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124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立体片源都是由两张或者多张(如8张)图像组成。对于由两张图像组成的立体片源,两副图像可以左右合并,也可以上下合并,对于多幅图像组成的立体片源,图像的存放格式就会更多。因此在立体片源播放时,经常会出现由于图像的排列顺序出错而造成的反视现象,如果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图像的排列顺序出错而造成的反视现象,如果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包括:

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预设区域中;

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所述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

根据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

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预设区域中;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所述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

其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左视图和右视图;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上视图和下视图;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0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2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3;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 一原始图像反视;

和/或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4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5;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6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7;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其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左视图和右视图;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上视图和下视图;

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 左边界的距离D1,并计算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2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3,并计算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和/或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

第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4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5,并计算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

第八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6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7,并计算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中线对称,且形状尺寸相同。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区域与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其中,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 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左右格式:

|PX1-W/2-Dx1|<Δx;

|PY1-Dy1|<Δy;

|W/2-w-Dx2-PX2|<Δx;

|PY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Δy为预定值;

和/或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 为上下格式:

|PX1-Dx1|<Δx;

|W-w-Dx2-PX2|<Δx;

|PY1-H/2-Dy1|<Δy;

|PY2-H/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H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高度;

所述Δy为预定值。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缩放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从而在缩放处理后的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反视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重设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后,重新设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以消除所述反视现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首先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 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然后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位于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或右上部分中;再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然后根据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最后根据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从而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准确判断出了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以在待检测片源出现反视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避免了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获取检测子区域的图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检测反视的左右图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检测反视的上下图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获取匹配子区域的左右图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获取匹配子区域的上下图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获取匹配子区域的非立体图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通过在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 域及与检测区域相匹配的匹配区域,并根据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对应关系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可准确、快速地确定出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从而在待检测片源出现反视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保证了画面播放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1,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这里,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需要通过下述步骤对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统计结果来确定反视结果,因此,可选择多帧第一原始蚃,例如可选取如20帧或者更多帧的第一原始图像。

可在加载的片源中随机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也可按照图像排列顺序有序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

步骤12,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预设区域中。

例如,检测区域位于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或右上部分中。在第一原始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图像部分的图像特征不同,在立体显示中所呈现的凹凸方式也是各有不同的。比如,针对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或者右上部分,在大部分立体场景中,立体图像的右上部分和左上部分都是凹进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利用不同区域的立体显示的凹凸区别,选择检测区域所在位置,进而利用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来进行反视判断。

步骤13,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所述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

步骤14,根据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

步骤15,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首先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然后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位于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或右上部分中;再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然后根据匹配区域 的位置信息、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最后根据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能够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准确判断出了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以在待检测片源出现反视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避免了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左视图和右视图;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上视图和下视图。

可选的,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141,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0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1;

步骤142,计算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

步骤143,当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若DX1和DX0的差大于或等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左上方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X1和DX0的差小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方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可选的,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144,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2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3;

步骤145,计算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

步骤146,当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若DX3和DX2的差大于或等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右上方 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X3和DX2的差小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方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可选的,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147,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4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5;

步骤148,计算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

步骤149,当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若DX5和DX4的差大于或等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左上方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X5和DX4的差小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方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可选的,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1410,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6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7;

步骤1411,计算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

步骤1412,当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若DX6和DX7的差大于或等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右上方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X6和DX7的差小于0,则可判断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方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立体片源为左右图或上下图格式时,通过检测图像的左上方或右上方是否具有凹进趋势,可准确判断立体片源是否出现反视现象,以在片源出现反视时对片源播放形式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区域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 左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

步骤1413,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1,并计算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

步骤1414,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2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3,并计算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

步骤1415,当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在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若D1和D的差以及D3和D2的差均大于或等于零,则可确定第一原始图像左上方与右上方均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1和D的差和/或D3和D2的差小于零,则可确定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方和/或右上方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上述步骤14的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

步骤1416,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4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5,并计算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

步骤1417,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6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7,并计算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

步骤1418,当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这里,在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若D5和D4的差以及D6和D7的差 均大于或等于零,则可确定第一原始图像左上方与右上方均具有凹进趋势,属于正常图像,若D5和D4的差和/或D6和D7的差小于零,则可确定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方和/或右上方均不具有凹进趋势,第一原始图像具有反视现象。

此时,可在确定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后,可根据匹配区域与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准确判断出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具有反视现象,从而进一步判断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现象,以在片源出现反视时对片源播放形式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中线对称,且形状尺寸相同,方便运算,并减少了运算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检测反视现象的准确性。

