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13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天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外观和质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移动终端采用金属外壳或金属边框与终端的天线性能往往是互相制约的,再加上目前的终端越来越轻薄的趋势,使得天线的设计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例如,对于金属边框或者全金属外壳的终端来说,为了实现其天线性能,通常需要对金属后壳或金属边框进行开缝,以便于将切割后的部分金属区域用作天线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在设计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天线的性能。

相关技术中,对金属后壳的开缝一般在底端或者侧边进行,当在侧边进行开缝时,用户在手握状态下很容易握住天线开缝区域导致下天线性能变差,会使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急速下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此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开关就很难满足移动终端对天线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设置有金属壳,天线切换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天线,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多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多个第二天线,设置于金属壳的另一端,多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第三开关,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第三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动触点相连,第二静触点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动触点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多个第一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一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上端,两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多个第二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二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下端,两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实现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遍布在终端金属壳的上下、左右端。第三开关设置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第三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动触点相连,第三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动触点相连。周期性检测多个第一天线以及多个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通过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的控制,保证能够及时切换到性能最优的天线,避免用户手握终端遮挡天线而导致天线性能变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天线切换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主集射频模块,与第三开关的第一动触点相连,用于发出主集射频信号;分集射频模块,与第三开关的第二动触点相连,用于发出分集射频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集射频模块、分集射频模块分别与第三开关的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相连,使得当终端一端的任一一根天线的信号强度比另一端的天线都好时,控制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的切换,将主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信号强度好的一端,将分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差的一端,保证射频的顺利传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关,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位于第三开关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动触点、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及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设置在第三开关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一开关动触点与第三开关的第一静触点相连接,实现第一开关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的导通,进而连通多个第一天线,实现对多个第一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具体包括:多个第一天线包括一侧第一天线及另一侧第一天线;一侧第一天线与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相连,另一侧第一天线与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天线可以为终端的上端天线,上端天线包括左端天线和右端天线,左端天线、右端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相连,进而实现对上端天线中的左右天线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开关,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位于第三开关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开关动触点、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及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关设置在第三开关与多个第二天线之间,第二开关动触点与第三开关的第二静触点相连接,实现第二开关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的导通,进而连通多个第二天线,实现对多个第二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具体包括:多个第二天线包括一侧第二天线及另一侧第二天线;一侧第二天线与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相连,另一侧第二天线与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天线可以为终端的下端天线,下端天线包括左端天线和右端天线,左端天线、右端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相连,进而实现对下端天线中的左右天线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两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上下两端天线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三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一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上端的左右两端天线的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一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一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下端的左右两端天线的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二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天线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切换装置,多个第一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一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上端,两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多个第二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二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下端,两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实现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遍布在终端金属壳的上下、左右端。第三开关设置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第三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动触点相连,第三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动触点相连。周期性检测多个第一天线以及多个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通过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的控制,保证能够及时切换到性能最优的天线,避免用户手握终端遮挡天线而导致天线性能变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刀双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单刀双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设置有金属壳,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天线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侧第一天线102及第二侧第一天线104,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第一侧第一天线102及第二侧第一天线104分别与第一开关106的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1062及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1064相连;

第一侧第二天线108及第二侧第二天线110,设置于金属壳的另一端,第一侧第二天线108及第二侧第二天线110分别与第二开关112的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1122及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1124相连;

