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全双工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6268发布日期:2018-11-09 18:5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多用户全双工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3月3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多用户全双工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系统”的第15/060,481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发明大体涉及数字通信,尤其涉及多用户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全双工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双工(fullduplex,简称fd)设备中,该设备同时在单个频带进行发送和接收。换句话说,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同时发生,并且在相同的频带上进行。fd设备不必像半双工设备那样一定要等到完成发送才能进行接收,因此频谱效率有可能增加一倍。然而,因为fd传输涉及同时发送和接收,所以发送的信号会干扰接收的信号,fd接收机需要对发送的信号进行消除。除非仔细控制不同的链路,否则发送的信号可能过度干扰接收的信号。在涉及两个以上的设备(即多用户)的情况下,会有多个可能造成干扰的传输,这个问题还会变的更复杂。例如,基站将传输从一个基站中继到用户设备,或者多个用户设备在相同频率上同时向全双工基站发送信号和从全双工基站接收信号。例如,当至少一个服务实体(基站、增强型基站和接入点等)正在执行全双工操作时(上行链路来自一个设备而下行链路则指向另一个设备),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包括:通过第一服务点建立多用户全双工模式,其中所述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使得能够实现来自第一无线设备的上行链路和到第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服务点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请求在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在非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评估所述全双工模式;根据评估来调整所述全双工模式的至少一个参数。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至少一个参数是指调整所述上行链路的参数。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至少一个参数是指调整所述下行链路的参数,所述全双工时间段和/或所述非全双工时间段包括传输帧内的单个子帧、多个子帧、单个时隙或多个时隙。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包括修改所述上行链路或所述下行链路的功率和/或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mcs)。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评估包括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差值与至少一个第一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那么所述上行链路的传输功率降低所述差值减去所述第一阈值。根据第六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降低所述差值减去所述第一阈值。根据第五实施例,在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第一服务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的值、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与所述第一服务点连接的调度设备的优先级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服务质量要求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的。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九实施例中,所述下行链路的传输功率受到限制,使得所述第一服务点所在下行链路引起的自干扰低于第三阈值。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十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设备或第二服务点。

第十一实施例是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包括:通过第一服务点在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之间建立全双工模式,所述全双工模式包括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到所述第一服务点的上行链路和从所述第一服务点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到所述第一服务点的所述上行链路有第一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mcs)等级,所述下行链路有第二mcs等级;所述第一服务点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下行链路)请求在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在半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评估所述全双工模式;根据评估来调整第一mcs和第二mcs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在第十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sinr小于所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二cqi和所述第一cqi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传输功率是否为最大值;如果所述传输功率不是最大值,则增加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传输功率,或者如果所述传输功率是最大值,则降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mcs等级。

另一个描述的实施例是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包括:通过第一服务点基站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全双工模式,所述全双工模式包括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到所述第一服务点的上行链路和从所述第一服务点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一服务点,将测量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简称sinr)与所存储的sinr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测量的sinr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存储的sinr;请求在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简称cqi)和在非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二cqi;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大于所述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一cqi与所述第二cqi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大于所述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一cqi与所述第二cqi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mcs)等级,或者如果已经使用了mcs的最高等级,则降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等于所述存储的sinr,则所述服务点等待直到进行后续的sinr测量;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小于所述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一cqi与所述第二cqi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并降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mcs等级;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小于所述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一cqi与所述第二cqi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并大于第二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一设备的mcs等级;如果所述测量的sinr小于所述存储的sinr,并且所述第一cqi与所述第二cqi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或者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已经在最大功率进行传输,则降低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功率。

第十三实施例是一种网络,其中包括第一无线设备、第二无线设备和第一服务点。所述第一服务点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建立全双工模式,其中所述全双工模式包括从第一无线设备到第一服务点的上行链路和从所述第一服务点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服务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请求在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简称cqi)和在非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向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提供信号,从而根据对所述全双工模式的评估,通过所述第一cqi和所述第二cqi,来调整所述全双工模式的至少一个参数。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四实施例中,所述请求不是周期性的。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五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信号干扰噪声比确定是继续执行全双工操作还是重新调度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六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点调整所述上行链路或所述下行链路的功率和/或调制编码方案。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七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那么所述上行链路的传输功率降低所述差值。

