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37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控制接口,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交互环境,面向用户提供沉浸感的技术。随着vr技术以及硬件的进步,vr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vr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然而,随着vr终端的应用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vr终端,则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保障用户在使用vr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应用于虚拟现实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需要执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的执行指令,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

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

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应用于虚拟现实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响应于针对需要执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的执行指令,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

匹配模块,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

验证模块,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本申请中,佩戴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在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时,虚拟现实终端可以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实现了用户在佩戴虚拟现实终端进行沉浸体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可以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主动验证自身身份的合法性,进而可以保障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所述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的虚拟现实终端所涉及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佩戴vr终端的用户在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时,可以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来主动验证自身身份的合法性,进而可以保障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方案。

用户在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时,vr终端可以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vr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实现了用户在佩戴vr终端进行沉浸体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可以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主动验证自身身份的合法性,进而可以保障用户在使用vr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业务实现方法,应用于vr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1,响应于针对需要执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的执行指令,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

步骤102,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

步骤103,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上述vr终端,是指基于vr技术开发的可以面向用户提供三维沉浸体验的终端设备;例如,上述vr可以是头戴式的头盔、眼镜或者其它形式的vr终端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vr终端可以基于搭载的虚拟现实操作系统(vros,virtualrealityoperationsystem),向佩戴者输出由开发人员开发出的vr场景模型,使得佩戴者,能够在输出的vr场景中得到三维沉浸体验。

上述目标任务,泛指用户在佩戴vr终端进行沉浸体验时,能够在vr终端面向用户呈现的vr场景中完成的,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的任务;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目标任务可以包括针对上述vr终端的解锁任务;用户在vr场景下完成的针对快捷支付的验证任务;用户在vr场景下完成的针对账号登录的验证任务;或者其它能够在vr场景下完成的,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的目标任务。

上述传感硬件,具体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等,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

上述交互行为特征,泛指与用户在佩戴vr终端进行沉浸体验时,在vr场景中所执行的一切交互行为所对应的行为特征;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交互行为特征可以包括用户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用户通过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外接设备(比如外接的操作杆、操作手柄,等等)控制vr场景中的视觉焦点的移动所产生的位移轨迹。

在本例中,为了保障用户在使用vr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vr终端的合法用户可以与vr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交互,在vr终端的操作系统中预设置用于对自身身份执行身份验证的交互行为特征。当用户在使用上述vr终端时,可以通过在vr场景中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来主动的验证自身的身份的合法性。

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3所示出的技术方案,则可以是上述vr终端的操作系统中的身份验证逻辑,当用户在佩戴该vr终端触发执行上述目标任务后,该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用户在触发上述目标任务后所发出的执行指令进行响应,通过执行上述身份验证逻辑,基于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然后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对佩戴者的身份进行合法性验证,进而可以基于身份验证的结果来决策是否能够正常执行上述目标任务。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匹配,此时vr终端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操作系统),可以确定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上述目标任务。

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则操作系统可以不响应上述执行指令,并统计针对上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次数;当针对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身份验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可以针对该用户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并在安全认证通过,确定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后,再执行上述目标任务。

在本例中,当确定佩戴上述vr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后,此时操作系统通常会面向该用户完全开放上述目标任务的执行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不再佩戴该vr终端,其它并没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重新佩戴该vr终端,则可能导致该vr终端面临一定的使用风险。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预先采集到的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的若干交互行为特征样本,通过预设的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出一个能够表征该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的特征识别模型;

例如,合法用户在佩戴vr进行沉浸体验时,在vr场景中习惯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操作焦点的移动轨迹等。

在本例中,上述操作系统,可以预先搭载训练完成的上述特征识别模型。当佩戴vr终端的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操作系统仍然可以通过传感硬件继续采集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并将采集到的该交互行为特征输入值该特征识别模型中进行特征识别,以确定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是否匹配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

如果通过模型的识别后,确定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vr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此时检测到的交互行为特征,很可能是合法用户对vr终端解锁后离开,由另一个非法用户佩戴该vr终端所产生的交互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可以重新启动针对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的流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基于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在确定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后,在后台在当前的佩戴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对该vr终端进行安全防护,从而可以提升vr终端的使用安全等级。

以下以上述目标任务为针对vr终端的解锁任务为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述目标任务为针对vr终端的解锁任务为例,仅为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定。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目标任务也可以诸如基于vr场景下的快捷支付的验证任务;基于vr场景下的账号登录的验证任务,等等。

以下通过vr场景模型创建,vr终端的解锁以及vr终端解锁后的安全防护三个阶段,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1)vr场景模型创建

在本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特定的建模工具,完成vr场景模型的创建。上述建模工具,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的限定;例如,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诸如unity、3dsmax、photoshop等较为成熟的建模工具完成vr场景模型的创建。

