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027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字通讯系统中的一些应用场景下,当终端进入目标物之后需要终端上传终端信息。例如,在军事化领域中,当人员携带终端进入一栋建筑物之后,为了便于了解人员的位置信息,终端可以实时上传终端位置。再如,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当终端进入基站小区切换地域后,可以上传终端位置和其它信息,以便对终端进行小区切换。

目前终端上传终端信息的执行方式为:服务器确定出目标物的地址范围数据,并将地址范围数据发送至终端,终端存储地址范围数据。然后,终端将自身地址与地址范围数据进行对比,若终端判定自身处于地址范围内,则表示终端进入目标物内,此后可以上传终端信息。

但是,随着目标物越来复杂(不规则多边形),为了清楚表述目标物,则需要更多的地址范围数据来表示目标物,这导致地址范围数据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地址范围数据占据终端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

对于存储空间较小的终端而言,已经无法存储地址范围数据。即便终端可以存储地址范围数据,在终端将自身的终端地址与地址范围数据进行匹配的过程中,会占用终端很多CPU资源,影响终端其它功能使用。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新信息上报方案,以便在不影响终端使用的情况下,使得终端可以上报终端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本申请可以在不影响终端使用的情况下对终端进行模式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包括:

调度台服务器,用于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发送所述特征参数;

中控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特征参数发送至覆盖所述预设地域的目标基站;

目标基站,用于广播所述特征参数;

终端,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目标基站广播的所述特征参数,还用于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通过所述目标基站向中控服务器上报终端信息。

所述中控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并判断预先存储的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是否包含终端地址;若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包含所述终端地址,则确定终端进入目标物内。

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包括:

服务器,用于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发送所述特征参数;

终端,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特征参数,还用于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向上报终端信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并判断预先存储的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是否包含终端地址;若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包含所述终端地址,则确定终端进入目标物内。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

利用预先存储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终端地址是否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其中,所述信息上报地域为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地域;

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则上报终端信息。

优选的,在所述上报终端信息的过程中,还包括:

利用所述定位设备再次获取终端地址;

利用预先存储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终端地址是否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

若所述终端地址不再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则关闭所述定位设备,并不再上报终端信息。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

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

发送所述特征参数,以便终端接收并存储所述特征参数。

优选的,所述计算包含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的地址范围,包括:

选择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

通过扩大、缩小或移动所述规则形状对应的形状地域,确定包含所述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的最小形状地域;

将所述最小形状地域确定为所述信息上报地域。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包括:

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确定为所述特征参数;或者,

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多边形的情况下,则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各个顶点坐标确定为所述特征参数;或者,

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圆柱形的情况下,则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圆心坐标、半径和高度确定为所述特征参数。

优选的,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先存储有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的情况下,判断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是否包含终端地址;

若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包含终端地址,则确定终端进入目标物内。

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包括:

终端,用于在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周期性向目标基站上报终端信息;还用于接收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

目标基站,用于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中控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若终端信息满足第一切换条件,则发送包含所述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其中,第一切换条件包括:终端地址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

所述中控服务器,还用于再次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若终端信息满足第二切换条件,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所述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其中,第二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地址不再处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

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目标应用模式为所述原有应用模式。

终端,还用于在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的过程中,重复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在确定终端地址不再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关闭所述定位设备,不再向所述目标基站上报终端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

调度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

所述中控服务器,还用于接收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并将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广播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删除存储空间中与包含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若所述终端处于目标应用模式,则更改所述目标应用模式为原有应用模式。

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包括:

终端,用于在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周期性向目标基站上报终端信息;还用于接收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

目标基站,用于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中控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终端信息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并将切换条件结果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其中,切换条件包括:终端地址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还用于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目标应用模式,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调度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切换条件结果,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将所述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中控服务器。

所述中控服务器,还用于再次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判断终端地址是否仍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并获得条件结果,将条件结果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原有应用模式,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所述调度台服务器,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条件结果,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将该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中控服务器;

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目标应用模式为所述原有应用模式。

一种应用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在终端确定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并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的情况下、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

若终端信息满足切换条件,则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其中,切换条件包括:终端地址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

优选的,所述切换条件还包括:

终端支持所述目标应用模式;和/或,

终端信息中的原有应用模式非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目标应用模式。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在终端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并上报终端信息的情况下,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标识;

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模式数据,确定与终端标识对应的目标模式数据;

