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464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网络资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人员密集场景(例如高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偏远地区场景(例如海边、山区等)、高速移动场景(经常穿过隧道的高铁、高速公路等)、阻挡物/干扰多场景(地下商场、城中村、山洞等)等特殊场景下,由于信号覆盖、障碍物遮挡信号、信号干扰源等原因,容易导致移动终端的移动数据网络信号很不稳定,甚至出现断网的情形,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特别是在一些急需用网的场景(例如用户在高速公路上利用移动终端导航),对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和方法,旨在解决移动终端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网络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信号增强装置,所述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

通道开启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信号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

可选地,所述通道开启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

通道开启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网络带宽,则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可选地,所述通道开启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则获取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若所述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信号增强方法,所述网络信号增强方法包括:

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

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将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

可选地,所述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获取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

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网络带宽,则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网络带宽,则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获取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若所述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本发明通过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然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通道开启模块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最后信号叠加模块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从而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信号不佳时,自动启动第二数据网络通道,从而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利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网络信号和带宽,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改善了单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移动终端在一些特殊场景网络信号不稳定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lte中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发起服务请求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一数据卡进行语音通话时涉及的硬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二数据卡进行语音通话时涉及的硬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一数据卡进行数据传输时涉及的硬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二数据卡进行数据传输涉及的硬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数据业务传输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速增强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一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速增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二实施例中通道开启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网络架构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网络架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100、e-utran(evolved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图中未标号)、演进分组核心(epc)(图中未标号)、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07、网络(例如,因特网)(图中未标号)以及电路交换系统(图中未标号)。

e-utran包括演进b节点(enodeb)101和其它enodeb102。enodeb101提供朝向用户设备100的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协议终接。enodeb101可经由x2接口连接到其他enodeb。enodeb101也可称为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扩展服务集、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enodeb101为用户设备100提供去往epc的接入点。

enodeb101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epc包括移动管理实体(eem)104、其他移动管理实体106、服务网关103,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05。移动管理实体104是处理用户设备100与epc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移动管理实体104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03来传递,服务网关103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05。pdn网关105提供ue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05连接到网络,例如,因特网。

电路交换系统包括交互解决方案模块(iws)108、移动交换中心(msc)109、基站110和移动站111。在一个方面,电路交换系统可以通过iws和mme与eps进行通信。

参见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100基于长期演进(lte)进行无线通信,且其可支持双lte。区别于现有的用户设备,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括两个用户识别模块、两个协议栈、两个射频模块,由此,可通过该两个协议栈和两个射频模块同时接入两个不同或相同运营商的lte网络,以实现双lte双通。具体的:

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芯片200、第二处理芯片300、第一射频205、第二射频305、第一数据卡206、第二数据卡306、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编解码器204、听筒600、麦克风500、输入输出模块700等。其中,第一处理芯片200包括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和第一协议栈201。第二处理芯片包括第二协议栈301。

应理解,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还可分别集成到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协议栈301通过usb数据线与第一处理芯片200通信连接,由此,第一处理芯片200中的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可实现对第二协议栈301的控制以及进行数据交互。此外,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还对第一协议栈301进行控制以及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中的两个协议栈(第一协议栈201和第二协议栈301)均由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进行驱动配置,并进行数据交互。

第一数据卡206和第二数据卡306可管理与不同或相同的技术标准相关联的不同用户。在特定非限制性实例中,技术标准可为2g通信技术(例如,gsm、gprs、edge)、3g通信技术(例如,wcdma、tds-cdma)、4g通信技术(例如,lte、td-lte),或任何其它移动通信技术(例如,4g、4.5g等等)。

第一射频205和第二射频305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gsm、gprs、cdma、edge、wlan、cdma-2000、td-scdma、wcdma、wifi等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卡206和第二数据卡306管理的技术标准均为lte标准,第一射频205和第二射频305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为lte,由此,以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支持双lte。

