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9625发布日期:2018-06-22 11:0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aluation,LTE)系统,数据在进行上行传输之前,需要由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传输调度请求,然后由所述基站根据该请求对用户设备进行上行传输资源分配,并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上行传输资源的上行准许(UplinkGrant,ULgrant),用户设备才能采用该上行传输资源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因此,传统的LTE上行数据传输,从用户设备有上行数据传输需求到eNB接收到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开销。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技术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使用免许可频段(UnlicensedSpetrum)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也是未来的数据传输趋势之一。5GHz的免许可频段资源相应的共存规范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tPowerControl,TPC)、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FrequencySelection,DFS)、信道占用带宽和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LBT)等等。以LBT为例,若在免许可频段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则用户设备和基站都需要通过LBT来竞争免许可频谱资源,当所需要的LBT次数越多,则其传输难度越大。无上行许可(UplinkGrantgrantfree,ULgrantfree)的上行数据传输是未来的数据传输趋势之一。用户设备通过ULgrantfree传输上行数据之前,无需等待基站的动态调度指示信息,不仅可以减少上行数据传输的时间开销,而且在免许可频段资源上传输,还可以减少LBT的次数。另一方面,现有数据传输方式为了保证上行数据传输效率,一般由基站向用户设备动态发送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实现链路自适应进而保证上行数据传输效率。然而,对于基于ULgrantfree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由于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不再依赖于基站的动态通知。因此,如何实现ULgrantfree传输的同时保证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保证上行数据的传输可以适配上行传输信道,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以期实现ULgrantfree传输的同时,保证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保证上行数据的传输可以适配上行传输信道。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所述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并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并将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计算所获得,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或,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设资源。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获得:或者或者或者或者或者或者或者其中,Q′为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OCI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OUL-SCH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βoffset为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的值或者一个预定义的值,其中A/B/C/D是以调制符号个数表示的预配置资源量。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一资源的差,或,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资源可以由下列公式计算获得:Q′UL-SCH=Q′,或者,Q′UL-SCH=Q′-Q′CI其中,Q′为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所述物理上行信道包括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或者所述物理上行信道只包括所述上行数据;Q′CI为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调制编码方案计算所得到;或,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由基站预设所得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预设信息比特数,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或,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所述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即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即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矢量序列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进行信道交织,已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包括:用户终端根据第三资源对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联合编码比特流;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用户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联合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矢量序列通过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间集合中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时间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时间单元;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所有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上行码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是指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码字和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中除所述第一上行码字以外的所有上行码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号,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基站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包括:所述基站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逆处理,获得第一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逆处理,获得第二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计算所获得,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或,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设资源。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一资源的差,或,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调制编码方案计算所得到;或,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由基站预设所得到。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预设信息比特数,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或,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包括:所述基站获得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逆处理,获得第三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逆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使得基站执行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基站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且控制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使得基站执行第二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Lgrantfree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免许可频段C-PDCCH通知ULduration的示意图;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同一时刻反馈多个ACK或NACK的示意图;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携带NDI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不携带NDI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集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模块化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模块化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包括LTE系统,4.5G无线通信系统或5G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应用在许可频谱,也可以应用在免许可频谱。当应用在免许可频谱时,可以用于许可频段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Access,LAA)的LTE系统,即LAA-LTE系统。许可频段辅助接入的LTE系统是指将许可频段和免许可频段通过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或者非CA的方式在一起使用的LTE系统,非CA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双链接(DualConnectivity,DC)。LAA-LTE系统对应的是将许可频段和免许可频段通过载波聚合CA联合使用的场景,即将许可频段或许可频段包括的载波或工作在许可频段上的小区作为主小区,将免许可频段或免许可频段包括的载波或工作在免许可频段上的小区作为辅小区,其中主小区和辅小区可以共站部署,也可以是非共站部署,两个小区之间有理想的回传路径。本发明应用在免许可频段上时,也不限于上述CA的场景,其他部署场景,还包括两个小区(主小区和辅小区)之间没有理想回传路径的场景,比如回传延迟较大,导致两个小区之间无法快速的协调信息,例如DC场景。此外,还可以应用在独立部署的工作在免许可频段上的小区,即此时工作在免许可频段上的服务小区直接可以提供独立接入功能,不需要通过工作在许可频段上小区的辅助,例如standaloneLTEoverunlicensedspectrum(StandaloneULTE)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元主要是指可以工作在免许可频段上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除包括常见的用户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即和基站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作为用户设备。在介绍具体实施例之前,先对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基站、小区、频谱、载波等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许可频段,还是免许可频段,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载波,许可频段和非许可频段进行载波聚合,可以包括许可频段包括的一个或多个载波与非许可频段包括的一个或多个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本发明中,提到的小区可以是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cell)、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LTE系统中的载波上可以同时有多个小区同频工作,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认为LTE系统中的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在CA场景下,当为UE配置辅载波时,会同时携带辅载波的载波索引和工作在该辅载波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Indentify,Cell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比如UE接入一个载波和接入一个小区是等同的。DC以及standaloneULTE也可以基于这种理解。本发明中将以小区为例进行介绍。