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5778发布日期:2018-06-14 21:1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环保护切换ERPS(EthernetRingProtectionSwitching)是一个专门应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它在以太网环完整时能够防止数据环路引起的广播风暴,而当以太网环上一条链路断开时能恢复环网上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路。ERPS网络中包括主节点设备(Owner)、邻居节点设备(Neighbor)、普通节点设备(Normal)、互联节点设备(Interconnection)四种节点类型。其中,主节点设备和邻居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环网保护链路RPL(RingProtectionLink),其目的用于阻塞主节点设备与邻居节点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使得主节点设备和邻居节点设备间不发送数据报文,防止主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被环回至主节点设备中。其中,互联节点设备用于连接主环和子环的,其他的节点设备为普通节点设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出一种报文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ERPS网络的第一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主节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携带有VLANID;获取并比较各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出接口;获取所述VLANID,将所述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报文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ERPS网络的第一节点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以及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VLANID,所述数据报文携带有VLANID;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各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出接口;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由上述方案可知,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根据第一节点设备中不同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选择链路带宽剩余量大的出接口作为第一出接口(所述第一出接口用于发送所述数据报文),避免了因按实例发送数据报文造成的链路负载过重,出现丢包或拥塞的情况,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利用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的环网保护链路RPL发送数据报文,提高了ERPS网络的链路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ERPS网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ERPS网络中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节点设备为ERPS网络中的主节点设备(OwnerNode),第二节点设备为ERPS网络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相邻的邻居节点设备(NeighborNode),第三节点设备为ERPS网络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相邻的普通节点设备(NormalNode)或互联节点设备(InterconnectionNode),其中,第一节点设备(即主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即邻居节点设备)间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其中,第一节点设备、第二节点设备、第三节点设备为具有接收\\发送功能的网络交换设备,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在本申请中,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为第一节点设备中可以用于发送报文的接口,进一步的,该接口包括第一节点设备上用于与第三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还包括第一节点设备上用于与第二节点设备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出接口为逻辑意义上的出接口,只要具有发送功能的双工\\半双工的接口均可以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出接口(接口)。在本申请中,将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称为第一数据报文,并将携带有VLANID的第一数据报文称为待发送的数据报文。本申请人发现,在ERPS网络中,第一节点设备是按照实例发送数据报文的,实例下用于发送所述数据报文的链路固定不变,并且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建立的环网保护链路RPL一般是不发送数据报文的(由于ERPS网络为环网结构,为了防止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被环回至第一节点设备中,因此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建立的环网保护链路RPL一般是不发送数据报文的),若某个实例下发送的数据报文过大,会出现丢包或拥塞的情况。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的ERPS网络的第一节点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携带有VLANID。步骤102,获取并比较各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出接口。步骤103,获取所述VLANID,将所述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在步骤101中,第一节点设备将携带有VLANID的第一数据报文作为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报文就已经携带了VLANID;若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报文未携带VLANID,第一节点设备为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报文分配VLANID,以及将所述分配的VLANID携带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并将携带了所述VLANID的第一数据报文作为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具体的,第一节点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不同第一数据报文的属性信息(如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信息、权限等级等)为不同的第一数据报文分配不同的VLANID,或者第一节点设备根据接收到不同的第一数据报文的先后顺序为所述不同的第一数据报文分配不同的VLANID;即只要待发送的数据报文携带了VLANID即可,对于是如何携带的VLANID不加限定。在步骤102中,第一节点设备获取各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其中,各出接口的含义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接口,具体的,获取各(两个或两个以上)出接口中每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总量,以及获取每个出接口当前已使用的链路带宽量,将获取的每个出接口的链路带宽总量减去当前各自已使用的链路带宽量,从而计算出每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例如,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通过自身的配置信息可获得出接口P1的链路带宽总量为10G,出接口P2的链路带宽总量为10G,在某一时刻,通过自身的状态信息可获得出接口P1已使用的链路带宽量为3G,出接口P2已使用的链路带宽量为1G,则出接口P1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7G(即10G-3G=7G),出接口P2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9G(即10G-1G=9G),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例仅列举了计算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的优选方法,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能够计算出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均可用于本申请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将获取的各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取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作为第一出接口,具体包括:若选取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为某一个出接口时,则确定所述某一个出接口为所述第一出接口,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1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2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通过比较可知