根据第十七实施例,在第十八实施例中,所述阈值是所述第一服务点基于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的值、与所述第一服务点连接的调度设备的优先级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服务质量请求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的。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九实施例中,所述下行链路的传输功率受到限制,使得所述下行链路引起的自干扰低于阈值。

根据第十三实施例,在第二十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无线设备或服务点。

另一个描述的实施例是第一服务点,其中包括处理设备和用于存储程序的非瞬时性介质。所述程序使得所述处理设备执行以下步骤:通过第一服务点,在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之间建立全双工模式,其中所述全双工模式包括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到所述第一服务点的上行链路和从所述第一服务点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服务点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请求在全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在非双工时间段中指示所述第一服务点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信道质量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评估所述全双工模式;根据评估来调整所述全双工模式的至少一个参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全双工通信;

图2示出了用户设备与基站(basestation,简称bs)之间的全双工通信;

图3示出了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运行的服务点;

图4(a)至图4(c)示出了针对不同级别的发射功率和衰减,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ul对dl的干扰影响;

图5(a)至图5(d)示出了在图4的场景中的链路自适应的实施过程;

图6(a)和图6(b)是针对不同级别的发射功率和衰减,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dl对ul的干扰影响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示出了适用于全双工中继系统的链路自适应的实施过程;

图8示出了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方法的实施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9示出了用于通过电信网络发送和接收信令的收发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论述当前示例实施例的操作和其结构。但应了解,本发明提供的许多适用发明概念可实施在多种具体环境中。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以及用于操作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全双工通信。在链路100中,用户设备1(userequipment1,简称ue1)102在上行链路(uplink,简称ul)106上向ue2104传输。ue1102在下行链路(downlink,简称dl)108上接收来自ue2104传输的信息。从ue2的角度来看,传输108是dl而传输106是ul。就其本质而言,无线传输不能被完全包含,从而使得它们的所有能量只能到达期望的目的地。因为两个设备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所以来自ue1102的一部分发送能量会被ue1102的接收天线所接收,即图1中所示出的自干扰110。类似地,来自ue2104的一部分发送能量会被ue2104的接收天线所接收,即图1中所示出的自干扰112。

图2示出了服务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全双工通信。服务点可以是可以服务于多个通信实体的传输点、enb、基站、接入点、远程射频头或任何其他此类点。在该配置中,传输206提供从bs202到ue2204的dl,传输208提供从ue2204到bs202的ul。ue2204可能会造成自干扰212,bs202可能会导致自干扰210。

图3示出了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运行的服务点。服务点306与ue1302建立了ul传输312。另外,服务点306与ue2304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频率上建立了dl传输314。因此,服务点306关于这些传输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服务点306可以是enb、接入点或其他类型的基站。在此配置中,与图1和图2中所描述的配置相比,有不止一个干扰源。dl传输314造成对ul传输312的自干扰310。另外,从ue1302到服务点306的ul传输312造成对ue2304处的dl传输314的接收造成干扰308。在这种情况下,来自ue1302的任何传输功率的增加都可能导致ue2304处接收的干扰308增加。如果附加干扰造成dl314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简称sinr)降低,ue2304可以请求功率增加。取决于dl314的新的功率设置,这可能会导致请求以增加ul312的功率,以抵消增加的自干扰310(来自dl314的新功率设置),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干扰308,如此循环,从而导致失控效应。这个问题在于当对多用户全双工连接进行功率控制时需要考虑到所有耦合效应。

图4(a)至图4(c)示出了针对多用户之间不同级别的发射功率和路径损耗衰减,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ul对dl的干扰影响。如图4(a)右侧所示,干扰308(图3)的干扰功率408是ul312的tx功率402减去ue1到ue2404的路径损耗以及ue2处的任何消除测量406,以衰减干扰308(即ic接收机、波束成形等)的影响。因此,ue2304处的接收sinr409是来自dl314的接收功率414减去接收机噪声基底416或干扰功率408中的较高者。在图4(a)中,接收机噪声基底416大于来自ue1的干扰水平408。因此,接收的sinr409是接收信号功率414减去接收机噪声基底416。在这种情况下,干扰308将对dl314具有很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

