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结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1943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帧结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5G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从行业应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目前,对于5G的帧结构,定义了一个时间间隔X(Time Interval X),这个时间间隔X包含下行传输(transmission)部分、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传输(transmission)部分。并且,时间间隔X可以分为可能的3种类型,其中:类型1的时间间隔X包括一个下行传输部分和一个可能的保护间隔;类型2的时间间隔X包含一个可能的保护间隔和一个上行传输部分;类型3的时间间隔X包含一个下行传输部分、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和一个上行传输部分。类型3的时间间隔X可以用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的下行到上行的切换,也可以用于快速上行调度(UL grant)、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快速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的自包含结构,以获取低时延。

但是,目前并没有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的方法,这样会导致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无法正常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以实现网络侧与用户设备进行正常通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信道状况及通信业务需求,配置一组时间间隔X,且生成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将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并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资源单位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下行控制部分、下行传输部分及时间间隔X;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所述时间间隔X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

可选地,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时间间隔X时,所述时间间隔X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可选地,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传输部分时,所述下行传输部分中的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可选地,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时,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所占的符号数。

可选地,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可选地,按照半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周期为N个时间间隔X;其中:N为整数且N>1。

可选地,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后续m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m为整数,且N>m>1。

可选地,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当前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和后续n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n为整数,且N>n>1。

可选地,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当前时间间隔X的配置。

可选地,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如下信息:后续至少一个类型2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及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相隔时间,并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时间间隔X内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部分和/或上行控制部分。

可选地,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内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时间间隔X内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时间间隔X内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

可选地,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时,所述配置时间间隔X,包括: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时,配置以下任意两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可选地,当所述时间间隔的长度可变时,所述配置时间间隔X,包括: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且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可选地,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下行数据部分和下行控制部分,所述上行传输部分包括上行数据部分和上行控制部分,所述配置时间间隔X,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于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和/或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

可选地,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及用户设备盲检;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半静态及动态配置。

可选地,通过半静态的方式指示长度候选子集,且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所述候选子集的索引。

可选地,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a时,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类型3a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下行数据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控制部分;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b时,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数据部分。

可选地,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还包括:上行控制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网络侧的资源单位;解析所述资源单位,获取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的指示,与所述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配置单元,适于根据信道状况及通信业务需求,配置一组时间间隔X,且生成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加载单元,适于将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并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发送单元,适于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适于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以下任意一种资源单位中:下行控制部分、下行传输部分及时间间隔X;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所述时间间隔X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

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时间间隔X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格式。

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传输部分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传输部分中的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

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所占的符号数。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适于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适于按照半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周期为N个时间间隔X;其中:N为整数且N>1。

可选地,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后续m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m为整数,且N>m>1。

可选地,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当前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和后续n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n为整数,且N>n>1。

可选地,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当前时间间隔X的配置。

可选地,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如下信息:后续至少一个类型2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及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相隔时间,并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时间间隔X内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部分和/或上行控制部分。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所生成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所生成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内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时间间隔X内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时间间隔X内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且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时,配置以下任意两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的长度可变时,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且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在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下行数据部分和下行控制部分,且所述上行传输部分包括上行数据部分和上行行控制部分时,生成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关于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和/或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动态配置。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通过半静态的方式指示长度候选子集,且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所述候选子集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a时,生成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并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b时,生成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类型3a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下行数据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控制部分;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数据部分。

可选地,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还包括:上行控制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资源单位;解析单元,适于解析所述资源单位,获取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数据传输单元,适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的指示,与所述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生成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且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进而通过所述资源单位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因此可以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故可以实现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正常通信。

进一步,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可以降低用户设备无法接收到资源单位及网络侧对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概率,故可以提高帧结构配置的健壮性。

进一步,按照半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也可以降低用户设备无法接收到资源单位及网络侧对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概率,故可以提高帧结构配置的健壮性。

进一步,通过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当前时间间隔X的配置,可以使得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来相应地调整时间间隔X的配置,因此可以提高帧结构配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输资源单位至用户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输资源单位至用户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指示用户设备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指示用户设备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5G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从行业应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目前,3GPP基本达成共识,对于5G的帧结构,定义了一个时间间隔X(Time Interval X),这个时间间隔X包含下行传输(Downlink Transmission)部分、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传输(Uplink Transmission)部分。

