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52965发布日期:2018-07-17 22:5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配置主要包括下行及上行的传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下行的传输相关的一些参数及上行传输相关的一些参数。这些参数一般是用于下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控制信道发送的必要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参数:载波指示参数:指示调度的载波,通过物理层信令在可调度的载波集合中进行选择;资源分配指示:指示分配的用于传输的上行或下行资源。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功率控制参数:配置上行控制或数据的发送功率调整量,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参数:通知调制方式和/或编码方式,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解调导频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导频的位置,密度,端口数目,序列配置等参数。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速率匹配参数:包括一些接收时未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re数目及位置的通知,使得接收端能准确的进行速率匹配。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传输块配置参数:比如码字流数目,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参数等等;预编码指示参数:用于指示下行或上行传输时使用的预编码;偏置指示参数:如ack/nack的偏置,csi反馈的偏置。准共位置(quasi-co-location,qcl)信息指示参数:指示当前数据、专有解调导频dmrs发送与通知的csi-rs导频是准共位置的具有近似相同的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偏移和平均时延,可以理解为近似于同一基站发送的。这些参数的指示受限于物理层信令开销,一般来说1bit只能对应两种配置,2bit对应4种配置,以此类推,由于物理层信令是比较宝贵的,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会导致控制信令整体鲁棒性的降低,误码率增加。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物理层传输参数配置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但简单的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案存在物理层信令开销较大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包括: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过与所述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包括: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选择模块,用于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知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过与所述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过本发明,由于可以依据物理层信令比特状态位指示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的状态设置,因此,可以实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灵活切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物理层信令进行传输参数配置,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案存在物理层信令开销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终端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状态设置:rrc配置了m个集合,就相当m个状态设置,每个集合中有x中参数,每个参数可能取不同的值。即每个集合中具有相同的参数,且各个集合中参数的取值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例如:s0={ueid=1,portid=1},s1={ueid=0,portid=1}s2={ueid=0,portid=0},s1={ueid=1,portid=0}就是包含2两种参数的4种状态设置。相关技术中参数的指示受限于物理层信令开销,一般来说1bit只能对应两种配置,2bit对应4种配置,以此类推,由于物理层信令是比较宝贵的,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会导致控制信令开销大幅上升,降低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物理层传输参数配置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但简单的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发送端的处理流程如下:本步骤101:发送端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所述第一状态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步骤102:发送端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x;m1<=m,均为正整数;步骤103:发送端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与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即物理层比特状态位)之间的映射关系;步骤104:发送端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并通过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通知给接收端。接收端的处理流程如下:步骤111:接收端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所述第一状态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步骤112:接收端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x;m1<=m,均为正整数;步骤113:接收端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与物理层信令比特状态位之间的映射关系;步骤114:接收物理层信令,根据物理层信令比特的状态位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传输参数状态设置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以是表1所示的一些情况:表1这里na,nb,nc可以是均为正整数。上面提到的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一些类型的参数:载波指示参数:指示调度的载波,假设有16个载波,可以对应8种状态设置,分别记为cc0,cc1……cc15。这里说的载波可以是上行载波也可以是下行载波。资源分配的资源池:限定一个区域用于资源分配,可以将可用的系统资源划分为多个资源池,然后将不同的资源池对应到该参数的不同的状态设置。功率控制参数:配置上行控制或数据的发送功率调整量;调整量的大小可以以db为单位,比如-9db,-6db,-3db,0db,3db,6db,9db等。调制编码方式参数:通知调制方式和/或编码方式;比如qpsk1/3码率,比如qpsk1/2码率,比如bpsk1/2码率,比如16qam1/2码率,比如64qam3/4码率等状态设置。解调导频(dmrs)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导频的时频位置,解调导频密度,解调导频端口数目,解调导频序列配置等参数。速率匹配参数:包括一些接收时未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re数目及位置的通知,使得接收端能准确的进行速率匹配;比如被其他信号或信道占用的re,可以表示为零功率资源zeropower(zp)resource,zpcsi-rs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导频,zpdmrs零功率解调导频等。传输块配置参数:比如码字流数目,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参数等等;预编码指示参数:用于指示下行或上行传输时使用的预编码;可以从预设一个预编码码本,码本中码字对应预编码指示参数的状态设置。偏置指示参数:如ack/nack的偏置,csi反馈的偏置;偏置一般指相对于发送物理层信令的时域位置,偏置的大小一般为时域符号或者时隙或者子帧。qcl信息指示参数:指示当前数据、专有解调导频dmrs发送与通知的csi-rs导频是准共位置的具有近似相同的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偏移和平均时延,可以理解为近似于同一基站发送的。基于上述原则,本申请提供了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终端在通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计算机终端的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2,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x1,m>=m1,x,m,x1,m1均为正整数;步骤s204,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步骤s206,通过与选择的上述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可选地,步骤s206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但不限于此: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与物理层信令比特状态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接收端约定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并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所述接收端。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约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确定规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所述发送端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并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配置给所述接收端;可选地,所述物理层信令中还包含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指示信息;或者发送端通过额外的物理层信令通知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指示信息。其中,此处主要提供了两种传输参数配置的方法,第一种是三层结构,即rrc->mac->phy,第二种是两层结构,即rrc->phy。