: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以及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该地理围栏的可能性。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移动终端越可能进入该地理围栏。因此,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小,而相应地,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远,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大。本步骤中:对于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而言,以获取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为例,如果移动终端沿当前的运动方向可以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则认为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而如果移动终端沿当前的运动方向不可以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则认为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在上述设定的基础上,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越快,则表明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越大。而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时,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越快,则表明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 性越小。因此,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而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时,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正相关。一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为例。如果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的速度值,则可以认定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处于静止或走路状态,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较小,此时移动终端可以配置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一相对较大的增量。而如果确定移动终端的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速度值,则可以认定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处于坐车状态,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较大,此时移动终端可以配置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一相对较小的增量(所说的增量可以为负值)。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a: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202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202a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203a: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204a: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以及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b: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201b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202b: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203b:移动终端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 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c: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201c可以包括: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202c: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203c:服务器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运动信息,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S204c:服务器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服务器可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并可以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302: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303: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发送至移动终端。S304:服务器查询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并将查询到的该活跃时间发送至移动终端。服务器通过对移动终端的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确定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职业信息,例如:上班族、自由职业、学生等。而根据不同的职业信息,可以分析出相对应的活跃时间。例如,对于上班族而言,在工作日早上上班时间、中午聚餐时间、晚上下班时间,以及周末外出时活跃的可能性较高,则可以将这些时间作为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305: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该地理围栏的可能性。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移动 终端越可能进入该地理围栏。因此,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小,而相应地,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远,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大。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a: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302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302a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303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304a: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b: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301b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302b:移动终端从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303b:移动终端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c: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301c可以包括: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302c:服务器查询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303c:服务器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 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服务器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服务器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服务器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S304c:服务器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服务器可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402: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403:服务器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发送至移动终端。S404: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S405:服务器查询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并将查询到的该活跃时间发送至移动终端。S406: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 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该地理围栏的可能性。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移动终端越可能进入该地理围栏。因此,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近,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小,而相应地,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越远,则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越大。本步骤中:对于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而言,以获取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为例,如果移动终端沿当前的运动方向可以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则认为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而如果移动终端沿当前的运动方向不可以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则认为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在上述设定的基础上,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越快,则表明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越大。而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时,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越快,则表明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而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不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正相关。一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为例。如果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的速度值,则可以认定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处于静止或走路状态,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较小,此时移动终端可以配置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一相对较大的增量。而如果确定移动终端的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速度值,则可以认定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处于坐车状态,移动终端在未来时间内进入指定的地理围栏的可能性较大,此时移动终端可以配置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一相对较小的增量(所说的增量可 以为负值)。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a: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S402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402a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从服务器接收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403a: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404a:移动终端从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405a: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b:移动终端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其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401b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移动终端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402b:移动终端获得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403b:移动终端从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404b:移动终端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移动终端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移动终端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确定其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其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移动终端可以重新获取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以服务器为主体,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c: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步骤S401c可以包括: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服务器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移动终端 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移动终端与该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S402c: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的运动信息。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S403c:服务器查询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S404c:服务器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和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正相关。本步骤中:当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指定的地理围栏关联时,服务器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步骤中,服务器会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该活跃似然系数表示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服务器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其中,若当前时间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服务器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服务器设定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该第一值大于第二值。S405c:服务器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后,可以相应地暂停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进程。而当经过该确定的时间间隔后,服务器可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并根据该重新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如此,服务器可以根据该重新计算的距离、重新获取的运动信息以及新的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以下以一个具体的例子,示范本申请确定移动终端的定位间隔的具体方法。服务器在后台会预先将区域内的地理围栏利用geohash算法转换成8位的geohash编码,并对转换成的8位geohash编码进行合并,以使地理围栏的某些相邻部分共用一个geohash编码,减少后续查询地理围栏时的数据拉取量。服务器针对转换成的地理围栏的8位geohash编码,会进一步泛化到5位,并建立从5位geohash编码查询地理围栏的倒排索引。移动终端通过定位获得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利用geohash算法,转换成8位的geohash编码,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会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8位geohash编码,查询移动终端当前是够命中某个地理围栏,如果是,则执行相应地理围栏的业务触发。服务器同时会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8位geohash编码,搜索其周围位置的geohash编码是否命中查询区域内的某个地理围栏,如果是,则将查询区域内的最相邻的地理围栏作为指定的地理围栏。并通过指定的地理围栏的5位geohash编码和移动终端位置信息转换成的geohash编码计算移动终端和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计算得到的距离发送给移动终端。同时,移动终端通过内置的速度感应器、方向感应器获得其当前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并从服务器查询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在计算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时,可以是例如根据上述获取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分量T1,根据上述获取的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分量T2,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分量T3。示范性地,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T的计算公式可以是:T=T1+T2+T3;或T=α*T1+β*T2+γ*T3;其中α、β、γ是预设权重。参图18,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50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 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502,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50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3具体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参图19,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501a,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502a,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504a,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处理模块503a,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2a具体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a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503a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参图20,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501b,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502b,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505b,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503b,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2b具体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b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b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503b 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5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5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参图21,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501c,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模块502c,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504c,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查询模块505c,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503c,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2c具体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查询区域内,与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c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 503c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03c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参图22,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60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602,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603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参图23,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601a,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602a,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604a,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处理模块603a,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602a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a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603a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参图24,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601b,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602b,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605b,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603b,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602b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b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b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603b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6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6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参图25,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601c,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602c,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运动感应模块604c,用于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查询模块605c,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 时间;处理模块603c,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602c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c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603c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03c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确603c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603c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603c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参图26,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70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702,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处理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706,用于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702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参图27,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701a,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702a,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接收模块704a,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处理模块703a,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706a,用于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702a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a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703a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参图28,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701b,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702b,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查询模块705b,用于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703b,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706b,用于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702b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 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b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b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703b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7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703b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参图29,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服务器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服务器包括:定位模块701c,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702c,用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接收模块704c,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当前运动信息;查询模块705c,用于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处理模块703c,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所述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模块706c,用于将确定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702c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或,根据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围栏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并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查询区域内最近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c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距离正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目标地理围栏关联时,所述处理模块703c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反相关。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3c还用于:根据当前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活跃似然系数,所述活跃似然系数表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可能性,所述处理模块703c确定的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与所述活跃似然系数反相关;若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703c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一值;若当前时间不处于所述用户的活跃时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703c设定所述活跃似然系数为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大于所述第二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确定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该方法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进而从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与指定的地理围栏之间的距离;同时,获得移动终端当前的运动信息,并从服务器获取与移动终端关联的用户的活跃时间;根 据接收到的距离、运动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用户的活跃时间内,确定移动终端的下一次定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如此,实现了移动终端定位间隔的实时调整,降低了移动终端定位消耗的电量和网络数据流量,且提高了地理围栏的识别率。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系统)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结合信息感应设备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配合信息感应设备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 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