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0230发布日期:2019-02-12 22:4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简称3gpp)标准化过程中,高速移动场景(比如高铁场景)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高铁场景下,由于信道获取比较困难,因此可采用随机波束成形(randombeamforming),且由于高铁用户较多,随机波束可以随机服务覆盖范围内的某些用户,从而实现较高的性能增益。

在现有技术下,若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一个反馈周期约为5ms,则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一个反馈周期中,终端位移将约为0.7m,远超载波波长。这样,在瑞利信道下,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反馈前后的信道将不相关,难以进行闭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mimo)操作。此时,开环mimo可作为更具潜力的传输方案。

对于开环mimo传输方案,一般采用随机波束成形,随机波束可以随机服务覆盖范围内的某些用户,从而实现较高的性能增益。但随机波束成形更适用于终端数目多,且终端移动性较小的场景。对于高铁场景,终端可在短时间通过基站覆盖范围,此时极有可能会出现,基站尚未完成全体随机波束轮询但终端已经通过基站的情形,此时终端无法及时得到基站服务。因此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基站给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一般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以解决当前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网络侧设备给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

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

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

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

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具体为: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并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

所述发送器用于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并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上述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通过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利用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并利用当前波束进行传输,能够借助服务质量参数和波束角度初始值对当前用于传输的波束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网络侧设备给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提高通信速率,且由于服务质量参数的反馈量较小,因此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进而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较适合于高速移动场景,且每次动态微调波束成形方向,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场景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另一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场景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具体实例一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具体实例二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步骤101: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

步骤102: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

步骤103: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

步骤104: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

步骤105: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通过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利用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并利用当前波束进行传输,能够借助服务质量参数和波束角度初始值对当前用于传输的波束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网络侧设备给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提高通信速率,且由于服务质量参数的反馈量较小,因此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进而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较适合于高速移动场景,且每次动态微调波束成形方向,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当前网络侧设备一般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进行下行波束成形,但移动通信终端处于高速移动场景下时,可在短时间通过基站覆盖范围,无法及时反馈csi,因此当前网络侧设备对移动通信终端的服务质量较差。而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避免利用反馈的csi进行波束成形,是借助服务质量参数和波束角度初始值对当前用于传输的波束进行调整,从而可提高网络侧设备给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现有网络侧设备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在进行下行波束成形时,除利用移动通信终端反馈的服务质量参数外,也可结合移动通信终端反馈的csi,以较小的改动实现高速移动场景下对现有网络侧设备的支持。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终端例如为手持终端、车载微基站等。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简称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简称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简称rsrp)等等。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可为服务质量变好、服务质量变差或服务质量未变。例如,若近三次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服务质量参数为10、8和6,则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或者若近两次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服务质量参数为4和6,则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

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可根据预先统计出的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得到。在预先统计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时,网络侧设备可根据以往的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预估。例如,高铁场景下,火车速度基本恒定,基站的下行波束角度初始值可根据以往的大数据进行预估,例如若火车距离基站较近,基站的下行波束角度初始值可接近为3度,若火车距离基站较远,基站的下行波束角度初始值可接近为50度,此为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理想的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可为3、3、3、3.1、3.1、3.2、3.3…49、50、49、48……。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为了生成当前波束,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其中,网络侧设备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的方式可为:根据预先统计的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具体的,网络侧设备首先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位置信息和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此外,网络侧设备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的方式还可为: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其中,网络侧设备在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时,例如图2所示的高铁场景,可首先预设移动通信终端x的运动速度v是恒定,然后基于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y的位置信息、x的位置信息和相邻两波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α,最后利用波束角度调整值α调整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β,得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γ,即γ等于β加上α。应理解的是,图2针对的情况为x远离y,而当x靠近y时,γ等于α减去β。

移动通信终端的到达角一般为随机接入信号线与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3所示,到达角例如为夹角1。网络侧设备在根据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时,例如图3所示的高铁场景,可首先利用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结合空气中的衰落系数,初步确定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y和移动通信终端x之间的距离l,并以y为圆心且以l为半径画圆,与铁轨的交点为x的位置,然后根据到达角1进一步确定x的位置,最后根据x的位置信息和y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γ。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的过程可具体为: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具体的,m为可调参数,例如为0.1度、0.3度、0.5度等。