在图4(b)中,ue1tx功率402已经增加到来自ue1的干扰水平408大于接收机噪声基底416的点。因此,接收sinr409是接收信号功率414减去来自ue1的干扰水平408。在这种情况下,干扰308已经影响了dl314的接收sinr,因此已经影响了dl314的质量。在图4(c)中,ue1发射功率402与图4(a)中的发射功率相同。然而,ue1和ue2之间的路径损耗衰减404被减小。因此,正如在图4(b)中那样,干扰水平408高于接收机噪声基底416。因此,接收sinr409被减小,正如在图4(b)的情形中那样。较低的sinr409意味着dl314的性能可能降低。因此,将ul312和dl314用以最小化dl314上的干扰308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图5(a)至图5(d)示出了在图3的场景中的链路自适应的实施过程。所描述的过程被设计为避免上述失控效应并且使干扰问题最小化。这个过程包括一个流程来解决所有干扰,而不仅仅是自干涉。图5(a)至图5(d)的过程考虑了执行功率控制时的所有耦合效应。例如,如图4(a)至图4(c)中所描述的,由于以下原因,在ue2处的接收sinr可能降低:

1)从bs到ue2的传输信道衰减更多。

2)从ue1到bs的ul传输造成干扰308,并且ue1和ue2之间的信道将衰减降低到一定程度,ue2的有效噪声基底416由ul传输312造成的干扰水平确定。

3)ue1传输功率增加到ue2接收机的有效噪声基底由干扰308确定的程度。

为了考虑对dl314的sinr可能的干扰影响,ue2可以提供以下反馈:

(i)cqi_fd(全双工)(cqi是在ul传输312和dl传输314均在相同频率上传输的时间段内测量的)

(ii)cqi_normal(或者非全双工,cqi是在只有dl传输314有效并且ul传输312不在相同时间和频率上进行传输的时间段内测量的)

cqi是信道质量指数。这是由3gpp定义的特定信道质量测量流程(参见例如3gppts36.2138.8.0版本的第8版第7.2节)。类似的信道质量指示可用于其他无线标准,并且其使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cqi提供与信道的snr有关的指数。由于服务点306知道ue1302的tx功率402,所以服务点306可以区分以上段落[0024]中的情况(2)和(3)。与此同时,如下所示,通过使用cqi_fd和cqi_normal之间的差值,可以对全双工传输进行更完整的分析。为了执行如图5(a)至图5(d)的过程中所示的针对ue1和ue2的链路自适应,服务点306周期性地监视服务点306的sinr(来自ue1302)和来自ue2304的cqi报告(全双工和非全双工的子帧)。可以使用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简称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简称pucch)将来自ue2的cqi报告发送到服务点。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案来执行链路自适应:

a)最大化总体吞吐量:这需要复杂的优化,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弱链接可能会变得更弱)。

b)保守方案: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链路耦合,为不同链路方向提供公平性,并通过使用实际方案来分别适应每个链路方向。

图5(a)至图5(d)的过程是方案(b)——实用方案。在步骤502中,基站初始调度ue以进行全双工通信。在步骤504中,bs(服务点306)设置ue1302上行功率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mcs)。调制编码方案的更高级别组合支持高数据速率,但需要非常纯净的信号(sinr值更高)。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较低级别组合支持较低的数据速率,但适用于对于弱信号或噪声信号(较低的sinr值)。在本发明中,提高mcs等级意味着选择适合更纯净信号的组合。降低mcs等级意味着选择适合噪声信号的组合。

在步骤506中,bs检查来自ue1的bs处的sinr(或snr)。在步骤508中,将测量的sinr与之前测量并存储的sinr进行比较。如果sinr相同,则过程进行到步骤510并等待下一个测量周期。如果测量的sinr大于存储的sinr,那么过程转到过程a,从图5(c)开始,这种情况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如果测量的sinr小于存储的sinr,那么过程进行到步骤512。在步骤512中,bs向ue2发送请求,要求提供非周期性cqi报告。随后,ue2提供cqi_fd和cqi_normal报告作为回应。在步骤514中,bs根据cqi_fd和cqi_normal报告来确定是否从服务点到ue1302(ul312)和从服务点到ue2304(dl314)之间是否适合建立全双工连接。如果不适合,则该过程返回到步骤502(图5(a)),并且基站对信道进行重新分配。