若所述目标模式数据表示所述终端支持预先设定的随动模式,则发送包含随动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

其中,随动模式下终端的发射频率与直通模式下终端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一致,且,与集群模式下终端的发射频率不一致。

优选的,所述在发送包含随动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之前,还包括:

将目标模式数据表示所述终端支持随动模式的结果以及终端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由调度台服务器结合实际场景再次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

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

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随动模式,则发送包含随动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优选的,在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后,还包括:

在随动模式下,检测下行信号场强;若下行信号场强小于预先设定的工作场强,则控制所述终端进入直通模式;

在直通模式下,检测下行信号场强;若下行信号场强大于预先设定的工作场强,则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随动模式。

优选的,还包括:

在终端确定终端地址不再处于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发送包含集群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切换为集群模式。

优选的,所述发送包含集群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之前,还包括:

将终端出离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的结果以及终端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由调度台服务器结合实际场景再次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

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

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集群模式,则发送包含集群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优选的,还包括:

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工作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

发送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以控制终端删除存储空间中与包含所述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若所述终端处于随动模式,则控制终端切换为集群模式。

优选的,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包括:业务信道频率和待检测的信道频率;则所述控制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包括:

控制终端跳转至所述业务信道频率;

若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上具有下行语音信号,则接收和播放所述下行语音信号;

若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上不具有下行语音信号,则按扫描周期定期到所述待检测的信道频率上扫描;其中,扫描周期为一个语音帧时长;

若在所述待检测的信道频率上扫描下行语音信号,则接收和播放该下行语音信号,直到该下行语音信号播放完毕后,再返回至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下接收下行语音信号。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通信系统,本申请为了减轻终端的负担,不在终端上存储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而是设定一个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的、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这样,信息上报地域可以代替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当终端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时,说明终端可能进入目标物内,当终端未进入信息上报地域内时,说明终端不可能进入目标物内。

由于信息上报地域为规则形状,因此可以采用规则形状的特征参数来表示。特征参数仅仅为一个或几个参数值,数据量非常小。这样,终端仅需存储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即可,而无需存储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终端负担。

在存储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的情况下,当终端判定终端地址进入特征参数对应的信息上报地域时,开始上报终端信息;当终端判定终端地址未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时不必上报终端信息。

本申请采用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来代替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由于特征参数的数据量远远小于地址范围数据的数据量。因此,本申请可以在不影响终端使用的情况下对终端进行模式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息上报地域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息上报地域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6a-6b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应用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应用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随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将目标物对应的地域称为预设地域。为了缓解终端压力,本申请不在终端上存储预设地域对应的地址范围。可以理解的是,若删除终端上的与预设地域对应的地址范围后,所有终端均会发送终端地址。

这样会使得服务器上汇聚大量终端的终端地址,导致服务器因处理大量无用终端地址,而忽略真正需要处理终端的终端地址,也可能会引起服务器崩溃。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并不是所有终端均会进入预设地域,所以,无需所有终端均向服务器发送终端地址。

因此,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并提高服务器处理效率,且不再在终端存储复杂地形的地址范围,本申请设定一个包含表示目标物的预设地域的、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信息上报地域具有规则形状,所以可以采用特征参数来表示。

当终端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时,则说明终端有可能进入目标物内,此时终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终端地址;当终端未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时,则说明终端不会进入目标物内。终端无需向服务器发送终端地址。

这样,终端仅需存储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即可,而无需在存储预设地域对应的地址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详细执行过程之前,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了解本申请的应用场景,首先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数字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实施例一,具体包括服务器110和终端120。

其中,服务器110,用于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发送所述特征参数。

终端120,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特征参数,还用于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向上报终端信息。

下面分别对服务器110和终端120的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服务器的执行过程: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

操作用户可以预先设定一个目标物;服务器110可以依据目标物的实际应用场景、在地图上确定与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或者通过其它方式确定预设地域。

然后,服务器110确定包含预设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下面介绍服务器确定信息上报地域的具体过程。

步骤S211:选择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

服务器110内预先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规则形状,例如,圆形、多边形、圆柱体、立方体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这些规则形状的共同特点为均可以采用特征参数表示,无需采用所有边线来表示。例如,圆形,可以采用圆心和半径来表示,而不需要采用圆形上所有位置点来表示。