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Lgrantfree传输的流程示意图。一般情况下,用户设备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需要由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传输调度请求,然后由所述基站根据该请求对用户设备进行上行传输资源分配,并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上行传输资源的ULgrant,用户设备才能采用该上行传输资源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用ULgrantfree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用户设备无需等待基站的动态调度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由用户设备确定上行控制信息,并对该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物理上行信道向基站发送该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提高了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并保证了上行数据的传输可以适配上行传输信道。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S101,用户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当用户设备有上行数据传输需求时,可以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时间单元可以用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来表示,TTI可以用毫秒(millisecond,ms)度量,也可以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来度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间单元均采用TTI作为示例来表示。例如,1个TTI可以是0.5ms,或者说1个TTI可以是2个OFDM符号。其中,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距离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需求时刻最近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延时于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需求时刻一定时间范围的时间单元。例如,考虑到用户设备需要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上行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等处理,因此,第一时间单元之前需要一定延时时间对上行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如图2a所示,图2a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示意图,用户设备在图2a所述的第一个TTI内有上行数据传输需求,然后在A时间段内进行上行传输数据处理,并在第一时间段(图2a中的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单元还可以是免许可频段上的上行持续时间(Uplinkduration,ULduration),所述ULduration可以是由基站进行预配置,如基站通过向用户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信令指示或者是动态通知来进行预配置。可选的,ULduration也可以通过许可频段上或免许可频段上的公共控制信息指示来确定,其中,该公共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公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Common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C-PDCCH)传输,或使用小区公共无线网络临时识别(CellCommon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ty,CC-RNTI)进行扰码,该公共控制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下行突发数据传输的结束位置。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免许可频段C-PDCCH通知ULduration的示意图,C-PDCCH通知的ULduration可以包括第一时间单元。可选地,ULduration与C-PDCCH所在的下行TTI属于同一个传输机会(TransmissionOpportunity,TxOP),TxOP可以表示设备(如用户设备或基站等)在通过空闲信道评估(ClearChannelAssessments,CCA)(例如LBT)竞争到免许可频段资源的使用机会之后,不需要再通过CCA重新评估信道而在该免许可频段上连续使用的时间。因此,TxOP内可以只包括下行时间单元,也可以只包括上行时间单元,还可以既包括下行时间单元又包括上行时间单元。其中,下行时间单元是指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上行时间单元是指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间单元。一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下行数据传输和/或上行数据传输,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TxOP也可以为信道占据期间(ChannelOccupancy)或最大信道占用时长(MaximumChannelOccupancyTime,MCOT)。图2b中下行突发数据传输表示eNB通过CCA(例如LBT)竞争到免许可频段资源之后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时间。其中的空闲时间单元可以用于用户设备执行CCA,但也不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也可以不包括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或者说,上行控制信息可以通过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的物理上行信道进行传输,或者通过不同于第一时间单元的其他时间单元包括的物理上行信道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可以是新传输数据或重传数据,其中,可选地,新传输数据可以是基于ULgrantfree的数据传输,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的第一个新传输数据是基于ULgrantfree的数据传输,重传数据可以是基于ULgrantfree或ULgrant的数据传输。例如,用户设备基于ULgrantfree向基站发送新传数据后,基站接收该新传输数据但未能成功通过解调或解码等处理该新传输数据,则基站会基于ULgrant调度该新传输数据进行重传。又如,用户设备在上行传输缓存不为零的情况下,基于ULgrantfree向基站传输第一个新传输数据,在此之后所传输的上行数据(新传输数据或重传数据)均为基于ULgrant传输,直至用户设备的缓存为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传输的上行业务数据,也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传输的上行业务数据和上行参考信号,其中,该上行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上行业务数据的解调。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上行数据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信息,其中,该HARQ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HARQ进程号(HARQProcessNumber,HPN)、新数据指示(NewDataIndication,NDI)信息、冗余版本(RedundancyVersion,RV)信息(用于准确完成上行数据的HARQ合并)。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仅包括HARQ信息。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CodingScheme,MCS)、资源分配(ResourceAllocation,RA)信息、上行数据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BlockSize,TBS)、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ssionPowerControl,TPC)、用户设备身份识别(UserEquipmentIdentification,UEID)等。可选的,更为一般的,基于ULgrantfree的上行控制信息又可以称为GCI(Grant-freeControlInformation),该GCI可以包括现有LTE系统或者未来5G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数据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的内容,以LTE系统为例,GCI可以包括用于ULgrant中的至少一项上行控制信息,在LTE系统中,ULgrant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格式0(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Format0,DCIFormat0)、DCIformat4,DCIformat0A,DCIformat0B,DCIformat4A,DCIformat4B来表示,但也不限于此。可选地,上述信息可以是通过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所预配置,也可以是由基站预定义的,但用户设备确定使用的上行控制信息,是用户设备自己选择并且上报给基站的。本发明实施例中,HPN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上行数据。当用户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为了确保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基站会在接收到用户设备传输的上行数据后,向该用户设备反馈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非确认应答(Non-Acknowledgement,NACK)。由于基站对上行数据的解调或解码等处理需要一定时间,为了提升上行传输效率,用户设备可以在基站处理上行数据的时间范围内,继续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为了便于基站识别不同的上行数据,或对上行数据进行HARQ合并处理,可引入HPN,用户设备通过将HPN上报给基站,使基站可以根据该HPN区分用户设备传输的不同上行数据。例如,基站在某一时刻对收到的所有上行数据或收到且未反馈ACK或者NACK的上行数据,进行ACK或者NACK反馈。如图2c所示,图2c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同一时刻反馈多个ACK或NACK的示意图,基站在第一个TTI和第二个TTI分别接收到通过PUSCH-1传输的上行数据和通过PUSCH-2传输的上行数据,并在第四个TTI时反馈ACK或NACK,其中,该上行数据是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中进行传输。基站接收到HPN时,可以根据该HPN区分不同的上行数据。如图2d所示,图2d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携带NDI的数据传输示意图。用户设备在第一个TTI发送上行数据A且假设该上行数据A对应的HPN为1;基站接收到该上行数据A后进行解码等操作,确定上行数据A接收正确并在特定时刻(如第三个TTI)向用户设备进行ACK反馈;若用户设备未接收到ACK或接收到ACK但误检测为NACK,则用户设备会误认为基站没有接收到上行数据A或接收到上行数据A但解码等处理失败,这时,用户设备在特定时刻(如第五个TTI)重新发送上行数据A(假设为A’),这时上行数据A’对应的HPN也为1。假设基站在第五个TTI接收到该上行数据A’,而由于基站在之前已经对上行数据A反馈过ACK,则当前该基站会误认为该上行数据A’是新数据,因而对该数据进行解码等操作,进行了不必要的数据处理。如图2e所示,图2e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不携带NDI的数据传输示意图。用户设备在第一个TTI发送上行数据A且假设该上行数据A对应的HPN为1;基站接收到该上行数据A并经过译码等处理之后,确定上行数据A接收错误,这是基站会在特定时刻(如第三个TTI)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A进行NACK反馈;若用户设备错误地将NACK检测为ACK,则用户设备会在特定时刻(如第五个TTI)继续发送第二个上行数据B,该上行数据B的HPN假设也为1。基站接收到该上行数据B之后,会因为上行数据A和上行数据B对应的HPN均为1且基站对上行数据A进行了NACK反馈,则基站会将上行数据B误认为是上行数据A的重传,因而对上行数据A和上行数据B进行了HARQ合并,显然这个合并过程是不准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基站对上行数据进行HARQ合并处理情况下,为了保证HARQ合并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基站需要获知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新传输数据还是重传数据,因此引入NDI。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NDI是否翻转来表示是新传输数据还是重传数据。例如,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新传输数据A,该新传输数据A对应的HPN为1,则用户设备可以将该NDI设置为零;若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没有正确接收到上行数据A,则用户设备会向基站重传上行数据,这时NDI仍然为0;若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正确接收到上行数据A,用户设备可以通过HPN为1的HARQ进程传输新的上行数据,这时NDI可以置为1,即通过NDI的翻转可以区分是新传输数据还是重传数据。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对NDI设置固定值来区别新传输数据和重传数据。