其中:保护间隔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通信系统可以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保护间隔可以用于为用户设备预留处理时间,以快速地进行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ed Retransmission Request)和及时反馈。保护间隔还可以用于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中的突发信息的插入。保护间隔也可以用于容纳信号拖尾,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FBMC)波形的拖尾。

对于TDD系统,保护间隔可以用于下行到上行的转换,并留给用户设备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FDD系统,保护间隔是针对某个用户而言,该用户在保护间隔内不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但其他用户可以使用该保护间隔发送或接收数据。

并且,时间间隔X可以分为可能的3种类型,其中:类型1的时间间隔X包括一个下行传输部分和一个可能的保护间隔;类型2的时间间隔X包含一个可能的保护间隔和一个上行传输部分;类型3的时间间隔X包含一个下行传输部分、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和一个上行传输部分。类型3的时间间隔X可以用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的下行到上行的切换,也可以用于快速上行调度(UL grant)、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快速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的自包含结构,以获取低时延。

时间间隔X的配置,一方面涉及到上行传输部分、下行传输部分和保护间隔的配比,比如下行或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一个或多个保护间隔的长度和位置。另一方面还涉及到上行传输部分及下行传输部分本身内部结构的多种配置。

但是,目前并没有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的方法,这样会导致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无法正常通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生成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且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进而通过所述资源单位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故可以实现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正常通信。

本发明中所指的静态配置等同于预先定义的方式,即网络侧和用户设备预先约定好的方式。本发明中所指的半静态配置,就是通过层三控制信令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的方式,其中RRC信令可以采用主信息块或系统信息块或其他消息承载。本发明中所指的动态配置,就是通过层一控制信令的方式,其中层一控制信令可以采用下行控制信息(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承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以下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下面结合图1对所述方法分步骤详细介绍,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信道状况及通信业务需求,配置一组时间间隔X,且生成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

由于网络侧设备可以获知当前的信道的质量情况及用户的业务需求,故在具体实施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道状况及通信业务需求,来配置一组时间间隔X,并且生成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可以放在一个专门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间隔X的配置涉及的因素较多,相应地,配置信息中所包括的内容可以不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除了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外,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内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时间间隔X内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时间间隔X内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

由于时间间隔X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所包括的内容均不相同,故在具体实施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和业务需求,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时间间隔X进行配置,这样有利于灵活性。另一方面还要保证配置的信令开销尽量小,这样有利于健壮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可以由以下三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是预先定义好的,比如预先定义好是14个符号或7个符号;第二种是半静态配置的,比如在主信息块或系统信息块中指定是14个符号或7个符号;第三种方式是在所述资源单位中指定。

具体而言,如果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并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两者之一,其中: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

如果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并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长度两者之一,其中: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

如果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并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时,由于剩下一个部分的长度可以被隐式的推导出,故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中的三者之二。其中: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

比如,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为14个符号时,符号索引从0到13。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3比特指示8个可能的终止符号索引(6,7,…,13)。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2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3比特指示8个可能的开始符号索引(0,1,…,7)。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3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保护间隔长度(1,2,3,4),并且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9,10,11,12)。

又比如,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为7个符号时,符号索引从0到6。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终止符号索引(3,4,5,6)。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2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开始符号索引(0,1,2,3)。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3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保护间隔长度(1,2,3,4),并且用1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5,6)。

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把类型3的时间间隔X分成下行占优的子类和上行占优的子类,虽然网络侧设备仍然需要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中的三者之二,也就是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中的任意两个,但是所指示的长度的候选集可以减少。

为了进一步减少信令开销,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通过半静态指示各部分的可能的长度候选子集,动态信令指示子集的索引。把类型3的时间间隔X分成下行占优的子类和上行占优的子类可以看作是这种方式的一个特例。

某些情形下,为了简化信令,可以不采用类型3,而是用两个顺序的类型1的时间间隔X和类型2的时间间隔X拼接出一个类型3的时间间隔X。

比如,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为7个符号时,符号索引从0到6。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终止符号索引(3,4,5,6)。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2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开始符号索引(0,1,2,3)。此时两个顺序的类型1的时间间隔X和类型2的时间间隔X就可以组成符号数为14的类型3的时间间隔X。是否支持类型3通过预先定义或者网络侧半静态指示。