优选的,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后,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之前,所述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6,对所述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从而在缩放处理后的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

此时,通过对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方便运算,提高了运算速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优选的,上述步骤15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151,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反视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

此时,通过统计多帧原始图像是否出现反视,能准确判断待检测片源的反视现象,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N/2。

其中,上述步骤151可利用计数器来统计第一原始图像中反视的图像数目。例如,可设定一计数器,初始值为0,当一帧第一原始图像出现反视时,计数器减1,否则,计数器加1,最后,若计数器的计数结果小于或等于0,则可确定待检测片源存在反视。

优选的,为了解决反视现象对播放效果的影响,在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后,所述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7,若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后,重新设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以消除所述反视现象。

此时,在确定待检测片源反视后,通过重新设定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有效消除了反视现象,保证了播放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里,可自动调整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也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调整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来消除反视现象。如使用播放器播放,如果检测出一左右图分布格式的立体片源出现反视,也就是说该立体片源是右左图分布格式,那么在播放时,通过上述步骤16,可重新设置播放器的播放格式为右左图播放格式。从而有效解决了片源反视影响播放效果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智能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的,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方式可以是击打屏幕、按下一按钮等。例如在播放立体片源时,若用户双击屏幕,则对片源的图像播放格式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拍摄的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都具有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颜色信息,因此,上述不同区域间的像素差值具体可为不同区域对应位置的像素间的RGB的差值。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假定第一原始图像的高为H个像素,宽为W个像素。首先在第一原始图像中分别获取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假定获取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分别为图2所示的1、2两个检测子区域,其中1、2两个检测子区域的高均为h个像素,宽均为w个像素,且第一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边界为Dx个像素,第二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边界也为Dx个像素,第一检测子区域与第二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边界均为Dy个像素。

然后以1、2两检测个子区域为模板,在图像上寻找与1、2两个检测子区域颜色最接近的两个匹配子区域。具体的,在第一原始图像中除去1、2两检测个子区域的剩余区域内,依次获取大小为w*h的子区域为一比较区域,然后分别获取每个比较区域与1、2两个检测子区域的RGB差值,找到RGB差值最小的比较区域为1、2两个检测子区域的匹配子区域。例如在检测子区域1进行模板匹配时,可将检测子区域1在第一原始图像上除了1、2两个检测子区域外的剩余区域内滑动,检测子区域1停留的区域为一比较区域,然后将检测子区域1与比较区域的相应位置的像素RGB值进行做差,并记录下检测子区域1与比较区域的差值MXY和比较区域的位置X、Y,最后获取MXY最 小时的比较区域为与检测子区域1相匹配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其中,MXY的计算方法可采用如下公式:

<mrow> <msub> <mi>M</mi> <mrow> <mi>X</mi> <mi>Y</mi> </mrow> </msub> <mo>=</mo>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j</mi> <mo>=</mo> <mn>0</mn> </mrow> <mi>h</mi> </msubsup>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0</mn> </mrow> <mi>w</mi> </msubsup> <mrow> <mo>(</mo> <mo>|</mo> <mrow> <msub> <mi>R</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sub> <mi>D</mi> <mi>x</mi> </msub> <mo>,</mo> <mi>j</mi> <mo>+</mo> <msub> <mi>D</mi> <mi>y</mi> </msub> <mo>)</mo> </mrow> </msub> <mo>-</mo> <msub> <mi>R</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i>X</mi> <mo>,</mo> <mi>j</mi> <mo>+</mo> <mi>Y</mi> <mo>)</mo> </mrow> </msub> </mrow> <mo>|</mo> <mo>+</mo> <mo>|</mo> <mrow> <msub> <mi>G</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sub> <mi>D</mi> <mi>x</mi> </msub> <mo>,</mo> <mi>j</mi> <mo>+</mo> <msub> <mi>D</mi> <mi>y</mi> </msub> <mo>)</mo> </mrow> </msub> <mo>-</mo> <msub> <mi>G</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i>X</mi> <mo>,</mo> <mi>j</mi> <mo>+</mo> <mi>Y</mi> <mo>)</mo> </mrow> </msub> </mrow> <mo>|</mo> <mo>+</mo> <mo>|</mo> <mrow> <msub> <mi>B</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sub> <mi>D</mi> <mi>x</mi> </msub> <mo>,</mo> <mi>j</mi> <mo>+</mo> <msub> <mi>D</mi> <mi>y</mi> </msub> <mo>)</mo> </mrow> </msub> <mo>-</mo> <msub> <mi>B</mi> <mrow> <mo>(</mo> <mi>i</mi> <mo>+</mo> <mi>X</mi> <mo>,</mo> <mi>j</mi> <mo>+</mo> <mi>Y</mi> <mo>)</mo> </mrow>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o>.</mo> </mrow>