输入输出模块700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例如,触摸“呼叫”键触发的拨打电话的操作指令)以及输出信息(例如,显示信息)。

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的内部框架包括应用层、框架层等,可处理复杂的逻辑操作以及进行任务分配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指android操作系统,以及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各种apk。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为用户提供交互接口,将用户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输入的操作指令(例如,有关上网或打电话的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或第二协议栈301。

第一协议栈201和第二协议栈301包括各种与网络交互的网络制式的协议栈,例如,lte/wcdma/gsm/tdscdma/1x/cdma/evdo等通信标准里规定好的协议代码。这些标准的协议是用户设备与运营商网络进行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流量上网、通过volte打电话或者通过cs电路域打电话等)所必须遵从的。此外,第一协议栈201和第二协议栈301分别用于对第一数据卡206和第二数据卡306进行管控。

参见图3为lte中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示意图。用于用户设备和enode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被示为具有三层:层1、层2和层3。层1包括物理层。层2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层3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非接入层(nas)、应用层(app)、网络层(ip层)等。

物理层是最低层,用于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

层2在物理层上方,用于负责用户设备与enodeb之间在物理层506之上的链路。

pdcp子层提供不同无线电承载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还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头部压缩以减少无线电传输开销,通过将数据分组暗码化未提供安全性,以及提供对用户设备在各enodeb之间的切换支持。

rlc子层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装、对丢失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排序以补偿由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造成的脱序接收。

mac子层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还负责在各用户设备间分配一个蜂窝小区中的各种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还负责harq操作。

rrc子层负责获得无线电资源(即,无线电承载)以及负责使用enodeb与用户设备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各下层。

nas子层支持在用户设备和核心网(epc)的信令和数据传输。

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进行音频信号处理,例如,在通话过程中的回声抑制、噪声抑制等音频信号处理。

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进行音频信号处理,例如,在通话过程中的回声抑制、噪声抑制等音频信号处理。

编解码器(codec)204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进行a/d以及d/a转换。

第一射频205用于将第一协议栈2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enodeb101(基站网络),以及用于将enodeb1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第一协议栈201。

第二射频305用于将第二协议栈3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enodeb101(基站网络),以及用于将enodeb1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第二协议栈301。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的流程如下:

(1)语音通话流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操作指令包括利用第一数据卡(或第二数据卡)进行通话的通话指令,则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通话流程。

首先,建立语音通信连接:用户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触发操作指令(通话指令),该操作指令经由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或第二协议栈301。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还是第二协议栈301,取决于用户是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还是第二数据卡306发起通话。若用户通过第一数据卡206发起(例如,通过第一sim卡拨打电话),则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若用户通过第二数据卡306发起(例如,通过第二sim卡拨打电话),则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二协议栈301。

此后,参见图4,第一协议栈201通过第一射频205向e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等流程以建立与被叫方的语音通信连接。同样的,若通过第二数据卡,则第二协议栈301通过第二射频305向e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等流程以建立与被叫方的语音通信连接。

语音通信连接建立后,参见图5,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进行通话时(通话指令中包含第一数据卡206的信息,例如,号码),上行通信通道为:麦克风500(主叫用户)→编解码器204(主叫用户)→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主叫用户)→第一协议栈201(主叫用户)→第一射频205(主叫用户)→e-utran→epc→电路交换系统→被叫用户。下行通信信道为:被叫用户→电路交换系统→epc→e-utran→第一射频205→第一协议栈201→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编解码器204→听筒600。

语音通信连接建立后,参见图6,通过第二数据卡306进行通话时(通话指令中包含第二数据卡306的信息),上行通信通道为:麦克风500(主叫用户)→编解码器204(主叫用户)→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主叫用户)→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主叫用户)→第二协议栈301(主叫用户)→第二射频305(主叫用户)→e-utran→epc→电路交换系统→被叫用户。下行通信信道为:被叫用户→电路交换系统→epc→e-utran→第二射频305→第二协议栈301→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编解码器204→听筒600。

