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5071发布日期:2018-06-08 19:3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通讯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IP承载语音)的网络通话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将模拟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并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上进行实时传递,不仅可以扩展传统的通话场景,而且还可以获得更佳的通话体验。

在相关技术中,通讯应用提供了上述的网络通话功能,使得用户在手机、PC主机等电子设备上安装该即时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后,即可实现网络通话。

然而,在一些场景下,例如户外旅游、现场指挥、安保工作等,多个用户之间并不会持续交流,因而长时间保持网络通话不仅会造成通讯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缩短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长;但是,这些场景同时存在极高的时效性需求,因为用户往往需要在出现问题、发生意外等情况下及时向其他用户进行通告,而如果在已经出现问题或发生意外后再建立网络通话,则很可能耽误最佳时机,甚至可能造成危险情况或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可以提升通讯时效性,并确保对通讯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通讯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默认启动静默状态;其中,与所述VOIP通话事件相关的音频消息生成操作或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中至少之一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

当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时,在所述发言状态下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得到相应的音频消息,且通过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将所述音频消息发送至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当接收到来自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任一其他参与者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消息类型;

当所述消息类型为音频类型时,播放所述通讯消息;当所述消息类型为文本类型时,对所述通讯消息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并播放转换后的音频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启动单元,默认启动静默状态;其中,与所述VOIP通话事件相关的音频消息生成操作或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中至少之一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

切换单元,当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时,在所述发言状态下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得到相应的音频消息,且通过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将所述音频消息发送至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类型确定单元,当接收到来自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任一其他参与者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消息类型;

音频播放单元,当所述消息类型为音频类型时,播放所述通讯消息;当所述消息类型为文本类型时,对所述通讯消息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并播放转换后的音频消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使电子设备在静默状态与发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用户在参与VOIP通话事件后,可以在无需发言的情况下保持静默状态,使得电子设备仅维持对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不执行音频消息的发送操作,从而确保对通讯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通讯资源的浪费,以及在需要发言时及时切换至发言状态,从而确保通讯操作的高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发送方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接收方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4-1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讲相关页面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发送方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发送方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接收方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接收方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发送方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运行的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通讯应用可以为任意支持VOIP功能的通讯应用,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举例而言,该预设通讯应用可以为即时通讯应用,例如企业即时通讯(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应用“钉钉(DINGTalk)”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安装该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应用程序(APP),并登录本端用户在该预设通讯应用处的注册账号,即可将该电子设备配置为该本端用户对应的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或者该电子设备也可以为PC主机等非移动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无需事先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在本实施例中,本端用户可以主动建立该VOIP通话事件,则该本端用户被直接确定为参与了该VOIP通话事件;或者,本端用户可以参与到其他用户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中。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可以为预设通讯应用中的任意多个用户。举例而言:

在一种情况下,当所述本端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所属的任一群组被配置为群聊对讲模式时,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所述任一群组在所述群聊对讲模式下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其中,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均为所述任一群组的群组成员。换言之,参与该VOIP通话事件的多个用户来自该预设通讯应用中的同一群组,即上述的任一群组。

在另一种情况下,该VOIP通话事件的所有参与者,在该预设通讯应用中的群组归属信息可以不一致,比如可以同时包含来自多个群组的用户、不属于任何群组的无归属用户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举例而言,该VOIP通话事件的创建者可以手动依次选取该VOIP通话事件的每一参与者,比如从该创建者在该预设通讯应用中的应用内通讯录、在该创建者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本地通讯录或其他来源中进行选取。或者,当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均来自同一群组时,以上述的任一群组为例,当该任一群组被配置为群聊对讲模式时:该任一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可以被自动添加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或者该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可以分别向该任一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发送参与邀请,并将对该参与邀请进行响应的群组成员添加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与所述任一群组相关的展示区域中,示出针对所述任一群组的模式切换标识,例如该任一群组可以处于群聊对讲模式或正常模式(区别于群聊对讲模式)。

