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异物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996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可防异物的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防异物的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耳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希望有出色的音质效果,同时也要求耳机具有好的品质可靠性;然而在耳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由于耳机内部进灰尘、铁屑、杂质等异物导致耳机音小、音杂等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通过密封防尘网来阻止异物进入,然而密封防尘网后,同时会加大了耳机的声阻,导致耳机的音质效果变差;二,在耳机面盖上增加隔磁片,通过降低耳机的漏磁通量,来衰减耳机对于铁屑等异物的吸附力,进而降低耳机进异物的风险;然而增加隔磁片,制程工艺一般较复杂,会增加耳机的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增加;而且隔磁片在面盖内部压缩了耳机的前腔空间,同样会导致耳机的高频音质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异物的耳机。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异物的耳机,包括与外部耳机线连接的耳机后盖,设有出音口的耳机前盖,耳机后盖与耳机前盖盖合形成耳机盖体,耳机盖体内设有发音器,还包括异物阻挡组件,异物阻挡组件包括扇叶和调节环,扇叶固定于耳机前盖内且位于出音口的外侧,调节环为瓶盖状构造,其顶部设有与扇叶外形对应的扇形开口,调节环可活动地套于耳机前盖的出音口端。

一种优选方案是耳机前盖端部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弧形槽口,扇叶卡于第一弧形槽口内。

一种优选方案是耳机前盖端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弧形槽口,调节环的内壁设有弧形导轨,当调节环绕耳机前盖旋转时,弧形导轨沿第二弧形槽口滑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扇叶的叶片数为2片~6片。

一种优选方案是扇叶的叶片数为4片。

一种优选方案是耳机后盖和耳机前盖均为塑胶材质制成。

一种优选方案是发音器为扬声器。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调节环可相对耳机前盖旋转,用于关闭和打开出音口;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时,旋转调节环使得扇叶与扇形开口完全错开,将耳机出音口打开,声波可以正常对外辐射;当不使用耳机时,旋转调节环使得扇叶与扇形开口完全重合,将耳机出音口关闭,可以有效防止灰尘与铁屑进入耳机盖体内;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中耳机前盖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扇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调节环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出音口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音口打闭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防异物的耳机,包括与外部耳机线连接的耳机后盖10,设有出音口31的耳机前盖30,耳机后盖10与耳机前盖30盖合形成耳机盖体,耳机盖体内设有发音器20,还包括异物阻挡组件,异物阻挡组件包括扇叶40和调节环50,扇叶40固定于耳机前盖30内且位于出音口31的外侧,调节环50为瓶盖状构造,其顶部设有与扇叶40外形对应的扇形开口52,调节环50可活动地套于耳机前盖30的出音口31端。

如图1至图6所示,调节环50可相对耳机前盖30旋转,调节环50可用于关闭和打开出音口31。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时,旋转调节环50使得扇叶40与扇形开口52完全错开,将耳机出音口31打开,声波可以正常对外辐射;当不使用耳机时,旋转调节环50使得扇叶40与扇形开口52完全重合,将耳机出音口31关闭,因此,可以有效防止灰尘与铁屑进入耳机盖体内;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

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耳机前盖30端部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弧形槽口32,扇叶40卡于第一弧形槽口32内。

如图2和图4所示,耳机前盖30端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弧形槽口33,调节环50的内壁设有弧形导轨51,当调节环50绕耳机前盖30旋转时,弧形导轨51沿第二弧形槽口33滑动。

如图3所示,扇叶40的叶片41数为2片~6片。扇叶40的叶片41可以是2片,3片,4片,5片或者6片,本发明中,扇叶40的叶片41数为4片。

如图1所示,耳机后盖10和耳机前盖30均为塑胶材质制成。耳机后盖10和耳机前盖30均通过模具注塑加工成型。本发明中,发音器20为扬声器。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