对于第二种配置方法,由于中间不存在mac层挑选子集的功能,相当于phy信令需要直接从rrc信令配置的参数大集合中挑选,这样可能需要额外的指示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和/或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根据物理层信令所属的的资源集合确定,所述的资源集合包括:子帧组集合,载波组集合,空域资源集合。可选地,所述x种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功率控制参数;载波指示参数;时频资源分配指示参数;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的指示参数;解调导频配置指示参数;相噪导频的配置指示参数;速率匹配信息指示参数;预编码指示参数;偏置指示参数;传输方式指示参数;重传信息指示参数。其中,功率控制参数包括:下行功率分配参数、上行功率控制参数;载波指示参数包括下行载波指示参数、上行载波指示参数;时频资源分配指示参数包括下行资源分配指示参数、上行资源分配指示参数;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包括:下行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上行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的指示参数包括:下行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指示参数、上行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指示参数;解调导频配置指示参数包括:下行解调导频和/或上行解调导频配置指示参数;,dmrs配置信息指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扰码序列指示信息,dmrs的序列类型,dmrs循环移位,occ指示信息,时频资源指示信息,dmrs端口指示信息等;相噪导频的配置指示参数包括:下行相噪导频和/或上行相噪导频配置指示参数;速率匹配信息指示参数包括零功率dmrs、零功率相噪导频、零功率测量导频等;预编码指示参数包括:数据预编码指示参数、导频预编码指示参数;偏置指示参数:如ack/nack的偏置,csi反馈的偏置。可选地,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可选地,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非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速率匹配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相噪导频zppt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导频zpcsi-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传输方式指示参数和预编码指示参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基站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x1,m>=m1,x,m,x1,m1均为正整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选择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可选地,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没有明显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的基础上支持更灵活的传输参数配置,主要原因是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灵活切换,物理控制信令比特状态位与第二状态设计集合中的状态设置对应关系可以由mac层或物理层(phy层)快速切换提供了比现有技术更大的灵活性;一方面,本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有限的物理层信令开销比较难实现灵活的传输参数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层联合配置方案,该方案在不明显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情况下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另外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些联合编码方式更高效的利用物理层信令比特。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是在没有明显增加物理层信令开销的基础上支持更灵活的传输参数配置,主要原因是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灵活切换,物理控制信令比特状态位与第二状态设计集合中的状态设置对应关系可以由mac层或物理层(phy层)快速切换提供了比现有技术更大的灵活性。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30,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x1,m>=m1,x,m,x1,m1均为正整数;选择模块32,用于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需要配置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通知模块34,用于通过与选择的所述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对应的物理层比特状态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接收端。可选地,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s402,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步骤s404,确定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即物理层比特状态位)与传输参数状态设置的映射关系;步骤s406,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依据映射关系从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上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上述接收端约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接收rrc信令并根据rrc信令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上述接收端约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确定规则,上述接收端根据上述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接收端接收mac层信令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根据接收的上述物理层信令中包含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和/或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依据物理层信令所属的子帧集合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和/或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x种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功率控制参数;载波指示参数;资源分配指示参数;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的指示参数;解调导频配置指示参数;相噪导频的配置指示参数;速率匹配信息指示参数;预编码指示参数;偏置指示参数。可选地,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可选地,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非零功率dmrs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速率匹配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相噪导频zppt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导频zpcsi-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传输方式指示参数和预编码指示参数。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502,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x1,m>=m1,x,m,x1,m1均为正整数;步骤s504,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上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上述接收端约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接收rrc信令并根据rrc信令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发送端和上述接收端约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确定规则,上述接收端根据上述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或者接收端接收mac层信令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根据接收的上述物理层信令中包含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确定上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和/或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依据物理层信令所属的子帧集合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和/或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选地,上述x种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功率控制参数;载波指示参数;资源分配指示参数;调制编码方式指示参数;传输块到传输层映射方式的指示参数;解调导频配置指示参数;相噪导频的配置指示参数;速率匹配信息指示参数;预编码指示参数;偏置指示参数。