在一种情况下,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尚未建立时,若所述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则可以将所述任一群组配置为所述群聊对讲模式,并建立所述VOIP通话事件;同时,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可以分别向该任一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发出参与该VOIP通话事件的邀请消息,或者也可以由各个群组成员主动申请加入该VOIP通话事件。

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即该任一群组已处于群聊对讲模式,若所述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则可以切换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例如由已参与状态切换至未参与状态、由未参与状态切换至已参与状态等,而并不会影响该VOIP通话事件本身的存在或终止。

在又一种情况下,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即该任一群组已处于群聊对讲模式,若所述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则可以将该任一群组配置为常规模式并终止所述VOIP通话事件。

举例而言,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可以根据本端用户的身份权限情况,响应于本端用户针对模式切换标识的触发操作。例如,当本端用户对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具有管理权限时,例如该本端用户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创建者或者该任一群组的管理用户(如群主、管理员等),则可以基于该触发操作将该任一群组配置为常规模式并终止该VOIP通话事件;而当本端用户不具有管理权限时,可以基于该触发操作改变本端用户对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而不影响该VOIP通话事件本身的存在或终止。

其中,与该任一群组相关的展示区域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1)所述任一群组的通讯会话页面,例如该通讯会话页面的通讯消息展示区域、功能菜单区域等。

2)所述任一群组在消息列表页面中的入口区域,所述入口区域用于从所述消息列表页面切换至所述任一群组的通讯会话页面。

3)所述任一群组的群组设置页面,例如本端用户可以通过上述的通讯会话页面中的群设置入口切换至该群组设置页面。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示出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所有参与者的信息,以便于本端用户了解其发出的音频消息的收听者,例如可以避免发出不恰当的言论等。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提示方式,例如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对应于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的任一群组时,可以示出该任一群组中的所有群组成员的信息,并标记出每一群组成员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端用户具有对VOIP通话事件的管理权限时,可以将该VOIP通话事件中的任一参与者剔除,即使其由已参与状态切换至未参与状态,也可以随时向尚未参与该VOIP通话事件的用户发出参与邀请,以使其由未参与状态切换至已参与状态。举例而言,本端用户可以通过触发示出的参与者的信息,选择将其从该VOIP通话事件中剔除,也可以通过触发示出的未参与状态的群组成员的信息,选择向其发出上述的参与邀请。

步骤104,默认启动静默状态;其中,与所述VOIP通话事件相关的音频消息生成操作或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中至少之一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可以处于触发模式或非触发模式;当处于触发模式时,音频消息生成操作被启动,并用于根据已采集到的音频数据生成相应的音频消息,而当处于非触发模式时,音频消息生成操作被关闭,无法被应用于生成相应的音频消息。类似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也可以处于触发模式或非触发模式;当处于触发模式时,音频消息发送操作被启动,并用于发送已生成的音频消息,而当处于非触发模式时,音频消息发送操作被关闭,无法被应用于发送已生成的音频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处于非触发模式时,并不限制执行音频采集(例如由电子设备中的拾音组件实现)等其他操作;例如,即便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处于非触发模式,仍然可以基于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出是否存在来自本端用户的语音,并进一步确定是否通过生成发言请求而由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

步骤106,当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时,在所述发言状态下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得到相应的音频消息,且通过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将所述音频消息发送至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本端用户的输入内容包含音频内容时,可以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将所述音频内容生成为所述音频消息;换言之,本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装配的拾音设备,直接输入上述的音频内容。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本端用户的输入内容包含文本内容时,可以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将所述文本内容进行音频转换为所述音频消息;换言之,本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示出的输入框输入文本内容,并由电子设备自动转换为音频消息。