其中,开发人员在通过建模工具创建vr场景模型的过程中,该vr场景模型,以及该vr场景的纹理贴图,都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例如,可以事先通过摄像,采集材质纹理贴图,和真实场景的平面模型,然后通过photoshop或3dmax等建模工具,来处理纹理和构建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到unity3d平台(简称u3d),在u3d平台中通过音效、图形界面、插件、灯光等多个维度进行画面渲染,然后编写交互代码,最后完成vr场景模型的建模。

在本例中,开发人员除了需要创建vr场景模型以外,还可以通过上述建模工具,为上述vr终端的操作系统创建一个2d或者3d的锁屏界面。

其中,该锁屏界面可以作为用户启动vr终端后,试图进行vr终端的操作系统的初始界面;或者,在输出开发人员创建的vr场景模型之前的前置页面。

当用户在该锁屏界面的提示下,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完成针对自身身份的合法性以后,此时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开放进入该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然后输出开发人员创建的vr场景模型,以使佩戴者能够在输出的vr场景模型中得到沉浸体验。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锁屏界面的具体形态,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用户体验进行个性化定制。

2)vr终端的解锁

在本例中,当佩戴者启动vr终端后,该vr终端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输出上述锁屏界面。

其中,在本例中,上述锁屏界面中可以预先提供若干用于触发解锁的虚拟元件(比如,虚拟按钮)。用户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交互操作,来选中该虚拟元件,进而触发针对该vr终端的解锁流程。

例如,在示出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锁屏界面中可以提供一用于触发解锁的虚拟按钮,佩戴者可以通过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外接设备,来控制操作焦点(也称之为视觉焦点)的移动,将操作焦点定位在上述虚拟按钮上,然后执行一些简单的交互操作(比如,操作焦点在虚拟按钮上的简单滑动),来触发针对vr终端的解锁流程。

当然,除了以上示出的可以通过在锁屏界面中提供触发解锁的虚拟按钮以外,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vr终端的外接设备,比如vr终端外接的操作杆或者操作手柄上设置一用于触发解锁的实体按键,用于在需要针对vr终端进行解锁时,可以通过按压该实体按键来触发针对vr终端的解锁流程。

在本例中,当针对vr的解锁流程被触发后,vr终端可以向操作系统上报一个解锁指令,比如该解锁指令具体可以是一个解锁信号,vr终端的操作系统在接收到该解锁指令后,可以对该解锁指令进行响应,执行如步骤101-步骤103所示出的身份验证逻辑,来启动针对vr终端的解锁流程。

在本例中,当vr终端的操作系统启动了解锁流程后:

一方面,此时vr终端的佩戴者,可以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来主动验证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者的交互行为特征,将其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先在操作系统中预设置的用于解锁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以验证该vr终端当前的佩戴者的身份是否合法。

其中,在本例中,上述交互行为特征可以包括用户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用户通过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外接设备控制vr场景中的视觉焦点的移动所产生的位移轨迹。

即,对于vr终端的合法用户来说,为了提升vr终端的使用安全等级,可以与vr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比如与操作系统的设置界面进行交互),预设置一个自定义的头部姿态、自定义的三维手势,或者自定义的操作焦点的特殊位移轨迹,当佩戴者需要取得该vr终端的使用权限,则必须执行一个相同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控制操作焦点移动产生一个相同的唯一轨迹,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验证。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假设上述交互行为特征为用户预设的一个自定义的头部姿态(比如点头、摇头,或者其它自定义的头部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vr终端的佩戴者触发了解锁流程后,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调用vr终端中搭载的重力传感硬件,对用户的头部进行位移跟踪,并向操作系统回传采集到的头部位移数据。

操作系统在接收到重力传感硬件回传的数据后,可以通过操作系统中的ar引擎对接收到的头部位移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出用户的头部相对于vr场景的x/y/z轴的偏移量以及旋转量等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进行数据建模,还原出用户的头部姿态;然后将还原出的头部姿态,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配置的用于解锁的头部姿态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可以确定当前的佩戴者的用户身份合法,此时操作系统可以对vr终端进行解锁操作,开放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将上述锁屏界面关闭。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假设上述交互行为特征为用户预设的一个自定义的三维手势(比如抓握,特定方向的旋转,或者其它自定义的三维手势)

在这种情况下,当vr终端的佩戴者触发了解锁流程后,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调用vr终端中搭载的传感硬件,对用户的手部进行位移跟踪,并向操作系统回传采集到的手部位移数据。

操作系统在接收到该传感硬件回传的数据后,可以通过操作系统中的ar引擎对接收到的手部位移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出用户的手部相对于vr场景的x/y/z轴的偏移量以及旋转量等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进行数据建模,还原出用户的三维手势;然后将还原出的三维手势,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配置的用于解锁的三维手势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可以确定当前的佩戴者的用户身份合法,此时操作系统可以对vr终端进行解锁操作,开放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将上述锁屏界面关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操作系统在针对用户的三维手势进行识别时调用的传感硬件,取决于进行三维手势识别时采用的实现方案。

