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3768发布日期:2018-08-10 21:3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是涉及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船舶航行的特殊性,只能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船舶和岸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现有的三种通信方式3/4G通信、海事卫星通信和VSAT宽带卫星通信各有各的不足:3/4G通信带宽最高(可达4Mbps以上),资费最便宜,但由于其基于岸基信号实现,在远离海岸30公里以上的海域基本无法实现通信,通信范围最小。海事卫星通信的信号覆盖最好,基本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但其使用资费昂贵,约为3/4G通信的千倍以上。且海事卫星通信带宽较小,最高只能达到492kbps。现有VSAT宽带卫星通信的信号覆盖相对较差,还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主要航线的全覆盖。因此现有任意一个单独的通信手段均无法满足船舶全球航信的通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中包括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顶部壳体处设置标识体时,顶部壳体位于标识体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顶部壳体位于标识体处散热效果较好的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智能控制设备,其接于船舶局域网;

三层交换机,其接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

岸端网络设备,其一端通过3/4G网络,或者VSAT宽带卫星网络或者海事卫星网络接于三层交换机,另一端接于岸端网络。

所述三层交换机的壳体顶部设置用于支撑标识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具有:

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通孔处的T型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具有横向部与竖向部,所述横向部设置在通孔下侧,竖向部穿过通孔,接于套环;

凸柱,其设置在所述竖向部的顶部;

支撑筒,其顶部设置封盖,所述支撑筒扣设于套环处,并通过支架接于凸柱,且支撑筒下端与壳体顶部间具有过流通道,所述封盖的上端面用于设置标识体,且所述封盖上设置若干通风孔;

散热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并接于所述凸柱的顶部,用于将支撑筒底部的空气送至通风孔外以进行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现有通信手段综合利用,优化网络覆盖和降低使用资费,同时三层交换机的壳体顶部与标识体处散热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模块图。

图2为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多链路船岸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智能控制设备,其接于船舶局域网;三层交换机,其接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岸端网络设备,其一端通过3/4G网络,或者VSAT宽带卫星网络或者海事卫星网络接于三层交换机,另一端接于岸端网络。

所述三层交换机的壳体顶部101设置用于支撑标识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通孔处的T型紧固件102,所述紧固件具有横向部与竖向部,所述横向部设置在通孔下侧,竖向部穿过通孔,接于套环103(可以是螺纹连接);凸柱104,其设置在所述竖向部的顶部;支撑筒105,其顶部设置封盖,所述支撑筒105扣设于套环103处,并通过支架106接于凸柱104,且支撑筒105下端与壳体顶部间具有过流通道,所述封盖的上端面用于设置标识体,且所述封盖上设置若干通风孔;散热风机107,其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5内,并接于所述凸柱104的顶部,用于将支撑筒底部的空气送至通风孔外以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