在步骤516(图5(b))中,确定t1>t>t2是否成立,其中t=(ue2cqi_normal–ue2cqi_fd)(步骤516),同时t1和t2是用于比较的阈值。t是正常非全双工操作(例如半双工)下dl314的信道质量与全双工操作下dl314的信道质量之间的差值。因此,t是由全双工操作造成的信道质量下降的估计。如果t在t1和t2之间,则表示在ue2处的干扰是可接受的。若是,则服务点随后通知ue1降低mcs等级(步骤518)。

可以预设t1和t2(例如t1=2db,t2=0db),或者可以根据来自ue2304的cqi的当前级别或者ue的已知优先级和服务质量要求由基站动态分配。如果t不在t1和t2之间,则在步骤520中确定t>t1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表明在ue2304处存在干扰过多。若是,则bs(服务点306)随后通知ue1302在步骤522中将发射功率(tx)降低t–t1并降低mcs等级。然后,在步骤524中,将ue2cqi_fd报告调整t–t1以反映功率的变化。然后,在步骤526中,关于cqi_fd和cqi_normal的ue2的报告随后被发送到正在下行链路方向dl314中服务的ue2的链路自适应过程(图5(d))。

如果t不在t1与t2之间并且不大于t1,则表明在ue2处没有干扰或干扰可以忽略。若是,则在步骤528中,关于cqi_fd和cqi_normal的ue2的报告被发送到针对ue2304的链路自适应过程(图5(d)),并且在步骤530中,确定ue1302是否正在以最大功率进行发送。若是,则bs在步骤532中通知ue1302降低mcs等级。如果ue1302正在以最大功率进行发送,则bs在步骤534中通知ue1302将传输功率增加t1。

如果在图5(a)的步骤508中确定ul312的sinr小于存储的sinr,则该过程进行到图5(c)中所示的步骤。在步骤536中,服务点请求非周期性cqi报告。在步骤538中,基于ul312的sinr和cqi报告,确定全双工是否仍然是服务点306,ue1302和ue2304之间的最佳通信模式。如果不是,则该过程返回步骤502(图5(a))重新分配信道。如果全双工模式仍然适用,则在步骤540中确定t>t1是否成立。如果是,则表明在ue2处存在干扰过多。如果需要,bs在步骤542中通知ue1将tx功率降低t–t1并降低mcs等级。然后,在步骤544中,将ue2cqi_fd调整t–t1,并在步骤546中,将ue2的cqi提供给ue2链路自适应(图5(d))。

如果步骤540的答案是否定的,则表明在ue2处的干扰是可接受的或者不存在干扰。然后在步骤548中,将ue2的cqi提供给ue2链路自适应(图5(d))。然后,在步骤550中,确定ue1是否使用最大mcs。如果不是,则在步骤552中,bs通知ue1增加mcs等级。如果是,则在步骤554中,bs通知ue1降低传输功率。

图5(d)示出ue的下行链路314(ue2)的链路自适应的处理步骤。如同图5(a)所示,步骤562包括用于全双工操作的ue的初始调度。在步骤564中,基于步骤562的初始调度来设置ue2304下行链路功率和mcs。在步骤564中,ue2被请求针对cqi_fd和cqi_normal时间段提供周期性的cqi报告。

在步骤568中,基于来自ue2304的cqi报告和服务点306的sinr,确定全双工操作是否是最佳模式。如果不是,则该过程返回到步骤562,并且重新开始整个过程。如果是,则在步骤570中确定t>t1是否成立,其中t=cqi_normal–cqi_fd。如果是,则在步骤572中,如果需要,bs通知ue1将tx功率降低t–t1并降低mcs等级。然后在步骤574中将cqi_fd降低t–t1。

在步骤576中,确定cqi_normal和cqi_fd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与先前的测量值。如果等于之前的测量值,则过程循环回到步骤578并等待下一个周期报告。如果两个cqi有一个小于先前的测量值,则在步骤580中确定bs(服务点306)是否正在使用最大tx功率(bs_tx_max)。如果是,则在步骤582中,bs随后降低dlue(ue2)314的mcs等级。在步骤584中,通过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向ue2304通知mcs的变化。如果bs不使用最大功率,则在步骤586中增加bstx功率。下面结合图6(a)和图6(b)提供bs_tx_max的进一步说明。