第三开关114,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第三开关114包括第一静触点1142、第二静触点1144、第一动触点1146、第二动触点1148,第一静触点1142与第一开关106的第一开关动触点1066相连,第二静触点1144与第二开关112的第二开关动触点1126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多个第一天线可以为第一侧第一天线102及第二侧第一天线104,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上端,两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多个第二天线可以为第一侧第二天线108及第二侧第二天线110,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下端,两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实现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遍布在终端金属壳的上下、左右端。第三开关114设置于第一开关106和第二开关112之间,第三开关114的第一静触点1142与第一开关106的第一开关动触点1066相连,第三开关114的第二静触点1144与第二开关112的第二开关动触点1126相连。周期性检测多个第一天线以及多个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通过对第一开关106、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4的控制,保证能够及时切换到性能最优的天线,避免用户手握终端遮挡天线而导致天线性能变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天线切换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还包括:主集射频模块116,与第三开关114的第一动触点相连1146,用于发出主集射频信号;分集射频模块118,与第三开关114的第二动触点1148相连,用于发出分集射频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主集射频模块116、分集射频模块118分别与第三开关114的第一动触点1146、第二动触点1148相连,使得当终端一端的任一一根天线的信号强度比另一端的天线都好时,控制第一动触点1146及第二动触点1148的切换,将主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信号强度好的一端,将分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差的一端,保证射频的顺利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开关106,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位于第三开关114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一开关106包括第一开关动触点1066、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1062及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106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06设置在第三开关114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一开关动触点1066与第三开关114的第一静触点1142相连接,实现第一开关动触点1066与第一静触点1142的导通,进而连通多个第一天线,实现对多个第一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106的静触点相连,具体包括:多个第一天线包括第一侧第一天线102及第二侧第一天线104;第一侧第一天线102与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1062相连,第二侧第一天线104与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1604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可以为终端的上端天线,上端天线包括左端天线(第一侧第一天线102)和右端天线(第二侧第一天线104),左端天线、右端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一静触点1062、第一开关第二静触点1064相连,进而实现对上端天线中的左右天线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开关112,设置于终端的主板上,位于第三开关114与多个第一天线之间,第二开关112包括第二开关动触点1126、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1122及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1124。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12设置在第三开关114与多个第二天线之间,第二开关动触点1126与第三开关114的第二静触点1144相连接,实现第二开关动触点1126与第二静触点1144的导通,进而连通多个第二天线,实现对多个第二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112的静触点相连,具体包括:多个第二天线包括第一侧第二天线108及第二侧第二天线110;第一侧第二天线108与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1122相连,第二侧第二天线110与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1124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天线可以为终端的下端天线,下端天线包括左端天线(第一侧第二天线108)和右端天线(第二侧第二天线110),左端天线、右端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第一静触点1122、第二开关第二静触点1124相连,进而实现对下端天线中的左右天线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开关114为双刀双掷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开关114为双刀双掷开关,两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上下两端天线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三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开关106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06为单刀双掷开关,一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上端的左右两端天线的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一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开关112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12为单刀双掷开关,一路输入,两路输出,在系统进行下端的左右两端天线的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后,通过第二开关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天线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切换装置,多个第一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一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上端,两个第一天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多个第二天线可以为两个第二天线,均设置于金属壳的一端,可以为金属壳的下端,两个第二天线分别与第二开关的静触点相连接。实现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遍布在终端金属壳的上下、左右端。第三开关设置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第三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动触点相连,第三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动触点相连。周期性检测多个第一天线以及多个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通过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的控制,保证能够及时切换到性能最优的天线,避免用户手握终端遮挡天线而导致天线性能变差。

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涉及一种智能天线切换方案。该天线切换方案包括上下左右四个天线以及通路上的匹配器件,一颗DPDT(Double Pole Double Throw,双刀双掷)开关,两颗SPDT(Single Pole Double Throw,单刀双掷)开关。DPDT通过判断上天线和下天线的信号强度进行上下天线的通路动态切换,两颗SPDT通过判断左天线和右天线的信号强度进行左右天线的通路切换动态。当下天线性能差而上天线性能好的时候进行上下通路的切换,同时在上天线和下天线切换通路上分别增加两颗SPDT,当上下天线不进行切换时通过SPDT进行左右天线的切换,从而使天线的使用更加灵活,这样就可以保证天线一直处在较好的信号强度状态,满足智能天线切换方案,提升手机的用户体验性。

所述DPDT开关,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两路输入,两路输出,通过软件算法进行两路输入信号的强度比较,然后选择性进行输出通路的改变。所述SPDT开关,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一路输入,两路输出,通过软件算法进行输出通路的二选一。

采用两颗SPDT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当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不需要进行上下天线切换时,周期性检测左右天线信号的强度,保证天线能及时切换到性能最优的天线,提高用户的体验。软件算法包括,当下天线(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任一一根天线的信号强度比上天线(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都好时,控制DTDT将主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下天线,将分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上天线,同时检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的信号强度,控制SPDT1和SPDT2分别将下天线和上天线切换到性能较好的天线上去;

当上天线(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任一一根天线的信号强度比下天线(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都好时,控制DTDT将主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上天线,将分集射频信号切换到下天线,同时检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的信号强度,控制SPDT1和SPDT2分别将上天线和下天线切换到性能较好的天线上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