在检测子区域2进行模板匹配时,可采用同样的步骤找到与检测子区域2相匹配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下面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具体实现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如图3所示,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假定第一原始图像中两个检测子区域1、2分别对应的匹配子区域分别为1’、2’。其中,匹配子区域1’在右图上,并且到右图的左边界的距离为Dx1,到右图的上边界为Dy1;匹配子区域2’在左图上,并且到左图的右边界的距离为Dx2。到左图的上边界为Dy2。则分别对N帧第一原始图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特征值D1和第二特征值D2:

D1=Dx1-Dx; (1)

D2=Dx2-Dx; (2)

设定第一计数器,计数器的初始值C=0,对于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每一副图像进行计算时,如D1≥0并且D2≥0,则计数器C=C+1,否则C=C-1。最后,统计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计数结果,如果C>0,则认为待检测片源的视差正常,如果C≤0时,则认为待检测片源的视差出现反视,需要进行视差调整。

如图4所示,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假定第一原始图像中两个检测子区域1、2分别对应的匹配子区域分别为1”、2”。其中,匹配子区域1”在下图上,并且到下图的左边界的距离为Dx3,到下图的上边界为Dy3;匹配子区域2”也在下图上,并且到下图的右边界的距离为Dx4,到下图的上边界的距离为Dy4。则分别对N帧第一原始图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第三特征值D3和第四特征值D4:

D3=Dx3-Dx; (3)

D4=Dx-Dx4; (4)

设定第二计数器,计数器的初始值C=0,对于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每一副图像进行计算时,如D3≥0并且D4≥0,则计数器C=C+1,否则C=C-1。最后,统计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计数结果,如果C>0,则认为待检测片源的 视差正常,如果C≤0时,则认为待检测片源的视差出现反视,需要进行视差调整。

其中,选取的检测子区域1、检测子区域2分别位于立体图像的左上方和右上方,而对于大多数立体场景来讲,检测子区域1、2都是凹进场景的,即,判定式(1)(2)(3)(4)都是正值。再依据N张原始图像中,检测子区域1、2是凹进的图像的张数,来判断片源是否反视。具体的,当检测子区域1、2是凹进的图像的张数大于检测子区域1、2是凸出的图像的张数时(即C>0),才认为立体片源没有反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根据图像的左上方与右上方大部分具有凹进趋势的现象,可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图像分布是否正常,进而判断片源是否具有反视现象,有效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待检测片源反视现象的检测和判断,需要事先得知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上下格式或左右格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8,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8可通过如下所述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式实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中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51,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这里,为了避免选取的原始图像由于损坏等原因无法通过后续步骤进行图像分布格式的确定,可选取如2帧或者更多的第一原始图像。

步骤52,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检测区域,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指示了所述检测区域的尺寸和/或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位置。

步骤53,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匹配区域,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检测区域与所述匹配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

步骤54,根据所述匹配区域与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

步骤55,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方法,首先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然后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检测区域,第一预设条件指示了检测区域的尺寸和/或检测区域在第一原始图像的位置;再获取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匹配区域,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然后根据匹配区域与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最后根据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确定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从而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准确区分出了待检测片源的图像存放格式,为进一步针对反视现象的画面调整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避免了由于图像存放格式不能准确区分,使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上述步骤51中,可在加载的片源中随机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也可按照图像排列顺序有序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

具体的,上述步骤5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1,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以及

步骤542,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步骤543,若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同时满足所述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和所述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左右格式;

具体的,上述步骤5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4,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以及

步骤545,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步骤546,若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同时满足所述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和所述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上下格式。

此时,根据匹配区域与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可准确判断待检测片源是否为左右格式的立体片源或者上下格式的立体片源,为进一步针对反视现象的画面调整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避免了由于图像存放格式不能准确区分,使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

其中,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屏幕外图像和屏幕内图像,检测区域可设置于屏幕外图像中或屏幕内图像中。优选的,上述步骤52具体可获取设置于屏幕内图像中的检测区域。

优选的,上述步骤541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11,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为:

|PX-W/2-Dx|<Δx或者|W/2-w-Dx0-PX|<Δx;

其中,所述PX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检测区域的宽度,

所述Dx0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二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步骤5412,若所述第一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

