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接收机及红外同声传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006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接收机及红外同声传译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同声传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接收机及红外同声传译系统。



背景技术:

同声传译系统作为高效的沟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国际高端会议、外交外事、商务谈判及国际仲裁等领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以其良好的保密性、抗干扰性能及安装方便等特点,成为同声传译系统中的主流。

现有的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一般包括多路音频信号源、红外发射主机、红外辐射单元及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主机将音频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不同频率的子载波,不同频率的子载波经合路器合并后传输至红外辐射单元,红外辐射单元将电信号转化为红外光信号后发射出去,红外接收机接收红外辐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音频信号后输出。

红外接收机作为最主要的音频接收设备,其主要包括接收红外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红外接收管、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的信号预处理电模块、对信号进行变频、数字解调、解码等还原成数字音频信号的红外处理芯片、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将模拟音频信号传输至语音播放装置的模数转换模块、语音播放装置以及为上述红外处理芯片及模数转换模块提供控制信号的中央控制器。

但是,现有的红外辐射单元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机的红外接收管的都存在结电容,从而使得高频子载波的衰减幅度比低频子载波的衰减幅度大。鉴于上述信号预处理模块和红外处理芯片中的模数转换电路的精度有限,将不同频率的多路子载波经合路器合成后直接送入模数转换电路,会使得对高频子载波的量化精度下降,从而导致红外接收机存在对高频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缺陷。

因此,现有的红外接收机存在对高频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接收机及红外同声传译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红外接收机存在的对高频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接收机,所述红外接收机包括中央控制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预处理模块、红外处理芯片、数模转换模块及语音播放装置;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为子载波合路信号后输出;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红外处理芯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相应的数字音频信号至所述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将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后输出至所述语音播放装置以进行语音播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收机包括模拟选频电路;

所述模拟选频电路包括:本振信号产生模块、第一混频器、带通滤波器、第二混频器及低通滤波模块;

所述本振信号产生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本振信号产生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所述本振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本振频率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混频器的本振频率输入端,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均接入第二直流电压,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入端,所述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红外处理芯片的输入端;

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所述本振信号产生模块输出本振信号至所述第一混频器和所述第二混频器;所述第一混频器接收经过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和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一和差频信号至所述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对所述第一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与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对应的中频信号至所述第二混频器;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中频信号和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二和差频信号至所述低通滤波模块;所述低通滤波模块对所述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单路子载波信号至所述红外处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红外同声传译系统,所述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包括至少一路音频信号源、红外发射主机及红外辐射单元,所述红外同声传译系统还包括上述红外接收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中央控制器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本振信号产生模块输出本振信号至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第一混频器接收经过信号预处理模块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一和差频信号至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对第一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与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对应的中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将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二和差频信号至低通滤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对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单路子载波信号至所述红外处理芯片。本实用新型中两次变频处理均采用相同的本振信号,不仅可以降低红外接收机的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采用不同的本振信号产生的误差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接收机通过模拟选频电路获得所需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从而避免红外处理芯片内部的模数转换器在对上述子载波合路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出现对高频段子载波量化精度下降的问题,解决红外接收机存在的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缺陷;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拟选频电路经过第二混频器的第二次变频,将中频信号再转换为频率较低(子载波原始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因此,红外处理芯片内部的模数转换器能够工作在较低的频率(子载波原始频率)而不会增加红外处理芯片的功耗,从而在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问题的同时,并不会显著增加整个红外接收机的功耗。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接收机可以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问题,并且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另一模块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另一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红外接收机应用于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中,用于接收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中红外辐射单元发射的红外信号。该红外接收机包括中央控制器3、信号接收模块4、信号预处理模块5、红外处理芯片7、数模转换模块8及语音播放装置9。中央控制器3的控制端连接红外处理芯片7的受控端及数模转换模块8的受控端,数模转换模块8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红外处理芯片7的输出端和语音播放装置的输入端,信号接收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预处理模块5的输入端。红外接收机的用户可以通过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选择用户想要收听的音频通道,如图1所示,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连接中央控制器,用户通过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发送音频通道选择指令至中央控制器3。信号接收模块4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为子载波合路信号后,通过信号预处理模块5进行预处理后传输至模拟选频电路1;中央控制器3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红外处理芯片7对模拟选频电路1的输出信号单路子载波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相应的数字音频信号至数模转换模块8,数模转换模块8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后输出至语音播放装置9以进行语音播放。

