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1478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



背景技术:

电信级网络为了保证业务的可靠性,要求在链路中断的情况下,在50ms内将业务切换到备份链路,从而保证业务不中断。G.8031/G.8032/G.8131/G.8132为此提出了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自动保护切换)保护机制。通常情况下,在电信网络中会部署OAM(MEP),OAM会检测链路的状态,一旦链路中断,会启动APS保护切换,将业务切换到保护链路。例如,图1所示为APS1:1模式下业务当前工作在工作链路的状态;启动APS保护切换后,业务切换至保护链路,如图2所示。

现有技术中,OAM的链路检测功能通常由ASIC芯片实现,检测到链路中断后会立刻上报CPU软件,CPU软件根据APS的部署情况配置ASIC芯片表项,实现保护切换。然而,由于ASIC芯片检测到链路中断上报给CPU软件,CPU软件再配置下发ASIC芯片需要一定的时间开销及软件开销,这就大大削弱了APS保护切换的及时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当OAM检测到链路中断后,无需立即上报CPU即快速进行APS切换,大大缩短切换时间。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包括:

在芯片内设置APS表项组和MEP表项组;

所述APS表项组包括工作链路信息和保护链路信息,用于发送业务数据,还包括链路状态标识,用于指示当前链路状态;

所述MEP表项组包括链路信息,用于发送和接收OAM报文以进行OAM检测,还包括索引信息,用于关联APS表项组相关信息;

当OAM检测到链路中断后,根据所述索引信息关联获取APS表项组对应的链路状态标识,并修改所述链路状态标识;

芯片根据链路状态标识选择链路,完成APS切换。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完成所述APS切换之后,上报中断信息至CPU,进行状态同步。

优选地,所述链路状态标识的值为0或1,0表示业务工作在工作链路,1表示业务工作在保护链路。

优选地,所述MEP表项组分为工作链路MEP组和保护链路MEP组,所述工作链路MEP组保存的链路信息为工作链路信息,工作链路MEP组仅通过工作链路发送和接收OAM报文;所述保护链路MEP组保存的链路信息为保护链路信息,保护链路MEP组仅通过保护链路发送和接收OAM报文。

优选地,所述修改所述链路状态标识包括:若当前链路状态标识为0则置为1,若当前链路状态标识为1则置为0。

优选地,所述芯片根据链路状态标识选择链路包括:当状态标记值为0时,芯片选择工作链路发送业务数据;当状态标记值为1时,芯片选择保护链路发送业务数据。

优选地,所述芯片包括ASIC芯片、FPGA芯片、NP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公开的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可以实现在OAM检测链路中断后,快速进行APS切换,大大缩短了切换时间,从而保证了通信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APS 1:1模式下业务工作在工作链路的示意图;

图2是APS 1:1模式下业务切换至保护链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芯片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芯片内定义用于提供链路信息的APS表项组和用于OAM检测的MEP表项组,使得发生链路中断时,仅通过修改APS表项的状态值即完成APS的快速切换,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定义APS表项组,所述APS表项组包括工作链路信息、保护链路信息及链路状态标识。工作链路信息和保护链路信息用于发送业务数据;链路状态标识用于指示当前链路状态,即用来标识业务当前工作在工作链路还是保护链路,例如0表示工作链路,1表示保护链路。

定义MEP表项组,所述MEP表项组包括链路信息和索引信息。链路信息用于发送和接收OAM报文以进行OAM检测;索引信息用于关联APS表项组的相关信息。

当OAM检测到链路中断后,根据所述索引信息关联获取APS表项组对应的链路状态标识,并修改所述链路状态标识,若当前链路状态标识为0,则将其置为1;反之,将其清零。而后,触发APS切换。

芯片根据链路状态标识进行链路选择,完成切换。

APS切换完成后,芯片将该中断上报给CPU,CPU根据APS配置进行状态同步。这样,当OAM检测到发生链路中断时,联动修改APS表项组的状态值,在芯片级别便快速完成APS切换,无需通过上报CPU再经软件下发配置完成切换,减少了CPU的负载和调度时间以及软件开销,大大提高了APS的切换时效,从而保证通信稳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MEP表项组分为工作链路MEP组和保护链路MEP组,分别负责各自链路的OAM检测工作。其中,工作链路MEP组保存的链路信息为工作链路信息,工作链路MEP组仅通过工作链路发送和接收OAM报文;保护链路MEP组保存的链路信息为保护链路信息,保护链路MEP组仅通过保护链路发送和接收OAM报文。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芯片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1.定义APS表项组,命名为DsApsGroup,DsApsGroup中保存working_path、protection_path及protection_en。其中:

working_path代表工作链路信息,protection_path代表保护链路信息,两者均用于发送业务数据。

protection_en代表链路状态标识,用于指明业务当前工作在工作链路还是保护链路。protection_en=0,表示业务选择工作在working_path,业务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protection_en=1,表示业务会选择工作在protection_path,业务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APS1:1模型中,在链路正常的情况下保护链路不承载流量,只有当链路发生中断失效后才将流量切换到保护链路上,保护链路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

2.定义用于检测工作链路和保护链路状态的MEP表项组,命名为DsMep,DsMep中保存链路信息和aps_group_id。其中,aps_group_id为DsMep与其绑定的APS组信息的索引信息。

DsMep(W)表示检测工作链路的MEP,DsMep(W)始终通过工作链路working_path发送和接收OAM报文;

DsMep(P)表示检测保护链路的MEP,DsMep(P)始终通过保护链路protection_path发送和接收OAM报文。

3.当OAM检测到链路中断后,会根据aps_group_id索引到DsApsGroup,判断DsApsGroup当前protection_en的值,如果是0则置为1,如果是1则置为0,从而实现业务数据的APS切换。

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的芯片表项关联关系,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定义APS组DsApsGroup;

DsApsGroup保存working_path、protection_path及protection_en;protection_en为0,业务工作在工作链路;protection_en为1,业务工作在保护链路。

步骤102,定义MEP组DsMep;

具体地,定义检测工作链路表项组为DsMep(W),检测保护链路的表项组为DsMep(P);DsMep(W)与DsMep(P)分别保存相应的链路信息以及其绑定的APS组信息,且DsMep(W)与DsMep(P)始终通过各自的链路进行发送和接收OAM报文,即只负责对各自的链路进行OAM检测。

步骤103,DsMep检测链路的状态;

DsMep(W)和DsMep(P)同时生效,实时监测各自负责的链路的状态,若检测到链路发生中断,执行步骤1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103,检测链路状态;

步骤104,根据DsMep(W)/DsMep(P)中的aps_group_id索引DsApsGroup表项信息,得到相应的protection_en值;

步骤105,判断protection_en的值,若protection_en=0,将protection_en置为1;若protection_en=1,将protection_en置为0;

步骤106,触发APS切换,根据protection_en的值选择链路;

步骤107,上报中断信息给CPU,同步CPU状态。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更加清晰得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OAM联动实现APS快速切换的芯片方法仅通过链路状态标识的变化,即可快速实现APS切换过程,相比现有技术,大大缩短了APS切换时间,且方案简单,时效性更高。

另外,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包括但不限于ASIC芯片、FPGA芯片、NP芯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