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947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的发展,给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带来更多便利。人们可以使用手机设备实现上网、收发邮件、浏览多媒体数据等办公和娱乐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目前,数据传输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广泛,用户主要通过电话线、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或专用电缆等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利用移动互联网、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红外、蓝牙等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在近距离(几厘米至几米的范围内)场景下,人们经常会进行信息的交互,如交易会展中,陌生的交易对象之间需要交换名片,或者朋友聚会时,彼此间会互传照片等信息。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利用红外或蓝牙等技术,实现两部手机之间传输信息。但是,红外或蓝牙技术具有诸多缺点。利用红外或蓝牙传输信息,需终端上设置有专门的红外或蓝牙设备,对于终端而言,目前主要是手机或电脑能够支持,有些终端,如智能手表、或导航设备等,一般不支持红外或蓝牙传输,因此,应用范围较窄,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提供一种新的在终端间传输信息的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近距离场景下信息传输方式的应用范围窄,有局限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所述第一终端对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之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检测到的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所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不相交;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所述第一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约定的密钥,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第一终端对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

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允许配对的第二音频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标识码;

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还包括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指纹识别器获取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否则,确定不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可选的,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标识码;

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标识码一致后,存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获取的频率范围,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终端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码;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与所述第一终端约定的密钥,对解码后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编码模块,用于对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所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不相交;

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还包括密钥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五音频信号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密钥,所述第五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

利用所述密钥,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对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标识码;

配对模块,用于在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允许配对的第二音频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还包括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配对模块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通过指纹识别器获取第二指纹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否则,确定不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可选的,所述解析模块,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标识码;

在确定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标识码一致后,存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的频率范围,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还包括密钥接收模块,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五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密钥和标识码;

在确定所述第五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存储所述密钥;

所述解析模块,还用于:

对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码,

利用所述密钥,对解码后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终端可利用音频信号进行配对,具体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第一音频信号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第二终端可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进行配对,并将结果通过第二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成功后,第一终端将待传输数据与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并发送给第二终端。音频可利用声波进行传输,为广播式传输,一个终端发出声波,近距离的场景下,可有多个终端接收该声波,即,第一终端可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音频信号,且第二终端可接收多个第一终端发送来的音频信号,因此可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此外,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另外设置蓝牙或红外等硬件设备,只需终端可发送接收音频信号即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侧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侧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智能手机场景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车载场景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台式电脑场景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两方均可为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移动导航设备等,也可一方为移动装置,一方为固定装置,如台式电脑、智能家电等。从功能上而言,第一终端用以发送数据,第二终端用以接收数据。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兼具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的功能,即终端设备既可以作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也可以作为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只是在一次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会涉及到至少两个终端,一个终端只能充当一个角色,要么是第一终端,要么是第二终端。当然,在进行下次数据传输时,终端可以进行角色的调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图1,包括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

第一终端11,用于向第二终端12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第二终端1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1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

在确定允许与第一终端11配对后,向第一终端11发送用于允许配对的第二音频信号;

第一终端11,还用于对收到的来自第二终端12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第二终端12允许配对后,对待传输数据和第一终端11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向第二终端12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第二终端12,还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11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标识码;

在确定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之间通过音频信号发送数据信息,包括用于配对的请求和反馈,以及待传输的数据。具体来说,可以是第一终端将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生成音频格式文件,然后将音频格式文件转换成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并进行格式转换,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成音频格式文件,再对音频格式文件进行解码,转换成普通文件,从而获取出第一终端传输的数据。其中,待传输的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文字信息、图像信息、位置信息、音频信息或视频信息。

可选的,待传输数据为音频数据,第二终端12用于将音频数据转换成文本数据。

用于配对的请求和待传输的数据在第一终端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在。文件主要分为文件头和数据体两大部分。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数据头进行标识。文件主要分为文件头和数据体两大部分。不同的文件通过文件头进行标识。文件头是位于文件开头的一段承担一定任务、记录文件属性信息的数据。音频格式文件头,如WAV(波形声音文件,Wave Audio Files)格式的文件头分为RIFF(资源交换档案标准,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WAV文件标识段和声 音数据格式说明段两部分,包含RIFF标志、文件长度、WAV标志、采样频率等信息。

