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0332发布日期:2018-07-25 00:3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一种机动通信的良好手段,可用于汽车、火车、舰船、飞机等各种移动载体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其核心技术是解决在载体的叫运动干扰和长距离线运动干扰的条件下,保证卫星天线波束始终对准所选定的卫星,实现当前位置的最优通信。

目前天线伺服机构大都在方位和俯仰二维上进行稳定,只能实现天线波束轴线的稳定,不能隔离波束的滚动,这样就造成了通信时极化失配,导致极化损耗,影响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和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保证了通信时的极化匹配。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第三单片机、第四单片机、移相器D1、移相器D2、移相器D3、移相器D4、第一电桥和第二电桥;其中,第一单片机与移相器D1相连接,第二单片机与移相器D2相连接,第三单片机与移相器D3相连接,第四单片机与移相器D4相连接;移相器D1和移相器D2分别与第一电桥相连接;移相器D3和移相器D4分别与第一电桥相连接;移相器D3和移相器D4分别与第二电桥相连接;移相器D1与天线H通道相连接,移相器D2与天线V通道相连接。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所述第一电桥为3dB电桥。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所述第二电桥为3dB电桥。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所述第一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二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三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四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移相器D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第一单片机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二单片机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三单片机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四单片机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所述第一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二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三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四单片机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移相器D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移相器D1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移相器D2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

上述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中,移相器D3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移相器D4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通道变极化方案,使用移相器和3dB电桥级联进行水平、垂直极化方向的相位调整,实现极化匹配;

(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增加移相器和3dB电桥的级联级数实现多级匹配调整,以达到高精度的极化调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字化控制卫星接收极化匹配器包括第一单片机1、第二单片机2、第三单片机3、第四单片机4、移相器D1 5、移相器D2 6、移相器D3 7、移相器D4 8、第一电桥9和第二电桥10;其中,

第一单片机1与移相器D1 5相连接,第二单片机2与移相器D2 6相连接,第三单片机3与移相器D3 7相连接,第四单片机4与移相器D4 8相连接;移相器D1和移相器D2分别与第一电桥9相连接;移相器D3和移相器D4分别与第一电桥9相连接;移相器D3和移相器D4分别与第二电桥10相连接;移相器D1与天线H通道相连接,移相器D2与天线V通道相连接。

第一单片机1输出符合移相器D1 5协议要求的数字化移相控制参数,第二单片机2输出符合移相器D2 6协议要求的数字化移相控制参数,第三单片机3输出符合移相器D3 7协议要求的数字化移相控制参数,第四单片机4输出符合移相器D4 8协议要求的数字化移相控制参数,比如SPI协议等。

移相器根据不同移相控制参数来调整卫星接收的H通道和V通道的相位;通过调节移相器D1和移相器D2实现对两路接收极化信号分量的相位校准,并可以通过调节数字移相器D1和移相器D2实现对接收极化信号极化角的跟踪。

双极化天线将接收下来的H通道信号和V通道信号,进入移相器5和移相器6,通过数字化控制两个正交极化分量的相位,利用极化抵消方法产生大小与干扰信号相同、极性相反的干扰抵消信号,消除交叉极化的干扰,获得干净的正常信号。采用两级电桥和移相器的好处是,进行两级信号干扰抵消,可以更好的抑制干扰,增强隔离度。即卫星水平极化信号、垂直极化信号完全由第二电桥10的两个端口输出。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桥9为3dB电桥,第二电桥10为3dB电桥,第一电桥9和第二电桥10同频合路,实现两路等幅输出。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单片机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二单片机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三单片机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第四单片机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通过在第一单片机1、第二单片机2、第三单片机3和第四单片机4的壳体表面都设置防腐层,使得增加了每个单片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移相器D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移相器D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通过在移相器D1 5、移相器D2 6、移相器D3 7、移相器D4 8的壳体表面都设置防腐层,使得增加了每个移相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单片机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二单片机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三单片机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第四单片机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通过在第一单片机1、第二单片机2、第三单片机3和第四单片机4的壳体表面都设置防潮层,使得增加了每个单片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移相器D1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3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移相器D4的壳体表面设置有防潮层。通过在移相器D1 5、移相器D2 6、移相器D3 7、移相器D4 8的壳体表面都设置防腐层,使得增加了每个移相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单片机1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二单片机2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三单片机3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第四单片机4的长为50.30mm~51.51mm,宽为15.12mm~15.87mm,高为2.16mm~4.83mm。

上述实施例中,移相器D1 5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移相器D2 6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移相器D3 7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移相器D4 8的长为1.14mm,宽为1.10mm,高为1.23mm。

本实施例采用双通道变极化方案,使用移相器和3dB电桥级联进行水平、垂直极化方向的相位调整,实现极化匹配;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加移相器和3dB电桥的级联级数实现多级匹配调整,以达到高精度的极化调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