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通道信号碎片化传输技术的保密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4444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密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多通道信号碎片化传输技术的保密通信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涉及重要信息通信之间的加密,如企业机密、军事领域等,防止重要信息被第三方窃取。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都是基于一个通道进行信息传输,无论是有线通信还是无线通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都是在一个信道内或者是在同一波段的电磁波上来传送某一信号。这些信息都是连贯完整的,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截获。一旦被第三方窃取,所有的通信内容都将被泄露,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信号碎片化传输技术的保密通信方法,即在信息发送端将每次要发送的数据分散成许多信息碎片,根据特定的密钥随机的分散到多通道中去进行传输;在信息接收端,再通过同一密钥的控制,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成原始的完整信息。由于通信的信息是分散在多个通道中,并且信号碎片在各个通道内是随机分布的,这样增加了截获信息的难度,即使截获了多路通道中传输的信息数据,由于信息是随机打乱的碎片,很难整合成完整的原始数据,从而增加了截获完整信息的难度,防止通信内容被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个通道传输的信息碎片化保密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信息发送端,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一个通信数据分散成多个信息碎片,并将该多个信息碎片进行发送;在信息接收端,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接收由多通道传输来的碎片数据,并对接收到的信息碎片重新整合以恢复出原始数据,将整合后的数据传送至对应的通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信息发送端和所述信息接收接都具有一个数据处理模块,其分别用来完成所述通信数据的分散和所述信息碎片的重新整合。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模块在一个控制序列的控制下,将发送端的数据分成信息碎片,然后分散到多路信息通道中去。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序列是依据一个特定的加密密钥产生的,信息碎片的打散及选择由哪几个信息通道发送均由该加密密钥决定。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信息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多路信息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发送的信息碎片。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信息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模块在一个控制序列的控制下将所述信息碎片重新整合成完整的原始数据,并将整合后的数据传送至通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收端的控制序列是由一个解密密钥产生,只有当该解密密钥与信息发送端的加密密钥一致时,解密才能成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数据具有分散性,通过多个信息通道发送与接收,防止第三方截获完整的信息,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传输数据是根据特定密钥打乱并分散到多个信息通道进行通信,其中信息通道数目的选择由密钥决定,因此数据传输具有非常好的隐蔽性与保密性,即使第三方在截获多路信息通道传送的信息碎片,也很难从信息碎片中恢复出原始通信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多个通道传输的信息碎片化保密通信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个通道传输的信息碎片化保密通信方法,即在信息发送端将每次的通信数据分散成信息碎片,根据特定的密钥控制碎片信息通过多个信息通道发送出去;在信息的接收端,再通过同一密钥的控制,由同样数目的信息通道接收碎片信息,并将其进行重新组合恢复出原始通信数据,输出到通信终端,完成一次保密通信。

本发明的保密通信的方法在信息发送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发送端有数据处理模块,进行通信时,发送的数据由原来的一路信息变成多路,进行信息传输;

在数据处理模块内,依据一个特定的密钥,将通信数据分散成数据碎片,然后经多个信息通道发送出去;

在信息的接收端,也有一个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也有多个数据通道,可接收多路传送的信息碎片,并对数据碎片进行整合;

在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模块中,使用特定的密钥,对分散的多路数据进行整合,恢复成一路原始数据,输出端解密使用的密钥要与发送端加密使用的密钥相同。

经过解密的数据,输出到通信终端,从而实现了一次保密通信。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主要为以下过程: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多个通道传输的信息碎片化保密通信方法的实现过程示意框图。参阅附图1,该通信是在数据发送之前,先经过数据加密处理,该加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将通信数据分解成信息碎片,然后在特定加密密钥的控制下通过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发送;接收端多个数据通道接收信息碎片并对其进行数据解密处理,该解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将分散的数据接收到数据处理模块,然后根据特定解密密钥,对接收到的碎片数据进行整合,传送至通信的另一端,从而完成一次保密通信。

以上所述的通信过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