,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则确定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若选取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为两个以上出接口时(即所述两个以上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相同),则在所述多个出接口中确定一个出接口为第一出接口,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2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通过比较可知,出接口P1和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则从出接口P1和出接口P3中确定一个出接口(确定出接口P1或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又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即第一节点设备的全部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均相同,则从出接口P1、出接口P2和出接口P3中确定一个出接口(确定出接口P1、出接口P2或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出接口时,将所述数据报文中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以使第一节点设备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其中,在将所述数据报文中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前,第一节点设备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VLANID。其中,将所述数据报文中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以使第一节点设备根据所述该对应关系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具体包括,将所述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进行对应,使得具有相同VLANID的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例如,第一节点设备获取数据报文的VLANID为VLAN01,且确定的第一出接口为出接口P1,则第一节点设备将携带有VLAN01的数据报文从出接口P1发送。优选的,第一节点设备将VLANID与第一出接口进行对应,并生成对应表项,第一节点设备根据该对应表项,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优选的,对与第一出接口对应的VLANID设置第一定时器(若存在对应表项,则对对应表项中的VLANID设置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前,若第一节点设备获取新的数据报文携带的VLANID和上述的与第一出接口对应的VLANID相同,则第一节点设备将所述新的数据报文从第一出接口发送,否则,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第一节点设备将已超时的VLANID从对应关系中删除。由于ERPS网络为环网结构,为了防止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被环回到第一节点设备中,第一节点设备会与第二节点设备间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根据RPL的特性,第一节点设备上用于与第二节点设备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一般是不会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数据报文的,当第一节点设备通过步骤102中确定的第一出接口对应的链路为环网保护链路RPL时,为了使所述第一出接口能够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数据报文,第一节点设备需要更改所述第一出接口属性,使所述第一出接口能够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具体的,当第一节点设备通过步骤102确定了第一出接口(该第一出接口为与第二节点设备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第一节点设备将数据报文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并且第一节点设备更改所述第一出接口属性,允许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更改属性后的第一出接口依然是用于与第二节点设备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对于未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依然处于不发送状态)。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还需向第二节点设备以及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通知报文,使第二节点设备根据该通知报文接收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以及使第三节点设备根据该通知报文禁止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由于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环网保护链路RPL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数据报文,为了防止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被环回至该第一节点设备中,需禁止与该第一节点设备相邻的第三节点设备向该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报文)。为了方便区分,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给第二节点设备的通知报文称为第一通知报文,将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给第三节点设备的通知报文称为第二通知报文,具体如下:第一节点设备将携带有所述VLANID的第一通知报文(该第一通知报文为协议报文,例如R-APS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二节点设备,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通知报文中获取VLANID,并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报文中的相应信息(如命令字符)更改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的接口属性,使所述接口能够接收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优选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报文中的VLANID与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的接口生成对应关系,以使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间完成数据报文的收发。第一节点设备将携带有所述VLANID的第二通知报文(该第二通知报文为协议报文,例如R-APS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三节点设备,所述第三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二通知报文中获取VLANID,并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报文中的相应信息(如命令字符)更改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属性,使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禁止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一节点设备除了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还从第一节点设备中的其他出接口也发送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还禁止除所述第一出接口的其他出接口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无需按照实例发送,第一节点设备通过比较不同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对应链路带宽剩余量大的出接口作为第一出接口用于发送数据报文,使得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利用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灵活的选择发送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避免了因按实例发送数据报文造成的链路负载过重,出现丢包或拥塞的情况,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动态选择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的环网保护链路RPL发送数据报文,提高了ERPS网络的链路资源利用率。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具体为,第一节点设备设置第二定时器,当第一节点设备通过步骤102确定的第一出接口为与第二节点设备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报文,且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的反馈报文,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已经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报文更改了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属性(即完成了使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禁止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再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设备。