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无线耳机的头戴式饰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404阅读:9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无线耳机的头戴式饰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无线耳机的头戴式饰品。



背景技术:

蓝牙是用于以低能量在短范围中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无线通信的标准。蓝牙耳机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但是,现有的蓝牙等无线耳机的外壳为塑胶,材质比较硬,不仅无法随意调整佩戴方式,而且使用舒适度较差;当将其应用至头巾或帽子等装饰品时,不方便拆装,使用繁琐,局限其应用范围。在外出的时候喜欢听音乐,但是长时间的带着耳机,不仅耳朵很痛,其他人说话也听不到,在过马路的时候就很危险,耳机很长的线也是很麻烦的,现在的蓝牙耳机很容易丢失,在户外运动、旅游或者出行防止太阳暴晒都会需要戴帽子或头巾等头戴式饰品,将两者结合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但现有的蓝牙等无线耳机嵌入帽子或头巾中容易出现拆装不方便以及使用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无线耳机的头戴式饰品,该无线耳机使用操作简单,且与头巾或帽子等装饰品搭配使用时,容易拆装,清洗方便,而且使用简单,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无线耳机的头戴式饰品,包括饰品主体及设置在饰品内的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饰品主体内或缝制固定在所述饰品主体内。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一对口袋实现,该一对口袋的开口相互对应。所述一对口袋之间开设有一引导槽。

该无线耳机包括控制主板、电源模块、按键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扬声器及硅胶壳体,所述硅胶壳体具有相对配合的上硅胶壳和下硅胶壳;所述控制主板、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及按键模块均设置在所述下硅胶壳内,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按键模块及扬声器电连接;所述上硅胶壳与下硅胶壳贴合后密封以包裹固定所述控制主板、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按键模块及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和/或Wifi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还包括NFC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至少两个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或Micro USB充电接口和/或太阳能充电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板还连接有存储模块和/或麦克风和/或对讲模块和/或感应器模块和/或FM收音机模块和/或震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模块包括计步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心率感应器、陀螺仪感应器、红外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轨迹感应器、海拔高度感应器、空气质量感应器、触摸感应器、紫外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为骨传导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饰品主体的前侧外部设置一微型摄像头,用于拍照录像。

进一步地,所述饰品主体的前侧内部设置有一导汗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用的无线耳机采用硅胶外壳,其质地柔软以提高佩戴舒适度,也便也折弯变形,既保证无线耳机硬件部分的稳定性,又便于与其他装饰品进行兼容使用;硅胶外壳通过上下硅胶壳进行密封处理,降低直接包裹无线耳机硬件部分的工艺难度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成本,也进一步提高了无线耳机的防水等级,便于清洗;该无线耳机整体形状呈哑铃状,结构设计简单美观,可快速拆装嵌入头巾或帽子等装饰品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巾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无线耳机2的头巾,该头巾优选但不限定运动头巾、发带、发箍等等。所述头巾包括头巾主体1及设置在该头巾主体1内的无线耳机2。所述无线耳机2可直接缝制嵌入所述头巾主体1内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无线耳机2还可以与所述头巾主体1实现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头巾主体1内侧设置有一对口袋11,一对口袋11的开口相互对应,用于分别承载固定所述无线耳机2的两端部,具体实现时,所述无线耳机2两端部分别嵌入所述一对口袋11进行固定,方便操作且拆卸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头巾主体1内侧位于一对口袋11之间开设一引导槽12,所述无线耳机2一端部穿过所述引导槽12至一口袋11,另一端部再嵌入另一口袋11,固定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口袋11和引导槽12可以在所述头巾主体上通过开口及缝制实现。

