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34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壳,尤其涉及一种有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如今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58%,而且已经取代了很多数码产品,例如照相机,摄像机,播放器等等,所以,智能手机的正常使用尤为重要。但是,我们手机的生产厂商大多在广东、深圳、台湾等南方地区,而且手机功能正常操作情况下锂电池的使用温度区间在-10℃至40℃之间,在-10℃以下,电池容量减少,-20℃基本自动关机。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基本持续在-20℃以下,甚是-30℃,所以此时间手机室外基本不能较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加热板和导线。所述壳体可采用,硅胶、tpu、pc、abs、皮革、金属材质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制成;所述加热板可由电阻丝或其他发热元件制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硅胶制成,壳体内部注入玻璃纤维,以取得防滑、抗摔、保温的效果和良好的手感。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内集成温度控制模块,控制手机壳体温度维持在10℃至20℃之间,以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防止手机过热而导致cpu降频。

优选的,所述壳体温度调定点为15℃。

优选的加热板采用导镍铬合金电阻丝作为产热元件。

进一步所述镍铬合金电阻丝集成在壳体内部或贴附于壳体内侧,以减轻手机壳的重量和厚度,获得最佳用户体验。

优选的所述镍铬合金电阻丝的直径为0.1至0.4毫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线用于连接电源,给手机壳功能从而实现加热、保温的功能。

优选的壳体使用外置电源进行供能,以在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获得持久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加热板;3、导线插头;4、导线;5、外置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加热板2和导线4,所述壳体1用abs工程塑料制成,优选的壳体1部雕刻凹凸花纹以达到防滑的效果;所述加热板2用镍铬合金电热丝,铬合金电热丝均匀的铺设在壳体1内部,电热丝的直径为0.2毫米,工作电压为5v,功率为10w;在加板2集成温度控制模块,控制手机温度保持在15℃;所述导线4用铜质薄片排线,铜质导线可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外置电源5优选充电宝。

实施例二

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加热板2和导线4,所述壳1体采用硅胶制成;硅胶中加入玻璃纤维,所述加热板2用碳纤维电热丝制成,电热丝铺设在壳体内部,铺设时避开手机主要发热元件如cpu,电热丝直径0.4毫米,工作电压为5v,功率为10w;加热模块控制手机温度保持在10℃至20℃之间,温度调定点为10℃,所述导线4用铜质薄片排线,铜质导线可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外置电源5优选充电宝。

实施例三

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加热板2和导线4,所述壳体1采用皮革制成;所述加热板2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成,电热丝铺设在壳体1内部,电热丝直径0.3毫米,工作电压为5v,功率为15w;加热模块控制手机温度保持在10℃至20℃之间,温度调定点为15℃,所述导线4用铜质薄片排线,铜质导线可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外置电源5优选充电宝。

实施例四

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加热板2和导线4,所述壳体1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加热板2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成,电热丝粘贴在壳体1内侧,电热丝直径0.1毫米,工作电压为5v,功率为8w;电热丝外设有保护层防止电热丝损伤,加热模块控制手机温度保持在10℃至20℃之间,温度调定点为10℃,所述导线4用铜质薄片排线,铜质导线可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外置电源5优选充电宝。

受篇幅限制无法穷尽本发明中的全部实施例,以上四个实施例为本发明最具代表性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保温和加热功能的手机壳,包括壳体、加热板和导线。壳体采用,硅胶、TPU、PC、ABS、皮革、金属材质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制成,壳体内部注入玻璃纤维,以取得防滑、抗摔、保温的效果和良好的手感。加热板可由电阻丝或其他发热元件制成,加热板集成温度控制模块。导线用于连接电源,给手机壳功能从而实现加热、保温的功能。壳体使用外置电源进行供能,以在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获得持久的保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魏综志;李星逸;袁世丹;董雨佳;潘莹;吴欣然;魏殿芳;张丽芬;王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木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23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