可选地,上述物理层比特状态位与传输参数状态设置的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可选地,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非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相噪导频配置参数;或者,上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层数配置参数和速率匹配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相噪导频zppt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零功率解调参考信号zpdmrs配置参数和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导频zpcsi-rs配置参数;或者,所述多类传输参数至少包括:传输方式指示参数和预编码指示参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此时终端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该终端,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m均为正整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可选地,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参数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60,用于确定传输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以及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所述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子集,且包含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x>=1,m>=2,x>=x1,m>=m1,x,m,x1,m1均为正整数;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物理层信令,从所述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物理层信令的比特状态位对应的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可选地,同一个物理层比特状态位指示多类传输参数的联合状态设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实施例6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rrc信令后确定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数目等确定后,通过mac信令配置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后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一种简单的情况是收发端约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到物理层信令比特状态位之间的关系,比如简单的按顺序映射,如表2所示:表2还有一种情况一个物理层信令状态位对应多个不同类型传输参数状态设置的情况,如表3所示表3在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后,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接收端通过接收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实施例7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收发端约定或rrc信令配置。接收端根据约定或者接收rrc信令后确定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发送端根据一些规则确定,比如根据物理层信令所属的子帧组来确定第二状态集合。接收端根据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表4或5所示:表4或者表5在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后,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接收端通过接收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如图8所示。实施例8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收发端约定或rrc信令配置。接收端根据约定或者接收rrc信令后确定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发送端根据当前信道状态由物理层信令或者mac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联合配置第二状态集合。接收端根据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例如:表6在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后,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接收端通过接收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如图9所示。实施例9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收发端约定或rrc信令配置。接收端根据约定或者接收rrc信令后确定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种传输参数的m种状态设置;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可以由发送端根据一些规则并联合mac信令确定,比如根据mac信令所属的子帧组来确定第二状态集合。接收端根据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x1种传输参数的m1种状态设置。例如:表7或者表8在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后,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接收端通过接收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传输参数状态设置。如图10所示。实施例10下面具体描述dmrs,ptrs,zp-dmrs这三种导频以及与这三种导频相关的参数的联合配置过程。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dmrs,ptrs,zp-dmrs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8种状态设置。例如下表中的8种状态,包含了传输数据的层数,对应的dmrs端口号,加扰小区的id,用于跟踪相位的ptrs的相关参数,zp-dmrs的时频资源模式等这些参数。表9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资源调度的状况,用户反馈的cqi信息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和/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的状态设置;发送端通过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或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4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与事先约定的规则联合确定出4个状态:表10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1下面举例说明zpptrs和zpdmrs的联合配置。与zpptrs相关的参数包括zpptrs的时域资源指示和频域资源指示,与zpdmrs相关的参数包括zpdmrs的时域资源指示和频域资源指示。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和/或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zpptrs和zpdmrs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如表11所示,基站通过1比特rrc信令配置了4个第一状态设置集合。表11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反馈的ack/nack信息和cqi信息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如表12所示:表12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这一配置方法和流程同样适用于zpptrs和zpdmrs的联合配置,适用于zpdmrs和zpcsi-rs的联合配置,适用于zpptrs和zpcsi-rs的联合配置,适用于zpptrs、zpdmrs和zpcsi-rs的联合配置。实施例12按照实施例6-9中的方法具体说明载波指示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载波指示参数:指示调度的载波,这里说的载波可以是上行载波也可以是下行载波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发送端通过rrc信令配置载波相关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通过接收rrc信令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例如,假设有8个载波,分别记为cc0,cc1……cc7,对应8种状态设置。rrc信令配置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如表13所示。表13其中,cck(k=0,1,…,7)的值为0时表示不调度载波cck,值为1时表示载波cck可用于调度。发送端通过物理层信令和集合配置指示信息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和集合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利用1比特的物理层信令和2比特的集合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如表14所示。表14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3按照实施例6-9中的方法具体说资源分配的各种配置方法资源分配的资源池:限定一个区域用于资源分配,可以将可用的系统资源划分为多个资源池,然后将不同的资源池对应到该参数的不同的状态设置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发送端通过rr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将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划分为4个资源池r0~r3,不同的资源池对应传输参数的不同的状态设置,也即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通过接收rrc信令或者实现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如下表15所示:表15表中资源池是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资源(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进行划分,表中的传输参数可以是csi-rs、dmrs、ptrs、zpcsi-rs、zpdmrs和zpptrs等。以csi-rs为例,其状态设置包括csi-rs的端口个数,csi-rs的图样指示,csi-rs序列类型指示参数等信息。在配置了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后,发送端再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这1比特的映射关系可以如下表所示。接收端接收mac信令可以知道第二状态设置集合。表16在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后,发送端综合当前的信道条件、资源调度状况、用户反馈的cqi信息,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通过接收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4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功控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上行控制或数据的发送功率调整量;调整量的大小可以以db为单位,比如-9db,-6db,-3db,0db,3db,6db,9db等。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功率控制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8种状态设置。