步骤S212:通过扩大、缩小或移动规则形状对应的形状地域、确定包含所述预设地域的最小形状地域。

服务器110确定一个与规则形状对应的形状地域,然后,在地图上、通过扩大规则形状地域、缩小规则形状地域或者移动规则形状地域等操作方式,来确定包含预设地域在内的最小形状地域。

假设在步骤S211中选择的为圆形,参见图3,为包含预设地域的一个最小形状地域的示意图。

步骤S213:将所述最小形状地域确定为所述信息上报地域。

服务器110将在步骤S212计算得到的最小形状地域,确定为信息上报地域。图3给出了最小形状地域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仅为信息上报地域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

当然,信息上报地域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地域。假设形状地域仍为圆形地域的情况下,参见图4,本申请还提供了信息上报地域的其它实现方式。从图4可以看出信息上报地域还可以为包含预设地域在内的、大于图3所示的最小形状地域的其它形状地域。图4提供的信息上报地域的其它实现方式,虽然不是最小形状地域,但仍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图3和图4所示的信息上报地域的区别在于,图3提供的实现方式可以尽量减少非必要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终端地址;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向服务器发送的终端地址的终端数量会增多。在服务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允许信息上报地域不是最小形状地域。

接着返回步骤S202: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

在确定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之后,服务器可以确定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特征参数为信息上报地域的属性信息,若特征参数确定后便可以唯一确定信息上报地域。

由于信息上报地域的形状不同对应的特征参数也不尽相同,所以下面以几种不同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来详细说明确定特征参数的方式:

(1)圆形

由于圆形可以圆心和半径可以唯一表示。因此,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则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确定为特征参数。

(2)多边形。

多边形有很多种,例如,三角形、矩形、菱形、六边形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多边形地域的特点为由若干个顶点和直线组成,在确定多边形地域的各个顶点之后,便可以确定多边形地域。因此,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多边形的情况下,则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各个顶点坐标确定为特征参数。

例如,以规则形状为三角形为例,通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可以唯一表示一个三角形地域。

(3)圆柱体。

圆柱体可以由圆心、半径和长度唯一表示。因此,在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规则形状为圆柱形的情况下,则将所述信息上报地域的圆心坐标、半径和高度确定为所述特征参数。

在众多规则形状中,优选以圆形作为优选规则形状。当然信息上报地域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地域,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步骤S203:发送所述特征参数。

服务器110在确定包含预设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后,可以将特征参数发送至终端120,以便终端120存储特征参数,从而可以执行后续的信息上报方法。

下面介绍终端的执行过程。参见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

终端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特征参数之后会存储特征参数。然后,终端可以开启定位设备,利用定位设备对自身进行定位并获得自身的终端地址。

步骤S502:利用预先存储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终端地址是否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其中,所述信息上报地域为包含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地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503,否则进入步骤S505。

为了验证自身是否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终端首先基于特征参数生成信息上报地域。例如,以特征参数为圆心坐标和半径为例,则可以确定在圆心坐标的半径覆盖范围内均是信息上报地域。

在确定信息上报地域之后,判断终端地址是否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503,否则进入步骤S504。

步骤S503: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内,则上报终端信息。

若终端的终端地址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则表示终端已经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有可能进一步进入预设地域。因此,终端可以上报终端地址。

步骤S504:若所述终端地址不处于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则不上报终端地址。

若终端地址不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则表示终端未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暂时没有可能进入预设地域,因此,终端无需上报终端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伴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的终端地址与信息上报地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重复执行图5所示的过程。

若之前进入信息上报地域的终端不再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则说明终端出离信息上报地域。此情况下,终端可以关闭定位设备,不再上报终端地址。

若之前未进入信息上报地域的终端处于信息上报地域内,则说明终端进入信息上报地域。此情况下,终端上报终端信息。

在本申请中终端内已经不再存储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因此,在实际情况下,若有准确获知终端是否进入目标物的需求时,可以在服务器100上预先存储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

相对于在终端上存储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而言,不仅可以节省终端的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更新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的频率,并且,相对于更新终端上的地址范围数据而言,单独更新服务器上的地址范围数据,更加方便。

下面详细介绍服务器的执行过程:

服务器100,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并判断预先存储的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是否包含终端地址;若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包含所述终端地址,则确定终端进入目标物内。

