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497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调节耳部支撑的耳机。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跑步、健走等等诸多有氧无氧运动愈来愈被人们青睐,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希望拥有音乐的陪伴,音乐不但可以缓解运动的疲劳,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度过运动过程中的枯燥。但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耳机的佩戴方式都需要对用户的耳部有一定的固定功能,这样才可以使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耳机不至于轻易的掉下或脱离佩戴。而且大多数采用入耳式耳机套配合硅胶材质的软质耳撑加以固定用户耳部,但广大的用户群体的耳部尺寸规格各异,固定的耳撑的方式无法满足不同人群耳廓形状的佩戴角度。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的调整耳撑的尺寸的耳机,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入耳式耳机不方便固定,以及固定件形状尺寸无法调节,不能满足不同人群耳廓形状的佩戴角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可以实现对耳撑的尺寸规格的调节,使得耳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耳廓形状的佩戴角度要求,同时可以达到稳固支撑,防止耳机掉落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耳塞套和耳机线,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上开有出线孔,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线夹,所述耳机线的顶端与设置在所述前壳内的发声单元连接,线身从所述出线孔穿出,绕至所述耳机本体的顶部,经过所述线夹,由所述线夹夹持固定,形成一弯曲部,为耳撑,所述耳塞套与所述前壳的前端部固定,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的后端部套接,且两者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的前端部开有套接口,所述前壳的后端部套接于所述套接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口的内表面周向形成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前壳的后端部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或者,所述前壳的后端部外表面周向形成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套接口的内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和凹坑阵列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口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前壳的后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阻尼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层由橡胶或树脂材料铺设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的后端固定有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外表面具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耳撑的外部套接有硅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通过前壳固定耳机线的一端,另外一部分由后壳的线夹夹持固定,位于出线孔与线夹之间的一段耳机线构成耳撑,由于前壳和后壳能够相对转动,因此,通过调节前壳和后壳转动,即可实现调节出线孔与线夹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带动耳撑运动发生形变及圈径尺寸的变化,从而实现调节其尺寸规格,达到适配不同用户的耳部尺寸的功能调节的目的,本耳机调节方式简单便于操作,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的佩戴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的再一种佩戴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装配完成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耳机本体1、耳塞套2和耳机线3,耳机本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上开有出线孔(图中未示出),后壳12上设置有线夹13,耳机线3的顶端与设置在前壳11内的发声单元连接,线身从出线孔穿出,绕至耳机本体1的顶部,经过线夹13,由线夹13夹持固定,形成一弯曲部,为耳撑14,耳塞套2与前壳11的前端部固定,后壳12与前壳22的后端部套接,且两者可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通过前壳11固定耳机线的一端,另外一部分由后壳12的线夹13夹持固定,位于出线孔与线夹13之间的一段耳机线构成耳撑14,由于前壳11和后壳12能够相对转动,因此,通过调节前壳和后壳转动,如图3、图4所示,即可实现调节出线孔与线夹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带动耳撑运动发生形变及圈径尺寸的变化,从而实现调节其尺寸规格,达到适配不同用户的耳部尺寸的功能调节的目的,本耳机调节方式简单便于操作,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后壳12的前端部开有套接口15,前壳11的后端部套接于套接口15内,本实施例前壳与后壳采用套接的连接方式,一方面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另外一方面方便调节,用户只需一只手固定前壳,另外一只手旋动后壳,即可实现调节,而且调节后的耳撑形状规格十分容易保持,稳定性能好,不会造成当耳撑受到耳廓的压迫时带动前壳和后壳发生相对转动。

为了能够当用户通过旋动后壳改变耳撑的结构形状时有档位感,如图7、图8所示,套接口15的内表面周向形成有若干个凸起15a,前壳11的后端部外表面形成有与凸起15a一一对应的凹坑11a,如此的配合结构,一方面可以在旋动时具有档位感,另外一方面能够增加前壳与后壳之间旋动阻力,只有在用户刻意施加力的情况下能够使两者发生相对运动,而仅由耳廓对耳撑造成的压迫力不足以使得前壳与后壳发生相对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其稳定性。

当然,凸起与凹坑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反过来,例如在前壳的后端部外表面周向形成有若干个凸起,套接口的内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能够达到相似的技术效果。

为了方便生产制作,在装配时不需要专门的对凸起和凹坑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凸起15a和凹坑11a进行均匀阵列布设。

为了方便旋动后壳,如图1所示,优选在后壳12的后端固定有旋钮16,用户通过旋动旋钮16即可带动后壳12产生与前壳11的相对运动,便于用户手指握持,旋动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进一步方便旋动旋钮16,防止打滑,优选在旋钮16的外表面设置防滑纹,其中,防滑纹可以通过将旋钮16的外表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也可以在其外表面贴附一层防滑层实现。

优选耳撑14的外部套接有硅胶套(图中未示出),一方面提高其与耳廓接触时用户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便于将耳撑14塑形,具有一定的支撑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了另外一种结构形式的可调节耳撑的耳机,其外形图与实施例一中一致,可参图1所示,与实施例一种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套接口15的内表面或者在前壳11的后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阻尼层,采用本结构形式的耳机,当旋转后壳时,同样也会形成旋转阻力,使调节有一定的档位感觉,同时能够增加前壳与后壳之间旋动阻力,只有在用户刻意施加力的情况下能够使两者发生相对运动,而仅由耳廓对耳撑造成的压迫力不足以使得前壳与后壳发生相对运动,稳定性同样很高。

其中,阻尼层可以采用如橡胶或树脂材料铺设而成。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