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输出方法及其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488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信息输出方法及其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定位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移动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的信息输出方法及其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上供用户选择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为了用户获知和购买对应的商品和服务,商家通常会采取促销和广告手段,例如,商家在节日前向用户发放优惠信息或推送大量的广告。

基于可移动终端比如手机、PC、pad的位置信息,提供周围的地域信息、店铺信息的服务被用户广泛使用。例如,用户在旅行途中可利用此服务把握周围的地域信息,获知周围的酒店、美食、购物、银行、公交等信息,十分便利。或者,用户期望快速获得某种商品时,可在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后发送,基于此而接收周围的店铺信息,从而发现能够快速购买这种商品的店铺。或者,基于用户使用的无线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位置信息附近的广告信息,向用户使用的无线终端的输出关联的广告信息。

上述基于移动定位输出信息的方法,并不能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调整优惠信息,不能向运动中的对象精确地推送位于当前地理位置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与距离相关联的优惠力度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调整优惠信息的方法及其终端。利用本发明,向运动中的对象精确地推送位于对象当前地理位置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与距离相关联的优惠信息及其相应的优惠力度,从而向用显示利用价值高的信息,便于用户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同时提高商家投放信息的精准度。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设对象之间的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规则;

采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向第一对象输出预定距离之内的信息及其对应的优惠力度。

进一步,所述优惠力度与所述距离成正向比例,或者成反向比例,或者成阶段划分。

进一步,包括附加优惠力度。

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或者,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或者,计算第一对象达到第二对象预期花费的时间,根据所述时间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进一步,根据第一对象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设置权重,根据所述权重调整预设的距离与优惠力度的关系。

进一步,所述第一对象为面向用户的终端,所述第二对象为商家。所述面向用户的终端为可进行无线移动定位的汽车、便携电话、飞行器、PC或pad等,以及可进行无线移动定位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比如眼镜、手表等。

进一步,所述距离为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直线平面距离,或者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通行平面距离。

优选的,和/或获取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在竖直方向的垂向距离,根据平面距离和/或垂向距离综合调整优惠力度。

计算平面距离时的计量参照物为以下方式之一:按第一对象所在道路的边缘计量,或者按第一对象所在道路的中线计量。

进一步,向第一对象输出的信息按如下方式排序输出:

a根据优惠力度排序;

b根据所述距离的远近排序;

c根据用户的偏好排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输出终端,所述终端面向第二对象,包括:

优惠规则制定模块,设定对象之间的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优惠规则,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

距离计算模块,计算并输出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

优惠力度计算模块,接收距离计算模块发送的距离和优惠规则制定模块发送的规则,根据所述距离和规则计算信息的优惠力度,将计算得到的信息和对应的优惠力度输出;

数据传输模块,将距离计算模块计算的距离和优惠力度模块计算的信息及对应的优惠力度发送给第一对象。

以及,一种信息输出终端,所述终端面向第一对象,包括:

距离输出模块,计算和输出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

信息输出模块,接收来自于第二对象的终端发送的信息及其对应的优惠力度,并输出。

基于运动中的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联系,不仅便于终端使用者选择与终端使用者存在的场所邻近的场所存在的商家信息,同时便于商家将利用价值高的信息提供给终端使用者。本发明精确地推送位于终端使用者当前地理位置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与距离相关联的优惠信息及其相应的优惠力度,向终端使用者显示利用价值高的信息,便于使用者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的同时提高商家投放信息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输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输入方法中对象之间的位置示例一。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输入方法中对象之间的位置示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输出方法及其终端做进一步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作为举例而非限制。

图1描述了本发明的信息输出方法的基本流程图,包括:

步骤S110:预设对象之间的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优惠规则;

步骤S120:采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

步骤S130:根据所述距离向第一对象输出预定距离之内的信息及其对应的优惠力度。

所述优惠规则,是指建立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联系,所述距离,是基于移动定位方法,采集运动中的第一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出运动中的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设置优惠力度时,考虑到不同对象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偏好,可根据第一对象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设置权重,根据所述权重调整预设的距离与优惠力度的关系。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所述权重为1时,表示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优惠力度没有影响;所述权重大于1时,表示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优惠力度的影响为提高优惠力度;所述权重小于1时表示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优惠力度为减小优惠力度。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比如,根据大数据分析,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女性消费的美食类多为川菜系,为吸引该群体消费,则在向20-25岁之间的女性用户输出信息和对应的优惠力度时,作为第二对象的川菜系餐厅的优惠权重为1.125,如此,针对该群体提高了优惠力度,比如向用户输出信息“**川菜馆您的距离108m可享受9折优惠基于您的消费记录可享受8折”,即在原折扣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权重折上折。

采集地理位置信息,是基于目前常用的移动定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移动目标通过与多个已知坐标位置的固定基站(地面或空中)进行交互,获得相应测量参数后,利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移动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波的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移动定位技术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对于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多个已知位置的基站发射信号,所发射信号携带有与基站位置有关的特征信息,当移动终端接收到这些信号后,确定其与各基站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并根据相关算法对其自身位置进行定位估算,从而得到自身的位置信息,例如包括常用的基站定位、GPS定位和WIFI定位。

