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5193发布日期:2018-06-02 01: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指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在Wi-Fi和蓝牙共存的可穿戴设备中,由于可穿戴设备的空间限制,所应用的Wi-Fi和蓝牙功能是分时复用的,而且天线是共用的。

在手机与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配对成功之后,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通过蓝牙方式与手机进行交互。当需要将手机上的歌曲、图片等数据传输到可穿戴设备时,由于蓝牙传输的速度较低,而位于同一个局域网的两个设备之间采用Wi-Fi进行传输,速率会大大提高,所以一般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应的APP软件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Wi-Fi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此时蓝牙会断开连接,因为二者是分时复用。但是当传输完成后,可穿戴设备的Wi-Fi会自动断开;如果要进行第二次传输,还得再使可穿戴设备连接到Wi-Fi;当没有数据传输时,需要连接蓝牙时,需要手动连接蓝牙,才可继续使用。蓝牙与Wi-Fi无法完成自动切换,这给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复杂度,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可以当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下,通过Wi-Fi连接,提升传输速率;当需要再次大数据传输时,可以继续保持Wi-Fi连接,不需要再次手动连接Wi-Fi,改善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00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进入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步骤S20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步骤S300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步骤S40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让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连接,进行大数据传输,提升了传输速率;当本次传输结束,需要再次大数据传输时,可以继续保持Wi-Fi连接,不需要再次手动连接Wi-Fi,改善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步骤S120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步骤S13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步骤S120包括:步骤S121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步骤S122通过所述目标智能终端接收局域网密码,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步骤S123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让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当可穿戴设备已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可以立即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采用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提升了传输速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步骤S50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

进一步,所述步骤S500包括:步骤S51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配对成功后,进入蓝牙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Wi-Fi信号不好,且没有数据传输时,可穿戴设备从Wi-Fi连接状态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使得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更加平滑、自如,避免了手动连接蓝牙,影响用户使用感受;同时也维持了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通信模块,用于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进入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检测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用于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判断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以及,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让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连接,进行大数据传输,提升了传输速率;当本次传输结束,需要再次大数据传输时,可以继续保持Wi-Fi连接,不需要再次手动连接Wi-Fi,改善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判断模块,进一步用于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以及,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目标智能终端接收局域网密码,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以及,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让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当可穿戴设备已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可以立即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采用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提升了传输速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判断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Wi-Fi信号不好,且没有数据传输时,可穿戴设备从Wi-Fi连接状态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使得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更加平滑、自如,避免了手动连接蓝牙,影响用户使用感受;同时也维持了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系统,包括:前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目标智能终端;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包括: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蓝牙或Wi-Fi方式,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蓝牙或Wi-Fi方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目标智能终端的配合,可以使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改变更加平滑、自如。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让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连接,进行大数据传输,提升了传输速率;当本次传输结束,需要再次大数据传输时,可以继续保持Wi-Fi连接,不需要再次手动连接Wi-Fi,改善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可以在Wi-Fi信号不好,且没有数据传输时,自动从Wi-Fi连接状态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避免了手动连接蓝牙,影响用户使用感受;同时也维持了目标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可穿戴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可穿戴设备,200.目标智能终端,110.通信模块,120.检测模块,130.判断模块,210.发送模块,220.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0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进入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

步骤S20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步骤S300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步骤S40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

具体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因为蓝牙方式虽然传输速度低,但功耗也低,这有利于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但是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将手机上的歌曲、图片等数据传输到可穿戴设备,通常一般质量的歌曲大小基本都是在10M以上,高质量无损歌曲大小达到几十兆,蓝牙在实际中的传输速度仅为几百Kbps,对于几十Kb的或者几百Kb的文件,使用蓝牙传输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歌曲这种几十兆的数据,使用蓝牙传输就非常耗时了。实际的测试表明,大小为20M的歌曲,使用蓝牙4.0传输需要102秒,但是在Wi-Fi传输下仅需要7.7秒。大数据传输,是指所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比如数据量大于等于5M。此时,建议启用Wi-Fi进行数据传输。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在目标智能终端上与此可穿戴设备配套的APP软件上发起连接Wi-Fi,即让可穿戴设备进入Wi-Fi连接状态,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如此,当可穿戴设备与目标智能终端的Wi-Fi通信连接好后,就可以使用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了。

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可穿戴设备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并判断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预设门限值,比如-60dBm,该门限值建议依据保持稳定的Wi-Fi传输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来设定。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可穿戴设备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比如,手机传输歌曲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没有移动,则Wi-Fi信号强度不会有太多变化,当一首歌曲传输完毕后,检测到Wi-Fi信号强度还是很好,就继续处于Wi-Fi连接状态,这样可以继续使用Wi-Fi进行第二首、第三首等曲子的传输。通过以上方式,避免了每次传输后Wi-Fi连接自动对开,下次传输又要重新手动连Wi-Fi,保持了Wi-Fi传输的持续性,用户体验更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10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

步骤S120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

步骤S13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步骤S20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步骤S300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步骤S50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

步骤S60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流量低于预设门限,且当前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

具体的,相对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用步骤S110-步骤S130替代了步骤S100,用步骤S500替代了步骤S400,增加了步骤S600。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从手机传输一首歌曲到可穿戴设备,首先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然后再进行歌曲传输;当可穿戴设备已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直接与手机进行歌曲传输。

