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3994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拾音器,具体为一种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吉他、尤克里里(UKULELE)、小提琴、古琴等乐器,用的是乐器弦丝震动并带动琴体的面板、侧板、背板震动,在乐器的腔体之中形成声场共震发现声音。这类型的乐器通常都是用薄板合围成桶形成共震音桶,但是乐器的声音质量却与薄板的材质和加工有重要的关系,这些板材需要通过使用者大量弹奏之后,使乐器板材的纤维根据琴弦的声音频率充份振动,改变纤维之间的结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声音效果,在音乐界称这种过程叫做“乐器开声”。

现在常见的乐器开声方法有:1)乐手长时间去弹奏乐器,增加音桶的振动时间。这种方法好处在于,琴桶能根据乐手的音乐风格进行开声,越弹乐器的声音质量越好听;敝端是耗时过长,开声效果不明显,而且在乐器未开声之前很难弹奏出较好的声音;2)采用一种有固定频率的振动装置加装到面板上,在乐器不使用的情况下,插电对乐器进行加震,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使用者很难确定需要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频率对乐器进行加震,方法不恰当,乐器容易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快速乐器开声、开声效果好、能根据乐器演奏者使用习惯和音乐风格进行专业的开声,以及有效避免固定频率的振动装置开声造成乐器损毁的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包括拾音器主体,所述拾音器主体上设有用于拾取乐器声音的拾取单元,用于发声的全频喇叭,和用于将拾取单元所拾取的乐器声音即时转换为电声信号驱动全频喇叭发声的功放电路,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的一侧,所述全频喇叭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的另一侧,所述功放电路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内,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和所述全频喇叭分别与所述功放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通过在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拾取单元、全频喇叭以及功放电路,先由拾取单元进行拾取乐器声音,然后功放电路将拾取单元拾取到的声音即时转换为电声信号,用以驱动全频喇叭发声,全频喇叭的设置,全频喇叭能根据乐器演奏同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波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达到乐器开声目的,其全频喇叭发声驱动乐器震动,其乐器开声快速,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开声;将本实用新型拾音器加装到乐器之后,不仅可以向音箱、调音台等终端输出声音,更能将乐器即时弹奏转换为同频震动声波,达到演奏者弹奏乐器的开声效果;由于全频喇叭发声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进行开声,其相对于固定频率对乐器进行加震开声来说,有效避免了因使用方法不恰当,造成乐器损毁的情况,有效确保乐器不受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主体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的一端上部设有控制面板,底部安装有设计有功放电路的PCBA电路控制板,所述主体支架的另一端上部安装有全频喇叭。

进一步地,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包括压感式拾音条和麦克风,所述压感式拾音条的一端与功放电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乐器出声部连接,所述麦克风与PCBA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拾取单元主要由压感式拾音条拾音,同时增设麦克风双重拾音,麦克风能将除压感拾音条之后的乐器声音再同步复原到拾音器主体,其拾音效果好,更加保证全频喇叭发现来的振动频率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还包括电源盒,所述电源盒通过第一连接线与PCBA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盒上设有输出插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架安装有全频喇叭的一端设有与全频喇叭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全频喇叭装入安装孔后,通过第二连接线与PCBA电路控制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CBA电路控制板上设有若干个控制键和指示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安装在控制键上的控制旋钮以及供指示灯伸出的指示灯孔,所述控制旋钮通过螺丝套筒安装在控制键上,控制旋钮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控制键,指示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即时了解乐器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键包括音色控制键、音量控制键、麦克风控制键、数字混响控制键A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所述音色控制键、音量控制键和麦克风控制键位于控制面板的上排,所述数字混响控制键A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位于控制面板的下排,所述数字混响控制键A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之间设有指示灯。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通过拾取单元、功放电路及全频喇叭的设置,实现同频加震开声,能使乐器根据演奏者的使用习惯和音乐风格进行更专业的开声,同时搭载了音量、音色调整功能,并特别加载数字混响模块,使乐器发声具有电子混响效果,其电子混响效果功能、效果音效同步在内置扬声器播放。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包括开声加震工作指示灯和低电压指示灯,所述开声加震工作指示灯位于低电压指示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乐器开声快速,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通过在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拾取单元、全频喇叭以及功放电路,先由拾取单元进行拾取乐器声音,然后功放电路将拾取单元拾取到的声音即时转换为电声信号,用以驱动全频喇叭发声,全频喇叭的设置,全频喇叭能根据乐器演奏同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波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达到乐器开声目的,其全频喇叭发声驱动乐器震动,其乐器开声快速,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开声;