该红外接收机还包括模拟选频电路1,该模拟选频电路1包括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第一混频器102、带通滤波器103、第二混频器104及低通滤波模块105。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中央控制器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电源输入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102的本振频率输入端和第二混频器104的本振频率输入端,第一混频器102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二混频器104的电源输入端均接入第二直流电压,信号预处理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102的输入端,带通滤波器1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混频器102的输出端和第二混频器104的输入端,低通滤波模块1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混频器104的输出端和红外处理芯片7的输入端。另外,该红外接收机与直流电源模块6连接,直流电源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为上述第一直流电压,其电压值可为3.3V,并且为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提供工作电压;直流电源模块6的第二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为上述第二直流电压,其电压值可为7.8V,并且为第一混频器102和第二混频器104提供工作电压。

用户通过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发送音频通道选择指令至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输出本振信号至第一混频器102和第二混频器104;第一混频器102接收经过信号预处理模块5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一和差频信号至带通滤波器103;带通滤波器103对第一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与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对应的中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104;第二混频器104将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二和差频信号至低通滤波模块105;低通滤波模块105对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7。

具体的,该信号接收模块4为红外接收管,该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红外辐射单元发送的红外形式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该红外形式的子载波合路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形式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后输出至信号预处理模块5,该信号预处理模块5包括放大电路及滤波电路,但并不限于此,该信号预处理模块5对接收的子载波合路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预处理。该中央控制器3可以是STM8L15XCX系列单片机芯片,但并不限于此。该红外处理芯片7可以是型号为TDIR04的数字红外处理芯片,但并不限于此。数模转换模块8可以是常用的数模转换电路及可以实现同等功能的数模转换器等,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假设信号接收模块4接收到的来自红外辐射单元的红外信号经信号预处理模块5放大滤波等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包含频率为f1...fa...fn的子载波,假设红外辐射单元发送的子载波合路信号中的每路子载波可以传输4路音频信号,根据红外线调制的原理和国际标准的规定,其子载波的频率为2-8MHz,频率为f1的子载波传输音频通道0至3,频率为fa的子载波传输音频通道4至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假设频率f1为2.333MHz,频率fa为3MHz。假如用户通过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选择音频通道5,由以上可知,音频通道5所在的子载波的频率为fa。即用户通过音频通道选择按键2发送选择音频通道5(即选择了频率为fa的子载波)的控制指令至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输出频率为f0的本振信号至第一混频器102和第二混频器104,该本振信号的频率f0由中央控制器3根据用户选择的音频通道5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fa以及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fm及相关运算获得。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超外差的方式计算f0,即f0=fa+fm,假设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fm为10.7MHz,则f0=fa+fm=(3+10.7)MHz=13.7MHz,即本振信号的频率f0为13.7MHz。第一混频器102接收经过信号预处理模块5预处理后的包含频率为f1...fa...fn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后,第一混频器102将上述子载波合路信号和频率为f0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频率为f0±f1...f0±fa...f0±fn的第一和差频信号至带通滤波器103,带通滤波器103对上述包含频率为f0±f1...f0±fa...f0±fn的第一和差频信号滤波后输出与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fm对应的频率为f0-fa(fm=f0-fa)的中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104,第二混频器104将该频率为f0-fa(fm=f0-fa)的中频信号与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输出的频率为f0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频率为f0±f1=f0±(f0-fa),即频率为fa和2f0-fa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至低通滤波模块105,该低通滤波模块105对上述频率为fa和2f0-fa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滤除高频段的频率为2f0-fa的子载波信号,输出低频段的频率为fa的单路子载波信号。中央控制器3根据所接收到的选择音频通道5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红外处理芯片7对模拟选频电路1输出的单路子载波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相应的音频通道5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至数模转换模块8,数模转换模块8将该音频通道5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即音频通道5的模拟音频信号后输出至语音播放装置9以进行语音播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另一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模块结构的基础上,该模拟选频电路1还包括放大模块106,放大模块10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混频器104的输出端和低通滤波模块105的输入端,放大模块106的电源输入端接入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放大模块106对第二混频器104输出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低通滤波模块105。具体的,直流电源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电压值为3.3V的上述第一直流电压为放大模块106提供工作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大模块106对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混频器104输出的频率为fa和2f0-fa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低通滤波模块105。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拟选频电路1通过放大模块106对第二混频器104输出的频率为fa和2f0-fa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再输出至低通滤波模块105,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红外接收机对高频段子载波的接收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3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输出本振信号至第一混频器102和第二混频器104;第一混频器102接收经过信号预处理模块5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一和差频信号至带通滤波器103;带通滤波器103对第一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与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对应的中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104;第二混频器104将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二和差频信号至放大模块106,放大模块106对第二混频器104输出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低通滤波模块105;低通滤波模块105对放大后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次变频处理均采用相同的本振信号,不仅可以降低红外接收机的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采用不同的本振信号产生的误差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模拟选频电路1获得所需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从而避免红外处理芯片7内部的模数转换器在对上述子载波合路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出现对高频段子载波量化精度下降的问题,解决红外接收机存在的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缺陷;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拟选频电路1经过第二混频器104的第二次变频,将中频信号再转换为频率较低(子载波原始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7,因此,红外处理芯片7内部的模数转换器能够工作在较低的频率(子载波原始频率)而不会增加红外处理芯片7的功耗,从而在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问题的同时,并不会显著增加整个红外接收机的功耗。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接收机可以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问题,并且经济实用。