如图3所示,所述无线耳机2包括控制主板21、电源模块、按键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扬声器23及硅胶壳体;所述硅胶壳体具有相对配合的上硅胶壳242和下硅胶壳241,所述扬声器23包括左声道扬声器和右声道扬声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硅胶壳241的端部;所述控制主板21、无线通信模块、按键模块26及电源模块均设置在所述下硅胶壳241内,且相互分开独立布置,所述控制主板21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按键模块26及扬声器23电连接,以控制各模块。所述上硅胶壳242与下硅胶壳241相对贴合后密封以包裹固定所述控制主板21、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按键模块26及扬声器23。优选地,所述下硅胶壳241设置有一环状凹槽,所述上硅胶壳242嵌入所述环状凹槽与所述下硅胶壳241形成初步贴合,再进行胶封以形成密封结构。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巾的前侧外部设置一微型摄像头3,用于拍照录像。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巾的前侧内部设置有一导汗带4,用于将运动时产生的大量汗水引导远离眼睛和面部。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至少一蓄电池22;本实施例优选但不限定为两个蓄电池22,分别位于所述下硅胶壳241的两侧,之间相互分开、相互独立安装,既能保障无线耳机2充足的电量,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蓄电池22对折弯变形的限制作用。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与蓄电池22电连接的Micro USB充电接口25,便于通过外部电源向蓄电池22充电。更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与蓄电池22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27,其包括依次连接接收线圈、整流电路和变换器,变换器与所述蓄电池22连接,用来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端传输过来的电量,用于给所述蓄电池22充电,该充电原理是采用磁耦合共振技术进行供电。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可以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图未示出),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及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转换电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优选但不限定为柔性电池板,优选设置在所述头巾主体的外侧。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但不限定为蓝牙通信模块和/或Wifi通信模块,利用蓝牙技术达到无线传输的功能,其应用已相当普及,但是其缺点在于蓝牙的传输距离有一定的限制其有效距离大约在10m 左右,超过有效距离其收讯功能就会失效而无法使用,而Wi-Fi通讯网路其距离远大于蓝牙网络的使用距离,优选地,采用蓝牙通信模块与Wifi通信模块相互结合,以解决蓝牙技术上的缺陷。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还包括NFC通信模块,优选但不限定为NXP Nteg213,该NFC通信模块可在极短距离内(约10公分以内)进行数据交换,具体实现时,先应用该NFC通信模块的讯号与一智能终端进行认证,经认证无误后经由蓝牙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接收智能终端讯号,而依据所设定的功能执行智能终端所传送的讯号。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有存储模块,用于储存音频数据等。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有通话用的麦克风,用于拾取通话者的声音,并将该声音信号通过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控制主板21将经麦克风输入的电信号处理成语音信号并经左声道扬声器和右声道扬声器输出。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还连接有感应器模块,其包括计步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心率感应器、陀螺仪感应器、红外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轨迹感应器、海拔高度感应器、空气质量感应器、触摸感应器、紫外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具备计步及测量卡路里消耗等健康功能。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一对讲模块及对讲控制键,该对讲模块优选但不限定为SA818 芯片。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键模块26包括但不限定功能选择键、音量+键或前进键和音量-键或后退键。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扬声器23为骨传导扬声器23。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有一FM收音机模块。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壳体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的LED矩阵,用于照明警示。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一震动电机,用于提供震动按摩功能;优选地,所述硅胶外壳一侧外面设置有按摩凸点,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控制主板21可整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感应器模块、存储模块、麦克风、对讲模块、FM收音机模块及按键模块26和对讲控制键。该控制主板21优选设置在所述下硅胶壳241的一端部。

本实施例所用的无线耳机采用硅胶外壳,其质地柔软以提高佩戴舒适度,也便也折弯变形,既保证无线耳机硬件部分的稳定性,又便于与其他装饰品进行兼容使用;硅胶外壳通过上下硅胶壳进行密封处理,降低直接包裹无线耳机硬件部分的工艺难度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成本,也进一步提高了无线耳机的防水等级,便于清洗;该无线耳机整体形状呈哑铃状,结构设计简单美观,可快速拆装嵌入头巾中,为头巾带来更多的实用功能,进一步扩宽其应用范围。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无线耳机嵌入至帽子中;所述帽子优选但不限定为针织、泳帽、户外帽、头盔等等。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帽子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给装饰品加热提供暖气。所述加热装置优选包括加热丝或恒温片、控制开关及电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