第一终端准备发送数据时,首先进行编码,将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整个作为音频格式文件的数据体,并在待传输的数据形成的数据体的首端添加音频文件相应的文件头,从而将其转换成音频格式文件。通过数模转换,将数字的音频格式文件转换成模拟的音频信号。模拟音频信号可通过声波的方式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到音频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将模拟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的音频格式文件,再对音频格式文件进行解码,转换成普通格式文件,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其中,第二终端对音频格式文件进行解码,可以去掉音频格式文件的文件头,从而将音频格式文件转换成普通格式文件。上述数据与音频信号之间的转换方式仅为举例,并非限定性描述,任何可将数据转换为音频信号,以及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据的方式均可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可选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音频信号可以通过声波进行传输。由于声波的传输为广播式传输,一个终端发出的声波可以被多个终端接收到,且一个终端可接收到多个终端发出的声波。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数据之前,需进行配对。第一终端通过在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中添加第一终端的标识码,使第二终端能够确定接收到的第一音频信号为第一终端所发送。第二终端从第一音频信号中识别并保存第一终端的标识码,并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码向第一终端反馈信息确认配对。之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中也都携带有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第二终端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将音频信号中携带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码,与保存的标识码进行对比,若两者一致,则确认接收到的该音频信号为第一终端发送来的,对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不是第一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第二终端可以不进行处理并予以丢弃。其中,第一终端的标识码可为第一终端的ID(身份标识号,identification)、IMEI(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等,或者为第一终端的用户给第一终端自定义的名称,如“小Y”。由此,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 终端之间一对一的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和适用性。

此外,第一终端可以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第一终端向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允许配对的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具体来说,第一终端可以向多个第二终端通过音频信号发送数据,第二终端也可接收并处理多个第一终端发送来的数据。可以将一个第一终端与多个第二终端进行配对,和/或将多个第一终端与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配对。由此,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数据传输。以一个第一终端与多个第二终端为例,第一终端通过扬声器等音频发声单元发出声波,该声波用于发送第一音频信号,第一音频信号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标识码。与第一终端距离较近(几厘米至十几米)的多个第二终端可打开麦克风或录音机等音频采集单元接收声波。声波震动多个第二终端的音频采集单元,使得多个第二终端获取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音频信号,然后多个第二终端处理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一终端的标识码。多个第二终端中,需要接收第一终端传输的数据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反馈同意配对,可以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音频信号确认同意,其中第二音频信号中可以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码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码。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音频信号后,确定哪些第二终端确认配对,并再通过声波,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待传输的数据。

第二终端可以有多种方式确认同意与第一终端进行配对。如,第二终端收到第一音频信号后,将第一音频信号中携带的第一终端的ID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并提示第二终端的用户是否同意配对,第二终端的用户选择同意,确认与第一终端进行配对。或,第二终端接收到多个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音频信号,将多个第一终端的名称通过列表显示在第二终端上,用户可勾选第一终端的名称确定与哪些第一终端进行配对。

可选的,还可以通过指纹信息确定是否进行配对,即第一音频信号中还包括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指纹识别器获取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否则,确定不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即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第一指纹通过第一音频信号传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具有指纹识别器,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第二终端可以直接采集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第二指纹。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一指纹信息与直接采集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若两者的相似度大于阈值,如80%,则认为第一指纹与第二指纹匹配,确定允许与第一终端配对;若两者的相似度小于或等于80%。则不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匹配。利用指纹匹配确定是否进行配对,省去了第二终端用户的选择过程,只需将要匹配的第一终端的用户的指纹输入进第二终端,即可确认匹配,方便快捷,且由于每个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因此这种确认方式准确性高,不易出错。