上述步骤542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21,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为:

|PY-Dy|<Δy;

其中,所述PY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Dy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Δy为预定值;

步骤5422,若所述第二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此时,通过第一关系式和第二关系式,可准确判定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 位置关系是否满足左右格式位置关系,从而判定第一原始图像是否为左右格式,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优选的,上述步骤544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41,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三关系式为:

|PX-Dx|<Δx或者|W-w-Dx0-PX|<Δx

其中,所述PX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检测区域的宽度,

所述Dx0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二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步骤5442,若所述所述第三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

上述步骤545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451,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四关系式是否成立;

其中所述第四关系式为:

|PY-H/2-Dy|<Δy;

其中,所述PY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Dy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H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高度;

所述Δy为预定值;

步骤5452,若所述第四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此时,通过第三关系式和第四关系式,可准确判定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上下格式位置关系,从而判定第一原始图像是否为上下格式,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区域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 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上述步骤54的步骤可包括:

步骤547,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左右格式:

|PX1-W/2-Dx1|<Δx;

|PY1-Dy1|<Δy;

|W/2-w-Dx2-PX2|<Δx;

|PY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Δy为预定值;

和/或

步骤548,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上下格式:

|PX1-Dx1|<Δx;

|W-w-Dx2-PX2|<Δx;

|PY1-H/2-Dy1|<Δy;

|PY2-H/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H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高度;

所述Δy为预定值。

其中,Δx=A*W,Δy=B*H,0<A<1,且0<B<1。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中线对称,且形状尺寸相同。

此时,可根据两个检测子区域与各自匹配子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上述关系式,准确判定出第一原始图像是否为立体片源的左右格式或上下格式,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性。

优选的,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后,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56,对所述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从而在缩放处理后的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

此时,通过对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方便运算,提高了运算速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优选的,上述步骤55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551,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左右格式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

步骤552,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上下格式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

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设置为N/2。

此时,通过参考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图像分布格式来确定待检测片源的图像分布格式,提高了判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于步骤53对于匹配区域的获取,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进行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具体实现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仍如图2所示,假定第一原始图像的高为H个像素,宽为W个像素。在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分别为图2所示的1、2两个检测子区域,其中1、2两个检测子区域的高均为h个像素,宽均为w个像素,且第一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边界为Dx个像素,第二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边界也为Dx个像素,第一检测子区域与第二检测子区域距离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边界均为Dy个像素,第一检测子区域在图像的左上方,第二检测子区域在图像的右上方。

第一种情况:如图6所示,假定与检测子区域1相匹配的第一匹配子区域为子区域1’,与检测子区域2相匹配的第二匹配子区域为子区域2’,且子区域1’在第一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为(PX1,PY1),子区域2’在第一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为(PX2,PY2)。则如果1、2两个检测子区域与相对应的匹配子区域的位置满足如下第一关系式:

|PX1-W/2-Dx|<Δx;且

|W/2-w-Dx-PX2|<Δx;且

|PY1-Dy|<Δy;且

|PY2-Dy|<Δy;

其中,Δx可取W*3%,Δy可取H*0.1%,那么就判定立体片源为左右图格 式。

第二种情况:如图7所示,假定与检测子区域1相匹配的第一匹配子区域为子区域1”,与检测子区域2相匹配的第二匹配子区域为子区域2”,且子区域1”在第一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为(PX3,PY3),子区域2”在第一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为(PX4,PY4)。则如果1、2两个检测子区域与相对应的匹配子区域的位置满足如下第二关系式:

|PX3-Dx|<Δx;且

|W-w-Dx-PX4|<Δx;且

|PY3-H/2-Dy|<Δy;且

|PY4-H/2-Dy|<Δy;

其中,Δx可取W*3%,Δy可取H*0.1%,那么就判定立体片源为上下图格式。

另外,现有的立体片源的图像分布格式一般包括左右分布和上下分布,因此,如果检测到的匹配区域与模板子区域的位置关系与上述左右分布的位置关系和上下分布的位置关系均不相同,如图8所示,则可认为检测的片源不是立体片源。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子区域与匹配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准确区分出了图像的存放格式,为进一步针对反视现象的画面调整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避免了由于图像存放格式不能准确区分,使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智能化,提升了用户体验,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先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利用前述实施例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区域的位置关系判定第一原始图像的格式进而确定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然后,基于所判定的片源格式,同样利用之前获取的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进而确定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本实施例中同时利用N帧第一原始图片以及其上的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进行格式判定和反视判定,能够简化运算,降低资源占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格式判定和反视判定可以分别进行,利用不同的原始 图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预订区域中;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与所述检测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是否反视;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反视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是否反视。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准确判断出了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以在待检测片源出现反视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避免了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左视图和右视图;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包括上视图和下视图。