应理解,若为ps语音数据则直接通过epc传输至被叫用户,而不需要经过被叫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进行语音通话时,还可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具体的:若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进行语音通话,则可同时通过第二数据卡3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若通过第二数据卡306进行语音通话,则可同时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数据业务的传输流程将在后续详细介绍。

(2)数据业务传输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同时进行数据业务传输,以及支持其中一个用户识别模块语音通话的同时另一个用户识别模块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其中,参见图7,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数据传输指令中包含第一数据卡206的信息),上行数据通道为:用户数据(用户发起的数据传输指令等操作指令,例如,数据下载、网页浏览等操作指令)→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第一协议栈201→第一射频205→e-utran→epc→网络。下行数据通道为:网络→epc→e-utran→第一射频205→第一协议栈201→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输出(例如,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进行显示,或通过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等)。

参见图8,通过第二数据卡3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数据传输指令中包含第二数据卡306的信息),上行数据通道为:用户数据(用户发起的数据传输指令等)→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第二协议栈301→第二射频305→e-utran→epc→网络。下行数据通道为:网络→epc→e-utran→第二射频305→第二协议栈301→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输出(例如,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进行显示,或通过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等)。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含两个射频模块、两个协议栈和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因此,在同时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时,或同时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是分别走不同的用户识别模块、不同的协议栈和不同的射频模块,由此,使得用户设备在进行语音通话时不中断数据业务传输,且可使得用户设备在进行下载业务或者视频浏览等数据业务时,可通过双通道(lte+lte)实现业务加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协议栈201和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可通过第一处理芯片实现。第二协议栈301可通过第二处理芯片实现。第二处理芯片的协议栈挂载到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即由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对第二处理芯片的协议栈进行控制并进行数据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通过usb通信接口实现通信连接。具体的,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与第二处理芯片的第二协议栈301通过usb通信接口实现通信连接。

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增加一协议栈和一射频模块,且使得增加的协议栈(第二协议栈)和原协议栈(第一协议栈)挂载在同一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即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同时控制和处理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的信息),实现支持双lte进行数据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芯片200、第二处理芯片300、第一射频205、第二射频305、第一数据卡206、第二数据卡306、输入输出模块700等。其中,第一处理芯片200包括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和第一协议栈201。第二处理芯片包括第二协议栈30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协议栈301通过usb数据线与第一处理芯片200通信连接,由此,第一处理芯片200中的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可实现对第二协议栈301的控制以及进行数据交互。此外,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还对第一协议栈301进行控制以及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中的两个协议栈(第一协议栈201和第二协议栈301)均由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进行驱动配置,并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同时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其中,参见图7,通过第一数据卡2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数据传输指令中包含第一数据卡206的信息),上行数据通道为:用户数据(用户发起的数据传输指令等操作指令,例如,数据下载、网页浏览等操作指令)→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第一协议栈201→第一射频205→e-utran→epc→网络。下行数据通道为:网络→epc→e-utran→第一射频205→第一协议栈201→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输出(例如,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进行显示,或通过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等)。

参见图8,通过第二数据卡306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数据传输指令中包含第二数据卡306的信息),上行数据通道为:用户数据(用户发起的数据传输指令等)→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第二协议栈301→第二射频305→e-utran→epc→网络。下行数据通道为:网络→epc→e-utran→第二射频305→第二协议栈301→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输出(例如,通过输入输出模块700进行显示,或通过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等)。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含两个射频模块、两个协议栈和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因此,在同时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时,或同时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是分别走不同的用户识别模块、不同的协议栈和不同的射频模块,由此,使得用户设备在进行语音通话时不中断数据业务传输,且可使得用户设备在进行下载业务或者视频浏览等数据业务时,可通过双通道(lte+lte)实现业务加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协议栈201和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可通过第一处理芯片实现。第二协议栈301可通过第二处理芯片实现。第二处理芯片的协议栈挂载到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即由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对第二处理芯片的协议栈进行控制并进行数据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通过usb通信接口实现通信连接。具体的,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202与第二处理芯片的第二协议栈301通过usb通信接口实现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增加一协议栈和一射频模块,且使得增加的协议栈(第二协议栈)和原协议栈(第一协议栈)挂载在同一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即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同时控制和处理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的信息),并通过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编解码器处理相关信号,实现支持双lte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升用户体验;可支持双lte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同时通过lte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高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参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通过应用程序服务模块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