由于声波的传输和接收是不受限制的,终端会接收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波,若环境中噪声比较多,会对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数据产生影响,尤其是传输信息较多的数据时,噪声会干扰第二终端接收第三音频信号,影响第二终端获取的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因此,第一终端11还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确定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所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不相交;

将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通知第二终端12,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包括第一终端11的标识码;

根据确定的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第一终端11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第二终端12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11发送的第四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第一终端11 和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标识码;

在确定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标识码一致后,存储第一终端11和述第二终端12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根据获取的频率范围,接收第一终端11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

具体来说,第一终端能够发送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第二终端能够接受这一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由于声波包括次声波、可听波、超声波或特超声。声波按频率分类,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听波;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平时周围环境中的声波大多为可听波,若第一终端周围的环境比较安静,第一终端检测到周围无噪声,则第一终端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设定为可听波频率范围,即为20Hz~20kHz。若第一终端周围环境很嘈杂,第一终端检测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为200Hz~10kHz,则第一终端可将音频信号的范围设定为10Hz~100Hz。若设备能够支持,第一终端也可将音频信号的范围设定为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或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第一终端将设定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解析第四音频信号,确定接收第一终端发来的设定的频率范围,并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存储在第二终端中,将接收音频的频率范围限定在该频率范围。或者,第二终端也可将第一终端发来的频率范围存储在其它设备中。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设定的频率范围向外发送第三音频信号,第二终端根据设定的频率范围接收第三音频信号。由此,减少了周围噪声的干扰,增加了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第一终端11还用于:

利用与第二终端12约定的密钥,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对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第一终端11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相应的,第二终端12还用于:

对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码;

利用与第一终端11约定的密钥,对解码后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密,获取第一终端11的待传输数据。

具体来说,第一终端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密钥提前发送给第二终端,或者第一终端的用户与第二终端的用户约定密码,分别输入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内,第一终端可以利用使用该密码获取密钥,并加密待传输数据,第二终端也利用该密码获取密钥,并对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其中,密码可以为数字、字母、标点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的组合。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可以为对称密钥加密,也可为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加密,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同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非对称密钥加密,需要使用不同的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一个公开发布,即公开密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用密钥,第一终端用公开密钥去加密,而第二终端则用私用密钥去解密。第一终端将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编码成第三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第三音频信号解码后,利用密钥进行解密,获取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可选的,第一终端11还用于:将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11的屏幕上滑动经过的位置显示的信息作为所述待传输的数据;

在检测到所述用户停止触碰屏幕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11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现有终端的屏幕多为触摸屏,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其它设备在屏幕上点击滑动进行相应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屏幕上进行滑动操作,通过滑动选中需要发送的信息,可以是一个文件或多个文件同时选中。第一终端检测到进行触控的手指或设备离开屏幕后,将在屏幕上滑动经过的位置显示的信息作为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第一终端11在确定作为发送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11的屏幕上长 按的时长大于第一阈值后,向所述第二终端12发送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相应的,第二终端12在确定作为接收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二终端12的屏幕上长按的时长大于第二阈值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11发送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也就是说,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功能的开启,需两个用户分别在两个终端上进行相应操作。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约定好,双方均在终端的屏幕上长按,且长按的时长大于阈值,此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功能开启。若用户在第一终端执行相应操作,而未在第二终端执行相应操作,则虽然第一终端可以向外发送第一音频信号,但第二终端无法接收。相反,若未在第一终端执行相应操作,而在第二终端执行了相应操作,则第一终端不发送第一音频信号,第二终端也无法接受第一音频信号。故,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用户均需进行约定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终端也可作为接收方,第二终端也可作为发送方。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不同。用户在第一终端上,可以与用户在第二终端上同时操作,也可不同时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仅作举例,并不限制。同样,作为开启功能的长按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也仅为举例,其它操作,只要第一终端的用户与第二终端的用户约定好,也可以实现开启两个终端发送与接收信息的功能。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发送模块21,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编码模块22,用于对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发送模块2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还包括确定模块23,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 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所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不相交;