为了减轻终端负担,不在终端上存储目标物的地址范围数据,而是存储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虽然信息上报地域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但是,毕竟信息上报地域不等于预设地域。(例如,参见图3,圆形为信息上报地域,不规则多边形为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若在实际情况下,有准确获知终端是否进入目标物的需求时,可以将该过程在服务器上来实现。

即,预先在服务器100上存储目标物的地址范围数据,然后在获取终端信息后(终端信息包括终端地址),将终端地址与地址范围数据进行对比。若在对比后发现地址范围数据包含终端地址,则说明终端进入目标物内;若在对比后发现地址范围数据不包含终端地址,则说明终端未进入目标物内。

下面提供一种数字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实施例。

如图6a所示,本申请提供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实施例二,具体包括:调度台服务器100、与调度台服务器100相连的中控服务器200、与中控服务器200相连的各个基站300、在各个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

由于每个基站和每个终端的执行过程均是一致的,因此,以各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为例(后续称为目标基站),和该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一个终端为例(后续称为终端)。

参见图6b,对数字通信系统中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介绍调度台服务器100。

调度台服务器100,用于计算包含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并且具有规则形状的信息上报地域,确定所述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发送所述特征参数。

调度台服务器100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2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调度台服务器100,在确定包含预设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的特征参数后,可以将特征参数发送至中控服务器200。

其次,介绍中控服务器200。

中控服务器200,用于接收调度台服务器100发送的特征参数,并将所述特征参数至覆盖所述预设地域的目标基站。

中控服务器200为管控所有基站的服务器。由于本申请希望控制进入预设地域的终端来上报终端信息。因此,中控服务器200会先确定与预设地域对应的目标基站,目标基站为覆盖预设地域的基站。当终端进入目标基站的覆盖范围后,才可能进入预设地域。

再次,介绍目标基站300。

目标基站300,用于在接收中控服务器200发送的特征参数后,广播所述特征参数。

目标基站300可以向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发送特征参数,以便目前在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以及后续进入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可以接收到特征参数。

最后,介绍所述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

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特征参数,还用于在开启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若所述终端地址处于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通过所述目标基站向中控服务器上报终端信息。

终端400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所述中控服务器200,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地址;并判断预先存储的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是否包含终端地址;若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包含所述终端地址,则确定终端进入目标物内。

终端400向目标基站300发送终端信息,目标基站300再将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200。中控服务器上预先存储有与目标物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在获取终端信息后(终端信息包括终端地址),将终端地址与地址范围数据进行对比。

若在对比后发现地址范围数据包含终端地址,则说明终端进入目标物内;若在对比后发现地址范围数据不包含终端地址,则说明终端未进入目标物内。

在集群通信系统中,可以应用上述信息上报方法。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集群通信系统为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专业移动通信领域。在集群通信系统下,终端具有多种工作模式:集群模式、常规模式和直通模式;在每个工作模式下还有不同的应用模式:扩音模式、静音模式和监听模式。终端在一个时刻只能处于一种工作模式下的一种应用模式下。

在不同的场景下,当终端进入目标物内后、可以切换工作模式或切换应用模式。例如,以改变终端的应用模式为例,若在一栋楼宇(目标物)中具有军事行动,那么调度台服务器的管理人员希望该楼宇内的终端均工作在静音模式。此情况下,可以将进入该楼宇的终端的应用模式更改为静音模式。

再如,在一栋信号不佳的厂房(目标物)中,调度台服务器的管理人员希望该厂房内的终端均工作在直通模式,以便可以相互通讯。此情况下,可以将进入该厂房的终端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直通模式。

即,在集群通信系统中,当终端进入目标物内后具有切换应用模式的需求;当然,当终端进入目标物内后也可以具有切换工作模式的需求。在图6a所示的数字通信系统的前提下,本申请提供了应用模式切换方案,以及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案。下面会对两种切换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调度台服务器100可以设定目标物,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即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为了后续便于描述,在应用模式切换场景下,后续描述中均将与目标物对应的预设地域称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

服务器还会预先会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设定一个目标应用模式。例如,为一个栋楼宇设定目标应用模式为静音模式。这表明:当终端在进入目标物内时,需要进行应用模式切换。终端在图6a所示的系统下,按照上述图5的方式确定终端是否进入信息上报地域,详细过程参见上述图5所示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进入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后,会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的频率可以预先设定,再次做限定,例如3秒一次。