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的反馈报文,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按照实例发送该数据报文。(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未收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的反馈报文,则可认为第三节点设备并未完成更改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属性,即第三节点设备依然可以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若此时第一节点设备将数据报文从第一出接口发送给第二节点设备,则该被发送的数据报文将通过第三节点设备环回至第一节点设备中,因此若在该第二定时器超时后,第一节点设备未收到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的反馈报文,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按照实例发送该数据报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节点设备通过增加第二定时器,并且在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根据是否收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的反馈报文来确定所述第三节点设备是否已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报文更改了与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属性,若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完成了更改接口属性,则将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否则将数据报文按照实例发送,避免了因第三节点设备未完成对与第一节点设备连接的接口属性的更改,而造成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经第三节点设备环回至第一节点设备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个ERPS网络场景,如图2所示,在该ERPS网络中,包括第一节点设备A、第二节点设备D、第三节点设备B,其中,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1与第二节点设备D的接口P1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在现有技术中,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1与第二节点设备的接口P1之间是不互相发送数据报文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区分,将第一节点设备A中不同时刻的待发送数据报文分别用第二数据报文、第三数据报文、第四数据报文加以区分。基于该ERPS网络场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如图3所示,步骤201,第一节点设备A获取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携带的VLANID为VLAN10,且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占用带宽量为3G。步骤202,第一节点设备A确定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具体如下:第一节点设备A获取出接口P1和出接口P2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总量均为10G(即P1-P1的链路带宽总量为10G、P1-P2的链路带宽总量为10G),第一节点设备A根据自身的状态信息获得此时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1和出接口P2已使用的链路带宽量均为0G,则可知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P1和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10G,优选的,第一节点设备A可生成接口与链路带宽剩余量的映射表项,如表1所示:OUT-INTERFACEBANDWIDTH(G)P110P210表1此时,第一节点设备A可以选择出接口P1或出接口P2为第一出接口用于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由于P1-P1为环网保护链路RPL,根据环网保护链路RPL的特性,出接口P1不会向第二节点设备D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因此可优选P2-P1的链路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即选择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2作为第一出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设备A也可选择出接口P1接口作为第一出接口,具体方法已在上述实施例中予以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当第一节点设备A确定从出接口P2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后,且第一节点设备A从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获取该第二数据报文的占用带宽量为3G,则第一节点设备A之前生成的接口与链路带宽剩余量的映射表项将会更新,更新后的表项如表2所示:OUT-INTERFACEBANDWIDTH(G)P110P27表2同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A优选的还可生成VLANID与出接口的对应表项,如表3所示:VLANIDOUT-INTEFACE10P2表3第一节点设备A根据表3将携带有VLAN10的第二数据报文从接口P2发送。步骤203,在下一时刻,第一节点设备A获取第三数据报文,并确定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具体如下:第一节点设备A获取第三数据报文,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携带的VLANID为VLAN20,且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占用带宽量为2G,根据步骤202中第一节点设备A生成的表2可知,当前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1和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10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7G(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A可根据步骤202中的方法,重新确定各出接口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第一节点设备A比较所述出接口P1和出接口P2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比较结果为第一节点设备A的出接口P1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大于出接口P2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则所述第一节点设备A根据该比较结果,选择出接口P1作为第一出接口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报文(此时,第一出接口为环网保护链路RPL对应的接口,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的方法已在前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因此不再赘述),优选的,第一节点设备A更新步骤202中的表2,具体如表4所示:表4同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A优选的可对步骤202中生成的VLANID与出接口的对应表项(步骤202中的表3)进行更新(也可重新生成),更新后的表项如表5所示:VLANIDOUT-INTEFACE10P220P1表5第一节点设备A根据该表5将携带有VLAN20的第三数据报文从出接口P1发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仅以第一节点设备A有出接口P1、出接口P2进行了举例说明,但并不限制第一节点设备A只有两个出接口,当第一节点设备A存在两个以上的出接口时,依然适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节点设备A在发送数据报文(第二数据报文和/或第三数据报文)时,无需按照实例发送,第一节点设备A通过比较不同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使得第一节点设备A可以利用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灵活的选择发送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避免了因按实例发送数据报文造成的链路负载过重,出现丢包或拥塞的情况,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动态选择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的环网保护链路RPL发送数据报文,提高了ERPS网络的链路资源利用率。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该方案包括,对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生成的对应表项中的VLANID设置第一定时器,当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若第一节点设备需发送的第四数据报文携带的VLANID与对应表项中的VLANID相同时,则第一节点设备根据该对应表项,将所述第四数据报文从第一出接口发送,否则当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第一节点设备将已超时的第一定时器所对应的VLANID删除。