例如,设定NDI=0表示新传输数据,NDI=1表示重传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新传输数据A,会将NDI设置为0以表示当前传输数据为新传输数据,而若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没有正确接收到该上行数据A,则用户设备会向基站重传该上行数据A,这时会将NDI设置为0以表示当前传输数据为重传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进行上行数据的HARQ合并时,为了获得HARQ合并增益,用户设备在重传上行数据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RV。为了保证HARQ合并的增益,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对应的RV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S102,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为独立预处理,即可以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按照各自的性能目标要求,确定各自占用的资源,并分别进行预处理,如上行控制信息对应于第一预处理,上行数据对应于第二预处理;第二种为联合预处理,即可以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确定共同占用的资源,然后进行联合预处理。可选的,预处理(也可以是第一预处理或第二预处理)可以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可选的,预处理(也可以是第一预处理或第二预处理)可以包括如信道交织、星座图调制、资源映射、预编码等除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外的用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获得相应信息的其它处理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预处理包括信道编码时,第一种预处理方式(即独立预处理方式)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即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是独立编码的;第二种预处理方式(即联合预处理方式)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即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是联合编码的。S103,所述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具体的,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其中,物理上行信道可以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也可以是承载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其他信道,例如可以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基站接收到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后,可以对所述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即预处理的逆过程,可以包括信道解码、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用户设备采用的预处理方式为信道编码,则基站采用逆处理方式为信道解码,以恢复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将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通过相同的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或者,也可以将预处理之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通过不同的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即,S103中的物理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同一个物理上行信道,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物理上行信道。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然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通过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实现了ULgrantfree传输的同时,保证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保证上行数据传输可以适配上行传输信道。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6。S201,用户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本步骤S201的部分解释请参见图2中的步骤S101的具体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间集合中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时间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时间单元;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其它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可选地,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其他时间单元可以包括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所有时间单元。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控制信息除了包括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在除第一时间单元之外的其他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他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连续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时间单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以第一时间单元与其他时间单元为连续的时间单元为例,如图3a所示,图3a为时间集合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指示其他时间单元如第二时间单元、第三时间单元和第四时间单元分别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指示方式可包括两种:第一种指示方式,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直接包括在其它时间单元分别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第二种指示方式,第一时间单元只包括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然后通过第一预设规则,确定其它时间单元分别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采用第二种指示方式,假设在第一时间单元不包括的上行控制信息(以HARQ进程号为例进行说明)指示在该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号为HPN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HPN1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在时间集合中的其它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号。如在第二时间单元、第三时间单元和第四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号分别为HPN2、HPN3和HPN3,这时,HPN2=(HPN1+1)或HPN2=(HPN1+1)modN,HPN3=(HPN1+2)或HPN3=(HPN1+2)modN,HPN4=(HPN1+3)或HPN4=(HPN1+3)modN,其中,N表示最大的HPN个数,mod为取余运算符。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节省控制信息开销。又如,采用第一种指示方式,则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的上行控制信息直接包括HPN1、HPN2、HPN3、HPN4,其中。HPN1、HPN2、HPN3、HPN4分别对应在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第三时间单元和第四时间单元各自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可选的,所述上行数据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上行码字进行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是指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码字和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中除所述第一上行码字以外的其它上行码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所述上行数据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上行码字进行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可以是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控制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上行码字和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中除所述第一上行码字以外的所有上行码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仍以上行控制信息为HPN为例,假设上行数据可以包括四个上行码字(上行空分数据传输),即第一上行码字~第四上行码字,则该上行控制信息HPN1可以是针对第一上行码字的,第二上行码字~第四上行码字分别对应HPN2、HPN3和HPN4。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HPN1以及第二预设规则,确定HPN2=HPN1+1或(HPN2=HPN1+1)modN,HPN3=HPN1+2或(HPN3=HPN1+2)modN,HPN4=HPN1+3或(HPN4=HPN1+3)modN。其中,N表示最大的HPN个数,mod为取余运算符。S202,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资源可以为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序列如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DMRS)序列,或者幅度恒定零相关(ConstantAmplitudeZeroAuto-Correlation,CAZAC)序列,或者m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或者其他类型的序列;第二资源可以为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序列如DMRS序列,或者幅度恒定零相关CAZAC序列,或者m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或者其他类型的序列。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即用户设备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用户设备获得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序列;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即用户设备计算上行数据占用的编码比特数、调制符号个数或用户设备获得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序列。其中,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所使用的序列与传输上行数据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所使用的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计算所获得;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也可以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设资源。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也可以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调制编码方案MCS计算获得。在这种方式,所述MCS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该MCS可以与上行数据对应的MCS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例如对于上行控制信息,预配置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且编码码率固定,且预配置有效信息比特数为Xbit,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X/(固定编码码率)/2计算得到用编码比特数表示的第一资源,2为QPSK对应的调制阶数。