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2906发布日期:2018-07-13 21:30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uicc(universalintegratedcircuit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卡引入了全新的bip(bearerindependentprotocol,承载独立协议)协议接口,通过bip协议结合uicc应用,支持bip协议的终端允许uicc卡和远程服务器之间进行透明的数据传输,bip协议更有利于实现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使得各种业务数据下载、更新、删除变得更加容易、快捷。而处于uicc和服务器之间的终端起重要作用,如果终端处理出错,会导致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异常。

然而,传统技术中终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后,会发送相关的事件通知至uicc卡去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在uicc卡获取数据的过程中,终端可能还会继续接受服务器发送的其他数据,此时终端又会再次发送对应的事件通知至uicc卡,由于终端连续发送多个事件通知至uicc卡,容易导致终端与uicc卡、服务器之间通信异常,导致bip协议数据传输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限制终端的状态从而避免终端发送多个事件通知导致bip协议数据传输中断的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进入空闲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通过激活成功后的pdp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包括: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当检测到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发送缓冲区;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uicc待发送的uicc数据;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的步骤,包括: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将接收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以使uicc从接收缓冲区中获取解析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的步骤,包括: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根据数据接收命令获取存储至本地的解析数据;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并发送至uicc。

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开启通道命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数据发送命令模块,用于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uicc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解析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目标解析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上述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终端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因此通过限制终端在某个状态下只能做某些事,从而避免了终端每次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再次发送事件通知至uicc卡,导致终端与uicc、服务器之间的bip协议数据传输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又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终端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终端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4,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其中,uicc(universalintegratedcircuit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是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终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可移动智能卡,它用于存储用户信息、鉴权密钥、电话簿、短消息等信息。其中,uicc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标识模块(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通用用户标识模块(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ip多媒体业务标识模块(isim,ipmultimediaserviceidentitymodule)。其中,开启通道命令是用于开启bip通道的命令,bip通道是uicc卡和业务平台建立数据连接的通道。具体地,uicc收到业务平台命令后会向终端发送开启通道命令openchannel命令,使得终端打开bip通道。此时终端位于空闲状态,其中空闲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进行bip通道建立,也就是终端接收openchannel命令。

步骤204,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其中,这里的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是用于允许终端等到uicc发送的uicc数据。具体地,在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由于终端与服务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和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而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接口函数。因此,在终端与服务器建立socket通信来传输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的传输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其中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接收uicc发送的uicc数据的状态。

步骤206,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其中,数据发送命令是用于接收uicc发送的uicc数据的命令,这里的数据发送命令senddata命令包括但不限于uicc数据操作模式类型等。具体地,由于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是用于等待接收uicc发送的uicc数据的状态,因此终端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通知终端有待接收的uicc数据。

步骤208,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其中,uicc数据是与uicc对应的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sim文件数据等。具体地,终端在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后,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终端,并根据数据发送命令从终端中获取uicc数据。进一步地,将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其中,这里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uicc发送的uicc数据状态或将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的状态。也就是说,终端在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根据状态是用于等待uicc发送的uicc数据状态或等待接收服务器发送数据的状态,当完成uicc发送的uicc数据状态或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后,才进行下一个状态的切换。

步骤210,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其中,解析数据是服务器根据终端发送的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数据。具体地,由于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因此,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终端发送的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将解析存储至终端本地。由于终端已经完成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后,终端进行状态切换,由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其中这里的等待数据接收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的状态或者是等待发送数据至uicc的状态。

步骤212,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其中,由于uicc对终端发送至uicc的解析数据有长度的要求规定,因此目标解析数据是根据预设要求的数据长度从服务器中发送的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解析数据。具体地,终端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由于终端处于等待发送数据至uicc的状态中,因此需根据uicc对终端发送的解析数据的长度要求从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上述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终端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因此通过限制终端在某个状态下只能做某些事,完成状态下规定的事情后才能进行状态切换,从而避免了终端每次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再次发送事件通知至uicc卡,导致终端与uicc、服务器之间的bip协议数据传输中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其中,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接收uicc发送的uicc数据的状态或接收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closechannel命令的状态。具体地,在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uicc对解析数据长度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后,检测是否从解析数据中选取所有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所有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完毕后,终端由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切换到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步骤304,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

