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96347发布日期:2018-06-29 06:3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企业总线的核心功能是兼容各种协议接口,可以将数据在各种协议之间进行流转,并且可以针对数据格式进行编排转换。应用系统和信息集成开发建设完成后,应在企业总线平台注册和发布接口服务。现有技术中对企业总线的服务管理不规范,不便于分析服务各项指标,不能快速辨别出属于本系统的服务而针对本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不便于服务管控,当服务发生变更或需要统计考核服务的运行数据时,不能根据服务命名空间、命名原则等信息快速筛选统计;不便于服务治理,当发生服务异常时,不能快速查找出服务的来源系统,不能快速定位异常原因,不便于服务的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目的在于在企业总线平台中方便的分析和管理服务,用于分析服务的各项指标、管控服务变更、管理服务应用权限、统计服务运行数据及随时监控服务状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服务命名空间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根据服务对应业务系统的简称设置命名空间,所述命名空间包括输入目标的命名空间和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

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名称标记,所述名称标记包括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

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报文格式,所述报文格式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输入输出数据、输入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和元素的属性;

服务交互方式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的交互方式,所述交互方式包括双向交互模式和单向交互模式;

服务分析统计步骤:企业总线平台根据服务的命名空间、名称标记、报文格式和交互方式对服务进行分析和统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便于分析服务各项指标,可以快速辨别出属于本系统的服务,针对本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2)便于服务管控,当服务发生变更或需要统计考核服务的运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服务规范化的命名空间、命名原则等信息,快速筛选统计,便于对各信息系统的服务进行管控;(3)便于服务治理,当发生服务异常时,可以快速查找出服务的来源系统,再根据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快速定位异常原因,从而便于服务的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步骤中,所述服务资源标识包括:服务域,服务提供方,服务名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根据服务名称定位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使用的空间,使统计分析服务指标和处理服务异常更加便捷。

进一步,所述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步骤中,所述元素的属性包括:元素的名称、元素的格式要求、元素的字段长度和元素的值的说明。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服务中元素的属性进行规范性设置,可以使解析和调用元素过程更加高效,提高企业总线平台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所述服务交互管理步骤中,所述双向交互模式包括:

请求/应答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将状态置为等待状态、不再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处理结果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处理结果后取消等待状态,继续进行其它业务处理;

请求/回调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identity,身份),然后中断与企业总线平台的连接,继续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处理结果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返回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根据回调接口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接收服务处理结果;

发布/订阅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将服务数据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推送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数据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服务数据处理结果给服务提供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多种双向交互模式,能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请求/应答模式实时性较强,可以让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后能及时得到处理结果;请求/回调模式能使服务消费方异步请求和接收多种服务处理,提高整体效率;发布/订阅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提供服务,并能收到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后处理结果,使服务更高效、散布范围更广。

进一步,所述服务交互管理步骤中,所述单向交互模式包括:

通知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数据推送给企业总线平台,不收取企业平台的相应信息,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的输出数据,不进行响应;

单向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处理结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多种单向交互模式,能更大的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通知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推送服务,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数据后不响应,服务散布范围广、执行效率高、适合无需获得服务消费方反馈的服务,减少了企业总线平台资源的占用;单向模式能让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后不返回结果,对企业总线平台资源占用极少,适用于不需要获得处理结果的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服务时使用。

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服务命名空间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根据服务对应业务系统的简称设置命名空间,所述命名空间包括输入目标的命名空间和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

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名称标记,所述名称标记包括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

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报文格式,所述报文格式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输入输出数据、输入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和元素的属性;

服务交互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的交互方式,所述交互方式包括双向交互模式和单向交互模式;

服务分析统计模块,用于企业总线平台根据服务的命名空间、名称标记、报文格式和交互方式对服务进行分析和统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便于分析服务各项指标,可以快速辨别出属于本系统的服务,针对本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2)便于服务管控,当服务发生变更或需要统计考核服务的运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服务规范化的命名空间、命名原则等信息,快速筛选统计,便于对各信息系统的服务进行管控;(3)便于服务治理,当发生服务异常时,可以快速查找出服务的来源系统,再根据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快速定位异常原因,从而便于服务的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板块中,所述服务资源标识包括:服务域,服务提供方,服务名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根据服务名称定位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使用的空间,使统计分析服务指标和处理服务异常更加便捷。

