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3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指纹模组常安装于手机的前盖上,并且位于手机前盖的非透光区。指纹模组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连接,而柔性电路板由指纹模组远离显示屏一侧延伸出。在此种结构下,手机前盖的非透光区需要遮蔽指纹模组和由指纹模组延伸出的柔性电路板,导致非透光区远离透光区的一边至透光区的距离增大。即手机前盖的非透光区无法变窄,影响了手机前盖的显示区占比,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用户体验的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纹模组,应用于前盖,所述前盖包括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并排,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指纹传感器靠近所述显示屏和远离所述显示屏之间的位置朝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前盖,其中,所述前盖包括上述的指纹模组,所述前盖还包括显示屏盖板,所述显示屏盖板具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以透过显示屏光线,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非透光区,并靠近所述透光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前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并排,所述柔性电路板沿平行所述显示屏的短边方向延伸出所述指纹传感器,使得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显示屏处至远离显示屏处的距离减小,使得遮盖所述指纹模组在靠近所述显示屏处至远离所述显示屏处的区域边窄,可以提高显示区占比,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与显示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指纹模组的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另一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另一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模组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另一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前盖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前盖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另一状态后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另一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模组100,所述指纹模组100包括指纹传感器10和柔性电路板20,所述指纹传感器10包括第一侧壁11和与所述第一侧壁11连接的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用以靠近显示屏30的显示区。所述指纹模组100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前盖,所述前盖包括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呈矩形板状,所述显示屏30具有相对的两个短边31。所述指纹传感器10邻接于所述显示屏30下方的短边31。所述柔性电路板20固定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10并由所述第二侧壁12朝外延伸。所述柔性电路板20沿平行所述短边31的方向延伸出所述指纹传感器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指纹模组100和所述显示屏30均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所述指纹模组100与所述显示屏30的显示区相并排。

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第一侧壁11靠近显示屏30的显示区,第二侧壁12与第一侧壁11相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由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出,所述指纹模组100靠近所述显示屏30一侧边至远离显示屏30一侧边的宽度减小,使得遮盖所述指纹模组100的非透光区可以变窄,提高了显示区占比,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传感器10可以是电容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10由指纹传感芯片13和包覆所述指纹传感芯片13的封装层14构成。所述指纹传感器10呈矩形卡片状。所述指纹传感器10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侧壁11设置的第三侧壁15。所述指纹传感器10包括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12,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5之间。所述第一侧壁11平行所述显示屏10下方的短边31。在图1中,所述显示屏30位于图1视图上方位置的短边31为显示屏30上方的短边31,而位于图1视图下方位置的短边31为显示屏30下方的短边31。即将所述指纹传感器10与所述显示屏30组装后,所述指纹传感器10位于所述显示屏30下方。在所述指纹模组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显示屏30的显示区边缘相贴合,减小所述指纹模组100至所述显示屏30的显示区的距离。所述第二侧壁12大致垂直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指纹传感器10具有第一表面16和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6设置第二表面17。所述第一表面16朝向用户,用以感应用户指纹信息。所述第二表面17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

所述柔性电路板20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7的第一连接端21和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二连接端22电连接于移动终端的主板。所述第二连接端22从所述第一连接端21在所述第二侧壁12处延伸而处。所述柔性电路板20可以是沿曲线延伸也可以是沿直线延伸。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柔性电路板20包括第一延伸段23和相对所述第一延伸段23折弯延伸的第二延伸段24,所述第一延伸段23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端21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3。所述第二连接端22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段24。所述第一延伸段23与所述第二延伸段24相连接处从所述第一侧壁11处延伸出。所述第一延伸段2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侧壁11,使得所述指纹模组100的整体宽度L等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宽度l。所述第二延伸段24相对所述第一延伸段23折弯延伸,方便所述第二延伸段24弯曲后连接至主板。所述第二延伸段24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一延伸段23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延伸段24连接至主板的延伸方向上长度变短,减少了所述第二延伸段24的成本。所述第二延伸段24折弯后,使得所述第二延伸段24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23一端可以绕至所述显示屏30与用户相背离一侧。在所述指纹模组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所述第二延伸段24可以与所述显示屏40存在重叠,从而避免所述第二延伸段24增加非显示区的宽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线路板连接座40,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10一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可以是板对板连接器的公座,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焊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10一端,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铜箔线路,并经所述柔性电路板20电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10。即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24。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与主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母座电连接,实现所述指纹传感器10与主板电连接。在所述指纹传感器10感应用户指纹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经所述柔性电路板10和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将用户指纹信息发送至主板,以实现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连接座补强板50,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层叠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与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相背离一侧,与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相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的长宽尺寸与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增强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刚性,使得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在承受较大应力作用时,所述柔性线路板20的第二连接端22不易受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的应力作用而变形。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为钢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补强板50也可以是树脂板。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指纹处理芯片60,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和所述线路板连接座40相隔。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贴合于所述第二延伸段24上。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铜箔线路,并经所述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10和主板。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接收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指纹信息,并对指纹信息进行处理,以向主板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呈矩形板状,并设有缺角61。所述第二延伸段24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2和所述第一延伸段23相隔处设有矩形承载区241,并且所述矩形承载区241设有标识缺角242。在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贴合于所述矩形承载区231时,所述缺角61与所述标识缺角232相对,从而使得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正确贴合于所述矩形承载区231,避免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在所述矩形承载区231错位。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芯片补强板62。所述芯片补强板62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所述芯片补强板62的长宽尺寸与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芯片补强板62增强所述柔性电路板20在矩形承载区22的刚性,使得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在承受较大应力作用时,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不易受所述指纹处理芯片60的应力作用而变形。所述芯片补强板62为钢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补强板62也可以是树脂板。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传感器补强板18,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层叠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相背离一侧,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相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端21。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的长宽尺寸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增强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第一连接端21的刚性,使得所述指纹传感器10在承受较大应力作用时,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不易受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应力作用而变形。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为钢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补强板18也可以是树脂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所述指纹模组100还包括指纹盖板70,所述指纹盖板70贴合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第一表面16。所述指纹盖板70覆盖所述指纹传感器10,所述指纹盖板70对所述指纹传感器10进行防护。所述指纹盖板70材质为蓝宝石玻璃。所述指纹盖板70具有耐刮耐热耐压等性能。所述指纹盖板70具有相对所述指纹传感器10凸出的周缘71。所述周缘71用以与移动终端的前盖相配合,使得所述指纹模组100稳固于移动终端的前盖。