例如,在vr技术的常规实现中,在识别用户的三维手势时,通常可以通过诸如tof(timeofflight,飞行时间)方案、双摄像头双目成像方案、结构光方案、以及微型雷达方案来实现。当基于双摄像头双目成像方案来识别用户的三维手势时,上述传感硬件可以是图像传感器;当基于tof方案来识别用户的三维手势时,上述传感硬件则可以是红外传感器。当基于结构光方案来识别用户的三维手势时,上述传感硬件可以是激光传感器。当基于结微型雷达方案来识别用户的三维手势时,上述传感硬件可以是雷达传感器,等等。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假设上述交互行为特征为用户预设的一个操作焦点的移动轨迹。

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可以通过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通过操作诸如操纵杆或者操作手柄等外接设备,来控制操作焦点在锁屏界面上移动,产生一个移动轨迹。

当vr终端的佩戴者触发了解锁流程后,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调用vr终端中搭载的重力传感硬件(比如vr头盔中、用户手部佩戴的或者外接设备中搭载的重力传感硬件),对用户的头部、手势以及外接设备进行位移跟踪,并基于用户的头部、手势以及外接设备的位移,来同步的控制vr场景中操作焦点的位移,然后计算出操作焦点到vr场景中的移动轨迹。

其中,为了使用户能够直观的查看到产生的移动轨迹,操作系统可以将计算出的操作轨迹,在锁屏界面中突出显示(比如进行高亮显示)。

当操作系统计算出操作焦点在vr场景中的移动轨迹后,可以将该移动轨迹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配置的用于解锁的移动轨迹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可以确定当前的佩戴者的用户身份合法,此时操作系统可以对vr终端进行解锁操作,开放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将上述锁屏界面关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用户在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合法用户预设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匹配时,为了避免用户预设了特别复杂的用户行为特征,而导致合法用户无法解锁vr终端的问题,在匹配的过程中,可以不必采用精准匹配(即交互行为特征完全匹配),而是采用模糊匹配,即只要采集到的用户行为特征与合法用户预设的用户行为特征的相似度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可以认为二者匹配。

在本例中,当操作系统通过以上示出的解锁验证流程,最终确定出佩戴者执行的交互行为特征与合法用户预设的用于解锁的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此时操作系统可以不作出任何响应,同时可以在后台启动一个计数器,对佩戴者的解锁次数(即针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次数)进行统计。

当佩戴者的解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成功解锁,此时操作系统可以启动针对该佩戴者的安全认证流程,针对该佩戴者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

在本例中,针对佩戴者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示出的方式来完成。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vr终端搭载的生物识别硬件,采集佩戴者的生物特征(比如指纹),对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

在这种情况下,当佩戴者解锁的重试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后,操作系统可以在锁屏界面输出提示用户采集生物特征进行安全认证的提示消息;比如,当上述生物特征为指纹时,该提示消息具体可以是一条“请输入指纹信息完成解锁认证”的文本消息。

此时,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该生物识别硬件采集佩戴者的生物特征,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留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如果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预留的生物特征匹配,则可以确定针对该vr终端当前佩戴者的安全认证通过,针对vr终端进行解锁。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口令身份验证口令,来进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

其中,该身份验证口令,可以是合法用户预设的安全认证口令,也可以是操作系统向合法用户动态下发的口令。

在这种情况下,当佩戴者解锁的重试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后,操作系统可以在锁屏界面显示一个输入框,并输出一条提示用户输入身份验证口令完成安全认证的提示消;比如,该提示消息具体可以是一条“请输入身份验证口令完成解锁认证”的文本消息。

当佩戴者在锁屏界面中输入了身份验证口令后,操作系统将该身份验证口令与合法用户预留的身份验证口令,或者操作系统下发的身份验证口令进行匹配;如果二者匹配,则可以确定针对该vr终端当前佩戴者的安全认证通过,针对vr终端进行解锁。

3)vr终端解锁后的安全防护

在本例中,当vr终端成功解锁后,由于vr终端解锁成功后,将会完全开放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当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不再佩戴该vr终端,如果该vr终端仍然保持解锁状态,则仍然可能会导致该vr终端面临一定的使用风险。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预先采集到的该vr终端的合法用户的若干交互行为特征样本,通过预设的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出一个能够表征该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的特征识别模型;例如,合法用户在佩戴vr进行沉浸体验时,在vr场景中习惯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操作焦点的移动轨迹等。