步骤306,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进入空闲状态。

其中,关闭通道命令是用于关闭bip通道的命令,这里的bip通道是uicc卡和业务平台建立数据连接的通道。具体地,当终端处于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时,uicc收到业务平台关闭通道的命令后会向终端发送关闭通道命令closechannel命令,使得终端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从而关闭bip通道。进一步地,终端根据获取到的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终端从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切换成空闲状态。其中这里的空闲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下一次bip通道建立,即获取下一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openchannel命令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

步骤404,通过激活成功后的pdp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其中,分组数据协议pdp是一种网络协议,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所用的网络协议,激活pdp就是相当于服务器与终端之间开始进行数据流通了。具体地,在获取到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后,终端打开bip通道,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进一步地,在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成功pdp后,由于pdp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所用的网络协议,因此通过激活成功的pdp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

步骤504,当检测到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发送缓冲区。

其中,这里的数据发送命令包括但不限于uicc数据操作模式类型等。具体地,因此需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当检测到数据发送命令的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终端的发送缓冲区。其中,发送缓冲区是用来存储uicc向终端发来的数据。

步骤506,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uicc待发送的uicc数据。

步骤508,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由于对终端的状态的限制,将uicc发送的所有uicc数据存储至终端的发送缓冲区后,需从终端的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进一步地,将从终端的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也就是说,终端收到来自uicc的数据发送命令,根据所述数据发送命令的操作模式将uicc发送的uicc的数据存储至终端的发送缓冲区中。进一步地,将终端的发送缓冲区中的所有uicc数据全部发送到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

步骤604,将接收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

步骤606,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以使uicc从接收缓冲区中获取解析数据。

具体地,当终端处于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终端将发送缓冲区存储的所有uicc发送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后,服务器对接收终端发送的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其中,解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uicc相关的文件信息等。进一步地,服务器将解析数据发送中终端的接收缓冲区,其中,接收缓冲区是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终端在将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并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这里的有效数据事件请求是用来通知uicc终端已经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uicc获取到终端发送的有效数据事件请求后,可从终端的接收缓冲区中获取uicc数据对应的解析数据,此时终端从等待接收服务器发送数据状态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

步骤704,根据数据接收命令获取存储至本地的解析数据。

步骤706,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并发送至uicc。

具体地,当终端处于等待数据接收状态时,终端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后,通知uicc终端已经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后,uicc根据终端发送的有效数据事件请求后,发送数据接收命令至终端。终端接收来自uicc的数据接收命令,根据数据接收命令从存储至本地接收缓冲区的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由于uicc对终端发送的uicc的解析数据有长度的要求规定,因此需根据uicc对终端发送的解析数据的长度要求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2,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图9示出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状态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其中空闲状态是终端等待进行bip通信建立,即获取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的状态。具体地,uicc收到业务平台命令后会向终端发送开启通道命令openchannel命令,使得终端获取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从而打开bip通道。

步骤804,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

步骤806,通过激活成功后的pdp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如图9所示,终端根据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由于pdp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所用的网络协议。因此可通过激活成功的pdp与服务器建立socket通信。其中,由于终端与服务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tcp、连接和udp连接,而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接口函数,因此终端与服务器建立socket通信连接。在终端与服务器建立socket通信连接后,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步骤808,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具体地,由于等待发送状态是终端用于接收uicc发送的uicc数据的状态。因此终端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数据发送命令用于通知终端有待接收的uicc数据。

步骤810,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

步骤812,当检测到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发送缓冲区。

步骤814,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uicc待发送的uicc数据。

步骤816,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如图9所示,当终端处于等待数据发送状态时,终端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由于数据发送命令携带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当检测到数据发送命令的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storemode时,终端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用于存储uicc向终端发来的uicc数据的发送缓冲区中。进一步地,终端将发送缓冲区中的全部uicc发送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当终端将发送缓冲区中所有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后,终端由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切换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步骤818,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