请参阅图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前盖200,所述前盖200包括所述指纹模组100,所述前盖200还包括显示屏盖板210,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具有透光区211和非透光区212,所述透光区211用以透过显示屏光线,所述指纹传感器10固定于所述非透光区212,所述第一侧壁11靠近所述透光区21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211用以与所述显示屏30的显示区相对,透过所述显示屏30的显示区光线。所述非透光区212对所述显示屏30的非显示区进行遮蔽,以及对所述指纹模组100进行遮蔽。所述透光区211与所述非透光区212之间存在边界线213。所述边界线213平行所述显示屏盖板30的宽度方向。所述显示屏盖板210还具有与所述边界线213平行的短边214。所述短边214与所述边界线213之间形成所述非透光区212。所述非透光区212涂设油墨层,以实现不透光。所述指纹模组100的第一侧壁11与所述边界线213相邻近,所述指纹模组100的第三侧壁13与所述短边214相邻近,使得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在长度方向一端的非透光区212宽度大致等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宽度,有效减小了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非透光区212占比,提高了用户体验。由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由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出,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非透光区212在平行所述短边214的方向上对所述柔性电路板20进行遮蔽,避免了所述柔性电路板20增加所述非透光区212的宽度,实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隐藏,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在所述非透光区212设置安装孔215。所述指纹模组100穿过所述安装孔215。所述指纹模组100的指纹盖板70和所述指纹传感器10稳固于所述安装孔215,使得所述指纹模组100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盖板210。所述安装孔215朝向用户的开口周缘设有台阶216。所述指纹盖板70的周缘71与所述台阶216相配合,使得所述指纹盖板70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15,并且封盖所述安装孔215。通过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非透光区212设置所述安装孔215,并在所述安装孔215朝向用户开口周缘设置所述台阶216,方便所述指纹盖板70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朝向用户一侧组装至所述显示屏盖板210,使得所述显示屏盖板210与所述指纹盖板70及所述指纹传感器10的堆叠厚度减小,避免所述指纹模组100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与用户相背离一侧形成凸台,防止所述指纹模组100干涉所述显示屏30安装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即所述指纹模组100可以尽量靠近所述透光区211,减小了所述非透光区212的占比。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在与用户相背离一侧开设有沉孔217。所述指纹传感器10贴合于所述沉孔217的底部,使得所述指纹模组100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堆叠厚度减小,避免所述指纹模组100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与用户相背离一侧形成凸台,防止所述指纹模组100干涉所述显示屏30安装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即所述指纹模组100可以尽量靠近所述透光区211,减小了所述非透光区212的占比。在所述前盖100的组装过程中,先将所述指纹模组100的指纹传感器10贴合于所述沉孔217内,然后再贴合所述显示屏30。由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0尽量靠近所述非透光区211,所述显示屏30的非显示区部分遮盖所述指纹传感器10,即所述指纹模组100在所述显示屏盖板100排布面积占比减小,减小了所述非透光区212的占比,提高了所述透光区211的占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6 ̄图20所述前盖200还包括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层叠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所述显示屏30具有显示区31和非显示区32,所述显示区31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211重合,所述非显示区32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透光区212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30的非显示区32位于所述显示屏30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显示屏30在所述非显示区32处设置接线端321,所述接线端321经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主板。所述非显示区32在所述非透光区212的正投影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至少部分重合。即所述显示屏30的非显示区32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至少存在部分重叠,使得所述显示屏30的非显示区32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占面积与所述指纹传感器10在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占面积至少存在重合,使得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非透光区212面积减小。在所述显示屏30组装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的过程中,先需要将所述指纹盖板70和所述指纹传感器10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15,然后将所述显示屏30贴合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所述显示屏30遮盖所述指纹模组100的传感器10,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连接端22绕过所述显示屏30的侧边,折弯至所述显示屏30与所述显示屏盖板210相背离一侧,方便所述第二连接端22电连接主板。

请参阅图21和图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所述前盖200,所述移动终端300还包括与所述前盖200相盖合的背盖310和固定于所述前盖200与所述背盖310之间的主板320,所述柔性电路板20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10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32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300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模组、前盖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的第一侧壁靠近显示屏,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由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出,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边至远离显示屏一侧边的宽度减小,使得遮盖所述指纹模组的非透光区可以变窄,提高了显示区占比,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