具体的,上述第一资源的确定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确定第一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传输经过所述第一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信道(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用于传输经过所述第二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第二物理上行信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相同时,即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相同的物理上行信道传输时,该相同的物理上行信道可以用第二物理上行信道表示,也可以用第一物理上行信道表示,相应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就等于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当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不同时,第二物理上行信道是包括上行数据传输的信道,相应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就等于包括上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可以用调制符号个数或者编码比特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资源,确定第一资源。在这种方式下,第二资源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当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相同时,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包括第二资源,这时,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以等于第二资源或大于第二资源,当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大于第二资源时,第二资源为该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中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那部分资源,即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一资源的差。当第一物理上行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不同时,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等于第二资源。例如当第二资源用调制符号个数表示时,第二资源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为Q′UL-SCH=Q′,或者Q′UL-SCH=Q′-Q′CI。其中Q′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用调制符号个数表示),该第二物理上行信道包括上行数据的传输(对应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不同的情况),或者包括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对应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与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相同的情况),Q′CI为第一资源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下面以“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确定第一资源”为例说明第一资源计算的几种具体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时,可以将下述公式中的“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替换为“第二资源”。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以调制符号个数为例)Q′CI的计算公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上述公式中,表示对·向上取整,Q′表示用调制符号个数表示的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OCI表示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OUL-SCH表示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在公式(2)和公式(4)中,βoffset为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的值或者一个预定义的值,其中,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信令,也可以是媒质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信令。βoffset可用于调整上行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码率,保证上行控制信息性能的同时有效利用传输资源。可选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PhysicalUplinkChannel,PUCH)容量可以通过公式(5)计算得到。其中,表示分配给物理上行信道的子载波个数,表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表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中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的时域符号个数(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承载在相同的物理上行信道中),或表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中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域符号个数。以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为例,假设一个时间单元为一个子帧(Subframe),则的计算公式(6)如下所示:其中,表示该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一个时隙(Slot)占用的时域符号个数。在正常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下,在扩展CP下NDMRS表示该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上一个子帧用于传输DMRS的符号个数,例如当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时,NDMRS=2。NSRS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SRS)的符号个数,若当前子帧有SRS传输时,NSRS为用于传输SRS的时域符号个数,若当前没有SRS传输,则NSRS=0。可选的,该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上可以通过正交复用的方式,实现多个上行数据的传输,或者实现多个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这里的复用是指,多个上行数据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进行传输,且基站能够区分出这多个上行数据;或者,复用是指多个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进行传输,且基站能够区分出这多个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复用可以通过空分正交例如多个上行数据采用不同的空分码来实现空分复用,或者,还可以通过非正交复用的方式实现复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这种情况下PUCH的容量还可以通过公式(7)计算得到:其中,VSF为扩频系数的值。例如,以LTE为例,假设物理上行信道在时间上占用1个子帧,且一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该物理上行信道在频率上占用12个子载波,且一个子帧内有两个符号用于DMRS的传输,该子帧不包括SRS,则根据公式(6)可以计算得到该物理上行信道包括12*(2*7-2)=144个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若每个RE可以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则物理上行容量为144个调制符号。假设通过某种正交方式,在该物理上行信道上可以实现4个不同的上行数据的同时发送,即VSF=4,则根据公式(7),该PUCH的容量为36(144/4)个调制符号,即当该物理上行信道承载4个不同的上行数据时,每个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物理上行信道容量为36个调制符号。其中,上述四个不同的上行数据可以是一个UE或多个UE发送的。可选的,在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时,还可以将公式(1)~(4)计算得到的结果与预配置的资源量(以A/B/C/D为预配置资源量,可以用调制符号个数或编码比特数表示)进行比较。具体公式如(8)~(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公式中的任何一个公式中的向上取整运算符可以替换为向下取整运算符取较小值作为输出结果的运算符min(·)可以替换为取较大值作为输出结果的运算符max(·)。可选地,A/B/C/D可以与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中占用的最大OFDM符号个数相关。例如当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相同的物理上行信道进行传输时,假设该上行控制信息在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中最多占用2个OFDM符号,则A/B/C/D可以表示为其中表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在频率上占用的子载波个数。以LTE系统为例,假设该物理上行信道在频域上占用NPRB个资源块(ResourceBlock,RB),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则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OCI可以是由基站预配置,或者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用户设备根据自身的硬件条件确定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用户设备支持上行HARQ缓存的个数为8个,则HPN可以用3bit来表示,即OCI=3。又如,上行控制信息包括针对多个时间单元的HPN,每个时间单元对应一个HPN,HPN可以用3bit来表示,则当有N个时间单元(N≥1,且为自然数)的HPN需要指示时,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OCI=3N。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是预配置,或预定义的,例如预配置为32字节(Bytes)。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也可以在一个预配置的信息比特数集合内变化,例如,基站配置用户设备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的集合包括K种比特数,具体为{比特数1,比特数2,……,比特数K},用户设备可以在该集合内选择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并根据选取之后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计算第一资源。在这种方式下,基站可以通过盲检测的方式,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或确定第一资源。可选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通过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和该上行数据对应的MCS计算得到或者查表得到,该第二资源和/或MCS可以是预配置的或预定义的。进一步可选地,第二资源对应的资源分配(ResourceAllocation,RA)是预配置的,这里的RA包括指示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在时间和频率上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RA可以计算得到第二资源,然后再根据第二资源和MCS,可以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对应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BlockSize,TBS)。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设备通过第二资源和MCS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时,在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间资源固定的情况下,第二资源还可以通过物理上行信道占用的RB个数来表示。这里的时间资源固定是指,以LTE系统为例,物理上行信道在时间上可以占用1个子帧。因此用户设备可以通过RB个数和与上行数据对应的MCS,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例如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根据RB个数和上行数据对应的MCS(例如采用MCS索引来确定,该MCS索引与MCS是一一对应的)。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为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者为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以用调制符号个数来表示,或者用编码比特数来表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以由基站进行预配置或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MCS计算得到的,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或MCS可以是预配置或预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理解为上行控制信息的原始信息比特数,或者是上行控制信息的原始信息比特数引入循环冗余校验(CyclicalRedundancyCheck,CRC)之后的信息比特数;相应地,上行数据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理解为上行数据的原始信息比特数,或者是上行数据的原始信息比特数引入CRC之后的信息比特数。