具体的,操作指令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通话指令、数据传输指令。操作指令用于触发通话和/或数据传输。具体的操作指令包括:利用第一数据卡或第二数据卡进行通话的通话指令、利用第一数据卡和/或第二数据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的数据传输指令。

在步骤s01之前还包括:提供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其中,第一处理芯片包括应用程序服务模块和第一协议栈,第二处理芯片包括与第一处理芯片通信连接的第二协议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协议栈通过usb数据线与第一处理芯片的应用程序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应用程序处理模块通过usb数据线将操作指令以及数据传输给第二协议栈。

s02、判断是利用第一数据卡还是第二数据卡进行通话,若通过第一数据卡进行通话,则转到步骤s03-s09,若通过第二数据卡进行通话,则转到步骤s10-s18。

s03、应用程序服务模块将通话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通过第一射频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s04、编解码器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具体的,通过麦克风500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

s05、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

s06、第一射频将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s07、第一射频接收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

s08、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经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编解码器;

s09、编解码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至听筒。

s10、应用程序服务模块将通话指令传输给第二协议栈,第二协议栈通过第二射频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s11、编解码器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s12、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透传给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s13、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将接收到的透传信号传输给第二协议栈;

s14、第二射频用于将第二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s15、第二射频接收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协议栈。

s16、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将经第二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透传给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s17、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接收到的透传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编解码器。

s18、编解码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至听筒。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若操作指令同时包含通话指令和数据传输指令,则可通过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一协议栈和第一射频模块连接到lte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并同时通过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第二协议栈和第二射频模块连接到lte网络,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反之亦可。

若操作指令中仅包含数据传输指令,则可仅通过其中一条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一协议栈和第一射频模块构成的数据通道,或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射频模块构成的数据通道),也可同时采用两条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传输速率。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上述用户设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若操作指令包括数据传输指令,则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数据业务传输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31、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

s32、判断是利用第一数据卡还是第二数据卡进行通信,若利用第一数据卡则转到步骤s33-s35,若利用第二数据卡则转到步骤s36-s38。

s33、应用程序服务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

s34、第一射频将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lte网络,以及接收来自lte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处理;

s35、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

s36、应用程序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二协议栈;

s37、第二射频将第二协议栈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lte网络,以及接收来自lte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协议栈处理;

s38、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二协议栈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通过增加一协议栈和一射频模块,且使得增加的协议栈(第二协议栈)和原协议栈(第一协议栈)挂载在同一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即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同时控制和处理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的信息),并通过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编解码器处理相关信号,实现支持双lte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升用户体验;可支持双lte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同时通过lte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高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相应的,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1000,包括:包括第一处理芯片200、第二处理芯片300、分别与第一处理芯片200连接的第一数据卡206和第一射频205、分别与第二处理芯片300连接的第二数据卡306和第二射频305、分别与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连接的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与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连接的编解码器204;

第一处理芯片200包括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和第一协议栈201;

第二处理芯片300包括与第一处理芯片200通信连接的第二协议栈301;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利用第一数据卡206或第二数据卡306进行通话的通话指令;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202用于将通话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或第二协议栈202;

第一协议栈201用于通过第一射频205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第二协议栈301用于通过第二射频305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编解码器204用于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

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03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201或透传给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

