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18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由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



背景技术:

路由器作为计算机辅助设备已在生产生活中受到广泛运用,现有技术中的路由器,具有与电脑机箱连接的网线以及与电源连接的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网线与电源线经常会缠绕到一起,存在不易整理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CN104734972A的中国专利公布的一种可绕线的路由器,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夹子和绕线器,其中绕线器为长方体,其上端面固定有卡板;在使用时将数据线缠绕于绕线器上,并通过卡板防止线圈滑出绕线器,最后由夹子夹持固定绕线完成的数据线。

该方案解决了路由器线路杂乱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通过卷绕的方式整理电源线,从而避免电源线与数据线纠缠,导致理线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包括矩形外壳,所述矩形外壳固定设置有缠绕柱,所述缠绕柱开设有供电源线穿过且与矩形外壳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矩形外壳外部设置有围绕缠绕柱进行圆周运动的理线环,所述理线环与电源线穿设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时路由器时,电源线穿过理线环和通孔并与内部元器件固定,理线环以缠绕柱轴线为转动中心朝向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电源线逐渐卷绕于缠绕柱上,电源线呈盘状卷绕于缠绕柱上,从而避免电源线与数据线发生纠缠,进而避免出现线路杂乱的问题;当需要拉长电源线时反方向转动理线环,从而带动电源线逐渐卷绕出缠绕柱,通过逐步取出电源线的方式,进而避免电源线与电源线发生打结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缠绕柱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为圆形其直径为缠绕柱直径的两倍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顶板封闭缠绕柱顶端,从而避免盘状电源线由缠绕柱顶端滑出缠绕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下表面与缠绕柱之间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矩形外壳与缠绕柱之间设置倾斜面,所述缠绕柱剖视呈“><”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源线能够卷绕于缠绕柱的中间部位,达到盘状电源线不易脱离缠绕柱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理线环固定设置有L形连杆,所述L形连杆包括与理线环固定连接的竖直段以及贴合于顶板上表面的水平段,所述顶板上表面设置有环状导轨,所述水平段开设有与环状导轨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L形连杆连接顶板和理线环,并通过环状导轨和滑槽的配合限制L形连杆的运动轨迹,使其仅具备以缠绕柱中轴线为转动中心旋转的活动度,进而实现理线环围绕缠绕柱进行圆周运动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导轨与滑槽截面均呈T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与滑槽嵌合,同时由于两者均呈T形,从而防止L形连杆脱离顶板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连杆水平段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滑移套接有插接柱,所述顶板上表面圆心处设置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为圆柱体,其圆周面开设有若干与插接柱插接配合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电源线的整理后,插接柱由套筒内滑出并插入锁定块的插接槽之内,从而限制L形连杆的转动,进而限制理线环的转动能力,避免盘状电源线卷绕出缠绕柱;整理或者取出电源线时,插接柱滑入套筒脱离插接槽,从而L形连杆和理线环的转动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压缩弹簧推动插接柱插入插接槽内,从而无需手动滑动插接柱,达到为限制理线环转动提供便利的技术效果;同时由压缩弹簧对插接柱施加朝向锁定块的推力,从而避免插接柱非正常脱离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块纵向滑移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具有光滑的外圆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理线环和L形连杆时,向下滑动套环从而封闭插接槽,L形连杆在转动过程中插接柱抵接于滑套的外圆周面,若不设置滑套,在转动L形连杆和理线环时,需要对插接柱施加克服压缩弹簧的力,存在转动L形连杆和理线环不便的问题;在需要限制L形连杆和理线环转动时向上滑动滑套,从而不影响插接柱插入插接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电源线呈盘状卷绕于缠绕柱上,从而避免电源线与数据线发生纠缠,避免路由器线路杂乱的问题发生;通过一圈圈逐步取出电源线,从而避免电源线自身发生纠缠打结问题;通过设置L形连杆限制理线环的运动轨迹;通过插接柱与插接槽的配合,限制L形连杆和理线环的转动,从而起到锁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形连杆及理线环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进行有剖视处理,主要表示L形连杆的内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矩形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套环与插接柱的配合关系。

