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158发布日期:2018-08-29 01:1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供电企业对安全工器具等物资的管理大多采用人工账单的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通过人工对“应急包”中的安全工器具的库存、试验工具、报废工具等进行监控管理,受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滥用、不规范使用的风险大大增高,从而影响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对“应急包”出入库进行人为监控管理不仅耗时耗人力,而且物资的借出、入库都是通过纸质登记的方式,纸质不易保存,统计比较繁琐,容易出错、遗失等,从而导致漏掉对某些物资的盘点或对某些物资重复盘点。另外,传统的仓库在存储物资时缺乏动态管理,即物资清单上的数目不能实时更新,以保持与仓库中的物资数目一致。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从而克服现有的通过人工来对供电所“应急包”的物资进行监管而导致监管不规范、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支架、托板以及第一摄像头,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托板由隔板分隔成物料出库区和物料入库区;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对所述托板上的物料进行图像采集。

优选地,所述托板上还由所述隔板分隔出一个物料报废区和一个新物料入库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物料出库区、物料入库区、物料报废区以及新物料入库区各垫设有一护板。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也能用于对所述托板上的物料进行图像采集。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用于监控的第三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补光灯。

优选地,还包括仓管主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仓管主机连接,以把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所述仓管主机;所述仓管主机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存储,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以得到物料的具体信息,再对物料的出库和入库按类归档。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主服务器以及一NVR,所述仓管主机通过网络与所述主服务器和所述NVR进行连接。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一个平板电脑,所述平板电脑通过网络与所述仓管主机、所述主服务器以及所述NVR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来识别出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出库和入库的具体情况,后续再由仓管人员或由计算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对物料的出库和入库进行归档,其能够通过图像信息来替代人工账单和纸质登记,从而能够促使供电所“应急包”的物资的借出、入库、使用记录检查等各项环节的流程有序且高效,并能够规范对物资的监管,避免出错。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第二摄像头作为备用摄像头,并设置第三摄像头作为监控摄像头,从而保证对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的出库和入库的图像进行采集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的仓管主机通过图像识别模块来直接自动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和按类归档,从而提高对供电所“应急包”的物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及自动化程度,以达到提高物资管理信息效率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平板电脑,以能够直接由平板电脑采集图像并上传给仓管主机、主服务器和NVR,从而提高对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图像采集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通过网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托板,3-第一摄像头,4-隔板,5-护板,6-第二摄像头,7-第三摄像头,8-补光灯,9-仓管主机,10-交换机,11-路由器,12-平板电脑,13-主服务器,14-NV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该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包括支架1、托板2以及第一摄像头3,支架1为一开口朝下的U形状框体,托板2设置于支架1上,其横设于支架1的中部。托板2由隔板4分隔成物料出库区和物料入库区。第一摄像头3设置于支架1上,且第一摄像头3位于托板2的上方,第一摄像头3用于对托板2上的物料进行图像采集。在领取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时需要把物料放置到物料出库区,在归还物料时需要把物料放置到物料入库区,这样便可根据第一摄像头3拍摄出来的图像中物料的位置来直接判断出该物料是属于出库还是入库。

继续参考图1,优选地,托板2上还由隔板4分隔出一个物料报废区和一个新物料入库区,这样还可以根据图像中物料的位置来判断该物料是否属于报废或新物料入库。进一步优选地,物料出库区、物料入库区、物料报废区以及新物料入库区各垫设有一护板5。通过护板5来支承物料,能够避免物料损坏托板2,且护板5还能便于拿下来进行定期清洗和更换,以保证第一摄像头3拍摄图像的背景质量。

继续参考图1,优选地,支架1上设置有一位于托板2的上方的第二摄像头6,第二摄像头6也能用于对托板2上的物料进行图像采集。第二摄像头6为备用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3需要维护检修时,可以由第二摄像头6暂时替代进行工作。优选地,支架1上设置有一用于监控的第三摄像头7,第三摄像头7用于对支架1的周围进行监控,以能够对人员进行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出库、入库、报废及新物料入库等情况进行视频记录,方便后期进行跟踪追溯检查,从而保证对物料图像进行采集的准确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优选地,支架1上设置有补光灯8,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由补光灯8进行补光,从而保证拍摄质量。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头3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来识别出供电所“应急包”的物料出库、归、报废以及新物料入库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物料类别、名称等,后续再由仓管人员或由计算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对物料的出库和入库进行归档,其能够通过图像信息来替代人工账单和纸质登记,从而能够促使物资的借出、入库、使用记录检查等各项环节的流程有序且高效,并能够规范对物资的监管,避免出错。

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第一摄像头3与仓管主机9连接,以把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仓管主机9,仓管主机9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存储,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模块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以得到物料的具体信息,再对物料的出库、入库、报废以及新物料入库进行按类归档,从而提高对供电所“应急包”的物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及自动化程度,以达到提高物资管理信息效率的目的。

参考图2,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主服务器13以及一NVR14,仓管主机9通过网络与主服务器13和NVR14进行连接,主服务器13与路由器11连接,路由器11与交换机10连接,仓管主机9与交换机10连接,NVR14与仓管主机9连接。支架1上也可设置有用于容纳仓管主机9、交换机10以及路由器11的托板。仓管主机9能够把相关数据信息输送到主服务器13和NVR14进行储存和处理。再进一步优选地,支架1上还设置有一个平板电脑12,平板电脑12通过与路由器11连接,以通过网络与仓管主机9、主服务器13以及NVR进行连接,从而能够直接由平板电脑12采用自身的内置摄像头来采集图像并上传给仓管主机9、主服务器13和NVR14,从而提高对物料图像采集的灵活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供电所“应急包”物资管理系统后,物料的出入库和报废都可以通过仓管主机9连接的相关摄像头和平板电脑12内置摄像头两种途径录入。方式一是物资处理人员将物资根据出库、入库、报废及新物料入库的类型放置在托板2上对应的区域,相关摄像头启动拍摄功能,将图像传输至仓管主机9。方式二是物资处理人员将物资根据出库、入库、报废及新物料入库的类型放置在托板2上对应的区域,采用平板电脑12的内置摄像头进行拍摄,再由平板电脑12将图像传输至仓管主机9。两种方式中,仓管主机9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物料后,仓管主机9的物资系统更新台账的信息,并通过交换机10传送至主服务器13和NVR14中。如果是新物料入库,则还需在物资系统完善物料的基本参数,如规格、型号、数量、日期、厂家等,仓管主机9再将数据一份传送至NVR14,一份通过交换机10传送至主服务器1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能够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