图3(对应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包括频率合成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晶体振荡器X1。

频率合成芯片U1的电源引脚VDD为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电源输入端,频率合成芯片U1的数据引脚SDA和时钟信号引脚SCL分别为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晶体振荡器X1的第一端共接于频率合成芯片U1的晶振频率输出引脚XTO,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晶体振荡器X1的第二端共接于频率合成芯片U1的晶振频率输入引脚XTI,频率合成芯片U1的地址选择引脚AD接地,频率合成芯片U1的接地引脚GND接地,频率合成芯片U1的时钟输出引脚CLK_OUT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频率合成芯片U1可以是型号为CS2000-CP的频率合成芯片,但并不限于此,其可以是晶体振荡器X1输出的频率作为参考频率。另外,该晶体振荡器X1可以是频率为11.2896MHz的晶体振荡器,该第一电阻R1可以是阻值为330欧姆的电阻,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均C2可以是电容值为22皮法的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混频器102包括第一混频芯片U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及第一电感L1。

第一混频芯片U2的振荡信号输入引脚OSC_I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混频器102的本振频率输入端,第一混频芯片U2的振荡信号输出引脚OSC_O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混频芯片U2的第一信号输入引脚IN_A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为第一混频器102的输入端,第一混频芯片U2的第二信号输入引脚IN_B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一混频芯片U2的接地引脚GND共接于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为第一混频器102的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及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混频芯片U2的电源引脚VCC,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一混频芯片U2的的第一输出引脚OUT_A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为第一混频器102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混频芯片U2可以是型号为SA612的混频芯片,但并不限于此。该第三电容C3可以是电容值为5.6皮法的电容,该第四电容C4可以是电容值为30皮法的电容,该第五电容C5可以是电容值为0.001微法的电容,该第六电容C6可以是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该第一电感L1可以是型号为MB1608-101的电感,该第七电容C7可以是电容值为0.01微法的电容,该第八电容C8可以是电容值为1微法的电容,该第九电容C9可以是电容值为0.001微法的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通滤波器103为陶瓷带通滤波器或者声表面波带通滤波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带通滤波器103可以是型号为SFECF107HAOOSO-RO的中心频率为10.7MHz的陶瓷滤波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混频器104包括第二混频芯片U3、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及第二电感L2。