进一步,所述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模块中,所述元素的属性包括:元素的名称、元素的格式要求、元素的字段长度和元素的值的说明。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服务中元素的属性进行规范性设置,可以使解析和调用元素过程更加高效,提高企业总线平台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服务交互管理模块中,双向交互模式包括:

请求/应答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将状态置为等待状态、不再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处理结果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处理结果后取消等待状态,继续进行其它业务处理;

请求/回调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然后中断与企业总线平台的连接,继续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处理结果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返回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根据回调接口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接收服务处理结果;

发布/订阅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将服务数据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推送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数据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服务数据处理结果给服务提供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多种双向交互模式,能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请求/应答模式实时性较强,可以让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后能及时得到处理结果;请求/回调模式能使服务消费方异步请求和接收多种服务处理,提高整体效率;发布/订阅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提供服务,并能收到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后处理结果,使服务更高效、散布范围更广。

进一步,所述服务交互管理模块中,所述单向交互模式包括:

通知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数据推送给企业总线平台,不收取企业平台的相应信息,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的输出数据,不进行响应;

单向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处理结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多种单向交互模式,能更大的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通知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推送服务,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数据后不响应,服务散布范围广、执行效率高、适合无需获得服务消费方反馈的服务,减少了企业总线平台资源的占用;单向模式能让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后不返回结果,对企业总线平台资源占用极少,适用于不需要获得处理结果的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服务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请求/应答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请求/回调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发布/订阅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通知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单向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服务命名空间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根据服务对应业务系统的简称设置命名空间,命名空间包括输入目标的命名空间和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

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名称标记,名称标记包括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

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报文格式,报文格式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输入输出数据、输入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和元素的属性;

服务交互方式管理步骤: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的交互方式,交互方式包括双向交互模式和单向交互模式;

服务分析统计步骤:企业总线平台根据命名空间、名称标记、报文格式和交互方式对服务进行分析和统计。

具体的,服务提供方对服务命名空间进行设置,其输入目标命名空间规定为:http://业务系统简称.esb.spg.com.cn,其输出目标命名空间规定为:http://esb.spg.com.cn。

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服务英文名称的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服务名英文称是在应用系统内的服务名称,由服务提供方进行命名。服务英文名称建议采用“[动]+宾”模式,如CreateCustomer(创建新用户),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单词首字母大写,服务英文名称长度不大于50字符。服务英文名称在应用系统内部不得出现重名。服务功能命名应做到统一、标准,准确描述服务本身的语义。避免出现服务名称语义与服务功能描述不一致、不完整等情况,如服务的功能描述为“查询客户档案信息”,而服务名称为“NewCustomer”是不符合要求的。

服务中文名称的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由服务提供方进行命名,服务中文名称是服务的助记名,建议使用“[动]+宾”模式,如“创建新用户”,名称长度不大于100字符。

服务ID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服务ID是服务的唯一识别编码,由企业总线平台(也叫ESB平台)进行定义,用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是一种软件建构的标准,即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表示。

服务资源标识是描述和定位一个服务资源的统一标识。

服务分析统计步骤中,可以方便的分析服务各项指标,可以快速辨别出属于本系统的服务,针对本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方便的管控服务,当服务发生变更或需要统计考核服务的运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服务规范化的命名空间、命名原则等信息,快速筛选统计,便于对各信息系统的服务进行管控;可以方便的治理服务,当发生服务异常时,可以快速查找出服务的来源系统,再根据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快速定位异常原因,从而便于服务的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具体的,服务资源标识采用统一资源标识(URI)的语法进行定义,包括服务域,服务提供方,服务名称等几个部分构成,例如:http://esb.spg.com.cn/YX/XxService。

该改进便于根据服务名称定位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使用的空间,使统计分析服务指标和处理服务异常更加便捷。

进一步,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步骤中,元素的属性包括:元素的名称、元素的格式要求、元素的字段长度和元素的值的说明。