其中,上述深度学习算法,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诸如神经网络、回归算法等较为成熟的深度学习算法。在上述特征识别模型的训练时,可以在vr终端上来完成(比如vr终端可以独立搭载深度学习算法)、也可以在与vr终端搭配的主机上来,或者在云端的服务器上来完成,在本例中也不进行特别限定。

上述vr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预先搭载训练完成的上述特征识别模型。当上述vr终端成功解锁后,操作系统仍然可以通过传感硬件继续采集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并将采集到的该交互行为特征输入值该特征识别模型中进行特征识别,以确定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是否匹配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

如果通过模型的识别后,确定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vr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此时检测到的交互行为特征,很可能是合法用户对vr终端解锁后离开,由另一个非法用户佩戴该vr终端所产生的交互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可以重新锁定该vr终端,重新启动针对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的流程,具体的安全认证的流程不再赘述。

可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基于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在vr终端在成功解锁后,在后台在当前的佩戴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对该vr终端进行安全防护,从而可以提升vr终端的使用安全等级。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以上示出的通过训练出一个能够表征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对vr终端执行成功解锁后的安全防护以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手段,来继续对vr终端执行成功解锁后的安全防护。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引入传统的解锁超时机制,即当vr终端成功解锁后,如果在预设时长内,vr终端的操作系统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交互操作,此时可以自动进行锁定状态,在本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以上述目标任务为针对vr终端的解锁任务为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

其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例中,上述步骤101-步骤103示出的身份验证逻辑,也可以应用在针对vr终端进行解锁的应用场景以外的其它应用场景中。

例如,当应用于vr场景下的快捷支付场景中时,上述目标任务可以是基于vr场景下的快捷支付的验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执行上述步骤101-步骤103所示出的身份验证逻辑,对用户在vr场景下进行快捷支付时,对用户的支付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后完成支付。

当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后,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训练出的上述交互行为特征识别模型,来继续识别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是否为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并在识别出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不是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时,针对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身份进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对用户的支付身份重新进行认证,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不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参考以上示出的在解锁场景中的实现过程进行等同实施。

又如,当应用于vr场景下的账号登录场景中时,上述目标任务可以是基于vr场景下的账号登录的验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执行上述步骤101-步骤103所示出的身份验证逻辑,对用户在vr场景下进行账号登录时,对用户的登录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后与相应的登录服务器进行交互来完成登录。

当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后,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训练出的上述交互行为特征识别模型,来继续识别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是否为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并在识别出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不是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时,针对当前佩戴该vr终端的用户的身份进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对用户的登录身份重新进行验证,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不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参考以上示出的在解锁场景中的实现过程进行等同实施。当然,除了以上示出的两种应用场景以外,上述步骤101-步骤103所示出的身份验证逻辑显然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类似的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应用场景,在本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本申请中,佩戴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在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时,虚拟现实终端可以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实现了用户在佩戴虚拟现实终端进行沉浸体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执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可以通过执行预设的交互行为,主动验证自身身份的合法性,进而可以保障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终端时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2,本申请提出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20,应用于vr终端;请参见图3,作为承载所述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20的vr终端所涉及的硬件架构中,通常包括cpu、内存、非易失性存储器、网络接口以及内部总线等;以软件实现为例,所述用户身份验证的装置20通常可以理解为加载在内存中的计算机程序,通过cpu运行之后形成的软硬件相结合的逻辑装置,所述装置20包括:

采集模块201,响应于针对需要执行身份验证的目标任务的执行指令,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

匹配模块202,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进行匹配;

验证模块203,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相匹配,则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在本例中,所述交互行为特征包括用户的头部姿态、三维手势、以及通过头部姿态、三维手势或者外界设备控制视觉焦点移动产生的位移轨迹中的任一。

在本例中,所述装置20还可以包括:

认证模块204(图2中未示出),如果采集到的所述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则在针对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身份验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针对所述用户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

所述验证模块203进一步:

当所述安全认证通过后,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并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在本例中,所述装置20还可以包括:

识别模块205(图2中未示出),

在确定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身份合法后,通过预设的传感硬件采集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的交互行为特征;将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输入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识别模型进行特征识别,以确定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是否匹配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其中,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识别模型为基于预设的深度学习算法针对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若干交互行为特征样本进行训练得到;所述预设的交互行为特征识别模型表征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

所述认证模块204进一步:

如果采集到的交互行为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的习惯交互行为特征不匹配,针对佩戴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用户执行进一步的安全认证。

在本例中,所述认证模块204具体:

通过预设的生物识别硬件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如果采集到的所述生物特征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生物特征匹配,则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安全认证通过;或者,

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口令,将获取到的所述身份验证口令与预设的身份验证口令进行匹配,如果获取到的所述身份验证口令与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合法用户预设的身份验证口令相匹配,则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安全认证通过。

在本例中,所述目标任务可以包括针对所述虚拟现实终端的解锁任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