另外,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也可以是变化的。如果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可变,网络侧设备可以首先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进而按照时间间隔X的类型分别再对其进行相应地配置。

比如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可以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两者之一,且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定。如果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两者之一,且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时间间隔X的长度可以改变,相应调整类型1的时间间隔X及类型2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可以得到类型3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故在此对类型3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就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下行数据部分和下行控制部分,所述上行传输部分包括上行数据部分和上行控制部分。为了指示下行控制部分的位置和长度、及上行控制部分的位置和长度,还需要额外的信令。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若下行传输部分包含下行控制部分,下行控制部分固定在下行数据部分之前;若上行传输部分包含上行控制部分,上行控制部分固定在上行数据部分之后。因此,可以只是指示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及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

对于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也可以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盲检得到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在具体实施中,下行控制部分长度可以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设置一个最大值,比如可以设置最大值为2个符号。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盲检得到下行控制部分的实际长度,包括盲检下行控制信息、盲检信道格式指示(Control Format Indication,CFI)等。此时,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并不需要动态的信令指示。

对于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也可以通过静态或半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配置。

为了进一步减少信令开销,在具体实施中,类型3的时间间隔X可以被定义为由两大典型的子类组成,分别为下行占优的类型3的时间间隔X和上行占优的类型3的时间间隔X。其中:下行占优的类型3的时间间隔X又可以称作为类型3a的时间间隔X,上行占优的类型3的时间间隔X又可以称作为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并且,所述类型3a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下行数据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控制部分,而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保护间隔、上行数据部分。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除了所述下行控制部分、保护间隔、上行数据部分之外,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还可以包括:上行控制部分。也就是说,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可以包括上行控制部分,也可以不包括上行控制部分。

如前所述,在具体实施中,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和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静态和/或半静态和/或盲检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对于所述类型3a和3b的时间间隔X,网络侧只需要指示保护间隔的长度。

比如,静态或半静态指示上行控制部分长度为1个符号,下行控制部分长度为2个符号,并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为14或7个符号,符号索引从0到13或从0到6;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a或3b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用2比特指示4个可能的保护间隔长度(1,2,3,4)。

更进一步,某些场景中,保护间隔的长度是小区部署时的一个参数,例如当保护间隔用于TDD系统中的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保护间隔需要满足各个位置用户设备的定时提前,而这与小区半径有关,因此是小区部署时的一个参数。此时,保护间隔是系统的一个预设值,因此可以不用信令给用户设备进行指示。

步骤S12:将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并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

下行控制信息包括多组信息,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并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来进行发送。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资源单位可以为多种形式。比如所述资源单位可以为下行控制部分。还比如,所述资源单位为下行传输部分,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还比如,所述资源单位可以为时间间隔X,且所述时间间隔X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时间间隔X时,所述时间间隔X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传输部分时,所述下行传输部分中的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时,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或者半静态配置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所占的符号数。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部分也可以包含数据调度指派信息、上行数据HARQ反馈信息、公共控制消息。所述公共控制消息可以包括系统信息、寻呼信息、随机接入回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信息等信息。

步骤S13: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换言之,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按照预先定义好的周期分别进行资源单位的发送和接收。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按照半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通过层三控制信令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通知用户设备使用某一个周期,然后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按照此周期分别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其中:所述RRC信令可以采用主信息块或系统信息块或其他消息承载。因此,可以提高帧结构配置的健壮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周期可以为固定时长,也可以为不固定时长。比如,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输资源单位至用户设备的过程示意图,传输过程可以参考图2,在20ms内,网络侧设备可以以固定时长的5ms为周期传输资源单位,即分别在第1ms、第6ms及第11ms发送资源单位,其中:资源单位为下行控制部分。又比如,如果资源单位为时间间隔X,时间间隔X中包括一个下行控制部分,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传输资源单位至用户设备的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20ms内,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在第1ms、第11ms、第16ms各传输一次资源单位,此时的周期即为不固定时长。

