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95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在受控IP终端和控制中心之间建立链路;

步骤2、将IP包分割为具有固定顺序的m个分片的分片包,所述m个分片的包长不同;

步骤3、所述分片包通过加密链路从受控IP终端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通信;

步骤4、所述控制中心将分片包以原有的固定顺序通过加密链路传递到第二IP终端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通信的发起过程为:

步骤31、所述分片包的每个分片包长用lm表示,则用L表示由分片包长组成的向量,有L=(l1,l2,...lm),对L中的向量计算差值,令dk=lk-lk+1,其中k<m,所述分片包具有m-1个差值,记为向量D=(d1,d2,...dm-1);

步骤32、对于n组不同的分片包,则组合成集合C=(D1,D2,...Dn),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33、利用集合C中的向量传递序列,实现数据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331、通信发起端利用n个分片包发起分片序列D1,D2,...Dn,其中每一个分片包序列为Dn=(0,0,...,x,1),所述每一个分片包中前面m-2个分片的包长不变,最后两个分片的包长变化使最后两个分片的包长差值为1,所述x由倒数第三个分片的包长和倒数第二个分片的包长确定的变量;

步骤332、应答接受端收到第一个分片包序列D1后开始计数和计时,如果应答端连续收到n个分片包满足序列D=(0,0,...,x,1),或者收到分片包序列D1后T时长内收到分片序列D1,D2,...Dn,则通讯开始信号发起成功;

步骤333、通讯应答端发起序列D1′,D2′,...Dn′,其中Dn′=(0,0,...,1,x′),最后两个分片的包长变化使倒数第三个分片的包长和倒数第二个分片的包长差值为1,所述x′为最后两个分片的包长确定的变量,如果发起端连续收到n个分片包满足序列D′=(0,0,...,1,x′),或者收到分片包序列D1′后T时长内收到分片序列D1′,D2′,...Dn′,则应答信号发起成功;

步骤334、发起端接受到应答信号后通讯开始,通讯过程中,通讯双方数据以D″为(1,A,x″)表示,A表示通讯数据,x″为变量;

步骤335、通讯结束时,结束方发送D″′为(2,0,...,0,x″′)表示通讯结束,x″′为变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时长为2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IP分片机制的隐蔽信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建立后,所述T时长由控制中心协商重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