可穿戴设备可能处于移动中,当可穿戴设备逐渐远离局域网,Wi-Fi信号强度会逐渐降低。如果Wi-Fi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门限值,通常Wi-Fi传输也不稳定,很容易传输失败。所以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样可以继续维持可穿戴设备与目标智能终端间的连接,还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通常,Wi-Fi传输的功耗远大于蓝牙传输的功耗,但Wi-Fi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时间更短。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在可穿戴设备上提示用户移动至靠近路由设备处,以改善Wi-Fi信号强度。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流量低于预设门限时,这表明在Wi-Fi连接下已长时间没有数据传输,则当前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样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延长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所述预设时间可适当设置的长一点,比如以半天为单位,预设门限可设置的低一点,比如几Kb,避免误判没有大数据传输需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10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

步骤S121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

步骤S122通过所述目标智能终端接收局域网密码,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

步骤S123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步骤S13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步骤S200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步骤S300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步骤S510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配对成功后,进入蓝牙连接状态。

具体的,相对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用步骤S121-步骤S123替代了步骤S120,用步骤S510替代了步骤S500。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从手机传输一首歌曲到可穿戴设备,首先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在安装了与此可穿戴设备配套的APP软件的手机上,通过该APP软件在所述手机上为可穿戴设备输入局域网密码,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手机处于同一局域网,然后再与所述手机进行歌曲传输。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建议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首先将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配对成功后,可穿戴设备才进入蓝牙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包括:

通信模块110,用于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进入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

检测模块120,与所述通信模块110电连接,用于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判断模块130,与所述检测模块120电连接,用于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以及,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

具体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因为蓝牙方式虽然传输速度低,但功耗也低,这有利于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但是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将手机上的歌曲、图片等数据传输到可穿戴设备,通常一般质量的歌曲大小基本都是在10M以上,高质量无损歌曲大小达到几十兆,蓝牙在实际中的传输速度仅为几百Kbps,对于几十Kb的或者几百Kb的文件,使用蓝牙传输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歌曲这种几十兆的数据,使用蓝牙传输就非常耗时了。实际的测试表明,大小为20M的歌曲,使用蓝牙4.0传输需要102秒,但是在Wi-Fi传输下仅需要7.7秒。大数据传输,是指所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比如数据量大于等于5M。此时,建议启用Wi-Fi进行数据传输。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在目标智能终端上与此可穿戴设备配套的APP软件上发起连接Wi-Fi,即让可穿戴设备进入Wi-Fi连接状态,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如此,当可穿戴设备与目标智能终端的Wi-Fi通信连接好后,就可以使用Wi-Fi进行大数据传输了。

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可穿戴设备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并判断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预设门限值,比如-60dBm,该门限值建议依据保持稳定的Wi-Fi传输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来设定。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可穿戴设备继续处于所述Wi-Fi连接状态。比如,手机传输歌曲给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没有移动,则Wi-Fi信号强度不会有太多变化,当一首歌曲传输完毕后,检测到Wi-Fi信号强度还是很好,就继续处于Wi-Fi连接状态,这样可以继续使用Wi-Fi进行第二首、第三首等曲子的传输。通过以上方式,避免了每次传输后Wi-Fi连接自动对开,下次传输又要重新手动连Wi-Fi,保持了Wi-Fi传输的持续性,用户体验更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包括:

判断模块130,用于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

通信模块110,用于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进行大数据传输;以及,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检测模块120,与所述通信模块110电连接,用于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所述判断模块130,与所述检测模块120电连接,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以及,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以及,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流量低于预设门限,且当前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

具体的,相对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对通信模块、判断模块做了功能增强。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从手机传输一首歌曲到可穿戴设备,首先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然后再进行歌曲传输;当可穿戴设备已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直接与手机进行歌曲传输。

可穿戴设备可能处于移动中,当可穿戴设备逐渐远离局域网,Wi-Fi信号强度会逐渐降低。如果Wi-Fi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门限值,通常Wi-Fi传输也不稳定,很容易传输失败。所以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样可以继续维持可穿戴设备与目标智能终端间的连接,还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通常,Wi-Fi传输的功耗远大于蓝牙传输的功耗,但Wi-Fi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时间更短。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在可穿戴设备上提示用户移动至靠近路由设备处,以改善Wi-Fi信号强度。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流量低于预设门限时,这表明在Wi-Fi连接下已长时间没有数据传输,则当前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这样可以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延长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所述预设时间可适当设置的长一点,比如以半天为单位,预设门限可设置的低一点,比如几Kbps,避免误判没有大数据传输需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包括:

判断模块130,用于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判断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

通信模块110,用于当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目标智能终端接收局域网密码,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处于同一局域网;以及,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以及,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则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

检测模块120,与所述通信模块110电连接,用于当处于Wi-Fi连接状态时,检测接收的Wi-Fi信号强度;

所述判断模块130,与所述检测模块120电连接,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Wi-Fi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以及,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配对成功后,进入蓝牙连接状态。

具体的,相对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对通信模块、判断模块做了功能增强。

当需要与目标智能终端进行大数据传输时,比如,从手机传输一首歌曲到可穿戴设备,首先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Wi-Fi连接状态。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时,则断开蓝牙连接;在安装了与此可穿戴设备配套的APP软件的手机上,通过该APP软件在所述手机上为可穿戴设备输入局域网密码,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Wi-Fi连接状态,并与所述手机处于同一局域网,然后再与所述手机进行歌曲传输。

当所述Wi-Fi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且未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建议将可穿戴设备切换到蓝牙连接状态,首先将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目标智能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配对成功后,可穿戴设备才进入蓝牙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式的切换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目标智能终端200;

所述目标智能终端200包括:发送模块210,用于通过蓝牙或Wi-Fi方式,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模块220,用于通过蓝牙或Wi-Fi方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切换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目标智能终端。通过安装了与此可穿戴设备配套的APP软件的目标智能终端的配合,可穿戴设备可方便地进入Wi-Fi或蓝牙连接状态,通信方式的改变更加平滑、自如。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