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可利用sgn(c1-c0)表示,c1表示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c0表示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的传输(即网络侧设备上一次的上一次的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若c1大于c0,则sgn(c1-c0)等于1,表示服务质量参数变好,若c1等于c0,则sgn(c1-c0)等于0,表示服务质量参数未变,若c1小于c0,则sgn(c1-c0)等于-1,表示服务质量参数变差。

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可利用func(l1-l0)表示,l1表示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l0表示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func(l1-l0)={[sgn(l1-l0)+0.5]/abs[sgn(l1-l0)+0.5]},若l1大于等于l0即l1-l0大于等于0,则func(l1-l0)等于1,表示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若l1小于l0即l1-l0小于0,则func(l1-l0)等于-1,表示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

下面,通过两种具体算法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得到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目标值的过程。

算法一

算法一中,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为l,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为l2,l1为当前波束的上一个波束的初始值,l0为对应于l1的波束的上一个波束的初始值,l0、l1和l2为l中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算法一中计算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目标值的过程可为:

首先,基站bs服务移动通信终端ue,并接收ue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c0和c1,c0表示bs之前间隔一次传输的传输(即bs上一次的上一次的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c1表示bs上一次的服务质量参数;

然后,bs根据ue的位置信息和l,预估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初始值l2;

最后,利用公式一计算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目标值l′:

l′=l2+sgn(c1-c0)*m*func(l1-l0)公式一

其中,m大于0,为可调参数,例如为0.1度、0.3度、0.5度等。

上述算法一中主要基于波束角度初始值序列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但除此方式外,也可基于固定调整角度确定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如算法二。

算法二

算法二中,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为l2,l1为当前波束的上一个波束的初始值,l0为对应于l1的波束的上一个波束的初始值,且l2=l1+k,l1=l0+k,k为预设固定调整角度,例如为5度、6度等。

算法二中计算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目标值的过程可为:

首先,bs服务ue,并接收ue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c0和c1,c0表示bs之前间隔一次传输的传输(即bs上一次的上一次的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c1表示bs上一次的服务质量参数;

然后,bs根据l1和k,预估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初始值l2;

最后,利用公式二计算当前波束的波束角度目标值l〞:

l〞=l1+k+sgn(c1-c0)*m*func(l1-l0)公式二

其中,m大于0,为可调参数,例如为0.1度、0.3度、0.5度等。

下面,请参见图4和图5,利用两种仿真结果,对比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能够克服移动通信终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无法及时反馈csi的问题。图4的实例一中,基站8发1收,终端ue为单天线,图5的实例二中,基站8发2收,ue为单天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相比于移动通信终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反馈过时csi,借助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提高通信速率,从而克服移动通信终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无法及时反馈csi的问题。同样的,从图5中可以看出,相比于移动通信终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反馈过时csi,借助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提高通信速率,从而克服移动通信终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无法及时反馈csi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通信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网络侧设备进行说明。

参见图6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61、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

其中,所述接收器63用于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处理器61用于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并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

所述发送器62用于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通过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利用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并利用当前波束进行传输,能够借助服务质量参数和波束角度初始值对当前用于传输的波束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网络侧设备给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提高通信速率,且由于服务质量参数的反馈量较小,因此利用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确定波束角度调整值,进而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较适合于高速移动场景,且每次动态微调波束成形方向,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1具体用于: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并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1具体用于: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来代表),总线6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将包括由处理器6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6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5在总线60、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之间提供接口。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可以是一个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61负责管理总线6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6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上述通信方法中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总线71、收发机72、天线73、总线接口74、处理器75和存储器76。

其中,处理器75,用于读取存储器76中的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控制收发机72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收发机72,用于在处理器75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具体的,处理器75还用于读取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具体的,处理器75还用于读取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具体的,处理器75还用于读取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在图7中,总线架构(用总线71来代表),总线7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71将包括由处理器75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6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71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74在总线71和收发机7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7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75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7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73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75。

处理器75负责管理总线71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76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75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75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利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和波束角度初始值的变化特征,确定一波束角度调整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对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波束角度目标值;利用所述波束角度目标值生成当前波束;利用所述当前波束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地,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实现以下步骤: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已经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过至少一次传输时,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对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或者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入时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和到达角,确定所述当前波束角度初始值。

可选地,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好,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变差,且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小于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m;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服务质量未变时,确定所述波束角度调整值为0;

其中,所述m为预设波束角度调整值,m>0,所述第一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上一次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所述第二波束角度初始值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之前间隔一次传输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角度初始值。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