当然,如果本端用户的输入内容同时包含音频内容和文本内容,可以由电子设备通过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将该文本内容进行音频转换得到转换后音频内容,并将音频内容和转换后音频内容共同生成为音频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针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发言请求时,可以在所述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内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所述发言状态。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为一时间段,该时间段由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定义;在一种情况下,时间窗口可以是动态时间段,例如起始时刻为发言请求的出现时刻、终止时刻为发言请求的消失时刻,则本端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该发言请求是否存在,以控制时间窗口对应的时间长度;在另一种情况下,时间窗口可以是固定时间段,例如起始时刻为发言请求的出现后第n秒、终止时刻为起始时刻之后的第m秒(m>n)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且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触发模式时,所述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不早于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的完成时刻;当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时,所述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不早于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的完成时刻。

在一实施例中,发言请求可以由本端用户主动发起。例如,客户端可以向本端用户呈现虚拟按钮等触发控件,并当检测到针对该触发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判定为检测到本端用户主动发起的发言请求;或者,当检测到客户端所属的电子设备上的预设物理按键(如音量键)被按下,或连接于该电子设备的外部设备上的预设物理按键(如耳机线控上的“播放/暂停”键)被按下时,判定为检测到本端用户主动发起的发言请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发言请求可以由上述的客户端自动生成。例如,客户端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静音检测,并当检测到本端用户的语音时,自动生成该本端用户针对VOIP通话事件的发言请求。可见,基于客户端的静音检测技术,无需本端用户对上述的触发控件进行手动触发,尤其是当本端用户需要将电子设备置于口袋、背包等处而不便于手持时,可以极大地简化用户操作;同时,由于本端用户的发言本身不可能一直连续,即便在一次发言的过程中也经常存在多处停顿,因而基于静音检测技术可以更为准确地控制客户端,使其仅在本端用户确实在发言时由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从而尽可能地节省通讯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与发起者(即该VOIP通话事件的发起者,该发起者通常同样属于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换言之,基于发起者发起的VOIP通话事件,可以形成以发起者的所处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区域范围,并将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限制于该区域范围内,则超出该区域范围的用户无法加入该VOIP通话事件(即无法被配置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其中,发起者的所处位置可以为固定位置,例如发起该VOIP通话事件时的地理位置,则发起者后续即便发生移动时,仍然基于各个用户与该固定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实现对参与者的筛选;或者,该发起者的所处位置也可以为动态位置,使得发起者后续发生移动时,基于各个用户与发起者移动过程中的动态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实现对参与者的筛选。

其中,发起者可以在发起该VOIP通话事件时,限制间隔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用户被配置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或者,发起者或其他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在用户已经成为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之后,随时基于其对应的间隔距离与预设距离之间的数值关系,对间隔距离大于该预设距离的参与者进行筛除。

相应地,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接收方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运行的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步骤204,当接收到来自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任一其他参与者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消息类型。

步骤206,当所述消息类型为音频类型时,播放所述通讯消息;当所述消息类型为文本类型时,对所述通讯消息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并播放转换后的音频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接收到的通讯消息进行播放操作时,可以默认为采用扬声器播放模式,即通过电子设备上装配的扬声器进行播放,而非采用听筒播放,以便于本端用户在手持电子设备或将电子设备置于口袋、背包等处时,无需将电子设备放至耳边,即可收听到该通讯消息的消息内容。

当然,如果电子设备的耳机孔内已插入有线耳机,或者通过蓝牙等无线协议连接至无线耳机,则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进行播放,以确保通讯消息内容的私密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使电子设备在静默状态与发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用户在参与VOIP通话事件后,可以在无需发言的情况下保持静默状态,使得电子设备仅维持对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不执行音频消息的发送操作,从而确保对通讯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通讯资源的浪费,以及在需要发言时及时切换至发言状态,从而确保通讯操作的高时效性。