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编码模块22,还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编码模块22,还用于:

利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约定的密钥密钥,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对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编码模块22还用于:

将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屏幕上滑动经过的位置显示的信息作为所述待传输的数据;

在检测到所述用户停止触碰屏幕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发送模块21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作为发送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屏幕上长按的时长大于第一阈值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可选的,发送模块21还用于:

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向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允许配对的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31,用于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解析模块32,用于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中的标识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标识码;

配对模块33,用于在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允许配对的第二音频信号;

处理模块34,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还包括第一指纹信息;

配对模块33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通过指纹识别器获取第二指纹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否则,确定不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可选的,解析模块32,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标识码;

在确定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标识码一致后,存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接收模块31,还用于:根据获取的频率范围,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

可选的,解析模块32,还用于:

对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码,

利用与所述第一终端约定的密钥,对解码后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可选的,接收模块31,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作为接收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上长按 的时长大于第二阈值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音频数据;

处理模块34,还用于将所述音频数据转换成文本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从第一终端侧来说,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4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步骤402、所述第一终端对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步骤403、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解析结果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允许配对之后,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检测到的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所述周围噪声的频率范围不相交;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

所述第一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约定的密钥,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第一终端对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对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屏幕上滑动经过的位置显示的信息作为所述待传输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户停止触碰屏幕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确定作为发送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屏幕上长按的时长大于第一阈值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允许配对的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信号。

相应的,从第二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

步骤502、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

步骤503、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允许配对的第二音频信号;

步骤504、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 行解析,获取待传输数据和标识码;

步骤505、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一致后,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还包括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指纹识别器获取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确定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否则,确定不允许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

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析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标识码;

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的标识码标识码一致后,存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获取的频率范围,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码;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与所述第一终端约定的密钥,对解码后的第三音频信号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作为接收终端,且用户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屏幕上长按的时长大于第二阈值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音频数据;所述第二终端处理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音频数据转换成文本数据。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以具体实例对上述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场景为交易展会现场,展会参与人员A与展会参与人员B互相不认识,但A和B由于业务的需要,需相互交换电子名片。A与B可通过A的智能手表和B的智能手机进行名片交换。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智能手表的扬声器发出用于配对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通过声波发送出去,其中,音频信号中携带有智能手表的IMEI。

步骤602、智能手机的麦克风接收智能手表发出的音频信号。

步骤603、智能手机解析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获取并存储智能手表的IMEI。

步骤604、智能手机上显示智能手表的IMEI,并提示用户B选择是否与该智能手表配对。

步骤605、智能手机在确定用户选择“是”选项,同意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配对后,将同意的反馈意见通过音频信号发送给智能手表,用于反馈意见的音频信号中携带智能手机的IMEI。

步骤606、智能手表收到智能手机发送的反馈意见,获知智能手机同意配对,并存储智能手机的IMEI。

步骤607、智能手表检测周围环境中噪声的频率范围,测定为100Hz~15kHz,则智能手表将与智能手机之间传输音频的频率范围设定为50Hz~100Hz。

步骤608、智能手表设定智能手表麦克风接收音频信号的范围,以及智能手表的扬声器发送音频信号的范围,为50Hz~100Hz,并将该传输音频的频率范围通过音频信号传送给智能手机。

步骤609、智能手机解析音频信号,获取与智能手表间传输音频的频率范围,并设定智能手机麦克风接收音频信号的范围,以及智能手机的扬声器发送 音频信号的范围,为50Hz~100Hz。

步骤610、智能手表根据频率范围50Hz~100Hz,将A的名片进行编码,和智能手表的IMEI一起,生成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发送给智能手机。

步骤611、智能手机根据频率范围50Hz~100Hz,将B的名片进行编码,和智能手级的IMEI一起,生成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发送给智能手表。