第二混频芯片U3的振荡信号输入引脚OSC_I与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二混频器104的本振频率输入端,第二混频芯片U3的振荡信号输出引脚OSC_O与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混频芯片U3的第一信号输入引脚IN_A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为第二混频器104的输入端,第二混频芯片U3的第二信号输入引脚IN_B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和第二混频芯片U3的接地引脚GND共接于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为第二混频器104的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及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混频芯片U3的电源引脚VCC,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混频芯片U3的的第一输出引脚OUT_A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为第二混频器104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混频芯片U3可以是SA612芯片,但并不限于此。该第十电容C10可以是电容值为5.6皮法的电容,该第十一电容C11可以是电容值为30皮法的电容,该第十二电容C12可以是电容值为0.001微法的电容,该第十三电容C13可以是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该第二电感L2可以是型号为MB1608-101的电感,该第十四电容C14可以是电容值为0.01微法的电容,该第十五电容C15可以是电容值为1微法的电容,该第十六电容C16可以是电容值为0.001微法的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低通滤波模块105包括第十七电容C17、第二电阻R2、第十八电容C18、第三电感L3、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四电感L4、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五电感L5、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三电阻R3及第二十五电容C25。

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为低通滤波模块105的输入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及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及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及第五电感L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二端、第五电感L5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一端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第二端为低通滤波模块105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十七电容C17可以是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该第二电阻R2可以是电阻值为49.9欧姆,精确度为1%的电阻,该第十八电容C18可以是电容值为2700皮法的电容,该第三电感L3可以是电感值为1.2微亨的电感,该第十九电容C19可以是电容值为560皮法的电容,该第二十电容C20可以是电容值为2700皮法的电容,该第二十一电容C21可以是电容值为820皮法的电容,该第四电感L4可以是电感值为1.2微亨的电感,该第二十二电容C22可以是电容值为3300皮法的电容,该第二十三电容C23可以是电容值为180皮法的电容,该第五电感L5可以是电感值为1.5微亨的电感,该第二十四电容C24可以是电容值为2700皮法的电容,该第三电阻R3可以是阻值为49.9欧姆、精确度为1%的电阻,该第二十五电容C25可以是电容值为0.001微法的电容。

图4(对应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接收机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放大模块106包括第六电感L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放大器U4及第七电阻R7。

第六电感L6的第一端为放大模块106的电源输入端,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一端及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共接于放大器U4的第一电源输入端5,放大器U4的第二电源输入端2接地,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和第二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一端共接于放大器U4的正输入端3,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十八电容C2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二十九电容C29的第一端为放大模块106的输入端,第二十九电容C29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共接于放大器U4的负输入端4,放大器U4的输出端1和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放大模块106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六电感L6可以是型号为MB1608-101的电感,该第二十六电容C26可以是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该第二十七电容C27可以是电容值为10微法,耐压值为10V的电容,该第二十八电容C28可以是电容值为0.1微法的电容,该第四电阻R4可以是电阻值为1000欧姆的电阻,该第五电阻R5可以是电阻值为1000欧姆的电阻,该第六电阻R6可以是电阻值为470欧姆的电阻,该放大器U4可以是型号为CLC1005IST5X的放大器,该第七电阻R7可以是电阻值为2200欧姆的电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3根据所接收到的音频通道选择指令控制本振信号产生模块101输出本振信号至第一混频器102和第二混频器104;第一混频器102接收经过信号预处理模块5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并将预处理后的子载波合路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一和差频信号至带通滤波器103;带通滤波器103对第一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与带通滤波器103的中心频率对应的中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104;第二混频器104将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第二和差频信号至放大模块106,放大模块106对第二混频器104输出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低通滤波模块105;低通滤波模块105对放大后的第二和差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次变频处理均采用相同的本振信号,不仅可以降低红外接收机的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采用不同的本振信号产生的误差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模拟选频电路1获得所需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从而避免红外处理芯片7内部的模数转换器在对上述子载波合路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出现对高频段子载波量化精度下降的问题,解决红外接收机存在的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缺陷;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拟选频电路1经过第二混频器104的第二次变频,将中频信号再转换为频率较低(子载波原始频率)的单路子载波信号至红外处理芯片7,因此,红外处理芯片7内部的模数转换器能够工作在较低的频率(子载波原始频率)而不会增加红外处理芯片7的功耗,从而在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问题的同时,并不会显著增加整个红外接收机的功耗。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接收机可以解决对高频段子载波接收效果差的问题,并且经济实用。

基于上述红外接收机可以经济实用地增强对高频子载波的接收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同声传译系统,该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包括至少一路音频信号源、红外发射主机及红外辐射单元,该红外同声传译系统还包括上述的红外接收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