步骤820,将接收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

步骤822,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以使uicc从接收缓冲区中获取解析数据,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如图9所示,终端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由于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是终端等待接收服务器发送数据的状态。因此当终端处于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时,服务器对终端发送的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进一步地,终端将接收到的解析数据存储至用于存储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解析数据的接收缓冲区中。终端在将所有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存储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其中,有效数据事件请求是用来通知uicc终端已经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uicc获取到终端发送的有效数据事件请求后,可从终端的接收缓冲区中获取uicc数据对应的解析数据。当终端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发送至uicc时,终端由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切换进入等待接收数据状态。

步骤824,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

步骤826,根据数据接收命令获取存储至本地的解析数据。

步骤828,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并发送至uicc。

步骤830,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如图9所示,终端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由于等待数据接收状态是终端用于接收数据的状态,因此当终端处于等待数据接收状态时,在终端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发送至uicc,通知uicc终端已经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解析数据后,uicc发送接收数据命令至终端,终端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进一步地,终端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接收命令从存储至终端本地的接收缓冲区中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且由于uicc对终端发送的uicc的解析数据有长度的要求规定,因此需根据uicc对终端发送的解析数据的长度要求从获取到的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终端由等待接收数据状态切换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终端可能还会继续接受来自服务器的解析数据,因此终端会继续维持在等待接收数据状态。

步骤832,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

步骤834,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进入空闲状态。

如图9所示,在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终端返回处于等待数据发送状态,uicc收到业务平台关闭通道的命令后向终端发送关闭通道命令closechannel命令。终端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且关闭bip通道。当终端根据从uicc获取到的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的链接后,终端由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切换进入空闲状态。其中,此时的空闲状态是终端用于等待下一次bip通道建立,即终端获取下一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openchannel命令的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限制终端在四个状态下单独执行对应的事情,每个状态下终端完成规定的事情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状态的切换,执行下一个状态对应的事情。不仅有效避免了终端端每次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再次发送事件通知至uicc卡,导致终端与uicc、服务器之间的bip协议数据传输中断,而且能够避免终端与uicc、服务器之间的bip协议数据传输混乱。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1000,包括:开启通道命令获取模块1002、连接模块1004、数据发送命令模块1006、uicc数据发送模块1008、解析数据接收模块1010和目标解析数据发送模块1012,其中:

开启通道命令获取模块1002,用于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

连接模块1004,用于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数据发送命令模块1006,用于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

uicc数据发送模块1008,用于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

解析数据接收模块1010,用于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

目标解析数据发送模块1012,用于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1000还包括:解析数据检测模块1014、关闭通道命令获取模块1016和服务器断开连接模块1018,其中:

解析数据检测模块1014,用于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

关闭通道命令获取模块1016,用于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

服务器断开连接模块1018,用于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进入空闲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004还用于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通过激活成功后的pdp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uicc数据发送模块1008还用于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当检测到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发送缓冲区;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uicc待发送的uicc数据;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析数据接收模块1010还用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将接收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以使uicc从接收缓冲区中获取解析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解析数据发送模块1012还用于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根据数据接收命令获取存储至本地的解析数据;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并发送至uicc。

关于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bip协议数据传输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终端智能卡uicc发送的开启通道命令;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数据发送命令;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在进入等待接收服务器数据状态后,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后,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

在一个实施例中,bip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完毕后,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在进入等待数据发送状态后,获取uicc发送的关闭通道命令;根据关闭通道命令断开与服务器连接,进入空闲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开启通道命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根据开启通道命令激活分组数据协议pdp;通过激活成功后的pdp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根据数据发送命令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包括:检测数据发送命令对应的操作模式;当检测到操作模式为存储模式时,将uicc发送的uicc数据存储至发送缓冲区;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uicc对应的uicc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uicc待发送的uicc数据;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获取到的uicc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并存储至本地的步骤,包括:接收服务器根据uicc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解析数据;将接收的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服务器发送的解析数据;在将解析数据存储至接收缓冲区后,发送有效数据事件请求至uicc,以使uicc从接收缓冲区中获取解析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发送至uicc的步骤,包括:接收uicc发送的数据接收命令;根据数据接收命令获取存储至本地的解析数据;从解析数据中选取符合预设要求的解析数据并发送至uicc。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