步骤612、智能手机接收到音频信号,解析获取智能手表的IMEI,将解析获取的智能手表IMEI与之前存储的IMEI相比较,确定相同后,获取并存储A的名片。

步骤613、智能手表接收到音频信号,解析获取智能手机的IMEI,将解析获取的智能手机IMEI与之前存储的IMEI相比较,确定相同后,获取并存储B的名片。

上述步骤610可在步骤611之前执行,步骤610也可在步骤611之后执行,或步骤610与步骤611同时执行;步骤612可在步骤613之前执行,步骤612也可在步骤613之后执行,或步骤612与步骤613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场景为用户C坐在汽车里,用户C需将目的地的位置信息从手机传送给车载导航仪。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1、手机的扬声器发出用于配对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通过声波发送出去,其中,音频信号中携带有手机的ID和用户C的指纹信息。

步骤702、车载导航仪的麦克风接收手机发出的音频信号,解析音频信号,获取手机的ID和C的指纹信息。

步骤703、用户C将指纹输入车载导航仪中,用于确认配对。

步骤704、车载导航仪判断用户C输入的指纹和之前接收到的指纹相似度是否超过80%,若是,执行步骤706;否则,执行步骤705。

步骤705、车载导航仪提示错误告警,可用文字进行提示,并发出告警提示音。

步骤706、车载导航仪存储手机的ID,并将反馈信息通过音频信号发送给手机。

步骤707、手机接到反馈信息后,获知车载导航仪同意配对,将目的地位置信息和手机ID进行编码,生成音频信号,并发送给车载导航仪。

步骤708、车载导航仪的麦克风接收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

步骤709、车载导航仪解析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若音频信号中携带手机ID,且手机ID与车载导航仪中存储的手机ID相同,则执行步骤710;否则,执行步骤708。

步骤710、车载导航仪获取位置信息,并执行相关导航功能的操作,如将该位置设置为目的地,进行路径规划并导航,或显示该位置周围的电子地图等。

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的场景为大学同学聚会,同学D需将一些照片分享给同学E、F和G,D通过台式电脑把照片发送给E、F和G的手机。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台式电脑的扬声器发出用于配对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通过声波发送出去,其中,音频信号中携带有台式电脑的IMEI。

步骤802、E、F、G的手机接收并解析台式电脑发出的音频信号,获取并存储台式电脑的IMEI。

步骤803、E、F、G的手机显示台式电脑的名称,并显示是否与该台式电脑配对,该台式电脑的名称为D事先设定的。

步骤804、E、F和G选择“是”,同意与台式电脑配对。

步骤805、E、F、G的手机通过音频信号发出同意的反馈意见,音频信号中携带台式电脑的IMEI。

步骤806、台式电脑收到反馈意见,获知手机同意配对。

步骤807、台式电脑根据D与E、F、G约定的密码867429,将照片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照片和台式电脑的IMEI进行编码生成音频信号,利用声波进行发送。

步骤808、E、F、G的手机接收到音频信号后,解析音频信号获取IMEI。

步骤809、E、F、G的手机将解析获取的IMEI与存储的台式电脑的IMEI进行对比,若解析获取的IMEI与存储的台式电脑的IMEI一致,则执行步骤810;否则,执行步骤808。

步骤810、E、F、G的手机根据密码867429将解析后的音频信号解密,获取照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终端可利用音频信号进行配对,具体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配对的第一音频信号,其中,第一音频信号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第二终端可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码,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进行配对,并将结果通过第二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一终端。以上配对过程,通过在承载信息的音频信号中添加终端的标识码,使得第二终端可确定第一音频信号为第一终端发出,且第一终端可确定第二音频信号为第二终端发出,这相当于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了点对点的通信链路,克服了声波传输不能确定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问题。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成功后,第一终端将待传输数据与第一终端的标识码进行编码,生成第三音频信号,并发送给第二终端。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另外设置蓝牙或红外等硬件设备,只需终端可发送接收音频信号即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由于音频传输为广播式传输,即,第一终端可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音频信号,且第二终端可接收多个第一终端发送来的音频信号,因此可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