例如:表17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反馈的ack/nack信息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2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4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表18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5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调制编码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调制编码方式参数:通知调制方式和/或编码方式,码率。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调制编码方式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8种状态设置。例如:表19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反馈的ack/nack信息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表20或者通过事先约定的方式确定,例如事先约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为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的前4个参数配置集合:表21事先约定的参数配置调制方式码率状态1qpsk1/3状态2qpsk1/2状态316qam1/2状态416qam3/4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6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明解调导频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解调导频(dmrs)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导频的时频位置,解调导频密度,解调导频端口数目,解调导频序列配置等参数。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给接收端解调导频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4种传输参数的8种状态设置。例如:表22其中ofdm符号集合sk={t1,t2,…,tn}表示解调导频的时域位置为每个子帧的第t1,t2,…,tn个ofdm符号,载波集合ck={f1,f2,…,fn}表示解调导频的频域位置为每个资源块的第f1,f2,…,fn个载波。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数目等确定后,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5种传输参数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表23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7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速率匹配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速率匹配参数:包括一些接收时未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re数目及位置的通知,使得接收端能准确的进行速率匹配;比如被其他信号或信道占用的re,可以表示为零功率资源zeropower(zp)resource,zpcsi-rs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导频,zpdmrs零功率解调导频,zpptrs零功率相位跟踪导频等。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速率匹配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状态设置。例如:表24发送端网络配置情况和资源调度状况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表25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8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传输块配置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传输块配置参数:比如码字流数目,传输层数目,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参数等等;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传输块配置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3种传输参数的16种状态设置。例如:表26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以及用户的反馈,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3种传输参数的4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2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4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表27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19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预编码指示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预编码指示参数:用于指示下行或上行传输时使用的预编码;可以从预设一个预编码码本,码本中码字对应预编码指示参数的状态设置。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下行预编码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了两种类型的码本的参数的联合配置。例如:表28发送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用户反馈的ack/nack信息,上行反馈开销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集合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表29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20下面结合实施例6-9中的状态配置方法具体说偏置指示参数的各种配置方法偏置指示参数:如ack/nack的偏置,csi反馈的偏置;偏置一般指相对于发送物理层信令的时域位置,偏置的大小一般为时域符号或者时隙或者子帧。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场景,天线配置等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配置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偏置指示参数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或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包含了ack/nack偏置和csi反馈偏置的联合配置集合。例如:表30发送端网络配置情况和资源调度状况等,通过mac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mac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包含的2种传输参数的2种状态设置;例如发送端通过1比特的mac信令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出2个状态作为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例如通过mac层信令:表31然后,发送端再利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中选择1个作为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接收物理层信令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实施例21下面举例说明与dmrs相关的参数的配置方法。与dmrs相关的参数包括dmrs的pattern、dmrs序列类型、dmrs端口id、传输层数、dmrs的occ值、dmrs的rpf值、dmrs的comb偏置等信息。发送端根据当前天线配置、信道条件、用户反馈的csi信息以及资源调度情况,通过rrc信令配置与dmrs参数相关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接收rrc信令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例如下表所示,2比特的rrc信令配置了包含8个状态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表32在配置了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之后,发送端通过mac层信令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mac信令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在这个例子中,假设rrc信令状态位为1,于是确定了包含4个状态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然后mac信令通过1比特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表33在配置了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之后,发送端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在这个例子中,假设mac信令状态位为0,于是确定了包含2个状态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最后利用1比特的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配置,如下表34所示。表34实施例22下面举例说明与qcl参数相关的配置方法。与qcl相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举的参数:dmrs参数信息,ptrs参数信息,mbsfn子帧参数信息,用于速率匹配的zpcsi-rs参数信息,数据信道起始符号参数的配置信息,用于qcl的nzpcsi-rs信息等。发送端根据当前网络配置、天线数目、资源调度情况,通过预先约定的规则配置与qcl相关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可确定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例如,约定的第一状态设置集合如下表35所示。表35在配置了第一状态设置集合之后,发送端通过mac层信令配置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mac信令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假设使用1比特的mac信令根据第一状态设置集合确定第二状态设置集合,如下表36所示。表36在配置了第二状态设置集合之后,发送端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设置。在这个例子中,假设mac信令状态位为0,于是确定了包含2个状态的第二状态设置集合,最后利用1比特的物理层信令确定最终的传输参数配置,如下表37所示。表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