终端在开机后会向中控服务器注册,在注册过程中,中控服务器可以获取并存储终端能够支持的应用模式,所以中控服务器或者与中控服务器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有终端能够支持的应用模式。

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包括:

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用于在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还用于接收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

目标基站300,用于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中控服务器20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若终端信息满足第一切换条件,则发送包含所述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其中,第一切换条件包括:终端地址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

下面对上述数字通信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终端400周期性向目标基站300上报终端信息,目标基站300周期性接收终端信息,并将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200。中控服务器200接收终端信息,终端信息包括终端地址,还可以包括终端的原有应用模式。

由于终端进入信息上报地域,则表明终端有可能进入会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若终端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话,则可以控制终端更改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目标应用模式。

因此,中控服务器200在接收终端信息后、可以判断终端信息中的原有应用模式是否为目标应用模式,若原有应用模式即为目标应用模式,则无需执行后续过程。若原有应用模式不为目标应用模式,则执行本步骤和下个步骤将原有应用模式切换为目标应用模式。

中控服务器200可以判断原有应用模式是否为目标应用模式,若中控服务器在确定终端的原有应用模式不为目标应用模式后,会继续判断终端地址是否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

中控服务器200上存储有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地址范围数据,中控服务器200会将终端地址与地址范围数据进行对比。若地址范围数据包含终端地址,则表明终端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反之,若地址范围数据不包含终端地址,则表明终端未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

若终端地址未进入终端模式切换地域,暂时无需进行应用模式切换。

若终端地址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则说明终端需要切换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目标应用模式。通常情况下,终端是支持目标应用模式的。因此,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在终端开机向基站注册后,中控服务器200或与中控服务器相连的数据库上便具有终端能够支持的应用模式。为了明确终端是能够支持目标应用模式的,中控服务器200在判定终端地址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后,可以再判断终端支持的应用模式中是否包含目标应用模式。

若包含目标应用模式,则表明终端支持目标应用模式,因此,可以向终端发送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若不包含目标应用模式,则表明终端不支持目标应用模式,因此,放弃更改终端为目标应用模式的过程。

在终端进入信息上报地域后,终端会周期性发送终端信息。因此,中控服务器可以周期性接收终端信息,并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终端将原有应用模式切换为目标应用模式。

伴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可能出离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终端在出离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后,则可以恢复至原有应用模式。参见图7,下面详细介绍恢复原有应用模式的过程。

所述中控服务器200,还用于再次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若终端信息满足第二切换条件,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所述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其中,第二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地址不再处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

所述目标基站300,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200发送的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400,用于接收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目标应用模式为所述原有应用模式。

下面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终端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之后,中控服务器200再次接收终端信息后,(终端信息包括终端地址)中控服务器200会判断当前的终端地址是否仍然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若终端地址仍然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则继续保持即可,无需执行其它处理过程。

若终端地址不再处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则说明终端已经出离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因此,可以向终端发送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终端切换为原有应用模式。

参见图8,下面再介绍一种数字通信系统。与图7所示的数字通信系统相比,增加了调度台服务器。具体内容包括:

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用于在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还用于接收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原有应用模式为所述目标应用模式。

目标基站300,用于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中控服务器,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还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中控服务器20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终端信息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并将切换条件结果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其中,切换条件包括:终端地址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还用于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目标应用模式,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目标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调度台服务器100,用于接收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切换条件结果,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将所述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中控服务器。

在一些情况下,单独由中控服务器200进行应用模式切换,略有不便。因此,本申请增加了调度台服务器100。在图9所示的系统中,中控服务器200不再具有决定权,而是利用终端信息与切换条件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切换条件结果。然后,将切换条件结果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100。

由调度台服务器100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然后,将判断结果发送至中控服务器200,由中控服务器200向目标基站发送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图8所示的系统中控制方式的可操控性较强,图7所示的系统中便捷性较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伴随着终端移动,终端在信息上报地域内的位置不断变化。所述中控服务器200,还用于再次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的终端地址;判断终端地址是否仍处于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并获得条件结果,将条件结果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原有应用模式,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

所述调度台服务器100,用于接收中控服务器发送的条件结果,结合实际场景进行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将该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中控服务器;

所述目标基站300,还用于接收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的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并将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400,用于接收包含原有应用模式的应用模式切换指令,更改目标应用模式为所述原有应用模式。