第二、开声效果好,将本实用新型拾音器加装到乐器之后,不仅可以向音箱、调音台等终端输出声音,更能将乐器即时弹奏转换为同频震动声波,达到演奏者弹奏乐器的开声效果;

第三、开声不会损伤乐器,由于全频喇叭发声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进行开声,其相对于固定频率对乐器进行加震开声来说,有效避免了因使用方法不恰当,造成乐器损毁的情况,有效确保乐器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的正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中控制面板上的功能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安装在乐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包括拾音器主体1,所述拾音器主体1上设有用于拾取乐器声音的拾取单元,用于发声的全频喇叭4,和用于将拾取单元所拾取的乐器声音即时转换为电声信号驱动全频喇叭4发声的功放电路,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一侧,所述全频喇叭4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另一侧,所述功放电路位于所述拾音器主体1内,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和所述全频喇叭4分别与所述功放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通过在拾音器主体1上设置拾取单元、全频喇叭4以及功放电路,先由拾取单元进行拾取乐器声音,然后功放电路将拾取单元拾取到的声音即时转换为电声信号,用以驱动全频喇叭4发声,全频喇叭4的设置,全频喇叭4能根据乐器演奏同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波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达到乐器开声目的,其全频喇叭4发声驱动乐器震动,其乐器开声快速,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开声;将本实用新型拾音器加装到乐器之后,不仅可以向音箱、调音台等终端输出声音,更能将乐器即时弹奏转换为同频震动声波,达到演奏者弹奏乐器的开声效果;由于全频喇叭4发声驱动乐器的结构震动进行开声,其相对于固定频率对乐器进行加震开声来说,有效避免了因使用方法不恰当,造成乐器损毁的情况,有效确保乐器不受损伤。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拾音器主体1包括主体支架10,所述主体支架10的一端上部设有控制面板9,底部安装有设计有功放电路的PCBA电路控制板11,所述主体支架10的另一端上部安装有全频喇叭4。所述主体支架10安装有全频喇叭4的一端设有与全频喇叭4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全频喇叭4装入安装孔后,通过第二连接线与PCBA电路控制板11连接。所述PCBA电路控制板11上设有若干个控制键和指示灯,所述控制面板9上设有安装在控制键上的控制旋钮7以及供指示灯伸出的指示灯孔,所述控制旋钮7通过螺丝套筒8安装在控制键上,控制旋钮7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控制键,指示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即时了解乐器的使用状态。所述控制键包括音色控制键12、音量控制键13、麦克风2控制键14、数字混响控制键A15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16,所述音色控制键12、音量控制键13和麦克风2控制键14位于控制面板9的上排,所述数字混响控制键A15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16位于控制面板9的下排,所述数字混响控制键A15和数字混响控制键B16之间设有指示灯。本实用新型同频加震开声的乐器拾音器通过拾取单元、功放电路及全频喇叭4的设置,实现同频加震开声,能使乐器根据演奏者的使用习惯和音乐风格进行更专业的开声,同时搭载了音量、音色调整功能,并特别加载数字混响模块,使乐器发声具有电子混响效果,其电子混响效果功能、效果音效同步在内置扬声器播放。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乐器声音拾取单元包括压感式拾音条3和麦克风2,所述压感式拾音条3的一端与功放电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乐器出声部连接,所述麦克风2与PCBA电路控制板11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2的出声端向着乐器琴弦侧。所述拾取单元主要由压感式拾音条3拾音,同时增设麦克风2双重拾音,麦克风2能将除压感拾音条之后的乐器声音再同步复原到拾音器主体1,其拾音效果好,更加保证全频喇叭4发现来的振动频率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所述拾音器还包括电源盒5,所述电源盒5通过第一连接线与PCBA电路控制板11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盒5上设有输出插座6,所述输出插座6与外部设备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