具体的,服务输入和输出参数有且只有一个复杂对象类型,且交互数据不能使用CDATA(指的是不应由XML(扩展标记语言)解析器进行解析的文本数据形式)或对象夹杂CDATA数据的形式,必须是满足输入输出模型的对象。服务输入输出模型的根节点以服务方法名+Request/Response(请求/响应)为文件名。

服务的输入输出数据应采用XSD(XML Schema Definition,XML架构定义)进行定义,XSD文件应满足W3C(万维网联盟)制定的XML Schema(扩展标记语言架构)标准,输入目标名字空间为“http://应用系统简写.esb.spg.com.cn”,输出目标名字空间为“http://esb.spg.com.cn”;并对每个元素的含义、字段长度、是否有特殊格式要求等进行描述,格式为:<documentation(文档)>中文名称,格式(可选),值说明(可选),长度(可选)</documentation>。

元素名称必须有意义,首字母小写,不同单词连接时,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词缩写取单词前3至5个字母。

可以重复多次的复杂元素以“元素名字+Item(条、项)”命名,并且包含在名字为“元素名字+List(列表、目录)”的节点之下。

返回报文的第一个节点为replyCode(应答码),代表服务成功,成功返回“OK”,错误则直接返回异常报文格式,并返回错误代码。

该改进中,对服务中元素的属性进行规范性设置,可以使解析和调用元素过程更加高效,提高企业总线平台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服务交互管理步骤中,双向交互模式包括:

请求/应答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将状态置为等待状态、不再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处理结果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处理结果后取消等待状态,继续进行其它业务处理;

请求/回调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然后中断与企业总线平台的连接,继续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处理结果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返回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根据回调接口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接收服务处理结果;

发布/订阅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将服务数据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推送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数据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服务数据处理结果给服务提供方。

具体的,请求/应答模式(Request-response)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

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处理完成后将数据写回给ESB(企业总线平台)。请求/应答模式可采用Document(文档)、RPC(远程过程调用)两种消息模式进行通讯。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文字型)/encode(编码型)两种模式,请求/应答模式是同步交互模式,服务消费方发出服务调用请求后一直等待服务提供方将最终响应结果返回后再进行业务处理。

如图3所示,请求/应答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请求调用服务,阻塞并等待返回结果;

(2)目标服务执行;

(3)目标服务返回结果给服务消费方。

请求/回调模式(Request-callback)的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

请求/回调模式是一种异步交互模型,服务消费方发出服务调用请求后,不必等待服务提供方将最终响应结果返回,而是中断连接。服务提供方在服务处理完成后根据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数据发送给服务消费方,回调接口通过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头的callback(回收)节点指定。请求/回调模式可采用Document,RPC两种消息模式进行通讯。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4所示,请求/回调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调用目标服务,请求发送后中断连接,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

(2)目标服务执行;

(3)服务提供方调用服务消费方提供的回调服务,返回服务调用结果,同时将服务会话ID一并返回服务消费方。

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的运行流程如图5所示:

由服务的提供方主动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消费方,并从服务消费方读取响应信息。发布/订阅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5所示,发布/订阅模式的步骤为:

(1)目标服务主动执行;

(2)目标服务将输出推送给ESB;

(3)ESB将输出推送给服务消费方;

(4)服务消费方返回响应信息给服务提供方。

该改进中,提供了多种双向交互模式,能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请求/应答模式实时性较强,可以让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后能及时得到处理结果;请求/回调模式能使服务消费方异步请求和接收多种服务处理,提高整体效率;发布/订阅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提供服务,并能收到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后处理结果,使服务更高效、散布范围更广。

进一步,服务交互管理步骤中,单向交互模式包括:

通知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数据推送给企业总线平台,不收取企业平台的相应信息,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的输出数据,不进行响应;

单向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处理结果。

具体的,通知模式(Notification)的运行流程如图6所示:

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推送给ESB,不收取ESB的响应信息。通知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6所示,通知模式的步骤为:

(1)目标服务主动执行;

(2)目标服务返回结果给ESB;

(3)ESB返回结果给服务消费方。

单向模式(One-way)的运行步骤如图7所示:

服务消费方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输出结果。单向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7所示,单向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发起服务请求;