以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为编码比特数为例,第一资源的确定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将上述计算公式(1)~(4)或者公式(8)~(11)中任意一个计算出来的调制符号个数Q′CI乘以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Qm,得到第一资源(用编码比特数表示);第二种,将上述计算公式(1)~(4)或者公式(8)~(11)中的调制符号个数Q′CI用编码比特数QCI代替,QCI为用编码比特数表示的第一资源,同时将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也用编码比特数来表示,即将Q′用Q来表示,Q也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以编码比特数来计算)。调制阶数Qm与不同调制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BPSK表示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BPSK),QPSK表示四相移键控(QuadriPhaseShiftKeying,QPSK),16QAM表示16种符号的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AM),64QAM表示64种符号的正交幅度调制QAM,256QAM表示256种符号的QAM。表1调制阶数Qm与调制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调制阶数Qm调制方式1BPSK2QPSK416QAM664QAM8256QAM第二种,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以及物理上行信道容量,确定第一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传输上行数据时,上行数据对应的信息比特数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上行业务传输需求或其它因素从多个上行数据对应的信息比特数中选择其中一种作为预设信息比特数Oini。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用户设备该上行数据的预设信息比特。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第一资源时使用的参数之一由“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替换为“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即将OUL-SCH替换为Oini,其他参数可以保持不变。基于ULgrantfree的传输方式,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时,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能有多种,以实现链路自适应和/或业务自适应。用户设备实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根据上行业务传输需求或者根据其他因素,选择其中一种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而不像现有技术(基于ULgrant的传输方式),需要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用户设备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例如TBS。因此在用户设备自己选择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的情况下(即基于ULgrantfree的传输方式之一),基站无法获知用户设备选择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尽管基站可能可以通过盲检测地方式,确定用户设备选择的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但是基站计算复杂度比较高,相应地,由于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的不确定性,导致基站确定第一资源的复杂度就比较高。采用第二种方式,基站可以通过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来计算第一资源,进而可以根据第一资源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减少了基站获取第一资源的处理复杂度。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的目标信息比特数。这样,基站通过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先计算得到第一资源,然后根据第一资源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并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指示信息,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从而也可以简化对基站上行数据的译码过程,减少基站处理的复杂度。下面举例说明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与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之间的关系。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仅用于计算第一资源,用户设备实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传输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可以等于预设信息比特数,也可以不等于预设信息比特数。例如,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集合为:{1000bit,2000bit,3000bit,4000bit},即当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从该集合中可以选择至少一个作为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当上行数据通过至少2个上行码字进行传输时,用户设备可以从该集合中选择1个或者选择多个作为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采用第二种方式,预设信息比特数可以配置为500bit,也可以是上述集合中的一种但为基站预配置或者预定义的,如500bit(在一段时间内比特数不会发生改变)。用户设备根据该预设信息比特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计算得到第一资源。进一步可选的,假设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为500bit,而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选择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为2000bit,则上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数为2000bit。第三种,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以及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确定第一资源。第三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第一资源时使用的参数之一由“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替换为“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其他参数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种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如第一资源采用调制符号个数表示,则Q′替换为Q′symb,如果采用编码比特数表示,则将Q替换为Qbit其中,Q′symb和Qbit分别表示用调制符号个数和编码比特数表示的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当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时,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资源(可以理解为第二资源),可能会随着上行数据的信息比特数以及不同的MCS而不同,从而实现链路自适应。因此,为了数据传输能够实现链路自适应,可以由用户设备自行选择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资源,即第二资源,但这样第一资源会随着所选择的上行数据对应的第二资源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情况下,基站只能通过对所选择的有效资源进行盲检测确定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有效资源,以及确定第一资源,这样会增加基站操作的复杂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来计算第一资源,并根据该第一资源将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物理上行信道发送给基站,这样基站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计算第一资源,并获得上行控制信息,便于基站的操作。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数据对应的第二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仅用于计算第一资源,用户设备实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资源(例如第二资源)或者包括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者包括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可以用第一物理上行信道表示,也可以用第二物理上行信道表示),可以等于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也可以不等于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第四种,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以及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本方式请参考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五种,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配置资源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定义资源。具体的,第一资源可以直接通过基站进行预配置或预定义预配置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MAC信令实现,预定义包括设置一个固定的资源值。第六种,第一资源还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预设信息比特数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MCS来确定,其中,该上行控制信息的预设信息比特数可以是预配置或预定义的,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MCS可以是预配置或预定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传输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相同时,第二资源可以是该物理上行信道对应的容量,也可以是该物理上行信道容量除去第一资源之后剩余的容量;或者说,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传输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相同时,第二资源可以是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也可以是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除去第一资源之后剩余的容量。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传输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不同时,第二资源可以是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者说,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包括第一物理上行信道容量或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以是指,在该物理上行信道容量中除去上行参考信号例如DMRS或者探测参考信号例如SRS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或者编码比特数或者资源元素RE个数之后的剩余容量。或者更为一般地,可以是指在该物理上行信道容量中除去重要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和重要上行传输信道占用的容量之后的剩余容量。可选的,如果上行数据包括上行业务数据和上行参考信号,那么物理上行信道容量(包括第一物理上行信道容量或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以不排除上行参考信号例如DMRS或者SRS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或者说占用的RE个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还是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预配置的值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所述第二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MCS计算所获得;或,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配置资源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定义资源。可选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资源。