第一射频205用于将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303用于将接收到的透传信号传输给第二协议栈301;

第二射频305用于将第二协议栈301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具体通信过程和上述用户设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第一数据卡、第二数据卡、第一射频、第二射频;还包括:

第一处理芯片,包括应用程序服务模块和第一协议栈;

第二处理芯片,包括与第一处理芯片通信连接的第二协议栈;

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编解码器;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用于将通话指令传输给第一协议栈或第二协议栈,操作指令包括利用第一数据卡或第二数据卡进行通话的通话指;

第一协议栈用于通过第一射频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第二协议栈用于通过第二射频建立语音通信连接;

编解码器用于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第一协议栈或透传给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第一射频用于将第一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将接收到的透传信号传输给第二协议栈;

第二射频用于将第二协议栈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还可分别集成到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通过增加一协议栈和一射频模块,且使得增加的协议栈和原协议栈挂载在同一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下,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第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与第一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通过透传进行信号传输)和编解码器处理相关信号,实现支持双lte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升用户体验;可支持双lte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同时通过lte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提高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通信装置结构,提出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各实施例,网络信号增强装置为移动终端的一部分。

参照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信号增强装置,在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

移动终端内部包括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对应芯片和天线,在用户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上网时,若用户认为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不佳,且又急需提高当前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强度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用户可向移动终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比如用户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正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导航,若此时网络信号不佳而导致无法正常导航,用户得不到导航很容易走错路而浪费时间、浪费能源,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即可对移动终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检测模块10实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

通道开启模块20,用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增强指令时,通道开启模块20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即此时移动终端同时开启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移动终端同时利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带宽,以便进行后续的信号叠加。

信号叠加模块30,用于将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

在确定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都开启后,信号叠加模块30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接收的网络信号进行叠加,便于移动终端上运行的网络应用能够同时消耗两个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流量,以此在一段时间内提高移动终端能够使用的网络带宽,从而达到增强移动终端网络信号的目的。

此外,在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信号叠加模块30可以统计移动终端共耗费的流量,当统计所耗费的流量超过了预设流量阈值,移动终端输入预设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当前流量使用情况。当然,在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信号叠加模块30也可以实时监控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强度,当监控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或大于当前应用场景的必备信号强度值,则关闭或限速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检测模块10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然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通道开启模块20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最后信号叠加模块30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从而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信号不佳时,自动启动第二数据网络通道,从而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利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网络信号和带宽,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改善了单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移动终端在一些特殊场景网络信号不稳定的状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13,通道开启模块2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1,用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网络应用场景的识别标准可以预存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可根据当前耗费流量的应用类型、耗费流量大小等参数来确定网络应用场景,例如网络应用场景包括导航场景、视频播放场景、邮件查阅场景、游戏场景等;例如若耗费流量的应用类型为导航类、地图类应用时,则判定当前的网络应用场景为导航类场景;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对应不同的当前需求带宽,网络应用场景和当前需求带宽的对应关系可预存在移动终端中或预存在与移动终端关联的远端服务器中,例如视频播放场景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较大,邮件查阅场景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较小。所以,在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第一获取单元21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第二获取单元2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

第二获取单元22对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网络测速,从而获取当前时刻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通道开启单元23,用于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网络带宽,则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若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表明当前开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信号无法满足用户当前网络应用场景所需的带宽或信号强度,则通道开启单元23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若当前需求带宽小于等于第一网络带宽,表面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信号够用,则不作处理,即不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第一获取单元21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然后第二获取单元22获取当前时刻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并比较第一网络带宽和当前需求带宽,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通道开启单元23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避免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带宽够用、信号足够强时,也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从而避免在用户失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减少移动终端电量、流量的不必要浪费。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通道开启单元23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则获取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若所述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时,表明移动终端当前的移动数据网络信号不佳,通道开启单元23对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测速以获取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然后通道开启单元23比较第二网络带宽和当前需求带宽,若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通道开启单元23只能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并对第一网络带宽和第二网络带宽进行叠加,尽量使移动终端可利用的移动数据网络的网络带宽接近或超过当前需求带宽;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表明当前场景下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可以满足用户的当前网络应用场景对信号强度和带宽的需求,此时通道开启单元23可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避免在单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能够满足用户网络需求的情形下,开启不必要的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从而减少移动终端电量、流量的不必要浪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信号增强方法,该网络信号增强方法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在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4,该网络信号增强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