下面以企业即时通讯应用“钉钉”为例,对基于本申请的通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假定“钉钉”中的任一群组“认真工作小组”中包含群组成员A、群组成员B、群组成员C等,分别通过各自使用的电子设备上装配的“钉钉”的客户端1、客户端2……客户端n等,配合于“钉钉”的服务端实现本申请的通讯方案,那么以群组成员A使用的客户端1、群组成员B使用的客户端2等为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客户端1检测到群组成员A触发示出的模式切换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当群组成员A对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模式切换标识进行触发时,可以建立对应于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VOIP通话事件,并使得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群组成员加入该VOIP通话事件,实现各个群组成员之间的“群对讲”功能。

其中,模式切换标识可以位于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任一展示区域。举例而言:

在一种情况下,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展示区域可以位于如图4所示的群组设置页面,例如图4中的模式切换标识可以位于该群组设置页面的右上角处,并且可以通过诸如文字“开启群对讲”等,对相应的模式切换标识进行指示和说明。

在另一种情况下,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展示区域可以位于如图5所示的通讯会话页面,例如图5中的模式切换标识可以位于该通讯会话页面的右下角处。或者,群组成员A可以通过触发图5右下角的图标,唤出图6所示的菜单选项,而模式切换标识可以位于该菜单选项中,比如该模式切换标识在图6中被标示为“群对讲”。其中,图5-6所示的通讯会话页面的右上角可以包括一群设置入口,使得群组成员A可以通过该群设置入口切换至图4所示的群组设置页面。

在又一种情况下,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展示区域可以位于如图7所示的消息列表页面,该消息列表页面中包含各个通讯会话页面、好友推荐页面、审批推送页面等功能页面的入口区域,且各个页面对应的入口区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按照发生时刻进行倒序排列。那么,假定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通讯会话页面的入口区域位于图7所示的消息列表页面的顶部,上述的模式切换标识可以位于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入口区域内。

当然,模式切换标识还可以位于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其他展示区域,并且模式切换标识可以同时位于与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客户端1将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由常规模式配置为群聊对讲模式,并向服务端发起针对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通话建立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群组成员A对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模式切换标识进行触发(例如触发点击该模式切换标识)时,如果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VOIP通话事件尚未建立,即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尚处于常规模式(未实现“群对讲”功能),则该群组成员A使用的客户端1可将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配置为群聊对讲模式,并向服务端发起相应的通话建立请求,以在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群组成员之间建立VOIP通话事件,从而实现“群对讲”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群组“认真工作小组”中的任一群组成员均可以通过触发模式切换标识,以实现“群对讲”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仅允许群组“认真工作小组”中的特定群组成员通过触发模式切换标识实现“群对讲”功能,例如该特定群组成员可以包括具有管理权限的群组成员,例如群主、管理员等。

步骤306,服务端响应于通话建立请求,分别向客户端1、客户端2……客户端n(用于表示群组“认真工作小组”中的其他群组成员使用的“钉钉”客户端)等发起VOIP呼叫。

步骤308,客户端1、客户端2等分别通过对VOIP呼叫的响应,参与到相应的VOIP通话事件中,并将自身默认配置为针对该VOIP通话事件的静默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分别向每一群组成员对应的客户端发起VOIP呼叫,则响应于该VOIP呼叫的客户端被添加至该VOIP通话事件中,即相应的群组成员参与到该VOIP通话事件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由群组成员A从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所有群组成员中,选取希望被添加至该VOIP通话事件的群组成员,则服务端可以仅向这些被选中的群组成员对应的客户端发起VOIP呼叫。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被配置为自动响应于服务端针对“群对讲”或“对讲”功能发起的VOIP呼叫,而无需群组成员手动响应;在另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示出对应于VOIP呼叫的呼叫提醒页面,例如该呼叫提醒页面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来电提醒页面等,使得群组成员可以选择是否参与到相应的VOIP通话事件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VOIP通话事件建立后,图4所示的群组设置页面可以更新为图8所示的“对讲模式”,例如可称图8为对讲功能页面。如图8所示,对讲功能页面中示出了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并标记出每一群组成员对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例如头像图标为实线的群组成员已参与至该VOIP通话事件、头像图标为虚线的群组成员未参与至该VOIP通话事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示出已参与到VOIP通话事件的群组成员。