(2)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

该改进中,提供了多种单向交互模式,能更大的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通知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推送服务,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数据后不响应,服务散布范围广、执行效率高、适合无需获得服务消费方反馈的服务,减少了企业总线平台资源的占用;单向模式能让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后不返回结果,对企业总线平台资源占用极少,适用于不需要获得处理结果的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服务时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服务命名空间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根据服务对应业务系统的简称设置命名空间,命名空间包括输入目标的命名空间和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

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名称标记,名称标记包括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

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报文格式,报文格式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输入输出数据、输入输出目标的命名空间和元素的属性;

服务交互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的交互方式,交互方式包括双向交互模式和单向交互模式;

服务分析统计模块,用于企业总线平台根据命名空间、名称标记、报文格式和交互方式对服务进行分析和统计。

具体的,服务提供方对服务命名空间进行设置,其输入目标命名空间规定为:http://业务系统简称.esb.spg.com.cn,其输出目标命名空间规定为:http://esb.spg.com.cn。

服务提供方设置服务英文名称、服务中文名称、服务ID和服务资源标识。服务英文名称的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服务名英文称是在应用系统内的服务名称,由服务提供方进行命名。服务英文名称建议采用“[动]+宾”模式,如CreateCustomer(创建新用户),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单词首字母大写,服务英文名称长度不大于50字符。服务英文名称在应用系统内部不得出现重名。服务功能命名应做到统一、标准,准确描述服务本身的语义。避免出现服务名称语义与服务功能描述不一致、不完整等情况,如服务的功能描述为“查询客户档案信息”,而服务名称为“NewCustomer”是不符合要求的。

服务中文名称的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由服务提供方进行命名,服务中文名称是服务的助记名,建议使用“[动]+宾”模式,如“创建新用户”,名称长度不大于100字符。

服务ID设置标准如下所述:

服务ID是服务的唯一识别编码,由企业总线平台(也叫ESB平台)进行定义,用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是一种软件建构的标准,即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表示。

服务资源标识是描述和定位一个服务资源的统一标识。

服务分析统计模块可以方便的分析服务各项指标,可以快速辨别出属于本系统的服务,针对本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方便的管控服务,当服务发生变更或需要统计考核服务的运行数据时,可以根据服务规范化的命名空间、命名原则等信息,快速筛选统计,便于对各信息系统的服务进行管控;可以方便的治理服务,当发生服务异常时,可以快速查找出服务的来源系统,再根据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快速定位异常原因,从而便于服务的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服务名称标记管理板块中,服务资源标识包括:服务域,服务提供方,服务名称。

具体的,服务资源标识采用统一资源标识(URI)的语法进行定义,包括服务域,服务提供方,服务名称等几个部分构成,例如:http://esb.spg.com.cn/YX/XxService。

该改进便于根据服务名称定位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使用的空间,使统计分析服务指标和处理服务异常更加便捷。

进一步,服务报文格式管理模块中,元素的属性包括:元素的名称、元素的格式要求、元素的字段长度和元素的值的说明。

具体的,服务输入和输出参数有且只有一个复杂对象类型,且交互数据不能使用CDATA(指的是不应由XML解析器进行解析的文本数据形式)或对象夹杂CDATA数据的形式,必须是满足输入输出模型的对象,其中XML是指扩展标记语言。服务输入输出模型的根节点以服务方法名+Request/Response(请求/响应)为文件名。

服务的输入输出数据应采用XSD(XMLSchema Definition,XML架构定义)进行定义,XSD文件应满足W3C(万维网联盟)制定的XMLSchema(扩展标记语言架构)标准,输入目标名字空间为“http://应用系统简写.esb.spg.com.cn”,输出目标名字空间为“http://esb.spg.com.cn”;并对每个元素的含义、字段长度、是否有特殊格式要求等进行描述,格式为:<documentation(文档)>中文名称,格式(可选),值说明(可选),长度(可选)</documentation>。

元素名称必须有意义,首字母小写,不同单词连接时,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词缩写取单词前3至5个字母。

可以重复多次的复杂元素以“元素名字+Item(条、项)”命名,并且包含在名字为“元素名字+List(列表、目录)”的节点之下。

返回报文的第一个节点为replyCode(应答码),代表服务成功,成功返回“OK”,错误则直接返回异常报文格式,并返回错误代码。

该改进中,对服务中元素的属性进行规范性设置,可以使解析和调用元素过程更加高效,提高企业总线平台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服务交互管理模块中,双向交互模式包括:

请求/应答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将状态置为等待状态、不再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处理结果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处理结果后取消等待状态,继续进行其它业务处理;

请求/回调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发起服务调用请求,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然后中断与企业总线平台的连接,继续处理其它业务;服务提供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接收到调用服务请求后,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处理结果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返回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根据回调接口和本次会话的唯一ID接收服务处理结果;

发布/订阅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将服务数据通过企业总线平台推送给服务消费方,服务消费方接收到服务数据后,通过企业总线平台返回服务数据处理结果给服务提供方。

具体的,请求/应答模式(Request-response)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

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处理完成后将数据写回给ESB(企业总线平台)。请求/应答模式可采用Document(文档)、RPC(远程过程调用)两种消息模式进行通讯。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文字型)/encode(编码型)两种模式,请求/应答模式是同步交互模式,服务消费方发出服务调用请求后一直等待服务提供方将最终响应结果返回后再进行业务处理。

如图3所示,请求/应答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请求调用服务,阻塞并等待返回结果;

(2)目标服务执行;

(3)目标服务返回结果给服务消费方。

请求/回调模式(Request-callback)的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

请求/回调模式是一种异步交互模型,服务消费方发出服务调用请求后,不必等待服务提供方将最终响应结果返回,而是中断连接。服务提供方在服务处理完成后根据平台提供的回调接口将数据发送给服务消费方,回调接口通过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头的callback(回收)节点指定。请求/回调模式可采用Document,RPC两种消息模式进行通讯。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4所示,请求/回调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调用目标服务,请求发送后中断连接,在发送请求中包含标识本次会话的唯一ID;

(2)目标服务执行;

(3)服务提供方调用服务消费方提供的回调服务,返回服务调用结果,同时将服务会话ID一并返回服务消费方。

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的运行流程如图5所示:

由服务的提供方主动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消费方,并从服务消费方读取响应信息。发布/订阅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5所示,发布/订阅模式的步骤为:

(1)目标服务主动执行;

(2)目标服务将输出推送给ESB;

(3)ESB将输出推送给服务消费方;

(4)服务消费方返回响应信息给服务提供方。

该改进中,提供了多种双向交互模式,能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请求/应答模式实时性较强,可以让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后能及时得到处理结果;请求/回调模式能使服务消费方异步请求和接收多种服务处理,提高整体效率;发布/订阅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提供服务,并能收到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后处理结果,使服务更高效、散布范围更广。

进一步,服务交互管理模块中,单向交互模式包括:

通知模式: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数据推送给企业总线平台,不收取企业平台的相应信息,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的输出数据,不进行响应;

单向模式:服务消费方通过企业总线平台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处理结果。

具体的,通知模式(Notification)的运行流程如图6所示:

服务提供方主动执行服务,并将服务的输出推送给ESB,不收取ESB的响应信息。通知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6所示,通知模式的步骤为:

(1)目标服务主动执行;

(2)目标服务返回结果给ESB;

(3)ESB返回结果给服务消费方。

单向模式(One-way)的运行步骤如图7所示:

服务消费方向服务提供方发起服务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但不返回输出结果。单向模式应采用Document消息模型进行通信,消息样式可采用literal/encode两种模式。

如图7所示,单向模式的步骤为:

(1)服务消费方发起服务请求;

(2)服务提供方执行目标服务。

该改进中,提供了多种单向交互模式,能更大的满足各种服务对交互方式的需要:通知模式能使服务提供方主动推送服务,服务消费方接收服务数据后不响应,服务散布范围广、执行效率高、适合无需获得服务消费方反馈的服务,减少了企业总线平台资源的占用;单向模式能让服务消费方主动发起请求,服务提供方执行后不返回结果,对企业总线平台资源占用极少,适用于不需要获得处理结果的服务消费方发起请求服务时使用。

企业总线平台通过服务命名空间、服务命名规则、服务报文格式设计、服务交互方式等方面对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极大方便了服务各项指标的分析统计,加强了对服务的各项管控,提高了服务异常处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