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多任务的自组网动态匹配选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5027发布日期:2018-12-14 21: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面向多任务的自组网动态匹配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节点发布任务至控制节点;控制节点将这些任务广播至功能节点;

步骤2,具有自适应组网功能的各可用功能节点对任务进行获取,并根据任务需求,判断其自身是否具有任务所需功能且满足任务的最低属性要求,如是,则接收该任务,对外显示已用状态,转入步骤3;否则放弃该任务,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发布,返回步骤1;

步骤3,针对每一个接收了任务的功能节点,如果功能节点只接收了一个任务,则与其他接收了同样任务的功能节点组成网络共同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对外显示可用状态,返回步骤1;如果功能节点同时满足多个任务需求,则按任务的预先设定的优先级,选择完成优先级别最高的任务,如果优先级相同,则转入步骤4;

步骤4,针对每一个功能节点,采用改进的TOPSIS算法对功能节点接收到的优先级相同的任务进行排序,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4.1,建立方案集X={x1,x2,…,xm},其中x1为功能节点,x2~xm为该功能节点接收到的任务;方案集X的属性集U为功能节点接收到的所有任务的任务属性的集合,U={u1,u2,…,un};

构建决策矩阵A,其中,为方案xi在属性uj下的属性值,其中,为属性值的上界,为属性值的下界,i=1,2,…,m,j=1,2,…,n;若任务没有该属性,则其对应方案的属性值为0;

步骤4.2,根据属性的类型,对决策矩阵A进行规范化,获得规范化矩阵

其中,对于效益型属性值,有:

对于成本型属性值,有:

步骤4.3,构造加权规范决策矩阵Z=[zij]m×n;

其中,wj为待求取的属性权重;

步骤4.4,确定正、负理想点;

步骤4.4.1,确定正理想点

其中,

步骤4.4.2,确定负理想点

针对同一属性j,j=1,2,…,n,不同方案i与功能节点之间的距离Cij为:

当属性值为效益型时,

当属性值为成本型时,

其中,α为修正系数;同一属性j下,取最大值对应的方案k2,和最大值对应的方案k1,则属性j的负理想点为

步骤4.5,求取属性权重wj,即D取最小值时对应的wj;其中,

步骤4.6,根据步骤4.5计算获得的wj,求取各方案与正理想点之间的距离di+、各方案与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di-;其中,

则功能节点与其接收到的各方案之间的相对接近度

步骤4.7,确定功能节点选择除功能节点本身以外的最大值对应的方案,执行该方案对应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返回步骤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多任务的自组网动态匹配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节点或任务的属性值为固定值时,步骤4.1中的为该固定值下浮1%,为该固定值上浮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