进一步地,对于尚未参与VOIP通话事件的群组成员J、群组成员K、群组成员L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够一次性参与到VOIP通话事件中,但仍然可以后续参与到该VOIP通话事件中。例如,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由群组成员A等其他群组成员通过触发群组成员J等的头像图标,以将其添加至VOIP通话事件中;在另一种情况下,群组成员J等还可以通过主动触发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模式切换标识,直接参与或申请(例如向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管理成员譬如群组成员A等发起申请)参与到该VOIP通话事件中。

步骤310,客户端1检测到群组成员A的发言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在如图8所示的对讲功能页面中,可以在页面下方示出一发言控件,那么如图9所示:当该发言控件被诸如群组成员A按压时,可以判定为客户端1检测到发言请求。

当然,群组成员A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出发言请求,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当客户端1配置的电子设备被放置于群组成员A的口袋、背包等位置时,群组成员A可以通过将手机等连接于该电子设备,即可通过按压耳机上的线控按键,发出发言请求。或者,客户端1可以基于静音检测技术,主动检测群组成员A是否处于发言状态,并当检测到群组成员A处于发言状态(即检测到群组成员A的语音)时,判定为检测到发言请求,则此时可以不示出上述的发言控件等。

步骤312,客户端1在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内,将自身临时配置为发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以客户端1为例。当客户端1参与到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对应的VOIP通话事件后,该客户端1将自身默认配置为针对该VOIP通话事件的静默状态:该客户端1在静默状态下,将针对该VOIP通话事件的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和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中至少之一配置为非触发状态,使得客户端1无法通过该VOIP通话事件向其他参与者发送音频消息,因而该VOIP通话事件不会由此产生数据流量,以避免占用通讯资源。实际上,在诸如户外旅游、现场指挥、安保工作等交流频繁度低、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下,通过在无需发言的情况下保持静默状态,使得只需要极少的通讯资源来维持该VOIP通话事件即可,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对通讯资源的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当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在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且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静默状态下处于触发模式时,即客户端1无法在静默状态下生成音频消息,但是可以在静默状态下发送音频消息,那么群组成员A的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应当不早于该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的完成时刻,以确保客户端1生成完整的音频消息,以供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发出该音频消息。当然,客户端1并不一定等待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生成完整的音频消息后,再由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发出该完整的音频消息;例如,音频数据可以被按照预定义时长被采集为若干小段的音频数据,则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可以分别将已被采集到的每一音频数据生成为相应的小段的音频消息,那么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可以实时发出每个小段的音频消息,从而提升“群对讲”的实时性。

假定客户端1被配置于群组成员A使用的电子设备上,则客户端1通过该电子设备上的拾音组件进行音频采集。在一种情况下,客户端1可以自动配置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例如,客户端1可以通过静音检测技术,根据拾音组件采集到的音频数据,确定群组成员A是否正在发言,并在确定发言结束后终止上述的时间窗口,以确保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应当不早于该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的完成时刻。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假定客户端1将持续检测到发言请求的时间段作为上述的时间窗口,即客户端1检测到群组成员A按压图9所示的发言控件时,判定为上述的时间窗口开始,并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拾音组件进行音频采集,以通过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生成相应的音频消息,而当客户端1检测到针对该发言控件的按压操作消失时,则判定为上述的时间窗口终止,并停止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即该上述的时间窗口可以完全由群组成员A自行控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时,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应当不早于音频消息发送操作的完成时刻,以确保客户端1将音频消息完整地发送至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例如,客户端1可以通过监测对音频消息的发送情况,从而在音频消息被完全发出之前,维持上述的时间窗口的有效性。

步骤314,客户端1将根据群组成员A的输入内容得到的音频消息分别发送至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的所有其他参与者。