图中:1、矩形外壳;11、缠绕柱;12、通孔;13、理线环;14、顶板;15、倾斜面;16、L形连杆;161、竖直段;162、水平段;163、环状导轨;164、滑槽;165、套筒;166、插接柱;167、锁定块;168、插接槽;169、压缩弹簧;17、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具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外壳1,矩形外壳1外部注塑成型有缠绕柱11,缠绕柱11开设有供电源线穿过且与矩形外壳1内部连通的通孔12,矩形外壳1外部设置有围绕缠绕柱11做圆周运动的理线环13,理线环13与电源线穿设配合;在装配路由器时,电源线穿过理线环13和通孔12后与矩形外壳1内部的元器件固定;在需要整理电源线时,单手拉扯电源线使其处于绷紧状态,以缠绕柱11中轴线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理线环13,从而带动电源线卷绕于缠绕柱11圆周面,进而避免电源线与数据线发生纠缠造成线路杂乱的问题发生;在需要取出电源线连接电源时,以缠绕柱11中轴线为转动中心逆时针转动理线环13,从而根据路由器与电源的距离,逐步将电源线卷绕而出。

为避免盘状电源线由缠绕柱11顶端滑出,如图1所示,缠绕柱11顶端一体成型有顶板14,顶板14为圆形硬质塑料板其直径为缠绕柱11直径的两倍以上,从而由顶板14封闭缠绕柱11顶端;同时顶板14下表面与缠绕柱11之间设置有倾斜面15,矩形外壳1与缠绕柱11之间设置倾斜面15,缠绕柱11剖视呈“><”形,从而电源线在卷绕于缠绕柱11圆周面的过程中,将会滑动到缠绕柱11长度方向的中点处,达到进一步避免盘状电源线由缠绕柱11顶端滑出的技术效果。

如图1、图2所示,理线环13通过如下方式围绕缠绕柱11进行圆周运动,理线环13一体成型有L形连杆16,L形连杆16包括与理线环13固定连接的竖直段161以及贴合于顶板14上表面的水平段162,需要说明的是理线环13固定于竖直段161底端,其圆心的与缠绕柱11处于同一水平面,顶板14上表面一体成型有截面呈T形的环状导轨163,环状导轨163的圆心位于缠绕柱11的中轴线上,水平段162开设有与环状导轨163嵌合的滑槽164,从而由环状导轨163限制L形连杆16的运动轨迹,使其仅具备以缠绕柱11中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活动度,进而实现理线环13围绕缠绕柱11进行圆周运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理线环13的运动缺乏限制,因此电源线受到拉扯时,部分电源可能会线卷出缠绕柱11,为此如图2、图3所示,L形连杆16水平段一体成型有套筒165,套筒165滑移套接有插接柱166,顶板14上表面圆心一体成型有锁定块167,锁定块167为圆柱体,其圆周面开设有若干与插接柱166插接配合的插接槽168;此处需要说明, L形连杆16与理线环13在转动过程中,L型连杆16两端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形,因此仅需限制L形连杆16一端的活动度,即可限制L形连杆16与理线环13的转动;在需要限制L形连杆16与理线环13转动时,插接柱166滑出套筒165并插入插接槽168内,从而限制L形连杆16与理线环13的转动能力,在需要转动L形连杆16与理线环13时,将插接柱166插入套筒165并脱离插接槽168即可。

为便于插接柱166插入插接槽168,如图2、图3所示,插接柱166与套筒16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9,压缩弹簧169一端与插接柱166固定,另一端与套筒165封闭端固定,同时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169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通过压缩弹簧169释放弹性势能推动插接柱166插入插接槽168,进而在锁定L形连杆16时无需手动滑动插接柱166,达到为插入插接柱166提供便利的技术效果。

由于上述方案中设置有压缩弹簧169,因此在转动L形连杆16时,需要单手施力于插接柱166上以克服压缩弹簧169的推力,为此如图2、图3所示,锁定块167纵向滑移连接有套环17,套环17的高度小于插接槽168的高度,且具有光滑的外圆周面,在转动L形连杆16时向下滑动套环17,从而压缩弹簧169推动插接柱166抵接于套环17的外圆周面,进而避免因插接柱166插入插接槽168内而干涉L形连杆16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整理电源线的步骤如下:向套筒165内推动插接柱166,并向下滑动套环17松开插接柱166,单手捏持柱电源线使得理线环13至缠绕柱11之间的电源线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另一只手施力于L形连杆16的水平段161,从而带动理线环13围绕缠绕柱11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电源线缠绕于缠绕柱11的圆周面,最后向上滑动套环17,插接柱166受到压缩弹簧169的推动插入插接槽168内。

本实用新型放出电源线与整理电源线的步骤不同之处仅在于施力于L形连杆带动理线环13围绕缠绕柱11进行逆时针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