基站定位服务,又叫做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CDMA网)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例如目前中国移动动感地带提供的动感位置查询服务等。在进行基站定位时,通常,移动电话测量不同基站的下行导频信号,得到不同基站下行导频的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刻),然后根据该测量结果以及基站的坐标,一般采用三角公式估计算法,计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目前现有的基站定位可以精确到50m。

GPS定位是利用GPS信号来定位移动终端的位置。移动终端的GPS定位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利用移动终端所用的号码信号来确定位置,实际上是根据基站的位置来进行判断。这种定位误差比较大。第二种方式是利用移动终端自身的GPS芯片来进行定位,误差一般在20-50m,高端设备的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5m以内。

WIFI定位是指通过采集WIFI接入点的位置信息来进行移动定位的技术,其精度通常在2-50m。

所述第一对象可以限定为面向用户的终端,该面向用户的终端为可进行移动定位的汽车、便携电话、飞行器、穿戴式电子设备,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为眼镜、手表、项链等。当所述第一对象为面向用户的终端时,所述第二对象即为商家,比如固定建筑物中的实体店铺,或者可移动店铺,具体不做限定。

所述采集的距离不限于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直线平面距离,也可为用户终端与商家之间的通行平面距离。所述通行平面距离,是指在平面上,基于已存在的实际道路布置情况,用户终端在所述道路上,从当前位置运动到商家之间的通行距离。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用户终端与商家之间的平面距离。所述最短路径算法,是指根据实际道路的布置情况,将第一对象或第二对象的当前位置作为起始节点,将对应的第二对象或第一对象作为终结节点,寻找起始节点和终结节点之间的、可以让第一对象顺利通行的最短路径。当然,也可基于现有的导航系统提供的通行路径计算通行距离。

同时,基于室内定位技术,在实施时进一步获取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在竖直方向的垂向距离,根据平面距离和/或垂向距离来综合调整优惠力度。室内定位技术,包括光跟踪定位技术、室内GPS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Ultrasonic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蓝牙技术(Bluetooth)等,其可实现室内位置的精确定位,获取电子终端在建筑物中的空间位置,得到不同对象在竖直方向上的垂向距离,目前室内定位精度可达到2-3m。通过考虑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在竖直方向的垂向距离,根据平面距离和垂向距离综合调整优惠力度,可进一步提高信息输出精度。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比如,采集到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的通行平面距离为150m,由于第二对象设置在大楼的20层,采集到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垂向距离为65米,则根据采集到的平面距离和垂向距离进一步调整优惠力度,比如向用户输出信息“**川菜馆您的平面距离108m垂向距离65m可享受9折优惠”,该信息输出示例作为典型的举例而非限制。

对于计算平面距离的计量参照物,考虑到道路的宽度,为进一步提高精度,可结合第一对象的移动方向,基于目前的交通工具行驶规则(比如靠右行驶),按第一对象所在道路的边缘计量,或者按第一对象所在道路的中线计量。

所述优惠力度与所述距离成正向比例,或者成反向比例,或者成阶段划分。具体实施时,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可以设置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近,优惠力度越大;或者设置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优惠力度越大;或者设置优惠力度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成阶段划分,比如当距离在1km-0.3km之间时,距离越小,优惠力度越大,当距离处于小于等于0.3km范围内时,优惠力度保存恒定值,不随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进一步,还设置有附加优惠力度,所述附加优惠力度与对象的运动速度和/或运动方向和/或预期花费的时间有关。所述附加优惠力度包括进一步提高优惠力度或者降低优惠力度。

具体实施时,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比如考虑到可根据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判断该第一对象是否注意到优惠信息,比如当用户没有注意到推送的优惠信息或者对推送的优惠信息不感兴趣时,其会保持运动速度或者加速运动,而当用户注意到推送的优惠信息或者对推送的优惠信息感兴趣时,其会根据距离的缩短而减速,以便找到第二对象的位置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据此,可以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具体的,当监测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在向第二对象靠近时开始减速,即判定该第一对象注意到了输出的信息和优惠力度,此时可设置进一步提高优惠力度的附加优惠力度,比如折上再99折,或者赠送精美小礼物。当监测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在向第二对象靠近时并未减速,即判定该第一对象未注意到输出信息和优惠力度,此时也可设置附加优惠力度,所述附加优惠力度可为进一步提高优惠力度,其用于吸引第一对象的注意,或者所述附加优惠力度为降低优惠力度,比如商家考虑到高优惠力度的名额限定,当判断该用户不再属于潜在购买对象时,将优惠力度降低,将优惠力度高的名额留给其他潜在购买对象。比如根据距离和行驶速度,向用户输出信息“**川菜馆您的距离108m可享受9折优惠您当前的行驶速度5m/s到店即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根据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设置附加优惠力度的方式与上类似。可根据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判断该第一对象是否注意到优惠信息,比如当用户没有注意到推送的优惠信息或者对推送的优惠信息不感兴趣时,其运动方向是逐渐驶离第二对象,而当用户注意到推送的优惠信息或者对推送的优惠信息感兴趣时,其运动方向是逐渐驶近第二对象,据此,可以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根据计算第一对象达到第二对象预期花费的时间设置附加优惠力度,是考虑到距离并不能完全代表第一对象到达第二对象所需要的时间,其还受道路状况、终端类型的制约,于是可根据预期花费的时间设置附加优惠力度。具体实施时,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可以设置对象之间的时间越短,附加优惠力度越大;或者设置对象之间的时间在某一时间范围时,优惠力度最大,超过该时间范围则成反比;或者设置优惠力度与对象之间的时间成阶段划分,比如当时间在1小时-15分钟之间时,时间越短,优惠力度越大,当时间处于小于等于15分钟范围内时,优惠力度保存恒定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在显示结构上输出信息时,往往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以保证使用价值最大的信息能被用户及时获得,因此,进一步限定向第一对象输出的信息按如下方式排序输出:根据优惠力度排序,或者根据所述距离的远近排序,或者根据用户的偏好比如兴趣、口味等排序。