可选的,第二资源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确定:第一种,第二资源根据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MCS计算所获得,其中,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包括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该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以及MCS均可以预配置;第二种,第二资源是可以预配置或预定义所确定;第三种,第二资源通过上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指示信息来确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控制信息是指上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的bit组合指示的信息或单个bit指示的信息。S203,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其中,第一预处理可以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如信道交织、星座图调制、资源映射、预编码等除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外的用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获得相应信息的其它处理方式。对于第一预处理,以信道编码为例,假设第一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Q′CI,则用户设备根据Q′CI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Qm,可以计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QCI,具体的,QCI=Q′CI*Qm。用户设备根据计算得到的编码比特数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流对于第一预处理,以序列调制为例,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参考序列或参考信号,将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承载在参考序列或参考信号上。可选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的不同组合,选择与其组合对应的序列,例如,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3,则有效信息比特共有8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分别对应8个不同的序列,如表2所示。表2为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与序列的映射关系表,在这种方式下,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一种理解是,所述用户设备获得与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对应的序列,以表2为例即获得与该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的所有可能组合对应的序列,即序列1~序列8。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可以理解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确定序列。例如仍以表2为例,假设用户设备在某个时间单元传输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为011,则所述用户设备获得与该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对应的序列4。此时,用户设备将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序列4。可选的,这里的第一物理上行信道可以用承载序列4传输的物理上行资源表示,例如RE或者RB。此外,在这种方式下,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另外一种理解是,所述用户设备获得与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对应的序列,例如仍以表2为例,假设用户设备在某个时间单元传输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为011,则所述用户设备获得与该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对应的序列4。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可以理解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待发送的序列为序列4。此时,用户设备将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序列4,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这里的第一物理上行信道可以用承载序列4传输的物理上行资源表示,例如RE或者RB。可选的,假设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数为M,则共有2M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分别对应2M个不同的序列。可选的,当第一预处理为序列调制时,第一预处理还可以是,用户设备将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进行调制,得到调制符号,然后再将调制符号承载在序列上,该序列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在这种方式下,用户设备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可以理解为所述用户设备获得与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序列。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可以理解为所述用户设备对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进行调制,获得调制符号,然后再根据前述所确定的序列对该调制符号进行处理,例如将调制符号与确定的序列相乘,或采用其他方式。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可以理解为,所述用户设备将承载调制符号信息的序列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表2上行控制信息的有效信息比特组合与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可选的,对于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经过信道编码之后,如果信道编码之后得到的编码比特数与第一资源不匹配,则还需要对信道编码之后的编码比特数进行速率匹配,以使得信道编码之后的编码比特数与第一资源匹配。这里的不匹配是指信道编码之后得到的编码比特数不等于第一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当第一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时,第一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可以理解为第一资源与对应的调制阶数相乘。例如假设待传输的信息比特数为10,使用1/3编码码率的信道编码,则信道编码之后得到的编码比特数为30,同时假设第一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且为20个,对应的调制方式为QPSK,即对应的调制阶数为2,则可以计算得到第一资源对应的编码比特数为40,显然信道编码之后的编码比特数(30)与第一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40)不匹配,此时需要对信道编码之后的编码比特数进行速率匹配,使其与第一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相匹配。本说明同样适用于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速率匹配还表示当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时,该上行控制信息只使用该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中的部分资源进行传输,该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中的其他资源用于传输参考信号例如DMRS,SRS。可选的,第一预处理包括将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适配到第一资源的过程,适配可以表示将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通过第一预处理,得到的第一预处理之后的比特数等于第一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对于第一预处理,还是第二预处理,还是第三预处理,当预处理包括信道编码时,具体信道编码方式可以采用雷德密勒RM(Reed-Muller)(32,O)(O表示输入编码器比特长度),或者双雷德密勒RM(Reed-Muller)(32,O)码或者咬尾卷积码TBCC(Tailbitingconvolutioncode),或者极化码(Polarcode),或者是Turbo编码,也可以是其他信道编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S204,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具体的,经过第一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经过以下至少一个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例如扰码、调制、离散傅里叶变化(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资源映射,反离散傅里叶变化(Invers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IDFT)等),然后在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其中,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以及经过第一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具体解释请参见S202~S203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基站接收到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后,可以对所述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逆处理(即预处理的逆过程,可以包括信道解码、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用户设备采用的预处理方式为信道编码,则基站采用逆处理方式为信道解码,以恢复上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可选的,步骤S203和S204还可以由以下方式所替代:“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S205,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二预处理。其中,第二预处理可以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如信道交织、星座图调制、资源映射、预编码等除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外的用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获得相应信息的其它处理方式。对于第二预处理,以信道编码为例,假设第二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Q′UL-SCH,则用户设备根据Q′UL-SCH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Q′m,可以计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QUL-SCH,具体的,QUL-SCH=Q′UL-SCH*Q′m。用户设备根据计算得到的编码比特数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流为当第二预处理对应的是序列调制,或者速率匹配时,对于第二预处理的部分描述和解释请参考步骤S203中对第一预处理的详细解释,只需将第一预处理替换为第二预处理,上行控制信息替换为上行数据,在此不作赘述。S206,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具体的,经过第二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经过以下至少一个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例如扰码、调制、离散傅里叶变化(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资源映射,反离散傅里叶变化(Invers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IDFT)等),然后在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其中,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以及经过第二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具体解释请参见S202~S203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基站接收到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后,可以对所述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即预处理的逆过程,可以包括信道解码、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用户设备采用的预处理方式为信道编码,则基站采用逆处理方式为信道解码,以恢复上行数据。