优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0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1和所述DX0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 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2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3;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3和所述DX2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和/或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4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X5;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5和所述DX4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获取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6和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X7;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X6和所述DX7的差小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优选的,所述检测区域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时: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1,并计算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2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3,并计算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1和所述D的差以及所述D3和所述D2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和/或

在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时:

第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4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左边界的距离D5,并计算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

第八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上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6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下视图的右边界的距离D7,并计算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D5和所述D4的差以及所述D6和所述D7的差均大于等于0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正常,反之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反视。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缩放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从而在缩放处理后的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反视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重设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反视后,重新设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播放形式,以消除所述反视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准确判断出了待检测片源是否具有反视,以在待检测片源出现反视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避免了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画面播放效果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待检测片源反视现象的检测和判断,需要事先得知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上下格式或左右格式),因此,所述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进一步的,上述第三确定模块可通过如下所述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装置实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装置,包括:

第二选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片源中选取N帧第一原始图像,N为自然数,且N≥1;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检测区域,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指示了所述检测区域的尺寸和/或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位置;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匹配区域,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检测区域与所述匹配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区域与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的片源格式,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的片源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区域与匹配区域的位置关系准确区分出了待检测片源的图像存放格式,为进一步针对反视现象的画面调整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避免了由于图像存放格式不能准确区分,使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可在加载的片源中随机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也可按照图像 排列顺序有序选取N帧的第一原始图像。

具体的,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以及

第十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第十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同时满足所述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和所述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左右格式;

和/或

第十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以及

第十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是否满足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第十五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同时满足所述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和所述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上下格式。

其中,第一原始图像包括屏幕外图像和屏幕内图像,检测区域可设置于屏幕外图像中或屏幕内图像中。优选的,上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可获取设置于屏幕内图像中的检测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十确定单元可包括:

第九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为:

|PX-W/2-Dx|<Δx或者|W/2-w-Dx0-PX|<Δx;

其中,所述PX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检测区域的宽度,

所述Dx0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二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第十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左右格式水平位置关系;

所述第十一确定单元可包括:

第十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为:

|PY-Dy|<Δy;

其中,所述PY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Dy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Δy为预定值;

第十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左右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十三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第十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关系式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三关系式为:

|PX-Dx|<Δx或者|W-w-Dx0-PX|<Δx

其中,所述PX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一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检测区域的宽度,

所述Dx0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二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第十四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所述第三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上下格式水平位置关系;

所述第十四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第十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四关系式是否成立;

其中所述第四关系式为:

|PY-H/2-Dy|<Δy;

其中,所述PY为所述匹配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Dy为所述检测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第三边界的距离;

所述H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高度;

所述Δy为预定值;

第十六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四关系式成立,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匹配区域满足上下格式垂直位置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检测子区域和第二检测子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左半部分中,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右半部分中;

所述匹配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匹配子区域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像素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第二匹配子区域;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十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左右格式:

|PX1-W/2-Dx1|<Δx;

|PY1-Dy1|<Δy;

|W/2-w-Dx2-PX2|<Δx;

|PY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Δy为预定值;

和/或

第十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匹配子匹配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如下关系式同时成立时,确定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为上下格式:

|PX1-Dx1|<Δx;

|W-w-Dx2-PX2|<Δx;

|PY1-H/2-Dy1|<Δy;

|PY2-H/2-Dy2|<Δy;

其中,所述PX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所述PX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宽度,

所述Dx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左边界的距离,

所述w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的宽度,

所述Dx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右边界的距离,

所述Δx为预定值;

所述Dy1为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Dy2为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1为所述第一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PY2为所述第二匹配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上边界的距离,

所述H为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高度;

所述Δy为预定值。

其中,Δx=A*W,Δy=B*H,0<A<1,且0<B<1。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中线对称,且形状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缩放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从而在缩放处理后的第一原始图像中获取检测区域和匹配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十八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左右格式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为左右格式;

第十九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N帧第一原始图像中上下格式的图像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片源为上下格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的中线对称,且形状尺寸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片源格式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子区域与匹配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准确区分出了图像的存放格式,为进一步针对反视现象的画面调整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避免了由于图像存放格式不能准确区分,使反视现象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智能化,提升了用户体验,且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该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是与上述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相对应的装置,其中上述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立体片源反视的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