实施例二

图2描述了本发明的信息输出方法中,对象之间的位置示例。该实施例是基于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直线平面距离设定的信息输出方法。当用户终端比如便携式电话或穿戴式电子设备处于某一地理位置时,基于该地理位置信息向用户终端的显示结构输出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以直线平面距离衡量,比如150米)之内的商家信息以及对应的优惠力度。所述商家包括但不限于购物商城、餐饮店、酒店、超市、体育场、娱乐场等。所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折扣信息、演出信息、商品广告、优惠券。在输出上述信息的同时,基于用户与商家之间的距离输出相应的优惠力度,比如“国庆节全场85折您的距离98m可享受折上99折”,或者“国庆节全场85折您的距离50m可享受本店精美礼品套餐1套”等。

实施例三

图3描述了本发明的信息输出方法中,对象之间的位置的另一示例。基于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中不使用直线平面距离,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距离为通行平面距离。当用户终端比如汽车处于某一地理位置时,基于该地理位置信息向用户终端的显示结构输出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也以通行平面距离衡量,比如150米)之内的商家信息以及对应的优惠力度。由于采集到用户为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女性,基于数据分析的消费偏好,该群体喜欢在光临美容类店铺,针对该群体用户,美容类商家设置了优惠权重1.5,如此,针对该群体提高了优惠力度。因此在终端的显示结构上输出对应的信息时,基于用户与商家之间的距离输出相应的优惠力度并考虑优惠权重,比如“**购物中心美甲店您的距离105m可享受9折基于您的消费记录可享受6折”等。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三,进一步设置有附加优惠力度。当监测到作为第一对象的汽车的运动速度在向“**购物中心”靠近且开始减速时,即判定该汽车用户注意到了输出的信息和优惠力度,设置进一步提高优惠力度的附加优惠力度,比如赠送可爱玩偶。比如向用户输出信息“**购物中心美甲店您的距离50m可享受9折基于您的消费记录可享受6折您当前的行驶速度10m/s到店即可获得可爱玩偶一只”。

实施例五

提供了一种对应于前述信息输出方法的信息输出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优惠规则制定模块,用以设定对象之间的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优惠规则,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距离计算模块,用以计算并输出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优惠力度计算模块,用以接收距离计算模块发送的距离和优惠规则制定模块发送的规则,根据所述距离和规则计算信息的优惠力度;信息输出模块,用以将获取的信息和对应的优惠力度输出。

进一步,包括附加优惠设置模块,所述附加优惠设置模块,用以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速度设置附加优惠力度。和/或,所述附加优惠设置模块,用以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运动方向设置附加优惠力度。和/或,所述附加优惠设置模块,用以计算第一对象达到第二对象预期花费的时间,根据所述时间设置附加优惠力度。

进一步,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优惠力度调整模块,所述优惠力度调整模块,用以采集第一对象用户的性别、年龄、消费记录、历史位置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信息后设置相应的权重,并根据所述权重调整预设的距离与优惠力度的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象为面向用户的终端,所述第二对象为商家。

所述距离计算模块,能够获取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直线平面距离,和/或用户终端和商家之间的通行平面距离。

所述距离计算模块,还能够获取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在竖直方向的垂向距离,并将获取的平面距离和/或垂向距离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所述优惠力度计算模块能够根据平面距离和/或垂向距离计算优惠力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输出系统,包括:面向第一对象的第一终端和面向第二对象的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距离输出模块,用以计算和输出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距离。

信息输出模块,用以接收来自于第二对象的终端发送的信息及其对应的优惠力度,并输出。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优惠规则制定模块,用以设定对象之间的距离与信息的优惠力度之间的优惠规则,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

距离计算模块,用以计算并输出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优惠力度计算模块。

优惠力度计算模块,用以接收距离计算模块发送的距离和优惠规则制定模块发送的规则,根据所述距离和规则计算信息的优惠力度,将计算得到的信息和对应的优惠力度输出。

数据传输模块,用以将距离计算模块计算的距离和优惠力度模块计算的信息及对应的优惠力度发送给第一对象。

进一步,所述第一对象为面向用户的终端,所述第二对象为商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