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可选的,步骤S205和S206还可以由下列步骤所替代:“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并将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处理和第二预处理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可选的,第一预处理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一预处理为信道编码时,用户设备将获得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流转换为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进一步可选的,用户设备可以对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进行信道交织(ChannelInterleaver),或者,对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和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一同进行信道交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信道交织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可以用表示,其中Q′CI为第一资源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该编码矢量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其中k为自然数且0≤k≤Q′CI-1,由该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流中的Qm个编码比特组成,其中Qm为该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调制阶数与不同的编码调制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表1。编码矢量序列中任意两个元素对应的编码比特是不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预处理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二预处理为信道编码时,用户设备将获得的上行数据编码比特流转换为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进一步可选的,用户设备可以对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进行信道交织(ChannelInterleaver),或者,对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和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一同进行信道交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信道交织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可以用表示,其中Q′UL-SCH为第二资源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该编码矢量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其中k为自然数且0≤k≤Q′UL-SCH-1,由该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比特流中的Q′m个编码比特组成,其中Q′m为该上行数据对应的调制阶数,调制阶数与不同的编码调制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表1。编码矢量序列中任意两个元素对应的编码比特是不同的。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预处理包括将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适配到第二资源的过程,适配可以表示将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通过第二预处理,得到的第二预处理之后的比特数等于第二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物理上行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相同时,步骤204和步骤206可以替换为“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一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预处理之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或第二物理上行信道,或第一物理上行信道)至基站”。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301~S304。S301,用户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的具体解释请参考图3相应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201,在此不再赘述。S302,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资源可以为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序列如DMRS序列、CAZAC序列或m序列或伪随机序列,或其他类型序列。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即用户设备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编码比特数或所使用的序列。可选的,所述第三资源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或者是根据预设信息比特数和与其对应的MCS确定的,所述预配置的资源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通过资源分配(RA)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S303,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其中,第三预处理可以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如信道交织、星座图调制、资源映射、预编码等除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外的用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获得相应信息的其它处理方式。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信道联合编码。比如先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进行排序,然后对排序之后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进行信道编码。可选地,信道编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根据第三资源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进行信道编码,确定上行控制信息对应和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比特流;将编码比特流转换为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对应的编码矢量序列;将该编码矢量序列进行信道交织。可选的,第三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参考第一预处理或者第二预处理的过程,只不过将预处理对象由“上行控制信息”替换为“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或者有“上行数据”替换为“上行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预处理包括将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适配到第三资源的过程,适配可以表示将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通过第三预处理,得到的第三预处理之后的比特数等于第三资源表示的编码比特数。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包括: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即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即上行数据的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矢量序列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进行信道交织,已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编码矢量序列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根据第三资源对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或速率匹配,得到联合编码比特流;用户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比特流转换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的联合编码矢量序列;用户设备将所述联合编码矢量序列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303的具体解释请参考图2发明实施例对应到步骤S203~S204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S304,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可选的,步骤S304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步骤S204和S206中第二预处理和第一预处理部分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计算第一资源时,如果计算第一资源所参考的参数是预配置的或者不是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真实参数,可选的,都可以通过上行控制信息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真实参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用用户设备来代替,例如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场景,基站也可以用中继(Relay)来代替。本发明实施例不仅适用于LTE系统,也适用于5G系统。在5G系统中,有些信道参数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信道的物理含义可以同本实施例描述。在本方实施例中,第一资源、第二资源在物理上行信道中具体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可以是预配置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相同的物理信道进行传输时,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复用,例如第二资源包括第一资源的场景;也可以通过速率匹配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复用,例如第二资源和第一资源没有重叠部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复用,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或者是通过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传输资源和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编码调制方案计算得到的,该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传输资源和预设编码调制方法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用户设备利用预设的信息比特数,或者预设传输资源和预设编码调制方案,计算得到第一资源之后,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真实传输资源和/或编码调制方案。请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401~S402。S401,基站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S402,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具体的,用户设备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基站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后,可以对所述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该逆处理与用户终端的预处理互逆,可以包括信道解码、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用户设备采用的预处理方式为信道编码,则基站采用逆处理方式为信道解码,以恢复上行数据和上行数据。可选的,所述基站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逆处理,获得第一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逆处理,获得第二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可选的,所述第一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所述基站获得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逆处理,获得第三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可选的,所述第三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侧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步骤的详细解释以及带来的技术效果,请参见图2-图4所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请参见图6-图9,其中,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用户设备1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1、预处理单元12和发送单元13。