为了降低通信资源的消耗,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周期为N个时间间隔X;其中:N为整数且N>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N等于5或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N的大小,N的大小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后续m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也就是配置信息中包括后续m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m为整数,且N>m>1。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当前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和后续n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n为整数,且N>n>1。比如,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指示用户设备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方法示意图,参考图4,当资源单位为时间间隔X,时间间隔X内包括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时间间隔X为1ms,n=4,且周期为固定时长的5ms时,第t1时刻所发送的时间间隔X中可以指示当前及后续的共5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

为了提高帧结构配置的灵活性,在具体实施中,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可以指示当前时间间隔X的配置,也可以同时指示后续至少一个类型2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及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相隔时间,并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时间间隔X内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部分和/或上行控制部分。

图5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指示用户设备时间间隔X的配置的方法示意图,参考图5,当资源单位为时间间隔X,时间间隔X内包括一个下行控制部分,周期为固定时长的5ms时,第t2ms时刻所发送的时间间隔X中指示第t2ms~第t7ms时段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但后续可能由于信道质量或者业务需求改变,则可以在后续时刻例如时刻第t5ms,重新发送包括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间间隔X,以指示第t5ms~第t7ms时段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

综上所述,通过生成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且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进而通过所述资源单位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故可以实现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正常通信。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还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61:接收来自网络侧的资源单位。

步骤S62:解析所述资源单位,获取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

由于资源单位只是配置信息的一个承载载体,故在具体实施中,用户设备可以解析所述资源单位,并从中获取得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

步骤S63:根据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的指示,与所述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的指示,与所述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比如,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时间间隔X的类型,相应地调整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还提供了可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帧结构配置方法的网络侧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配置单元71、加载单元72及发送单元73,其中:

配置单元71,适于根据信道状况及通信业务需求,配置一组时间间隔X,且生成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

加载单元72,适于将所述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并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

发送单元73,适于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通过配置单元生成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并由加载单元将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添加至下行控制信息,且承载在预设的资源单位中,进而由发送单元通过所述资源单位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时间间隔X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实现指示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帧结构的配置,故可以实现网络侧与用户设备正常通信。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载单元72,适于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以下任意一种资源单位中:下行控制部分、下行传输部分及时间间隔X;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所述时间间隔X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控制部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载单元72,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时间间隔X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格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载单元72,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传输部分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传输部分中的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载单元72,适于当所述资源单位为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时,预先定义或者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格式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时频位置包括所述下行控制部分所占的符号数。

为了提高帧结构配置的健壮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73,适于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73,适于按照半静态配置的周期将所述资源单位发送至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周期为N个时间间隔X;其中:N为整数且N>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后续m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m为整数,且N>m>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资源单位中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指示当前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和后续n个时间间隔X的配置;其中:n为整数,且N>n>1。

为了提高帧结构配置的灵活性,在具体实施中,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当前时间间隔X的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任意一个下行控制部分指示如下信息:后续至少一个类型2的时间间隔X的配置,及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相隔时间,并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与所述类型2的时间间隔X对应的时间间隔X内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部分和/或上行控制部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所生成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所生成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时间间隔X内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时间间隔X内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时间间隔X内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固定且在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时,配置以下任意两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所述保护间隔的长度及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的长度可变时,配置所述时间间隔X的长度,且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1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2时,配置以下任意一个:所述时间间隔X内的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和保护间隔的长度;其中:所述下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下行传输部分的终止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所述上行传输部分的长度适于通过上行传输部分的起始符号索引来指示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在所述下行传输部分包括下行数据部分和下行控制部分,所述上行传输部分包括上行数据部分和上行行控制部分时,生成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关于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和/或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的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下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配置所述上行控制部分的长度: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动态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通过半静态的方式指示长度候选子集,且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所述候选子集的索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a时,生成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类型3a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下行数据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控制部分。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当所述时间间隔X的类型为类型3b时,生成包括保护间隔的长度的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包括:下行控制部分、保护间隔及上行数据部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类型3b的时间间隔X还可以包括:上行控制部分。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还提供了可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帧结构配置方法的用户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1、解析单元82及数据传输单元83,其中:

接收单元81,适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资源单位;

解析单元82,适于解析所述资源单位,获取一组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单元83,适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隔X的配置信息的指示,与所述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