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609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



背景技术:

以美国政府倡导的SETMA教育理念,正逐步被世界所关注和推广。STEMA教育,不仅仅是提供学习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Maths(数学),Arts(艺术)这五个学科知识,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而音响正是一种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目前市面上,有类似DIY音响方面的产品,但都是面向成年人,以兴趣爱好和较为专业为主。提供电路部分DIY的产品,又没有提供外壳。提供外壳部分DIY的,又没有提供电路部分。要想完整DIY制作一套音响产品,难度较大,适合有基础的人群,不适合广大的少年儿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拆卸组装的多媒体音响结构的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包括底板、盖板、边角件、左侧板、右侧板、前挡板、扬声器固定板、后接口板、固定螺丝和扬声器,所述底板与盖板通过固定螺丝连接,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边角件,底板的四边分别设有左侧板、右侧板、前挡板和后接口板,其中前挡板的后侧安装扬声器固定板,扬声器固定板上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扬声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边角件设有四个,分别设于底板的四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盖板、左侧板、右侧板、前挡板和后接口板连为一体,构成一个盒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后接口板内设有接口模块,接口模块连接扬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提供一种能够拆卸组装的多媒体音响结构,将日常生活中,他们接触较多的功放,喇叭这类的电子设备,制作成一块块的小件,提供给广大的少年儿童,让他们动手去拼装,亲手完成一件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天天见到的产品。目的有:一、提高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二、普及少年儿童对于音箱结构的认识,对于功放结构的认识,至少让他们对这类的电子产品不至于过于陌生;三、激发少年儿童的创客意识,他们亲手制作的东西,能在实际生活中,实实际际的使用,无形中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热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平指示板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功放板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媒体音响电子拼装系统,包括底板1、盖板2、边角件3、左侧板4、右侧板5、前挡板6、扬声器固定板7、后接口板8、固定螺丝9和扬声器10,所述底板1与盖板2通过固定螺丝9连接,底板1与盖板2之间设有边角件3,底板1的四边分别设有左侧板4、右侧板5、前挡板6和后接口板8,其中前挡板6的后侧安装扬声器固定板7,扬声器固定板7上通过固定螺丝9固定安装扬声器10。

上述,边角件3设有四个,分别设于底板1的四角。

上述,底板1、盖板2、左侧板4、右侧板5、前挡板6和后接口板8连为一体,构成一个盒状结构。

上述,后接口板8内设有接口模块,接口模块连接扬声器10。

上述部件均为可拆卸式结构,能够实现反复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原理:先将扬声器10、扬声器固定板7和前挡板6安装完毕,底板1与左侧板4、右侧板5、前挡板6和后接口板8连为一体,并在转角处安装边角件3,然后进行电连接,最后将盖板2与底板1通过固定螺丝9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以让少年儿童在拼装的过程中,构建自己对音箱构造知识的了解,对功放构造知识的了解,对声音扩音知识的了解。这种通过自己动手去了解的知识,是记忆深刻的。比纯粹的口头讲述,效果要明显很多。除了对知识的了解认识外,本发明还涉及到立体结构的拼装,能提高少年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本发明还能激发少年儿童对电子方面的东西一种创作潜能,完全符合目前全球流行的创客教育的精神,为少年儿童在创客的道路上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