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268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器的地位显著提升,为各种计算机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中心数量、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传统数据中心为了保证服务器不间断运行及防止数据流失,会采用各种方法实现服务器不间断运行,比如服务器端使用冗余电源方式,机房端使用UPS,或是使用UPS冗余,备份电池组,柴油发电机等等,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器不间断运行。以上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但是要建设这种数据中心耗时很多,不能快速搭建,无法满足短时间内业务增加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快速部署的机柜式服务器将成为主流,但是UPS+备份电池还是需要机房提前部署好,这样就不能实现模块化快速部署。

目前的rack机柜服务器系统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来给系统中的所有节点、散热风扇模组供电。具体是在机柜内部署一个大功率电源组,通过铜排引出,机柜内的所有节点和散热风扇模组都在铜排上取电。然而断电是有一定几率的,所以设计出机柜式服务器BBS(Battery Backup System)电池备份系统用于rack机柜断电后的备份使用,这样就能实现服务器节点的不间断供电。但是,现有技术下,交换机仍然使用220V供电,当机柜输入断电后交换机也会断电,出现机柜输入断电后服务器节点在工作而交换机宕机的情况,这样业务也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当机柜输入断电后,交换机也能正常的取电,从而使rack服务器在断电后可以独立正常工作,保证rack机柜供电稳定性的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交换机板卡设置在托盘中,托盘的结构尺寸与rack节点的结构尺寸相同,可以实现交换机与rack节点位置互换;托盘上还设置有供电板卡,交换机采用和rack节点相同的取电方式,即供电板卡与铜排相连接从铜排取电,再通过线缆与交换机板卡相连接,为交换机供电。

所述交换机板卡设置在与rack节点的结构尺寸相同的托盘中,可以实现交换机与rack节点位置的交换,从而使交换机能在rack任意高度部署,更加灵活,增加客户的选择性。

在机柜式服务器中,rack节点使用BBS作为rack机柜断电后的电池备份系统为节点供电。所述交换机采用和rack节点相同的取电方式,即供电板卡与铜排相连接从铜排取电,再通过线缆与交换机板卡相连接为交换机供电,从而可以实现机柜输入断电后BBS继续为铜排供电一段时间,交换机仍然能从铜排取电,继续正常工作。并且由于交换机从铜排取电12.5V工作,机柜内无需再布220V供电线缆,起到节省供电线缆的作用。因此,通过该设计方法,当机柜输入断电后,rack节点与交换机均能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服务器业务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交换机板卡的信号线缆与供电板卡相连接,通过rack节点中板将交换机的监控信号传输给rack管理单元。该方法在实现交换机从铜排取电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可以通过rack管理单元监控交换机的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板卡通过取电端子与铜排相连接从铜排上取电,即采用与rack节点相同的皇冠夹方式从铜排上取12.5V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一)交换机板卡设置在与rack节点的结构尺寸相同的托盘中,可以实现交换机与rack节点位置的交换,从而使交换机能在rack机柜任意高度部署,更加灵活,增加客户的选择性;

(二)交换机直接从铜排取电,省去交换机的单独电源模块,机柜内无需再布220V供电线缆,起到节省供电线缆的作用,并且机柜断电后可以使用BBS继续为铜排供电一段时间,交换机仍然能从铜排取电,继续正常工作,保证服务器业务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的交换机的示意图。

其中,1.交换机板卡,2.供电板卡,3.托盘,4.取电端子,5.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rack级的交换机节点设计方法,交换机板卡1、供电板卡2安装在托盘3中,托盘3的结构尺寸与rack节点的结构尺寸相同,可以实现交换机与rack节点位置的交换。交换机采用和rack节点相同的取电方式,即供电板卡2的取电端子4与铜排相连接从铜排取12.5V电,供电板卡2通过线缆5与交换机板卡1相连接,为交换机供电。交换机板卡1的信号线缆与供电板卡2相连接,通过rack节点中板将交换机的监控信号传输给rack管理单元,通过rack管理单元监控交换机的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