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和竖直放置的以太网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345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堆叠和竖直放置的以太网交换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堆叠和竖直放置的以太网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其分类包括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和以太网交换机等,其中以太网交换机最为常见。

以太网交换机通常包括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具有多个以太端口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太网交换机通常单独使用,顶面作为散热面,搁置在机柜内的支撑板面上。

在布局以太网交换机时,通常以水平放置为主,但是以太网交换机没有被固定,存在位置移动的可能,同时当需要以太网交换机竖直放置和堆叠使用时,现有的以太网交换机放置不稳或散热不畅的问题更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和竖直放置的以太网交换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具有多个以太端口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为散热侧面,散热侧面上阵列有散热孔,后侧面具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其中,第一固定端具有第一开口卡槽和第二固定端具有第二开口卡槽,以与外界的安装固定件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顶面和/或底面为波纹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固定端还具有与第一开口卡槽相邻的第一定位孔。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定位孔为矩形孔,第一定位孔位于第一开口卡槽的沿壳体长度方向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固定端还包括平行于后侧面的定位顶面,定位顶面23位于第一定位孔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开口卡槽和第二开口卡槽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框。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固定端还包括第二加强框,其中,第二开口卡槽包括自第二加强框延伸的固定臂和自第一加强框延伸的弹性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交换机,在其背侧面设置两个固定端,通过背侧面的开口卡槽与相应的安装固定件卡接配合,确保交换机与工作面连接牢固、安装快捷,同时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散热面,可实现交换机在堆叠安装或竖直放置条件下的散热需要。同时,也可实现水平放置条件下的安装固定。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图1所示以太网交换机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20、第一固定端;

30、第二固定端; 40、加强块;

11、散热孔; 12、以太端口;

13、波纹结构; 21、第一开口卡槽;

22、第一定位孔; 23、定位顶面;

31、第二开口卡槽; 32、第二加强框;

211、第一固定臂; 212、第一弹性臂;

311、第二固定臂; 312、第二弹性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具有多个以太端口12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为散热侧面,散热侧面上阵列有散热孔11,背侧面具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其中,第一固定端20具有第一开口卡槽21和第二固定端30具有第二开口卡槽31,以与外界的安装固定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交换机,在其背侧面设置两个固定端,通过背侧面的开口卡槽与相应的安装固定件卡接配合,确保交换机与工作面连接牢固、安装快捷,同时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散热面,可实现交换机在堆叠安装或竖直放置条件下的散热需要。同时,也可实现水平放置条件下的对以太网交换机的运动约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卡槽21包括第一固定臂211和第一弹性臂212,所述第二开口卡槽31包括第二固定臂311和第二弹性臂312。第一弹性臂212和第二弹性臂312位于第一固定臂211和第二固定臂311的内侧,以增加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20还包括与第一开口卡槽21相邻的第一定位孔22,这种固定端上的定位孔结构主要针对部分条形杆状固定件设计的,使用时将杆状固定件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后,再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地,第一定位孔22位于第一开口卡槽21的沿壳体长度方向的外侧,为长方形孔;第一固定端20还包括平行于后侧面的定位顶面23,该定位顶面位于第一定位孔22的外侧,由第一定位孔22的外周框体的壁面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之间设置有加强块40,其中,第二弹性臂312自加强块40靠近第二固定臂311倾斜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块40 的设计一方面可提升背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使第二弹性臂312的设计更合理。优选地,该第一加强块40为框体,也称为第一加强框。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端30还包括与第二开口卡槽31相邻的第二加强框32,第二固定臂311自第二加强框32向外延伸,第二弹性臂312自第一加强框倾斜延伸,与第一开口卡槽相比,第二开口卡槽31的结构强得到提高,同时允许卡接安装时具有较大的变形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框32还形成第二定位孔,在安装时选择性地使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卡槽21、第二开口卡槽31、第一定位孔22、定位顶面23相互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交换机固定的牢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塑料背板,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与背板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上、下表面具有波纹结构13。该波纹结构13主要针对安装过程中应用了多组并列的交换机的情况,由于交换机相互邻接依靠,若采用平面结构则不利于各个交换机的散热,因此在壳体10上设计波纹结构13,提高交换机邻接后表面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