移动终端内部包括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对应芯片和天线,在用户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上网时,若用户认为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不佳,且又急需提高当前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强度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用户可向移动终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比如用户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正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导航,若此时网络信号不佳而导致无法正常导航,用户得不到导航很容易走错路而浪费时间、浪费能源,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即可对移动终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

步骤s20,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即此时移动终端同时开启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移动终端同时利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带宽,以便进行后续的信号叠加。

步骤s30,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

在确定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都开启后,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接收的网络信号进行叠加,便于移动终端上运行的网络应用能够同时消耗两个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流量,以此在一段时间内提高移动终端能够使用的网络带宽,从而达到增强移动终端网络信号的目的。

此外,在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可以统计移动终端共耗费的流量,当统计所耗费的流量超过了预设流量阈值,移动终端输入预设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当前流量使用情况。当然,在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也可以实时监控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强度,当监控到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或大于当前应用场景的必备信号强度值,则关闭或限速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然后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最后将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信号进行叠加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从而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信号不佳时,自动启动第二数据网络通道,从而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利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网络信号和带宽,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网络信号,改善了单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移动终端在一些特殊场景网络信号不稳定的状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二实施例,参照图15,在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网络应用场景的识别标准可以预存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可根据当前耗费流量的应用类型、耗费流量大小等参数来确定网络应用场景,例如网络应用场景包括导航场景、视频播放场景、邮件查阅场景、游戏场景等;例如若耗费流量的应用类型为导航类、地图类应用时,则判定当前的网络应用场景为导航类场景;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对应不同的当前需求带宽,网络应用场景和当前需求带宽的对应关系可预存在移动终端中或预存在与移动终端关联的远端服务器中,例如视频播放场景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较大,邮件查阅场景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较小。所以,在当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时刻网络应用场景,并根据该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当前需求带宽。

步骤s22,获取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

对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网络测速,从而获取当前时刻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和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步骤s23,若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则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若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表明当前开启的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信号无法满足用户当前网络应用场景所需的带宽或信号强度,则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若当前需求带宽小于等于第一网络带宽,表面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所提供的网络信号够用,不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信号增强指令时,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应用场景,获取对应的当前需求带宽,然后获取当前时刻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一网络带宽,并比较第一网络带宽和当前需求带宽,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开启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避免在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带宽够用、信号足够强时,也开启移动终端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从而避免在用户失误输入信号增强指令时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减少移动终端电量、流量的不必要浪费。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号增强方法第三实施例,参照图7,在第三实施例中,步骤s23包括:

步骤s231,若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获取移动终端预置的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

步骤s232,若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步骤s233,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则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当前需求带宽大于第一网络带宽时,表明移动终端当前的移动数据网络信号不佳,对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进行测速以获取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的第二网络带宽;然后比较第二网络带宽和当前需求带宽,若第二网络带宽小于当前需求带宽,只能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并对第一网络带宽和第二网络带宽进行叠加,尽量使移动终端可利用的移动数据网络的网络带宽接近或超过当前需求带宽;若第二网络带宽大于等于当前需求带宽,表明当前场景下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可以满足用户的当前网络应用场景对信号强度和带宽的需求,此时可关闭第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开启第二移动数据网络通道,避免在单一移动数据网络通道能够满足用户网络需求的情形下,开启不必要的移动数据网络通道,从而减少移动终端电量、流量的不必要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