如果在步骤576中确定两个cqi有一个大于先前的测量值,则在步骤588中确定dl314是否正在使用mcs的最高等级。如果不是,则bs在步骤590中增加mcs等级。在步骤592中,通过例如pdcch向ue2304通知mcs的变化。如果在步骤588中确定已经使用了mcs的最高等级,则在步骤594中降低bs的tx功率。然而,在一些系统中,用户特定的dl功率控制可能不可用。

在图5(d)中,该过程描述基于cqi_fd或cqi_normal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是大于、小于或等于先前测量值的判定。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分别为每个cqi测量(cqi_fd和cqi_normal)实施步骤576以后的过程。

在一些系统(即lte系统)中,不存在用户特定的下行链路功率控制以及来自每个用户的服务点的总传输功率,所述总传输功率是以半静态方式根据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单载波(singlecarrier,简称sc)的数量来设置的。对于这样的系统,接收用户(即ue2304)的链路自适应只能通过改变mcs来进行适应。对于以这种方式进行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系统,来自基站的总传输功率(且如果功率已经达到(bs_tx_max))最终根据在频域中分配了多少用户来设置。但是,对于其他系统(即未来的wlan标准)或未来的5g系统(5gnoma或mmwave),每个用户的功率控制可能用于下行链路,特定用户可能不使用频分/多址(fdma)复用链路(即针对5g毫米波的802.11ad或nsn5g提议),因此用户特定的下行链路功率控制作为一个选项包括在图5(d)的过程中。然而,由于一些系统可以在没有用户特定的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情况下运行,可选地,步骤586和594也可以被去掉。

图5(a)至图5(d)的过程为多用户全双工链路提供链路自适应方案,其中可以分别调整不同的链路方向。为此,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ue对ue和基站自干扰的影响。

由于图5(a)至图5(d)的过程中比较了来自接收ue2所报告的cqi_normal和cqi_fd分别与上限阈值t1和下限阈值t2之间的差异,所以接收ue2体验的干扰量可以由服务bs动态设置。当服务bs知道不同链路的优先级(或者所要求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简称qos))时,上述步骤尤为有用。例如,如果ue1302(上行链路312)是紧急用户(最高优先级),则可以将上限阈值t1和下限阈值t2分别设置为高数值,使得下行链路314用户(ue2304)(可以是普通优先级用户)可能会暂时受到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干扰,以优先使紧急上行链路用户的链路容量最大化。或者,如果下行链路314用户(ue2304)是紧急用户(最高优先级),则可以将上限阈值t1和下限阈值t2设置为低数值,使得ue2304完全免受来自上行链路用户ue1302的任何干扰。用户的优先级(或所需的qos)可以直接通过信号通知给服务bs,或者可以通过更高级别的信令获得。

图6(a)和图6(b)是针对不同级别的发射功率和衰减,在多用户全双工模式下(图3服务点(或基站)306处的)dl对ul的干扰影响的示意图。关于基站(bs)发射功率602经自干扰310(图3)对接收的ul信号312产生的干扰水平,通过自干扰消除方法606衰减bs发射功率602,以提供自干扰水平608。在图6(a)中,自干扰水平608低于基站的接收机噪声基底616。因此,在图6(a)的场景中,自干扰310对ul312的sinr609(即,接收信号功率614和接收机噪声基底616之间的差值)没有影响。

在图6(b)中,bs的tx功率602已经升高到使得自干扰水平608大于接收机噪声基底616的水平。因此,自干扰水平608影响了sinr609。这可以通过提高ul312(来自ue1)的功率来补偿,并且因此提高了接收信号功率614。然而,这也增加了ue1对ue2的干扰308(图3),这可能导致bs306在dl314上增加功率,即增加了bs的tx功率,进而导致上述过程以失控方式重复循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效应,将步骤580(图5(d))中使用的bs的最大tx功率602设置为固定值(bs_tx_max)。该值可以设置为等于接收机噪声基底616加上自干扰消除606所得到的值,以确保bs传输功率不会影响接收的sinr。或者,它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ul信号的sinr限值由bs动态地设置。

图7(a)和图7(b)示出了适用于全双工中继系统的链路自适应的实施过程。图5(a)至图5(d)解决了在一个覆盖区域内支持多个用户的情况。然而,一般概念也适用于跨越小区站点或传输点使用带内全双工中继的情况。在图7(a)和图7(b)中,服务点704正在将信号从服务点702中继到ue706。服务点704正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并正在从服务点702接收ul传输708,dl传输710到ue706则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来自dl传输710的自干扰712可能干扰来自ul传输708的信号接收,来自ul传输708的干扰714可能干扰接收在ue706处dl710的接收。