确定单元11,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预处理单元12,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发送单元13,用于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7和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和一种发送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预处理单元12可以包括:第一获得单元121、第一预处理单元122和第二预处理单元123。第一获得单元121,用于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第一预处理单元1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第二预处理单元12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计算所获得,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或,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设资源。可选的,所述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一资源的差,或,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可选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调制编码方案计算所得到;或,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由基站预设所得到。可选的,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预设信息比特数,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或,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如图8所示,所述发送单元13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31和第二发送单元132。第一发送单元131,用于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第二发送单元132,用于将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预处理单元12可以包括:第二获得单元124和第三预处理单元125。第二获得单元124,用于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第三预处理单元125,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所述发送单元13,具体用于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其中,所述第三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间集合中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时间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时间单元;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所有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上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上行码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是指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码字和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中除所述第一上行码字以外的所有上行码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可选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号,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用户终端用于执行图6~图9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动作或步骤,该用户终端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用户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1002,存储器1003,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4。通信总线1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002可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网络接入功能,与基站进行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交互。存储器10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3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具体地,处理器1001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下操作: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上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预处理;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的步骤时,具体执行:将第一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将第二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计算所获得,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信息比特数,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或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或,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预设资源。在一个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资源为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一资源的差,或,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和调制编码方案计算所得到;或,所述第二物理上行信道的容量由基站预设所得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信息比特数为预设信息比特数,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比特数;和/或,若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资源为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预设资源,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时,具体执行: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预处理;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将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的步骤时,具体执行:所述用户设备将第三预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物理上行信道传输至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预处理包括序列调制、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间集合中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时间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时间单元;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时间集合中除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以外的所有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上行码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是指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一上行码字对应的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码字和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中除所述第一上行码字以外的所有上行码字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HARQ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数据的HARQ进程号,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用户终端用于执行图10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动作或步骤,该用户终端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请参见图11~图13,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基站2可以包括接收单元21和逆处理单元22,其中,接收单元21,用于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逆处理单元22,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逆处理单元22,包括第一获得单元221、第一逆处理单元222和第二逆处理单元223。第一获得单元221,用于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第一逆处理单元2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逆处理,获得第一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第二逆处理单元22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逆处理,获得第二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处理单元的模块化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逆处理单元22,包括第二获得单元224和第三逆处理单元225。第二获得单元224,用于获得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第三逆处理单元225,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逆处理,获得第三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基站用于执行图11~图13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动作或步骤,该基站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请参见图14,图1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基站2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器2001,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2002,存储器2003,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4。通信总线2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002可以为基站提供无线网络接入功能,与用户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存储器20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3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控制器2001的存储装置。具体地,控制器2001用于调用存储器2003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下操作:通过物理上行信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2001执行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的步骤时,具体执行:获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第一资源和所述上行数据占用的第二资源;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第一逆处理,获得第一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资源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二逆处理,获得第二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2001执行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逆处理,获得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的步骤时,具体执行:获得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共同占用的第三资源;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第三逆处理,获得第三逆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逆处理包括序列解调、信道解码和速率匹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基站用于执行图14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动作或步骤,该基站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结合或组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disc)或其任意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