将目标应用模式切换为原有应用模式的过程,与图8所示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伴随着终端的移动,在终端出离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后,终端还有可能出离信息上报地域。因此,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400,还用于在周期性上报终端信息的过程中,重复利用定位设备获取终端地址;在确定终端地址不再处于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情况下,关闭所述定位设备,不再向所述目标基站上报终端信息。

在图8所示的系统中,可以理解的是,当调度台服务器100决定不在需要针对目标物进行应用模式切换后,可以取消目标物对应的应用模式切换地域。

即:若根据实际情况不在需要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后,调度台服务器可以决定删除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即不再存在应用模式切换地域,也不再存在包含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

参见图9,下面介绍删除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过程。

调度台服务器100,用于向所述中控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

所述中控服务器200,还用于接收与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并将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

所述目标基站300,还用于广播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

所述终端400,还用于接收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删除存储空间中与包含所述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若所述终端处于目标应用模式,则更改所述目标应用模式为原有应用模式。

参见图10,下面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来说明应用模式切换:

(1)移动终端MS1、MS2、MS3、MS4在基站通信系统(BS)的覆盖范围内,BS在控制信道下发随机接入邀请信令C_ALOHA。任何处在空闲状态的移动终端都可以根据C_ALOHA信令内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请求。

(2)移动终端MS1、MS2、MS3、MS4开机后,可根据内部预写的信道信息随机搜索或根据内部预写的优选登记信道,检测到控制信道C_ALOHA信令后,向BS发送随机接入消息REG_REQ请求登记。在REG_REQ消息内带有该移动终端所能支持的应用模式信息。BS校验合法后,回复确认消息REG_ACK,完成移动终端MS1、MS2、MS3、MS4的登记入网业务。

(3)在调度台服务器选定某一复杂地形地域(L形状)为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调度台服务器自动计算出包围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最小圆形地域,为信息上报地域。

并将信息上报地域的圆心经纬度(X,Y)和半径通过BS以广播消息PERIOD_REPORT_BROADCAST_MSG发送至MS1、MS2、MS3、MS4。

(4)MS1、MS2、MS3、MS4接收到PERIOD_REPORT_BROADCAST_MSG广播消息后,解析出信息上报地域圆心经纬度(X,Y)和半径R,保存至本地内存中,并通过位置定位设备如GPS等,实时监测本移动终端是否已进入信息上报地域。

(5)当MS3和MS4进入到信息上报地域时,首先在控制信道上向BS发送消息PRESENT_APP_MODE_MSG,上报其现在所用的应用模式(都为扩音模式)。

然后,MS3和MS4开始周期向BS发送消息PERIOD_REPORT_LOACATION_MSG上报其现在的位置信息,上报周期可以由BS指定,如3秒钟上报一次。BS将接收到的MS3和MS4的位置信息上传至中控服务器。

(6)中控服务器接受到MS3和MS4的位置信息是否已进入设定好的应用模式切换地域(L形状地域),发现MS3当前的位置已经处在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而且通过数据库查询该移动终端是支持应用模式切换的,则会将MS3有关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

(7)调度台服务器控制人员在调度台界面获知MS3已进入应用模式切换地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移动终端MS3需要切换至静音模式。调度台服务器将应用模式切换命令通过中控服务器发送至BS,BS发送应用模式切换控制信令APP_MODE_SWITCH_MSG至MS3。

MS3接收到该信令后,将应用模式切换至静音模式,并向BS发送确认反馈消息APP_MODE_SWITCH_ACK_MSG。

(8)当MS3出离应用模式切换地域时,中控服务器将MS3出离信息通知到调度台服务器,调度台服务器控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MS3的应用模式切换至扩音模式。

调度台服务器将应用模式切换命令发送至BS,BS发送应用模式切换控制信令APP_MODE_SWITCH_MSG至MS3。MS3接收到该信令后,将应用模式切换至扩音模式。然后,再向BS发送确认反馈消息APP_MODE_SWITCH_ACK_MSG。

(9)当MS3出离信息上报地域时,将不会再向BS周期上报MS3的位置信息。

(10)调度台服务器控制人员操作取消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则向中控服务器发送取消应用模式切换地域的消息,中控服务器向BS发送该消息,BS接收后向覆盖区内的所有终端发送广播消息CANCEL_REPORT_BROADCAST_MSG。所有移动终端接收到以后,将内存中保存的信息上报地域信息删除,之后将不会再用位置定位设备实时监测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介绍工作模式切换的方案之前,首先介绍终端的工作模式,现有工作模式为:集群模式、常规模式和直通模式。以上三种工作模式的区别如下:

(1)集群模式:点对多点通信模式,接收发射异频,需要基站控制。

即在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用户想要和另一用户通话,则可以借助中心控制台并利用空闲信道沟通联络进行通话。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终端均工作在集群模式下。

(2)常规模式:点对多点通信模式,接收发射异频,需要中转台中转,即简单的中转语音功能。

(3)直通模式:点对点通信模式,接收发射同频,无需基站或中转台,即终端对终端直接通信模式。在信号不佳的位置时,终端可以切换至直通模式。

目前,移动终端都是使用独立的工作模式,即只有是相同的工作模式的移动终端才能相互通信,不同工作模式之间不能相互通信。这样限制了不同模式之前的通信。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和需求下,具有不同工作模式的终端进行相互通信的需求。为此,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即除了集群模式、常规模式、直通模式之外的一种工作模式。本申请将其命名为随动模式。

在随动模式下的终端,能与集群模式下终端进行通信,也能与直通模式下的终端进行通信。但是,在同一时间,随动模式终端只能和集群模式、直通模式中的一种工作模式的终端进行通信。

下面介绍随动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随动模式。

参见图11,在集群工作模式下,终端MSC在频率F3上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在频率F4上向基站发射上行信号。而在随动工作模式下,终端MSB不仅在频率F1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在频率F2上向基站发射上行信号,同时还在频率F2上接收和发射直通工作模式下移动终端MSA的上下行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终端的随动工作模式只能在业务信道上应用;随动模式移动终端下的发射频率必须与直通模式下移动终端发射接收频率保持一致,与其他集群模式下移动终端发射频率不同,这样才不会相互干扰。

下面描述一下随动模式的具体工作流程:

终端开机后,首先在集群模式下运行,在控制信道上注册入网后,系统调度如果有需要,通过基站发送控制信令,令其进入随动模式下工作。控制信令内附带该移动终端需要跳转的业务信道频率(对应基站工作频率)和需要监测的信道频率(对应直通工作频率)。

终端跳转到该业务信道后,如果集群下行业务信道上有下行语音信号,则进行接收和播放;如果没有下行语音信号,则定时周期性去直通频率上进行扫描搜索,如果检测到直通频率下的下行语音信号,则进行接收和播放,直到下行语音接收播放结束后,再返回集群业务信道下接收下行语音信号。这里的定时扫描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扫描时间是一个语音超帧时长。

下面详细说明终端工作模式切换的实现方案,如果一个基站覆盖区内某个目标物(地下或者金属屏蔽建筑物)信号很微弱或没有基站下行信号,则终端只能在直通模式下工作。

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图7所述的系统,或者图8所示的系统中的中控服务器。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执行过程。

参见图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201:在终端确定终端地址处于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并上报终端信息的情况下,接收终端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标识。

由于并不是所有终端均需要进行随动模式的切换,因此,一些终端支持随动模式,而另一些终端不支持随动模式。终端在开机后会向中控服务器200注册,在注册过程中,中控服务器200可以获取并存储终端能够支持的工作模式。并且,中控服务器200在自身内部,或者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中将终端标识与其对应的模式数据对应存储。

步骤S1202: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模式数据,确定与终端标识对应的目标模式数据。

在中控服务器或者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有终端模式数据,在终端模式数据,可以基于终端标识进行查询,从而获得与终端标识对应的目标模式数据,以便从中确定终端是否支持随动模式。

步骤S1203:若所述目标模式数据表示所述终端支持预先设定的随动模式,则发送包含随动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控服务器具有决定权,因此,其可以直接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中控服务器不具有决定权时,中控服务器可以将目标模式数据表示所述终端支持随动模式的结果以及终端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由调度台服务器结合实际场景再次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中控服务器可以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随动模式,则发送包含随动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在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后,还包括:

在随动模式下,检测下行信号场强;若下行信号场强小于预先设定的工作场强,则控制所述终端进入直通模式。在直通模式下,检测下行信号场强;若下行信号场强大于预先设定的工作场强,则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随动模式。

参见图9,在终端确定终端地址不再处于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内,则发送包含集群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以控制终端切换为集群模式。