在图7(b)中,在ue706和服务点704之间有ul720。然后,服务点704在dl718上将信号中继到bs702。在这种情况下,自干扰724干扰ul720在服务点704的接收,来自ul720的干扰724可能会干扰dl718在服务点702处的接收。这些中继情况与关于图5(a)到图5(d)描述的多用户情况之间的唯一显着差异在于中继链路(服务点到服务点链路)可能或可能不需要链路自适应,因为中继链路可以用固定的mcs等级来实现。然而,即使链路自适应不在中继链路中实现,假设服务点704提供用于正常和全双工子帧(cqi_normal和cqi_fd)的cqi报告,使得可以测量任何干扰并且相邻小区是同步的。

为了实现图7(a)情况的链路自适应,通过将传输ue1302的引用改为服务点702来改变图5(a)至图5(d)的流程图。针对图7(b)的情况的链路自适应,通过将流程图中传输ue2304的引用改为接收服务点702来改变图5(a)至图5(d)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实施处理系统800的框图,该处理系统800可以被安装在服务点等主机设备中。如图所示,处理系统800包括处理器804、存储器806和接口810至814,处理系统800可以(或可以不)按照图8所示那样排列。处理器804可以是用于执行计算和/或其他处理相关任务的任何组件或其组合,存储器806可以是用于存储由处理器804执行的编程和/或指令的任何组件或其集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806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接口810、812、814可以是允许处理系统800和其他设备/组件和/或用户进行通信的任何组件或者其组合。例如,接口810、812和8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将来自处理器804的数据、控制或管理消息传送到安装在主机设备和/或远程设备上的应用。在另一个示例中,接口810、812和8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允许用户或ue(例如,个人计算机(pc)等)与处理系统800进行交互/通信。处理系统800可包含未在图8中描绘的其他组件,例如长期存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系统800被包含在访问或以其他部分访问电信网络的网络设备中。在一个示例中,处理系统800位于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中,例如,基站、中继站、调度器、控制器、网关、路由器和应用服务器等,或者电信网络中的任何其他设备如基站306(图3)。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系统800处于接入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的用户侧设备,例如,移动台、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简称pc)、平板电脑和可穿戴通信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等,或者用于接入电信网络的任何其他设备如ue1302(图3)。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810、812和814中的一个或多个将处理系统800连接到用于在电信网络上发送和接收信令的收发器。图9示出了用于通过电信网络发送和接收信令的收发器900的框图。收发器900可安装在主机设备中。如图所示,收发器900包括网络侧接口902、耦合器904、发射器906、接收器908、信号处理器910和设备侧接口912。网络侧接口902可以包括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发送或接收信令的任何组件或组件集合。耦合器904可以包括用于促进通过网络侧接口902的双向通信的任何组件或组件集合。发送器906可以包括任何组件或组件的集合(例如,上变频器和功率放大器),用于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通过网络侧接口902传输的调制载波信号。接收机908可以包括任何组件或组件集合(例如,下变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等),用于将通过网络侧接口902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信号处理器910可以包括用于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通过设备侧接口912通信的数据信号的任何组件或组件集合,或者反之亦然。设备侧接口912可以包括用于在信号处理器910和主机设备内的组件之间交流数据信号的任何组件或组件集合(例如,处理系统800和局域网(lan)端口等)。

收发器900可通过任意类型的通信媒介发送和接收信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900通过无线媒介发送和接收信令。例如,收发器900可以为用于根据无线电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无线收发器,比如蜂窝协议(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协议等)、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简称wlan)协议(例如wi-fi协议等)或任意其他类型的无线协议(例如蓝牙协议、近距离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协议等)。在此类实施例中,网络侧接口902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辐射元件。例如,网络侧接口902可以包括单根天线,多根单独的天线,或用于多层通信,例如单收多发(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simo)、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input-single-output,简称mis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mimo)等的多天线阵列。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发器900通过有线介质例如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和接收信令。具体的处理系统和/或收发器可以使用示出的全部组件或使用组件的子集,设备的集成程度可能互不相同。

虽然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替代和更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