为方便说明,以上述实施例的表5举例说明,通过表5可知,目前,携带有VLAN10的第二数据报文从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P2发送,携带有VLAN20的第三数据报文从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P1发送,对表5中的VLANID设置超时时间为10秒的第一定时器,如表6所示:VLANIDOUT-INTEFACEVLANIDTIME(S)10P21020P110表6下一时刻,当携带VLAN10的第二数据报文通过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P2发送完成后,启动该第一定时器,若在该第一定时器超时前,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四数据报文携带的VLANID号为VLAN10,则第一节点设备将第四数据报文从出接口P2发送(此时可重新刷新表6中VLAN10对应的超时时间)。通过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当第一定时器超时前,若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的新的数据报文所携带的VLANID与对应表项中的VLANID相同时,第一节点设备可直接将所述新的数据报文根据所述对应表项从第一出接口发送,无需再重新确定第一出接口,节省了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所述新的数据报文的准备时间。或者,下一时刻,当携带VLAN10的第二数据报文通过第一节点设备的出接口P2发送完成后,启动该第一定时器,若在该第一定时器超时前,第一节点设备中没有携带VLAN10的数据报文,则在该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将表6中VLAN10删除。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装置,该装置应用在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ERPS网络的第一节点设备中,其中,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的第一节点设备中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报文发送装置所在的第一节点设备为硬件结构,除了包括了处理器、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等;从硬件结构上来讲,该第一节点设备还可能是分布式设备,可能包括多个接口卡,以便在硬件层面进行报文处理的扩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ERPS网络的第一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主节点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以及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VLANID,所述数据报文携带有VLANID;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出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各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出接口;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VLANID与所述第一出接口对应,并根据所述对应将所述数据报文从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将各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取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作为第一出接口,具体包括:若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为某一个出接口时,则确定所述某一个出接口为所述第一出接口,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1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2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通过比较可知,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则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若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为两个以上时时,则从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中确定一个出接口为所述第一出接口,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2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通过比较可知,出接口P1和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则第一处理模块从出接口P1和出接口P3中任意确定一个出接口(确定出接口P1或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又例如,若第一节点设备包括出接口P1、出接口P2、出接口P3三个出接口,且三个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分别为,出接口P1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2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出接口P3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为3G,即第一节点设备的全部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均相同,则第一处理模块从出接口P1、出接口P2和出接口P3中任意确定一个出接口(确定出接口P1、出接口P2或出接口P3)为第一出接口。由于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会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根据环网保护链路RPL的属性,第一节点设备以及第二节点设备上用于建立环网保护链路RPL的接口是不会发送数据报文的,因此,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的第一出接口为环网保护链路RPL对应的接口时,具体包括: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允许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还需向第二节点设备以及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通知报文,使第二节点设备根据该通知报文接收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以及使第三节点设备根据该通知报文禁止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为了方便区分,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给第二节点设备的通知报文称为第一通知报文,将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给第三节点设备的通知报文称为第二通知报文,具体如下: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第一通知报文(其中,该第一通知报文为协议报文,例如R-APS协议报文),以使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报文接收所述第一出接口发送的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相应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报文,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知报文中获取所述VLANID,并使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的接口允许接收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因发送模块将所述数据报文从环网保护链路RPL发送,而导致主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报文被环回到主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禁止除所述第一出接口的其他出接口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所述VLANID的第二通知报文(其中,该第二通知报文为协议报文,例如R-APS协议报文),以使所述第三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报文禁止向所述主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相应的,所述第三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具体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二通知报文,所述第三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通知报文中获取所述VLANID,并使所述第三节点设备禁止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VLANID的数据报文。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无需按照实例发送,第一节点设备通过比较不同出接口对应的链路带宽剩余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使得第一节点设备可以选择对应链路带宽剩余量最大的出接口作为发送数据报文的第一出接口,避免了因按实例发送数据报文造成的链路负载过重,出现丢包或拥塞的情况,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动态选择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间的环网保护链路RPL发送数据报文,提高了ERPS网络的链路资源利用率。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