将终端出离包含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的结果以及终端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由调度台服务器结合实际场景再次判断并获得判断结果;中控服务器可以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表示确认切换为集群模式,则发送包含集群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中控服务器接收调度台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工作模式切换地域对应的切换地域取消指令;发送所述切换地域取消指令、以控制终端删除存储空间中与包含所述工作模式切换地域的信息上报地域对应的特征参数,若所述终端处于随动模式,则控制终端切换为集群模式。

具体而言,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包括:业务信道频率和待检测的信道频率;则所述控制终端由集群模式切换为随动模式,包括:

控制终端跳转至所述业务信道频率;若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上具有下行语音信号,则接收和播放所述下行语音信号;若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上不具有下行语音信号,则按扫描周期定期到所述待检测的信道频率上扫描;其中,扫描周期为一个语音帧时长;若在所述待检测的信道频率上扫描下行语音信号,则接收和播放该下行语音信号,直到该下行语音信号播放完毕后,再返回至所述业务信道频率下接收下行语音信号。

参见图13,下面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来说明应用模式切换:

(1)在BS覆盖地域内有一厂房内接收不到BS的下行信号,移动终端在厂房内只能进行直通模式的通信。BS在控制信道下发随机接入邀请信令C_ALOHA。任何处在空闲状态的终端都可以根据C_ALOHA信令内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请求。

(2)移动终端MS1、MS2、MS3、MS4在基站通信系统BS覆盖范围内,开机后全部处于集群工作模式,根据内部预写的信道信息随机搜索或根据内部预写的优选登记信道,检测到控制信道C_ALOHA信令后,向系统基站BS发送随机接入消息REG_REQ请求登记。

在REG_REQ消息内带有该移动终端所能支持的工作模式信息。BS校验合法后,回复确认消息REG_ACK,完成移动终端MS1、MS2、MS3、MS4的登记入网业务。

(3)调度台服务器根据厂房位置,设定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范围,即以厂房中心(经纬度(X、Y))为圆心,半径为R,并将此工作切换模式地域信息通过BS以广播消息LOCATION_REPORT_BROADCAST_MSG发送至MS1、MS2、MS3、MS4。

(4)当MS1、MS2和MS3进入到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内,MS1、MS2和MS3通过位置定位信息发现已进入了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则在控制信道上发送消息DOMAIN_IN_NOTICE_MS到BS上报此信息。BS接收以后,发送DOMAIN_IN_NOTICE_ACK_MSG消息通知MS1、MS2和MS3已接收到此信息;并将之上传至中控服务器。

(5)中控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MS1、MS2和MS3已进入设定好的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而且通过数据库查询该移动终端MS1、MS2是支持工作模式切换的,而MS3是不支持工作模式切换的,则会将MS1、MS2有关信息发送至调度台服务器。

(6)调度台服务器控制人员在调度台界面获知MS1、MS2已进入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移动终端MS1、MS2需要切换至随动工作模式。调度台服务器将工作模式切换命令发送至BS。

BS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控制信令WORK_MODE_SWITCH_MSG至MS1、MS2。MS1、MS2接收到该信令并解析后,将跳转至指定的集群业务信道上(接收频率F_A,发射频率F_B),并将工作模式切换至随动工作模式。

即在直通工作频率F_B上周期监测语音信号。切换工作模式后,MS1和MS2向BS发送确认反馈消息WORK_MODE_SWITCH_ACK_MSG。

(7)当MS1进入厂房后,检测到基站下行信号场强大小小于-120dB时,无法在集群模式下工作,则自动切换成直通工作模式。工作频率为之前随动工作模式下的周期监测频率F_B,这样随动模式下的MS2就可以和直通模式下的MS1进行通信了。

(8)当MS2出离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时,则在控制信道上发送消息DOMAIN_OUT_NOTICE_MSG到BS上报此信息。中控服务器将MS2出离工作应用模式切换地域信息通知到调度台服务器。

调度台服务器控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MS2的工作模式切换至集群模式。调度台服务器将工作模式切换命令发送至BS,BS发送应用模式切换控制信令WORK_MODE_SWITCH_MSG至MS2。

(9)MS2接收到该信令后,将工作模式切换至集群模式,向BS发送确认反馈消息WORK_MODE_SWITCH_ACK_MSG。

(10)当MS1出离厂房后,检测到集群下行信号场强高于设定的门限-120dB,则进入到随动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