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4532阅读:19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不断升级,移动终端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升,其占有率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犯罪的行为也经常发生。

在侦查破案工作中,调查取证难,嫌疑犯不能及时地锁定与抓捕,是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干警遇到的巨大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能够成为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快速锁定与抓捕嫌疑犯的重要工具。

面对特定区域,可以迅速获取所有人的手机imsi号以及电话号码;需要快速锁定或抓捕嫌疑犯时,可以对其进行定位,逼近锁定目标,实行近距离抓捕;需要对特定目标取得实时移动通信内容时,可以伴随获得通信内容,并作为“呈堂供证材料”,实现取证过程;正在抓捕特定嫌疑犯或群体时,可以防止实时通风报信,或进行进一步管控,实现中间截获内容。

现有的侦码设备都只能单一地汲取资讯信息,无法将获取的信息进行人为的操作与管理。

现有的gps定位技术必须满足被锁定的移动终端支持此技术且用户已经开启,有很大的局限性。

公开号为cn103698788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gps定位方法与装置,从优化手机与gps相关服务器之间通讯速度的角度来提高gps定位的速度和准确率,具体是对众多服务器进行网络丢包测试,选取测试结果最佳的服务器作为当前定位操作所使用的服务器,从而避免了由于服务器不合适造成定位效果不良的情况,而且是自动完成的,无需用户手动设置。该发明采用gps定位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gps定位在室内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现有的侦码设备只能单一汲取资讯信息,无法将获取的资讯信息进行人为的操作与管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2、在与所述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3、将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s4、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场强值越大,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越近。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在与所述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将获取的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所述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通过所述电话号码反向查询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通过宽带码多分址实时回传获取的数据信息。

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定位模块,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模块中,场强值越大,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越近。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匹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所述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反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电话号码反向查询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进一步地,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

回传模块,用于通过宽带码多分址实时回传获取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场强值定位的方法,不受区域的影响且能够快速部署相关技术手段用于侦查,获取用户的信息并进行管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6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8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s11: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12: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13: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s14: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全制式lte基站、gsm基站、桥接器及预设终端组成重定向系统。通过lte基站信号强行汲取并侦取移动终端,并重定向至gsm基站,在此持续的移动终端与gsm握手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过读取场强值对目标进行逼近,场强越大,目标越近,最终实现精准定位。

本实施例中,步骤s11为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具体的,先获取lte基站预设距离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将lte基站获取的通信请求重定向至gsm基站。

lte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lte系统引入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频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显著提升。

lte系统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系统分为fdd-lte和tdd-lte。

gsm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

系统通过移动通信的基站跨区切换原理,扫描检测当前环境的移动通信网络情况,在当前环境中模拟一个lte基站,引导信号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进行连接。

其中,基站跨区切换是指移动台在与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从原来所用信道上转移到一个更适合的信道上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

模拟的lte基站的信号比现网基站信号强,因此移动终端会首先连接信号最强的lte基站。

重定向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各种网络请求重新定个方向转到其它位置。通过lte基站强行吸附移动终端,并重定向至gsm基站。

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为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握手是在通信电路建立之后,信息传输开始之前。握手用于达成参数,如信息传输率,字母表,奇偶校验,中断过程,和其他协议特性。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其总长度不超过15位,同样使用0~9的数字。其中mcc是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占3位数字,中国的mcc规定为460;mnc是移动网号码,由两位或者三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msin是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以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本实施例中,在gsm基站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能够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本实施例中,步骤s13为将获取的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目标移动终端是指需要被定位的移动终端,传统的gps定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室内或者用户未开启gps功能时定位会产生偏差或错误。

本实施例中,步骤s14为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其中,场强值越大,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越接近。

步骤s13中获取的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目标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建立持续连接关系后,会产生场强值,在场强值越大的地方,说明离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就越接近,最终实现精准定位。

场强值定位的方法不受区域以及设备的局限性,能更加精准地找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本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第一采集模块22,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连接模块23,用于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定位模块24,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具体的,先获取lte基站预设距离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将lte基站获取的通信请求重定向至gsm基站。

系统通过移动通信的基站跨区切换原理,扫描检测当前环境的移动通信网络情况,在当前环境中模拟一个lte基站,引导信号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进行连接。