在本实施例中,群组成员A除了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生成相应的音频消息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形式得到音频消息。例如,当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处于群聊对讲模式时,群组成员A在图5所示的通讯会话页面底部的输入框内输入文本内容时,客户端1可以自动将该文本内容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

步骤316,客户端2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1的音频消息时,自动播放该音频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以群组成员B为例。假定图10为群组成员B使用的客户端2上的对讲功能页面,该客户端2可以在接收到诸如来自客户端1的音频消息时,可以直接播放该音频消息,以实现“对讲”功能。那么,群组成员B即便将该客户端2所属的电子设备放在口袋、背包等位置,仍然可以在无需取出该电子设备并手动触发收听(在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手动触发接收到的语音消息)的情况下,即可直接收听到该音频消息,使得群组成员B可以将双手、双眼持续用于其他行为和事件中,避免由于接收到音频消息而打断这些行为和事件。

其中,在播放音频消息时,客户端2可以示出图10底部的“正在播放对讲语音”等提示信息,同时客户端2可以对发言控件进行暂时失效控制,直至完成对音频消息的播放,从而避免多个用户同时发言,确保音频消息的清晰播放和内容准确传达。

在本实施例中,以客户端1为例,当该客户端1通过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发出或接收到音频消息时,可以出于“对讲”特性而不对该音频消息进行保存;或者,客户端1也可以对发出或接收到的音频消息予以保存(例如保存为针对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历史通讯数据),以便于群组成员A后续反复收听。当然,群组成员A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客户端1配置为对发出或接收到的音频消息进行保存或不保存,或者仅保存发出的音频消息而不保存接收到的音频消息,或者仅保存接收到的音频消息而不保存发出的音频消息等。或者,客户端1可以在每次发出或接收到一条音频消息后,均对该音频消息进行预设时长的暂时存储,则当群组成员A在该预设时长内确认存储时,音频消息对相应的音频消息进行长期存储,否则音频消息在该预设时长到达后自动删除相应的音频消息。

此外,即便在群聊对讲模式下,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仍然可以用于传输文本类型的通讯消息。那么,以客户端2为例,该客户端2可以在接收到通讯消息后识别其消息类型:当消息类型为音频类型时,播放相应的通讯消息;当消息类型为文本类型时,对相应的通讯消息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并播放转换后的音频消息。

步骤318,客户端2在检测到群组成员B触发示出的模式切换标识时,退出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若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可以切换本端用户对该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例如图10所示,在对讲功能页面的右上角示出了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的模式切换标识,并区分于诸如图4所示的VOIP通话事件未建立时的模式切换标识。那么,当客户端2检测到群组成员B触发了图10所示的模式切换标识时,由于群组成员B处于对VOIP通话事件的已参与状态,因而可以由该已参与状态切换至未参与状态,即退出该VOIP通话事件,以实现图10所示的“退出群对讲”;当然,VOIP通话事件仍然被正常维持,一方面其他参与者仍然可以基于该VOIP通话事件实现“群对讲”功能,另一方面群组成员B可以随时重新参与或重新申请参与该VOIP通话事件,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20,客户端1在检测到群组成员A触发示出的模式切换标识时,由群聊对讲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并通过向服务端发送VOIP终止请求,使服务端终止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若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可以将相应的群组配置为常规模式并终止该VOIP通话事件。例如图8所示,在对讲功能页面的右上角示出了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的模式切换标识,则当客户端1检测到群组成员A触发了图8所示的模式切换标识时,可以终止上述的VOIP通话事件,以实现图8所示的“关闭群对讲”,相当于所有参与者均退出该VOIP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群组成员B不具有对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管理权限,而群组成员A具有对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管理权限,因而群组成员B仅能够个人实现“退出群对讲”,而群组成员A能够实现“关闭群对讲”。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群组成员A在群组“认真工作小组”内发起“群对讲”功能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因而本实施例中仅该群组“认真工作小组”的群组成员之间实现基于本申请的“群对讲”通讯。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同一群组内部,实际上在来自不同群组的用户、与群组无关的独立用户等,均可以实现基于本申请的对讲功能。

