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543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换机设备。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其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交换机放置到预订位置后还需对其进行固定,但目前大多数交换机都不能很好地固定于地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各种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设备,其便于固定于地面,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换机设备,包括内部安装有功能板的机箱,所述机箱下端的外周面上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由钢板制成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呈U形,包括上下相对且都水平延伸的上板部和下板部、以及竖向延伸且位于上板部和下板部内端处的中间板部,所述上板部的上端面和中间板部的外侧面与机箱焊接固定,所述下板部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中都穿设有地脚螺栓;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还设有一加强钢板,所述加强钢板的上端与上板部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加强钢板的外端与中间板部的内侧面焊接固定,加强钢板的下端与下板部的上端面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开设有数个散热通孔,机箱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散热风扇和电源接口,所述固定座与机箱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散热风扇和电源接口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通过多个螺钉与机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内壁上的制冷片,该制冷片与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交换机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件和地脚螺栓可方便地将交换机设备整体固定于地面,且钢板结构的固定件还有效提高交换机机箱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换机设备的整体结构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机箱

11 凹槽

2 固定件

21 上板部

22 下板部

23 中间板部

3 地脚螺栓

4 加强钢板

5 固定座

6 温度传感器

7 散热风扇

8 电源接口

9 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换机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内部安装有功能板的机箱1,所述机箱1下端的外周面上设有一圈凹槽11,所述凹槽11中设有由钢板制成的固定件2,所述机箱1呈长方体状,故凹槽11有四段,分别位于长方体状机箱1下端的四个边缘处,对应地,固定件2也有四个,分别固设在长方体状机箱1下端的四个边缘处。所述固定件2呈U形,包括上下相对且都水平延伸的上板部21和下板部22、以及竖向延伸且位于上板部21和下板部22内端处的中间板部23,由上板部21、中间板部23和下板部22依次折弯相连构成的固定件2为一整体件。所述上板部21的上端面和中间板部23的外侧面与机箱1焊接固定,从而将固定件2固定在机箱1下端的凹槽11中。所述下板部22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中都穿设有地脚螺栓3,通过多个地脚螺栓3可将机箱1固定于地面,从而方便地将交换机设备整体固定于地面。另外,为了提高结构强度,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还设有一加强钢板4,所述加强钢板4呈长方体状,故加强钢板4的上端与上板部21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加强钢板4的外端与中间板部23的内侧面焊接固定,加强钢板4的下端与下板部22的上端面焊接固定。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件2和地脚螺栓3可方便地将交换机设备整体固定于地面,且钢板结构的固定件2还有效提高交换机机箱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换机设备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1上开设有数个散热通孔,机箱1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座5、以及安装在固定座5上的温度传感器6、控制器、散热风扇7和电源接口8,所述固定座5与机箱1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散热风扇7和电源接口8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机箱1内部的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过高、超过预设值后,控制器驱动散热风扇7工作,将热量通过机箱1上的数个散热通孔散发至机箱1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5通过多个螺钉与机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内壁上的制冷片9,该制冷片9与控制器相连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还使制冷片9通电制冷,提高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