模拟的lte基站的信号比现网基站信号强,因此移动终端会首先连接信号最强的lte基站。

重定向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各种网络请求重新定个方向转到其它位置。通过lte基站强行吸附移动终端,并重定向至gsm基站。

本实施例中,第一采集模块22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握手是在通信电路建立之后,信息传输开始之前。握手用于达成参数,如信息传输率,字母表,奇偶校验,中断过程,和其他协议特性。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

在gsm基站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能够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3用于将获取的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目标移动终端是指需要被定位的移动终端,传统的gps定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室内或者用户未开启gps功能时定位会产生偏差或错误。

本实施例中,定位模块24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其中,场强值越大,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越接近。

具体的,获取的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目标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建立持续连接关系后,会产生场强值,在场强值越大的地方,说明离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就越接近,最终实现精准定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

s31: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32: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33: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s34: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s35: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s36: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s37: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本实施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步骤s35、步骤s36及步骤s37。

在系统与gsm基站握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还能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具体的,控制与gsm基站握手的移动终端拨打预设终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在本系统与移动终端握手过程中通过中间截获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过自带的桥接器和预设终端互联,移动终端与公众网的通信,确认被正在取号的目标移动终端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控制目标移动终端拨打预设终端,并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支持全制式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所在的移动网络信号与强度,自动选择不同的制式。取号过程更加简单,也能人为控制移动终端。

通过获取到的国际用户识别码(imsi)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形成对应的关系。通过查找电话号码可以反向查询到对应的国际用户识别码(imsi)。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第一采集模块42,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连接模块43,用于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定位模块44,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二采集模块45,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匹配模块46,用于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反查模块47,用于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二采集模块44、匹配模块46及反查模块47。

具体的,在系统与gsm基站握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还能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控制与gsm基站握手的移动终端拨打预设终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过获取到的国际用户识别码(imsi)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形成对应的关系。通过查找电话号码可以反向查询到对应的国际用户识别码(imsi)。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

s51: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52: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53: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s54: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s55: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s56: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s57: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58:判断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与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步骤s58。

在系统的数据库中,预先设置黑、白名单,黑名单指嫌疑电话号码,白名单指正常使用的号码。

在获取了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之后,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是否在数据库的黑名单中,如是,则判定该号码为嫌疑电话号码,该移动终端为目标移动终端,对其进行管控并自动语音提醒工作人员。而白名单用户不会被系统管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第一采集模块62,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连接模块63,用于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定位模块64,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二采集模块45,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匹配模块66,用于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反查模块67,用于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判断模块68,用于判断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与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判断模块68。

具体的,在系统的数据库中,预先设置黑、白名单,黑名单指嫌疑电话号码,白名单指正常使用的号码。在获取了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之后,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是否在数据库的黑名单中,如是,则判定该号码为嫌疑电话号码,该移动终端为目标移动终端,对其进行管控并自动语音提醒工作人员。而白名单用户不会被系统管控。

通过预设嫌疑电话号码,可以快速锁定可疑移动终端,对嫌疑号电话码进行管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步骤:

s71: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72: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73: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s74: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s75: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s76: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s77: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s78:判断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s79:通过宽带码分多址实时回传获取的数据信息。

与实施例一、二、三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步骤s79。

宽带码分多址(即wcdma)是一种3g蜂窝网络,使用的部分协议与2ggsm标准一致。具体一点来说,wcdma是一种利用码分多址复用方法的宽带扩频3g移动通信空中接口。

通过宽带码分多址(wcdma)实时回传现场数据,便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取得现场数据,及时进行处理,提高破案速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取号定位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预设距离内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第一采集模块82,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连接模块83,用于将获取的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建立持续连接关系;

定位模块84,用于通过读取场强值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二采集模块85,用于在与移动终端握手的过程中获取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匹配模块86,用于将获取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电话号码进行匹配;

反查模块87,用于通过电话号码反向查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判断模块88,用于判断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是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嫌疑电话号码一致,若是,判定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嫌疑对象并对移动终端进行监管;

回传模块89,用于通过宽带码分多址实时回传获取的数据信息。

与实施例一、二、三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干扰模块89。

具体的,回传模块89通过宽带码分多址(wcdma)实时回传现场数据,便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取得现场数据,及时进行处理,提高破案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实时进行侦查与管控,帮助有关部门快速破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