例如,用户A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消息列表页面右上角的“+”标识,唤出图11所示的功能选择页面,并当确定用户A选取了“对讲机”图标时,可以切换至图12所示的对讲功能页面,以实现本申请的对讲功能。如图12所示,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图标来选择添加诸如用户Z等其他用户加入对讲功能,或者可以通过触发图标来剔除已添加的用户;其中,当用户A触发图标时,可以示出如图13所示的联系人页面,并通过诸如“钉钉好友”、“手机通讯录”、“我的群组”、“企业AA”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AA”外部的“外部通讯录”等入口,选取希望实现对讲功能的其他用户,这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对于“聊天对象”的选取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同时,对于VOIP通话事件的建立、退出、终止等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4,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402、内部总线1404、网络接口1406、内存1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4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5,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501、启动单元1502和发送单元1503。其中:

确定单元1501,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启动单元1502,默认启动静默状态;其中,与所述VOIP通话事件相关的音频消息生成操作或音频消息发送操作中至少之一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

发送单元1503,当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发言状态时,在所述发言状态下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得到相应的音频消息,且通过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将所述音频消息发送至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501具体用于:

当所述本端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所属的任一群组被配置为群聊对讲模式时,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所述任一群组在所述群聊对讲模式下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其中,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其他参与者均为所述任一群组的群组成员。

可选的,还包括:

标识示出单元1504,在与所述任一群组相关的展示区域中,示出针对所述任一群组的模式切换标识;

第一配置单元1505,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尚未建立时,若所述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则将所述任一群组配置为所述群聊对讲模式,并建立所述VOIP通话事件;

第二配置单元1506,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已建立时,若所述模式切换标识被触发,则切换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或者将所述任一群组配置为常规模式并终止所述VOIP通话事件。

可选的,所述展示区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任一群组的通讯会话页面;

所述任一群组在消息列表页面中的入口区域,所述入口区域用于从所述消息列表页面切换至所述任一群组的通讯会话页面;

所述任一群组的群组设置页面。

可选的,所述切换单元1503采用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实现在所述发言状态下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得到相应的音频消息:

当所述本端用户的输入内容包含音频内容时,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将所述音频内容生成为所述音频消息;

当所述本端用户的输入内容包含文本内容时,通过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将所述文本内容进行音频转换为所述音频消息。

可选的,还包括:

切换单元1507,当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针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发言请求时,在所述发言请求对应的时间窗口内由所述静默状态切换至所述发言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检测单元1508,对周围环境进行静音检测;

生成单元1509,当检测到所述本端用户的语音时,生成所述本端用户针对VOIP通话事件的发言请求。

可选的:

当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且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触发模式时,所述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不早于所述音频消息生成操作的完成时刻;

当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在所述静默状态下处于非触发模式时,所述时间窗口的终止时刻不早于所述音频消息发送操作的完成时刻。

可选的,还包括:

信息示出单元1510,示出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所有参与者的信息;或者,当所述VOIP通话事件对应于所述本端用户所属的任一群组时,示出所述任一群组中的所有群组成员的信息,并标记出每一群组成员对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状态。

可选的,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与发起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6,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602、内部总线1604、网络接口1606、内存1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6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7,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状态确定单元1701、类型确定单元1702和音频播放单元1703。其中:

状态确定单元1701,确定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预设通讯应用中已建立的VOIP通话事件的参与者,所述VOIP通话事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类型确定单元1702,当接收到来自所述VOIP通话事件的任一其他参与者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消息类型;

音频播放单元1703,当所述消息类型为音频类型时,播放所述通讯消息;当所述消息类型为文本类型时,对所述通讯消息进行音频转换为音频消息,并播放转换后的音频消息。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